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悲恸之地/当代名家代表作
内容
编辑推荐

说起王安忆,对中国文坛有所了解的人大都不会感到陌生。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独特而丰富的存在,从1981年的《雨,沙沙沙》到2000年的新作《富萍》,20年以来,王安忆始终以一种顽强坚韧的姿态,畅快地书写着她的人生体验、精神历险和生命向往。她的散文,本身就洋溢着一股生活的真挚和朴实,没有华丽繁荣的辞藻,也没有故意的矫揉造作之态。一篇散文,就是一个人生,也是一个真实人生的缩影,朴实无华,朴素的简直能让人闻到黄土的淳朴和仁厚,本书选录了她的中短篇小说5篇。

内容推荐

本书是“当代名家代表作”中的一册,“当代名家代表作”选入了史铁生、苏童、王安忆、残雪、刘醒龙、张欣六位“文学中坚”的部分作品,这六位作家,都是从80年代起就投身于文学事业,在他们的眼中,文学是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事业,值得一辈子为它所奉献。如果说,创作时间也是一种生命的过程,那么在从事创作二十多年者,也算是壮年了。他们不再是青年先锋,横空出世,惊世骇俗;他们也不是文坛大佬,拥兵自重,守成启后;他们更不是初出茅庐的娃娃,撒野以眩众,卖俏以自荐。他们已经拥有了个人的创作履历和创作声望,已经有了固定的文学观念和市场渠道,已经形成了个人印记的独特文字风格,让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管窥他们文学创作的轨迹。

目录

文学中坚(总序)/陈思和

发廊情话

悲恸之地

妙妙

香港的情和爱

姊妹们

回想当年(代后记)

试读章节

小姐们回头朝向她,听她说。冲头发的冲好了,送到座位上,老板起身去吹风。小姐自己站在一边,用一块干毛巾擦手。她走到空出来的水池,拧开龙头,冲净手上的泡沫,暂时停下来,脸上带了微笑。她左右手交换握了花洒,冲手。水丝很软弱地弯曲下来,汇成细流。电吹风的嗡嗡声充满在店内,头发的气味弥散在透进玻璃门窗的阳光里,显得有些粘腻。她洗好手,那小姐将手中干毛巾递过来,她没接,只是在上面正手反手摊了摊,算是擦干了,回到先前的折叠椅上,坐下。后来呢?小姐中的一个问题。她抬起微笑的脸,询问地看着发问的人。为什么不做百货而要做发廊?那人解释了自己的问题。

她“哦”一声,仿佛刚明白过来似的。小百货,你知道利极薄,倘若你没有特别的进货渠道,赔煞算数。那些供销商,你打过一趟交道,三天吃不下饭!说到此处,她忽然收住,意识到险些说到不该说的话。安西路的铺面,是我朋友借我做的,本来说不是我自己的,做也做不长。所以呢,做,做,做,我就想自己做了。做什么呢?在家待业的时候,我陪隔壁邻居家的小姑娘,到理发学校听过课,回到家,我让她在我头上练洗发,我在她头上练,就这么练着玩。到后来,我洗得比她还好。她抬了抬下巴,好像在说:方才你们也见到了。我想:就开个发廊吧!安西路,就这点好,做什么事都像玩一样,没有心理压力的。朋友又多,因为都是靠朋友的,所以都肯帮朋友的。当然,安西路的人和我们淮海路的不一样。就是这里,她用手点点脚下的地面,这静安寺地方的人和淮海路的都不一样。淮海路的女孩子,走到哪里都看得出来不一样。不是长相,不是说话,也不能说不是,可能有一点是,不过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大约是气质。她为自己说出“气质”这两个字,有些不好意思,笑了一下,似乎觉得不够谦逊。不过,安西路的人有安西路人的好,他们很肯帮忙,而且,更重要的,就是我刚才说的:什么严重的事情,在他们看来,都和玩一样。听他们说话,你会听不懂,难道是吹牛?吹牛也要打打草稿。可他们完全是像真的:开发廊?好呀,我的朋友在香港学出师的,专给明星做发型;店面吗?安西路服装街要延长,还要丰富品种,我有个朋友和区长认识,同他说一声好了;第三个朋友恰巧专门做推销洗发香波的,可以用批发价卖我。还有工商局,卫生局,劳动服务公司,治安大队,都有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都是一句话就成的。当然,实际上不会有这么好运道,否则,人人发财了。那个做发型的朋友,不是在香港,而是在温州学的,不过曾经在香港人的发廊里做过,开的价高过天,还要有住房,包交通,因为他实际温州人都不是,而是温州底下的德清乡下人。服装街不仅不延长,连原来的都有拆掉的危险,有几户居民是有来头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直在呼吁。你知道,安西路一带多是洋房,本来是极清静的。那推销洗发香波的,倒是天天来,来到我的百货摊位上,这时我的百货还没有结束。他拎一只拷克箱,盖子揭开来,里面像中药房样,一小格一小格,放着样品。样子蛮像,结果全是假货,在火车站那里的地下工厂生产出来,四面八方去兜售。一上手就知道,处处是关隘,问题是,一上手就甩不掉了。本来,不过是玩玩的,一来两去,玩成真了。脾气上来了,志气也上来了,非要成功不可了!发廊到底开出来了;倒真开在隔横马路的街那头,政策有一时松动,一要解决待业人员生计,二要街道里委创收。不过,松几天又紧起来,除了我这家发廊,再没有开出别的铺面。我的发廊正好嵌在弄堂贴边上,狭长的一条,门是朝里的,对了弄堂另一侧墙面。P14-16

