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慈禧画传(一部最接近慈禧生活的信史)/书馆考究人物影像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慈禧太后是中国晚清史上争议最大、谜案最多、评价最难的一个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历史人物。慈禧太后的一生是和晚清社会相始终的。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近代的一些随笔札记及野史稗乘,对慈禧其人其事有种种耸人听闻、离奇古怪的说法。慈禧的身上便笼罩了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诸如:慈禧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慈禧是如何取得咸丰帝宠幸的?慈禧是如何成功地发动宫廷政变的?慈禧是怎样逼死嘉顺皇后的?慈禧是如何连斩两大臣的?是慈禧毒死了慈安吗?慈禧是如何巧斗奕沂的?慈禧与李莲英有染吗?慈禧是怎样杀死珍妃的?慈禧害死了光绪帝吗?……本书一部最接近慈禧生活的信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揭开笼罩在慈禧身上的难解之谜。

内容推荐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谜案,大体上有10大谜案:

第一是慈禧的身世之谜(慈禧到底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

第二是慈禧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之谜(她是怎样从第5级的贵人升为第2级的贵妃的)

第三是慈禧成功地发动辛酉政变之谜

第四是慈禧的儿媳阿鲁特氏皇后的死亡之谜

第五是慈禧和太监安得海的关系之谜

第六是慈安太后的死亡之谜

第七是慈禧和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的关系之谜

第八是慈禧的儿媳珍妃的死亡之谜

第九是慈禧与太监李莲英的关系之谜

第十是慈禧的侄儿光绪帝的死亡之谜

这些谜案,有的被当成定论,相沿成习,广为流传;

有的戏说慈嬉,把某些情节编得神乎其神,其实,关

于慈嬉太后的许多传闻都不是信史。

本书配图200余幅,企望图文并茂,以壮观瞻。

本书力图写成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

目录

前言

慈禧太后的一天

官宦家庭的小姐

咸丰皇帝的贵妃

最高皇权的争夺

辛西政变的成功

一次垂帘的太后

对恭亲王的重用

信任汉伯政策

降诏求言的举措

剥夺奕的要职

洋务事业的鼓动

对安得海的诛杀

圆明园工程的停止

二次垂帘的实现

慈安太后的病逝

唯我独尊的女皇

慈禧六旬之寿诞

静观变法的准备

戊戌政变的发动

一次未遂的阴谋

宣战洋人的决策

仓皇西逃的窘相

变法诏书的出台

推行新政的举措

筹备立宪的动作

光绪驾崩的谜团

立嗣溥仪的经过

突然病逝的老妇

穷奢极欲的陵墓

生活起居的奢华

个人爱好的高雅

慈禧太后大事年表

慈禧太后的档案

试读章节

这之后,慈禧就静下心来看奏折了。看奏折是在储秀官东稍间,也叫静室。慈禧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加之绝顶聪明,记忆力又非常好,因此,她能够看懂文言文的奏折,而且能够很快地抓住奏折所论述的主旨。

慈禧在奏折上不作批示,也不画圈。她有自己的特殊方法,就是在奏折上用拇指的指甲画道。有的画竖道,有的画叉子,有的打钩子。军机处的章京都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完奏折,太监崔玉贵以最快的速度将奏折送到军机处,由军机大臣处理。一天的公事就办完了。军机处在养心殿南墙外,紧靠内廷。

这时要进午膳了。

皇太后、皇帝吃饭叫“用膳”,开饭叫“传膳”。皇后以下叫用饭,一律不叫“用膳”。慈禧用膳,中餐和晚餐在储秀宫之南体和殿的东两间内。用膳期间,慈禧身旁垂手站立着四个体面的太监,负保护与监督之责。另外有一个老太临侍立一旁,专门负责给慈禧布菜。菜摆齐了,侍膳的老太监喊一声“膳齐”,才请慈禧入座。这时慈禧用眼睛看哪个菜,侍膳的老太监就把这个菜往慈禧眼前挪,用羹匙将菜舀进布菜碟里。慈禧吃后如果说了一句“这个菜还不错”,就再用匙舀一次。到此为止,老太监就将这个菜往后撤,不能再舀第三次。如果舀了第三次,站在旁边的四个太监中为首的就喊一声:“撤!”这个菜就十天半个月不露面了。这四个太监是执行家法的。祖宗的家法,吃菜不许过三匙。慈禧是服从家法的。侍膳的老太监很懂规矩,从来不舀第三次。这样做,是防止坏人探知慈禧喜欢吃什么,下毒暗害。这是老祖宗立下的规矩。

