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口之春
内容
编辑推荐

姜燕鸣编著的《汉口之春》中所呈现出的那些已经消失的风景,如满春街、打铜街、花楼街、武汉展览馆、新华电影院等,也将电影画面般地存留在读者心中,与那些人,那些事,一起成为永恒。

小说叙事流畅,结构简明,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年龄阶段风貌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主人公芳芝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内容推荐

姜燕鸣编著的《汉口之春》是一部充满爱和温情的小说,也是首部抒写建国以来汉口民众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从武汉解放前夕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通过汉口满春街一个普通家庭几代女人的爱情和命运,史诗般地展现了建国60年汉口的沧桑变化及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叶家院子的丫头芳芝与少爷云公子产生感情,不久怀孕。这时云公子却随父母逃离到台湾。故事便由芳芝在脚盆里生下私生女宝春写起,通过描写云娘、芳芝、宝春、菁儿四代女子各自的悲欢离合及环境中的芸芸众生,较为开阔地展示那个时代的人情风貌,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不同,风格迥异的人物形象。

《汉口之春》视角新颖,别开生面。故事丰盈变幻而充满张力,语言细腻温润,一些方言俚语的应用不仅让文字更加鲜活自然富有感染力,也使人物更为生动传神,独具魅力。

目录

第一章 生产/1

第二章 云娘/10

第三章 芳芝的心事/23

第四章 宝春的生日/35

第五章 云祥/44

第六章 芳玲/55

第七章 月子/64

第八章 冬天/74

第九章 春天/85

第十章 搬家/98

第十一章 饥荒/107

第十二章 青葱岁月/116

第十三章 动乱年代(一)/123

第十四章 动乱年代(二)/130

第十五章 少女的忧伤/142

第十六章 别样的甘苦/151

第十七章 下乡/160

第十八章 知青生活/171

第十九章 苦果/179

第二十章 私生子/189

第二十一章 回城/202

第二十二章 好的开始/211

第二十三章 出嫁/224

第二十四章 秦家的日子/233

第二十五章 重回娘家/243

第二十六章 在婚礼上/253

第二十七不能回头/260

第二十八章 好梦难圆/268

第二十九章 创业/276

第三十章 相见时难/287

第三十一章 爱情在哪里/299

第三十二章 重整茶馆/310

第三十三章 生病/316

第三十四章 汉口之春/323

附录 方言注解/327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生产

满春街没什么特别的。跟汉口的其他街道一样,窄长的石板路,两边是高低错落的房屋,或店铺,或住宅,白天总是热闹嘈杂的。但这天,有点不同寻常,一眼望去,蛇形的长街上,行人寥寥无几,一些店铺的排门也插得严严实实。而离街不远的中山大道上,却热闹非凡,一阵阵的欢呼声,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沸腾的空气搅动着四周,又热浪似的往开处扩展,自然波及到临近的满春街。

在街头有一座亦中亦西的楼房,外围用砖墙隔开,一棵法国梧桐树依着楼房伸展着硕大的华盖,让楼房四周处在一片阴凉之中。这就是满春街最气派的叶家院子,曾经门庭若市,等到叶家主人一离开,就渐渐冷清了。此时,远处的声浪一阵阵抛洒进来,给这座寂寞的宅院也带来了些许活气。

那时,芳芝正挺着大肚子在小厨房里煮稀饭。小厨房就在她房间的隔壁,与叶家院子的外墙挨着。原是叶家搭建起来给伙计住的两间平房,先也在院子内,后出了些事,叶老板觉得不安全,就做了个外墙隔断。叶家人走后,伙计所剩无几,只有无家可归的苕货还住着。芳芝跟了苕货后,云娘索性把平房拨给了他们。芳芝肚子渐长,出进再不经叶家院子,省得每天跟云娘对眼,倒是心安。

早上听说解放军要进城了,苕货那东西就坐不住。不是他特意要欢迎解放军,而是去看热闹。哪里有热闹就往哪里钻。苕货的脸长,又习惯于伸着细脖子凑近人堆里,就像只被拎着的鸭子。他先在叶家货栈里干粗活,货行卖掉后,叶老爷就把他放在满春茶馆里打杂。彼时淮海战役打得正火,国民党的军队步步败退,恐怕汉口也要守不住,叶老板便带着一家人仓惶离开。叶老板一走,苕货就像搬开了压在身上的一块大石头,舒坦一大截。刚开始他还敛着点,有点怵云娘。云娘也没瞧出他的德性,以为他真苕。想他那副样子,让芳芝跟了他,该是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大会计较芳芝怀着伢。明知是一朵鲜花插在牛屎上,也只能委屈芳芝了。

