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古奇观--彗木大碰撞及其留给人类的思考/中国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对1994年发生的“彗木大碰撞”事件进行了介绍,在描述这次碰撞的前因后果、科学家们对此的预测和研究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类该采取怎样的有效对策和措施。本书文风朴素,深入浅出,风格独特,是一部普及天文学知识的佳作。

内容推荐

卞德培(1926~2001),浙江平湖人。作者系第一个荣获国际天文学界著名奖项一法国弗拉马利翁奖的中国人;国际小行星第6742号以作者之名来命名。本书对1994年发生的“彗木大碰撞”事件进行了介绍,在描述这次碰撞的前因后果、科学家们对此的预测和研究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类该采取怎样的有效对策和措施。本书文风朴素,深入浅出,风格独特,是一部普及天文学知识的佳作。本书使用的是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年7月版。

目录

宇宙第一奇观(代前言)

一、飞来“祸”星(1)

“怪”星SL9(2)

莽闯“禁”区(6)

美中不足(8)

翘首以待(11)

二、话说彗星(15)

普通一星(15)

二次曲线(17)

肮脏雪球(21)

偶然必然(24)

从哪里来(28)

三、行星之“王”(34)

鹤立鸡群(35)

世纪风暴(38)

意料之外(41)

卫星世界(45)

是行星吗(49)

四、精采纷呈(54)

天罗地网(54)

一声“令”下(55)

眼花缭乱(58)

新里程碑(61)

深化认识(65)

五、你试试看(69)

恐龙问题(69)

两万年前(74)

千坑百穴(77)

近在眼前(81)

六、未雨绸缪(90)

不怕一万(90)

并非恐吓(94)

谨防假冒(103)

保卫地球(108)

试读章节

1993e的发现引起广泛的兴趣和关注,这是可想而知的。大家很想知道,彗核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碎裂成这个样子的?它的发展前途又如何?

问题很快得到了澄清。

从计算情况来看,SL9闯进太阳系可能已有相当时间,很可能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譬如说太暗、观测条件欠佳等,人们才一直没有发现它。问题很清楚,我们不知道它的存在,不等于它客观上不存在,它照样在那里默默无闻地一遍又一遍绕着转,“寻找”表现自己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到了。1992年7月8.8日(世界时,加上8小时=约0.33日,就是我们使用的“北京时间”),彗星在飞向太阳系内层空间的路途中,曾一度接近到离木星中心只11万公里左右。我们知道,木星的直径超过7万公里,也就是说,彗星大体上从离木星表面约4万来公里的地方飞过。这,它可就犯了个“错误”,错误在于它闯了木星的“禁”区,禁区的名字是“洛希极限”。

洛希极限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稍为插说几句。一个天体,尤其是凝聚力比较弱的天体,不管是卫星、彗星,还是其他什么物体,只要它走到离某个大质量天体、譬如说木星很近时,木星的潮汐作用就足以使卫星或彗星的形状发生变化,一般是把它们“拉”成椭圆状,或者说成为椭球体。

如果那个小天体更加接近木星,达到一定程度时,那么,在距离上的“量”的变化,能导致它“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木星的潮汐作用就会大到使这个小天体分崩离析和解体。卫星也好,彗星也好,这时它就碎裂成许多小块。

刚才说的“一定的程度”,到底是多大距离呢?这就因星而异了,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大体说来,这距离跟那个大质量天体的半径,以及它和卫星或彗星的密度等有关。洛希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他最先指出这种情况,并给出了计算极限距离的公式和方法,故名“洛希极限”。

具体到木星来说,它的洛希极限大体上是它半径的2.7倍,约19万公里。既然SL9不管三七二十一往木星的洛希极限禁区中闯,禁区就铁面无私地实施它的管理规则,毫不客气硬是把SL9的固体彗核给“碾”碎了。据信,这个碾碎过程大概发生在彗星进入禁区之后一个半小时左右。经过仔细查对,SL9原先的彗核被支解为大小不等的21块碎片。

木星与彗星之间的这种“较量”,是在远离我们七八亿公里的太阳系空间进行的,没有向地球传过来任何信息,更没有旁观者和直接见证者。直到1993年3月,SL9被记录在照相底片上之前,谁都还不知道木星附近曾发生过如此这般的事件。

1993年5月25日,苏梅克先生参加了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城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报告了sL9的发现经过,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

P6-7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古奇观--彗木大碰撞及其留给人类的思考/中国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卞德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0061657
开本 32开
页数 1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2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图书小类
重量 0.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P185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