慈禧的午膳要摆上120样菜,外带时鲜。吃剩下的菜,慈禧将它们赏赐给王公、大臣、皇后、妃子、格格等。军机大臣王文韶在日记中记道:“(慈禧)赏元宵二百枚、腌白菜四棵、碗菜十二色、点心四种,时已掌灯矣。”这里既有时鲜菜,也有慈禧吃剩的菜。碗菜十二色、点心四种,就是慈禧吃剩的菜。能得到慈禧这个赏赐是莫大的荣耀。

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因慈禧曾住在内廷西六官的长春官,故宫内习称西太后,又叫西圣,其御膳房便称西膳房。西膳房养有名震京华的高级厨师,能做点心400余种,菜品4000多种。

慈禧爱吃的主食、小吃、菜肴主要有以下几种:

·小窝头。用细箩筛的玉米面、小米面、糜子面,加上豆粉、栗子粉和成面,然后分料加工。一种加白糖桂花,一种加红糖,一种加枣和其他果料。蒸熟食用,甜美可口。

·饭卷子。把米饭和白面混合,用热水和面,然后蒸熟。种类很多,有陈米饭卷子,籼米饭卷子、粳米饭卷子。分甜咸两种,咸的加花椒盐、五香椒盐粉;甜的有枣泥、豆沙、白糖加桃仁,或加松子仁、核桃仁等。

·菜包鸽松。把麻豆腐(凉粉渣,绿豆所制)用羊油、黄酱炒熟,然后把各种炒成碎末的菜和炒熟的麻豆腐拌在饭里,再用洗净的白菜心的菜叶把拌好的料包好,连菜叶一起吃。

·和尚跳墙。把酥造肉和剥皮的熟鸡蛋四枚放在一起上屉蒸熟。由于鸡蛋光滑,一半露在肉外,有些像秃头。慈禧便赏给这个菜一个别名,叫“和尚跳墙”。

慈禧用膳每天有固定的时间,一般早膳7点,中膳10点半,晚膳下午5点。午后的加餐约在2点,晚上的加餐约在7点。

午膳过后,慈禧照例要散步。散步回来,就午睡了。午前ll点至午后1点是午睡的时间。太后、皇帝、皇后、嫔妃、格格都要睡午觉,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铁打不动。为的是得天地阴阳之正气。慈禧是每天必午睡的。

午后是慈禧自由活动的时间。有时练书法,画国画;有时读小说,听评书;有时观二黄,品昆曲;有时乘画船,游西苑。慈禧的业余生活很丰富。  晚上,慈禧要洗脚,天天洗。慈禧洗脚主要是为保养。洗脚水十分讲究。三伏天,天气热,就用杭菊花水煮沸后晾温了洗,可以清眩明目,两腋生风;三九天,天气冷,就用木瓜汤洗,可以活血暖体,全身柔和。洗脚盆是木胎卷边银盆。木胎不易散热,卷边便于放脚,银盆可以防毒。有两个宫女侍候慈禧洗脚,洗脚后要进行脚部按摩,并定期修剪脚指甲。慈禧很早以前就进行足疗了。慈禧洗完脚,就要洗澡了。洗澡大体是在晚膳后1个多小时,在官¨上锁之前。慈禧很爱洗澡。夏天天热,天天洗。冬天天冷,隔一两天洗一次。洗澡由四个训练有素的宫女侍候。洗澡时慈禧坐在一个特制的矮椅子上。用的是两个银澡盆。慈禧与其说是洗澡,不如说是擦澡。洗一次澡,大约用100条毛巾。25条一叠,四叠像小山似的摆在那里。每条上都有用黄丝线绣的金龙,一叠是一种姿势,有矫首的,有回头望月的,有戏珠的,有喷水的。四个宫女一起干活,第一遍先擦慈禧的上身,然后涂香皂,用的是官里御制的玫瑰香皂。把香皂涂满了毛巾后,四个人一齐动起手来。擦完一条扔下一条,再取再擦。澡盆里的水随用随换,永远保持干净。全部洗完,需要100条毛巾,用过后的毛巾旧同新的一般。

慈禧的睡眠很好,一沾枕头就睡着了,一觉到天亮。

储秀宫官门上锁的时间是晚8点。晚8点一过,就严格禁止出入。……P6-8

序言

慈禧太后是中国晚清史上争议最大、谜案最多、评价最难的一个赫赫有名的世界级历史人物。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生于北京,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病逝,活了74岁。慈禧太后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立过同治帝载淳(6岁)、光绪帝载活(4岁)、宣统帝溥仪(3岁)三个小皇帝。

在同治、光绪两朝,她曾三次垂帘听政。第一次垂帘是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二年(1873),计13年;第二次垂帘是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十五年(1889),计15年;第三次垂帘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计10年。她垂帘听政总共38年的时间。另外10年,她虽然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仍然隐控朝政。重大问题的决策,仍要由她作出,是不出面的听政。