序言

文学中坚(总序)

陈思和

如果从2001年算起,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已经整整五年过去了,文学队伍在进一步地分化。传媒操作文学的今天,一代代新的作家群层出不穷,评论家们已经疲于创造新名词来概括文学现象,所以,近年来多半是采用作家们的出生年代来为之命名,从60年代、70年代一直到最近被炒热的80后,似乎时间是模子,同一时代刻出来的作家也全是一色的。我们在策划时也遇到同一个问题,如何用一个名词来涵盖收入本丛书的六位作家的创作。这虽然说是出版社的要求,对于我们这套丛书的策划者来说,也确实需要有这种涵盖力和号召力。于是我们提出了“文学中坚”的概念。所谓“中坚”者,原意是指古代军队里最重要也是最有力地发挥战斗作用的那个部分。“中军将最尊,居中以坚锐自辅,故日中坚也。”现在用于形容史铁生、苏童、王安忆、残雪、刘醒龙、张欣六位中年作家在这二十年中国文坛上的贡献,称他们为“文学中坚”,当无愧也。

“文学中坚”不完全是以作家的年龄来划分,而是从作家对文学的整体贡献着眼。它需要有一批作家与文学共命运,伴随着文学的发展而发展,寄托了自己的美好青春、理想和生命痕迹。这六位作家,都是从80年代起就投身于文学事业,在他们的眼中,文学是一种有生命价值的事业,值得一辈子为它所奉献。如果说,创作时间也是一种生命的过程,那么在从事创作二十多年者,也算是壮年了。他们不再是青年先锋,横空出世,惊世骇俗;他们也不是文坛大佬,拥兵自重,守成启后;他们更不是初出茅庐的娃娃,撒野以眩众,卖俏以自荐。他们已经拥有了个人的创作履历和创作声望,已经有了固定的文学观念和市场渠道,已经形成了个人印记的独特文字风格,但他们仍然能够追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守前待后,自成方圆,而所谓“中”。不管世俗如何变幻,不管新锐如何藐视,他们可以说已经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存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板荡,文学边缘,在新世纪的头五年里又有了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但这些作家们都先后拿出了自己的力作,证明文学理想的不死。此所谓“坚”。其实,“文学中坚”何止于这六位作家,在当下的文坛,驰骋着一大批这样的文学中坚力量,凭着他们的勤奋与努力,不断用自己的新作品来见证、繁荣、推动这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当代文学。

本丛书之所以收录这六位作家的作品,别无他意,只是因为这些作品都选自《上海文学》杂志。《上海文学》自“文革”后复刊,始终积极参与当代文学的建设,把一大批作家团结在刊物周围,把作家的优秀作品推荐给读者,并且在读者的期盼中提升作家。这六位作家在本刊上发表作品比较多,而且时间跨度也长达十几年,最早的作品可能是在80年代初,最近的作品则是今年的新成果。现在作家受到市场的影响,多以鸿篇巨制炫世,而本刊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正是他们当年的代表作、成名作。我们收录这一部分的作品编辑推出,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作家的创作步伐,也可以窥见杂志一以贯之的诚意与宗旨。