苕货也确实像中了头彩似的喜不自禁。往日在叶家院子里,他只能远远地瞅芳芝,芳芝那根大辫子柳枝样在圆润的屁股上摆来摆去,看得叫人心痒痒的。就故意趁着芳芝下院子里,跟她搭讪,“芳芝,热不热,带你去喝老万城的酸梅汤好不好?”芳芝总是淡淡地答,“不热。”就走过去了。芳芝再不答理,他也就算了。知道她是太太跟前的人,如半个闺女似的。怠慢他这个做粗活的伙计,是很平常的事。理睬他倒是不平常了。他压根没想到芳芝会跟他过日子。当时他就像被云娘点了穴位似的,迷迷瞪瞪的。一直到新婚夜里,瞧着芳芝漠然的眼神,微隆的腹部,他才如梦初醒。

原来传闻都是真的。苕货时常在叶家院子里打工,再怎么地位低下,被人漠视,总有一两句炒剩了的话灌进耳朵里。说别人他可能会不在意,但要一听到芳芝两字,苕货的耳朵根子就竖起来了。但听过之后,他还不太相信,叶家规矩大,上下分得很清楚,哪会出那种事情呢。再则他也不愿仙女一样的芳芝真被叶家二少爷收拢了。他认为不可能的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此时才明白,云娘是把叶二少爷扔掉的破瓜打发给他了。要不,一向傲慢的芳芝怎会情愿跟他在一个屋里吃饭呢。他成了一块遮羞布,把丑事都掩盖住了。苕货觉得受到了愚弄。更受不了的是,芳芝以怀孕为由,跟他一直划着楚河汉界,还要分床睡。熬到三十岁的苕货还没尝过女人的滋味,眼见白白嫩嫩的芳芝每天在眼皮底下来来去去,他只能嗅一下那身上散出的香气,却不敢造次。毕竟被压制了多年,他对叶家上上下下的人,总怀有几分敬畏。对芳芝也如此,一看她那冷冰冰的眼神,好像竖起了一道墙,他就塌下去了。但怕’归怕,心里还是有抵触的。毕竟不是往日。想芳芝的身子下贱了,还能让我把你捧成皇后供着?那肚子里的货又不是我的。一看就叫人憋气呢。苕货不舒服,当然不会尽心尽力照顾芳芝,有空就去找街坊打牌,一打就是一天。眼见这几日她即将临盆,解放军又在攻城,他才不敢出去,在家守了几天。今天一听说解放军下午要进城了,他就借口出去买红糖,溜了半天不见人影。

此时,窗外还在不断灌进欢庆的声浪。叶家院子处在满春街中段,离中山大道不过百米远的距离。芳芝往门外望了望,街上空空荡荡的。恐怕都上中山大道去了吧。她如果不是怀身大肚,也会去看看的。前些天一直处在惶恐不安中,解放军兵临城下,白崇禧却命令决一死战。攻城的炮火此起彼伏,她害怕战仗打个不休,自己临产怎么得了。现在总算放下心了。

叶公子走时,她还不知道自己怀上了他的孩子。只是胃口不好,闻不得一点油腥,人也瘦得厉害。她以为是思念所致。汉明一走,她就像掉了魂,茶饭不思,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眼前又总是晃着汉明的影子。

她从来没想过跟叶家公子发生什么,他们之间可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呢。

芳芝是叶家院子唯一的丫头,其他的女佣都是已婚妇人。叶家太太能收留她,也是因为她母亲曾在叶家院子帮过工。儿时被姆妈带到叶家,太太见小姑娘白白净净的,长得也秀气,倒是喜欢。后来她姆妈身体有病,家里又着实困难,就要她过来顶替。太太本是不愿收丫头的,但见芳芝温顺听话,又经不得她姆妈相求,就应了下来。只是留在自己跟前侍候着,跟叶家父子是不沾边的。

芳芝整天就在太太身边,太太身体也不好,总得要有个端茶递水的。以前这事是云娘做,太太不让云娘侍候叶老板,更不让她照护小少爷,就只能侍候她一人。可是云娘那张狐媚脸,她又看不得,就一次次在叶老板面前叨唠,耍云娘离开叶家院子。叶老板总是模棱两可,不予回答。太太知道叶老板是有意如此,气急了,也一不作二不休,干脆把云娘打发到满春茶馆里呆着,眼不见心不烦。殊不知,太太这样做,反而给叶老板和云娘提供了单独相处的机会,叶老板有时在货行里做累了,就转到茶馆里来,云娘早给他在楼上安静的一隅放好了躺椅,他刚躺下,一壶清香的碧螺春就送到了面前。不等那只纤纤玉手收回去,他就一把将它握住了。