慈禧太后统治中国48年,近半个世纪。

慈禧太后所面临的是中国几千年未遇到的大变局。她所处的是列强环伺、威逼蚕食中国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走向世界的时代。她所经历的晚清社会,已开始迈向中国近代史。她亲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13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蹂躏京华,疯狂焚毁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大肆抢掠北京城。慈禧太后都是亲身经历的。

慈禧太后的一生做过十件大事:

第一件,成功发动辛酉政变,实现垂帘听政;

第二件,残酷摧毁太平天国,苟延清廷统治;

第三件,坚定支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事物;

第四件,适时终止圆明工程,抑制个人私欲;

第五件,及时签订中法和约,结束中法战争;

第六件,一味强调六甸大寿,贻误中13战争;

第七件,血腥镇压戊戌变法,扼杀维新运动;

第八件.错误宣战西方列强,导致悲惨结局; 第九件,被迫实行清末新政,进行初步改革;

第十件,积极实施出国考察,宣示预备立宪。

这十件大事中,有正面的,也有灸面的。其中,发动辛酉政变,支持

洋务运动,终止圆明工程,结束中法战争,实行清末新政和宣示预备立宪,应该是正面的。其余的,摧毁太平天国,专注六旬大寿,镇压戊戌变法和宣战西方列强,都是负面的。

就性质讲,摧毁太平天国和镇压戊戌变法是慈禧阻碍历史前进的罪恶行径。

慈溥一生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整寿逢甲不利。慈禧40大寿以后,逢甲年都遇到了战争。慈禧40大寿是1874年,为甲戌年,遭逢中日台湾战争;慈禧50大寿是1 884年,为甲申年,遭逢中法越南战争;慈禧60大寿是1894年,为甲午年,遭逢中日甲午战争;慈禧70大寿是1904年,为甲辰年,遭逢日俄甲辰战争。

慈禧太后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谜案,大体上有十大谜案。

第一个谜案是慈禧的身世之谜(慈禧到底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

第二个谜案是慈禧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之谜(她是怎样从第五级的贵人升为第二级的贵妃的);

第三个谜案是慈禧成功地发动辛酉政变之谜;

第四个谜案是慈禧的儿媳阿鲁特氏皇后的死亡之谜;

第五个谜案是慈禧和太监安得海的关系之谜;  第六个谜案是慈安太后的死亡之谜;

第七个谜案是慈禧和她的小叔子恭亲王奕沂的关系之谜;

第八个谜案是慈禧的儿媳珍妃的死亡之谜;

第九个谜案是慈禧与太监李莲英的关系之谜;

第十个谜案是慈禧的侄儿光绪帝的死亡之谜。

总之,概括地说,这十件谜案是慈禧太后和一个亲王、二个太监、三个后妃的关系之谜。也可以说,是一个女人(慈禧太后那拉氏)与一个男人(恭亲王奕沂)、二个阉人(太监安得海和李莲英)、三个女人(皇后阿鲁特氏、慈安太后钮祜禄氏和珍妃他他拉氏)之间的故事之谜。

慈禧的简历。

·第一,18岁进入宫廷。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来改隶镶黄旗。北京人。曾祖父吉郎阿任从五品的户部员外郎(相当于今天的副局长),祖父景瑞任正五品的刑部郎中(正局长),父亲惠征任正四品的安徽徽宁池太广道(道员,略高于正局长)。他们担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局级干部,也算是中高级官员了。慈禧的前三代是清朝的官员,家庭生活很优越。慈禧出生在三代为官的满族官宦家庭中,可以说,她是一位官宦家庭中养尊处优的小姐。

成丰元年(1851),那拉氏已是17岁的大姑娘了,出落得俊美可爱,娇媚迷人。恰在这一年,皇太后为咸丰帝挑选秀女。经层层筛选,她被选中了。同时被选中的还有后来成为皇后的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此时15岁,被选为嫔,比那拉氏高一级。那拉氏为贵人。

成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 1日),那拉氏被封为兰贵人。五月初九日(6月26日),18岁的那拉氏正式入官,住在长春官。咸丰四年(1854),晋封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1856年4月27日)生皇子载淳,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正月,晋封懿贵妃。此时的那拉氏才23岁。

·第二,27岁垂帘听政。咸丰十年(1860)六月英法联军侵犯天津,进逼北京。八月七日,成丰帝携带后妃逃往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6岁的载淳即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尊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不久,又加上徽号,称钮祜禄氏为慈安太后,称那拉氏为慈禧太后。因慈安居于北京皇宫东六官的钟粹宫,慈禧居于西六官的长春官,所以俗称慈安太后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为西太后。光绪帝称慈禧太后为“皇爸爸”。后妃及宫人称慈禧太后为“老祖宗”、“老佛爷”。 咸丰帝临死时,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等八大臣为顾命大臣。但是,八大臣刚愎自用,大权独揽,排斥两官太后和小皇帝载淳。两官太后,主要是慈禧,同恭亲王奕沂等联合起来,发动了辛酉政变,实现了两官太后的垂帘听政。