2005年9月12日于黑水斋

后记

《本次列车终点》原先的名字叫《归来》,是以倒叙的方式写。写陈信苦闷地离家出来,一路走一路想,事情的原委与经过便在思绪中带出来。寄走之后,心下总觉得不满足,觉着话是都说了出来,但是话里面的故事却都简略掉了。于是,犹疑折磨数日之后,去信给当时的编辑彭新琪老师,请她将稿子再退回,要重写。其时,我的丈夫还未调来上海,所以创作假都是到他老家,徐州度过。第二遍写,便是正面展开,从头道来。大约是从此时开始,我比较倾向于顺叙的方式,它能够将故事的面目直接呈现,故事就产生于此。所以,事情是从陈信乘坐在回沪的火车起头。他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一伙新疆喀什的大学生,是我曾经在火车上遇到过的。我至今很清楚地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其中一个是北京人,还有一个扬州人。他们讲述他们的大学生活,用英语排演《货郎与小姐》,又讲述新疆的生活,炸鱼的情节被他们描述得活灵活现。他们讲到喀什的小姑娘,非常漂亮,眉毛浓浓的,又长,靠得拢,几乎连成一条线——他们中间的一个用手指头在鼻梁上直直地划了一道,表示给我看。

最后,一切定妥,彭新琪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题目。《归来》太过一般,换一个什么呢?那么就叫《本次列车终点》。这句话是在来来往往的旅途中最期望的一句话,等广播中报到“本次列车终点”,人们便兴奋不安地骚动起来,要下车了。

少小离家

以工龄记,我的第一个职业,是十六岁时到安徽省五河县务农,在那里,学得了第一份劳动的技能。

倘要将农活分等级,一等的肯定要算犁,耩,耙,扬场,赶车这一类的,是队里把式的活。他们多是中年以上,一般的力气活是上不了他们手的,他们只是蹲在向阳的墙根,地边,晒太阳,吸烟。远看过去,就像一堆灰拓拓的旧棉袄。可待到他们上场时,那棉袄就活了,有了身体和精神。他们吆喝牲口的声腔极其威严,动作往往是慢的,可只有与他们做下手,才可明白他们的出手的锐度。这就像戏台上的老角儿,看似迟钝,你却接不住他的把子。

次等的应该是放大刀,割麦子,打场领头盘滚子,挖沟放锹,刨红芋下抓钩一类,全是由十分工的男劳力担纲。亦有特别出挑的妇女也能干,那大约几个庄才出一个,我们队里就有一个。那姊妹的模样都还记得,高挑个儿,瓜子脸,高鼻梁,大眼睛,不是俊俏,是英俊。平时挺会疯的,但到了放大刀的时候,满湖里单她一个姊妹,她不由就腼腆起来。那些男劳力呢,也有分寸。等我们这些八分或八分半工的到了湖里扎麦个子,见他们和她,表情庄重地各在一边吃饭。

三等的是锄地,抬筐,扛笆斗,打秫秫叶,拾花生红芋,割黄豆——当然,这里也会有区别,十分工的能揽八趟,八分工的六趟,如我这样的,四趟都揽不过来。我干的就是这一档的,到底腰腿功夫没有,肩膀头也不行,所以大多都很勉强,很遭人笑话。人们最爱看我抬筐,因为使他们联想到一个人,豫剧电影《朝阳沟》里的银环,就笑个不停。有时他们也表扬我,说我擦汗的动作也像电影上劳动的人。这里,我最憷的是割黄豆。豆棵很矮,几乎贴了地皮,又极硬。像我们这样初涉农活的,往往放不好刀刃,不是割,而是砍。豆棵上的刺扎在手掌心里,满手的血。割黄豆的时节,我甚至凌晨三四点就醒了,惊恐地看天一点一点亮起来,队长从庄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喊“出工”。而我自以为比较胜任的是锄地,别人都说锄黄豆苦,三伏天里,烈日当头,汗从头流到脚跟。我倒觉得不苦。虽然很晒,可是田野一望无际,风席地而来,吹在热身上,竟是沁凉的。是热,却不是溽热,而是爽快。地呢,头天下了雨,吸饱水,特别喧和。锄子扒开晒白的地皮,下面是湿润的褐色的土壤。锄地的步伐是,出左脚,左手握前,远远地抛出去,锄板压低些,拉住地皮,吃力要均匀,拉过来,就锄了一步。然后换手,右手握前,出右脚,再抛出锄去。如此一步一进,有些像舞步,而锄下的土地,则有一种肉感,贴肤的痛痒。无论多么糟糕的心情,锄地都会叫我平静下来。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悲恸之地/当代名家代表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安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0041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