P1-3

序言

2012年3月12日深夜,我写完了《汉口之春》的最后一行文字。彼时,窗外的几点街灯依旧闪烁,远远近近,似一双双脉脉含情的眼。不由对着一片深幽的天说了声:功课完成了。那种欣悦除了如释重负,还含有一份庄严。我知道,自己不仅仅完成了一部小说,更像是完成了一项使命。对于自小生长的汉口,我唯有用一部一部的作品回报它的所有恩泽。值得庆幸的是,我又一次找到了表达感情的切入点——《汉口之春》,我与它不期相遇了。

最初构思这部小说时,就定下了《汉口之春》的书名。汉口是我植根的土壤,我对这块土地熟之又熟,就如同我身边的亲人。我写她的任何一处地方,任何一个场景,任何一个人,都是信手捻来,活灵活现。最初着眼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爱情故事,后来感觉分量轻了,这个书名应该承载更多的东西。于是扩展开,从武汉解放前夕起笔,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通过汉口满春街一个普通家庭几代女人的爱情和命运,较为开阔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人情风貌和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

小说并不拘泥于写一条街上的几个女人,而是努力将视角扩展,把笔触延伸到汉口的大街小巷中,如电影镜头般再现一个个消失的风景。书中罗列了众多的人物,对女人们的描写也不遗余力,她们形态各异,风情万千。尤其是几个主要人物,大都美丽而坚强,承受着命运的磨难和屈辱,却无怨无悔、充满希望地活着。小说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宝春的曲折人生和其勤劳、坚韧、率真、果断的性格特征,以及她身上闪耀的母性光辉。女人如同滋养万物,繁华似锦的美丽春天——即是“汉口之春”书名的涵意。

写的时候还有些忐忑,全是虚构,没一个人物原形,只有自己的想象,在“故事与故事之间,经验与经验之间进行逻辑的联络与推动”。到初稿完成,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还像那么回事。云娘、芳芝、宝春、陈秀英、芳玲、何小凤……个个都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连自己都感到吃惊。她们确实都在,一直在汉口的大街小巷里穿行着。她们是我的长辈,我的邻居,我所见过的所有人物的集合。当然,小说还是写进了一个真实人物——我已故的外祖母——对我一生最大影响的人。云娘让房子,云娘的遭遇,于我并不陌生。宝春对云娘的感情,我是那么真切地感受到,就如同我对自己祖辈的感情。我有幸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出现在自己的小说里,使它成为一部生动的,有质感的,接地气的作品。这是汉口赋予我的又一恩典。

事物总有因缘。有时候,就像受到某种感召,要完成一件事。写这部小说也如此,最初不过一个念头,此后便似冥冥之中被什么推动着,方方面面的动力,不走还不行。曾经的磨难与悲欢:都化进了这部书里,为了成就《汉口之春》而来的。此时才知道,前期的准备,从多少年前就开始了。一切的一切,都因为爱这座城市,爱那些给过我无尽温暖和关爱的人们。因为爱,我才能纵情地表达,也知道自己的表达是契合人物心声的。

这样的感触,在当初写中篇《蝴蝶杯》、《徽香梦》时也有过,那种感觉很奇特,写的也顺手。此时写《汉口之春》也一样,生活的积累,加之现实的体验,小说的文字便在沉郁中有了灵动。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心中的倾诉。这种过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谢天谢地。感谢亲人和朋友。感谢所有的岁月。感谢爱。冰心曾说;有爱就有一切。确实,因为有爱,也成就了我的这部小说。爱让小说得以升华,爱也让人充满了慈悲。。小说因此充满爱和温暖,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不仅让小说富于感染力,也加深了小说的厚重性。相比于此前出版的《汉口的风花雪月》,内容更为丰富,视角更为开阔,对人性的挖掘也更有深度。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这是鲁t迅先生《好的故事》中的文字,也是我写这部小说时真切的体验。

爱如春天,滋润万物。

春永在。爱永恒。

姜燕鸣

2012.8.17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作品描写了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时段里,在汉口的四代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四个女性都心地善良,性格却迥然不同,她们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也大相径庭。战争和政治动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走向,而她们人性中的善良却始终如一。小说叙事流畅,结构简明,塑造了一系列不同年龄阶段风貌各异的女性形象。其中的女主人公芳芝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国作协关于2011年度重点作品《汉口之春》的审读报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口之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燕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2695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4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0
15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