此后,慈禧依靠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残酷地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第三,41岁二次垂帘。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 873年2月23日),同治帝举行亲政大典。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死,亲政近二年时间。同治帝死,慈禧指定4岁的载沿即位,是谓光绪帝。两宫太后第二次垂帘。载沿是醇亲王奕?的儿子。醇亲王奕?是咸丰帝的七弟,他的妻子是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氏。就是说,慈禧是光绪帝的伯母兼大姨。光绪帝是慈禧的侄儿兼外甥。

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1881年4月7日),45岁的慈安突然病逝。慈禧皇权独控,成为名副其实的太上女皇。

·第四,55岁撤帘归政。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日,由慈禧作主,将自己的胞弟副都统桂祥之女指定为光绪的皇后,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同时入选,封瑾嫔、珍嫔。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大婚礼成。光绪十五年二月初三日(1889年3月4日),慈禧撤帘归政,光绪帝举行亲政大典。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60岁生日,准备在颐和园大规模地进行庆祝。光绪二十年五月,中日战争爆发。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非常生气,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即是说:“诠谁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后来,在旅顺、大连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慈禧在宁寿宫度过了她的60岁生日。

·第五,64岁三次垂帘。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维新。慈禧最初是不反对变法的。但当变法触及后党集团的利益时,慈禧便发动了政变,血腥地镇压了戊戌变法。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1898年9月2 1日),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谕旨,实行“训政”,实则是第三次垂帘。

此后,慈禧利用义和团进攻列强,给列强侵略中国以口实。

慈禧出逃西安,以后回銮北京,被迫实行新政。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病逝。

可以说,慈禧太后的一生是和晚清社会相始终的。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近代的一些随笔札记及野史稗乘,对慈禧其人其事有种种耸人听闻、离奇古怪的说法。慈禧的身上便笼罩了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诸如:慈禧是内蒙人、安徽人、浙江人、甘肃人、山西人,抑或是北京人。慈禧是如何取得咸丰帝宠幸的?慈禧是如何成功地发动宫廷政变的?慈禧是怎样逼死嘉顺皇后的?慈禧是如何连斩两大臣的?是慈禧毒死了慈安吗?慈禧是如何巧斗奕沂的?慈禧与李莲英有染吗?慈禧是怎样杀死珍妃的?慈禧害死了光绪帝吗?

这些谜案,有的被当成定论,经文学家巧笔虚构,编成小说、戏剧及影视,广为流传,遂相沿成习,以至真伪莫辨。现在有的戏说慈禧,把某些情节编得更是神乎其神。个别说法甚至被某些历史学家所接受,并加以引用,而成为难以澄清的历史伪案。

其实,关于慈禧太后的许多传闻都不是信史。

本书配图200幅,企望图文并茂,以壮观瞻。

本书力图写出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

后记

在《慈禧画传》即将面世之际,我真是感慨万端。这本画传的出版,我要真诚感谢——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社长赵炬教授。他高屋建瓴,亲自拍板,使得此书得以迅速出版。他对作者的信任,使我至为感动。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主任张树教授。他发现了这本书稿,立即向领导汇报,并很快得到答复。在书稿撰写和插图的配置上,他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本书大为增色。他的市场感觉和优秀作风,使我感激,令我敬佩。

我的夫人高级工程师陈孟楣女士,是撰著本书的参与者。她曾任《沈阳化工》杂志主编。在本书撰写的过程中,文字的修饰,照片的选择,她的真知灼见,我多所采纳。

最后,我要把本书献给我的妻兄陈盂乔教授。他不幸于2002年7月6日病逝,生前任齐齐哈尔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兼局长。转眼他离开我们怏4年了。我时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怎么这么早地就走了呢?前些天,我的夫人偶翻日记,突然发现了她的哥哥陈孟乔写的一首词。阅读此词,感慨系之。这是多年后,他回故乡铁岭,登临龙首山时撰写的一首词。现借此机会,将此词公开发表。

忆登龙首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缕缕炊烟送晚JxL,处处乡情尽在不言中。

旧居早已无人在,聚散谁能猜?人间万事不须愁,醉翁亭不醉也风流。

孟乔1997年5月

我的妻兄是很有文采的,我们之间活题不断。往事如烟,故人不在。

谨以本书表达我对他的追思。

徐彻

于沈阳丁斋

2006年3月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慈禧画传(一部最接近慈禧生活的信史)/书馆考究人物影像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28558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3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