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促进了中国人文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它肯定现实人生,维护传统的各种制度,成为中国人安定社会最重要的一种力量。与儒家并世而兴的道家,却以反人文的姿态出现在历史中。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使人当社会秩序遭受破坏时,以及面临种种灾害苦难和挫折时,能有一种泰然处之的力量。儒家的教义足以处常,道家的智慧足以应变,这就是儒、道两家在传统中国所以能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之一。
图书 | 先秦七大哲学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儒家促进了中国人文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它肯定现实人生,维护传统的各种制度,成为中国人安定社会最重要的一种力量。与儒家并世而兴的道家,却以反人文的姿态出现在历史中。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使人当社会秩序遭受破坏时,以及面临种种灾害苦难和挫折时,能有一种泰然处之的力量。儒家的教义足以处常,道家的智慧足以应变,这就是儒、道两家在传统中国所以能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之一。 内容推荐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极其活跃的时期,产生了对中国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多种思潮和伟大的哲学家。孔、孟、老、庄、苟、墨、韩非,这些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或受褒扬,或受批判,但他们的人格和行为常常为人忽略。作者从这些哲学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及其人格和行为出发,阐释他们思想的意义及价值,并将其与现代哲学和思想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观点对其予以审视,挖掘出新的内涵。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孔子 一 时代与环境 二 生活阅历 三 心路历程 四 音乐生活 五 文化遗产的孕育 六 个人的创造 七 不朽的智慧 第二章 孟子 一 时代与环境 二 生活阅历 三 影响孟子人格发展的几种因素 四 树立知识分子的典范 五 人性的探讨 六 不朽的智慧 第三章 老子 一 时代与环境 二 生活阅历 三 最早的哲学家 四 反社会、反经验 五 返朴归真 六 应世的智慧 第四章 庄子 一 时代与环境 二 生活阅历 三 泯是非、反对待 四 对生命的体会 五 存在的意义 六 存在的意义如何实现 七 不朽的智慧 第五章 墨子 一 时代与环境 二 生活阅历 三 墨子的人格 四 墨者团体与兼爱思想的关系 五 侠义精神 六 不朽的智慧 第六章 荀子 一 时代与环境 二 生活阅历 三 智者类型的创造 四 社会与政治 五 不可知论者 六 人性的探讨 七 不朽的智慧 第七章 韩非子 一 时代与环境 二 生活阅历 三 任法与严刑 四 任术与尊君 五 任势与权力崇拜 六 富强与耕战 七 人性的洞察 八 不朽的智慧 插图:每章前页均有插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先秦七大哲学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韦政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43737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8 |
出版时间 | 2006-06-01 |
首版时间 | 2006-06-01 |
印刷时间 | 2006-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9 |
宽 | 15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