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之谜(插图本)/探秘解谜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天、地、人,可是今天的人类恰恰对这三个古老的话题知之甚少。本套丛书正是一套诠释和破解以人为核心的科普丛书,它以生命、自然、动植物、海洋和宇宙五大系列构成。书中的故事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国外的也有中国的,讲的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本书将对生命进行探秘与解谜。

内容推荐

本书是有益人类进步的好书。它以崇尚科学知识、抵制封建愚昧为核心,对生命中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和背景,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探索和解谜。全书内容包括:原始人的鼻子、你也是记忆天才、人体异香何处来、大脑也分男女等。

目录

生命概说/1

鸡和蛋的争执/3

原始人的鼻子/7

平家蟹和无牙象/9

“复活”爱因斯坦/13

DNA主宰生命/16

公开的密码/19

黑白皮肤溯源/23

性别差异之谜/26

血型紊乱之谜/30

姓氏藏遗传密码/34

神秘的SRY/36

人之异/39

你也是记忆天才/44

谁动了我的“思想”/48

翻脸不认人/52

探索“记忆长存”/54

谁在强迫我们/57

生命韵律/59

未卜先知的感应/61

睡眠长短论/67

爱的源泉——多巴胺/70

热衷冒险谈缘由/74

测光觅踪迹/76

人体内的闹钟/80

人体“吸纳器”/83

人体自燃/86

数码人体/89

人体缺撼12宗/92

人体异香何处来/96

人生的七块面纱/99

人心隔肚皮/102

面部“测谎仪”/106

触类旁通费猜详/109

歌声击碎玻璃杯/112

音乐链接生命/114

真有安魂曲?/118

看不见的纽带/121

恋母情结/123

消脂健身面面观/128

冲刺寿命极限/133

富人更长寿?/137

高寿选择性别/142

薄暮夕阳亦耀金/148

脑袋搬家≠死亡/154

极限生命/159

唤回生命/164

起死回生新术/167

死亡诅咒/173

癌之由来/176

不翼而飞的癌症/179

新生命——福兮?祸兮?/183

多样新物种/185

安乐死——替上帝收回生命/188

鸟耶?人耶?/195

进化谜团多/196

进化现象拾片/205

大脑也分男女/209

试读章节

鸡和蛋的争执

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一个争论了千百年而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同样,在生命的起源问题上也有一个“鸡”和“蛋”之争,即先有蛋白,还是先有核酸?

没有核酸的密码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可没有酶(一种蛋白质)作催化剂又无法合成核酸,这就像没有鸡就无法下蛋,没有蛋就无法孵出鸡一样,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先有谁!科学家们无休止地争论着。

1996年7月上旬,在法国奥尔良举行的第11届国际生命起源大会上,中国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玉芬女士提出了“磷酰化氨基酸是核酸与蛋白的共同起源,是生命起源的种子”的新的理论体系,令与会的近400位科学家耳目一新,赞叹不已。国际生命起源学会主席费瑞见到赵玉芬就问:“你是不是故意要找这个分子?”赵教授对记者们表示,国外同行们花费几十年时间寻找可以自我催化、自我繁殖的生物小分子,“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可她却是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的,“得来全不费工夫”。

磷化学是古老的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而生命起源则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各门学科内部的“宝藏”已被挖得差不多了,而新的发现往往出现在本学科与别的学科的交叉点上。

然而,从磷化学角度研究生命起源,从而揭示生命化学本质,并首创生命有机磷化学这一生命科学的又一新分支的,是中国的赵玉芬教授。正是由于赵玉芬对磷有着透彻而独到的理解,所以,在对生命化学的研究中,她首先发现了磷起着调控中心的作用。作为世界磷化学泰斗诺米尔茨教授的唯一中国弟子,赵玉芬涉足生命起源领域的研究纯属偶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她就在化学实验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氨基酸,一旦和磷结合成磷酰氨基酸,化学性质就会变得非常活泼,它可以长大,可以交换信息,可以走来走去改变自己的位置。

赵玉芬没有放过这一异常现象。她想起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读博士时,导师诺米尔茨的告诫:任何一个实验中的异常现象都要抓住,要善于从异常现象中发现新课题,提出新的学术观点。

诺米尔茨在赵玉芬的博士论文答辩时,还强调:磷化学与生命科学有关系,但要找到其中的内在规律却很难,必须钻进去。由于诺米尔茨主要靠建立模型来研究这一规律,所以直到他去世时仍未取得突破。

赵玉芬与助手们决定以这一奇异现象为突破口。他们连续几年做了大量实验,把磷和20种不同的天然氨基酸连接起来,合成各种磷酰化氨基酸,结果发现:这些磷酰化氨基酸可以自我繁殖,自我进化,充满生命力。它们既可以自身组装“肽”,又可以与核苷组成“核苷酸”(核酸的基本单位),从而证明,磷酰化氨基酸是蛋白与核酸的共同起源。也就是说,“鸡”和“蛋”是同时产生的。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以往的生命科学家认为,生命体是由蛋白质、糖和核酸组成的,而组成蛋白质最小单位的氨基酸却又是无生命的,它不能自我繁殖、进化,也不能控制核酸。

美国生物学家玛古丽斯曾说过:“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中,从无生命分子到核酸蛋白这些有生命大分子之间究竟存在什么环节,在科学上一直是个混沌状态。”为了弄清这个“混沌状态”,各国生命起源科学家都试图找到无生命分子和核酸蛋白间的有生命的小分子,这个有生命的小分子就是磷酰化氨基酸。当然,要提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仅有实验是不够的。赵玉芬的合作者、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曹培生,经过分析大量实验数据,从化学模型、数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三个方面全面描述了磷和糖以及氨基酸的关系,从而揭示出磷在生命过程中的能量、信息、物质传递中起着主导作用,为磷化学与生命科学架起了一座“桥梁”。

科学的价值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赵玉芬和她的助手们将继续从磷化学的角度揭示生命科学的奥秘!

P3-6

序言

这是一套诠释和破解以人为核心的科普丛书,它以生命、自然、动植物、海洋和宇宙五大系列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天、地、人,可是今天的人类恰恰对这三个古老的话题知之甚少。对于“天”,现代宇宙不过刚猜出点皮毛;对于我们整天踩在脚下的“地”,我们钻探深度以10公里计,与地球半径(6378.14公里)相比,不过才千分之二三。若是苹果,我们连表皮的深层都没有啃破,这点我们甚至不如一条虫!至少它们已经吃到果心了。对于“人”,我们了解得尤其肤浅。特别是大脑思维的本质与神经工作的方式,我们还基本一无所知,它也许是21世纪“芝麻”都叫不开的神秘洞府。即使科学之路如此艰辛,取得一点成果如此之难,我辈仍在解开一切禁锢人类愚昧的枷锁,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混沌迈向文明和昌盛。

随着医学事业的日渐昌明,现代科技成果可以做到延长人的寿命,以进一步拓展人类的文明。不过,若人类寿命长到了今天的10倍,就一定是好事吗?200年前,德国浪漫诗人诺瓦利斯就说过:“如果没有死亡,最大的幸福就属于极端疯狂者。”看来,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少时读书,如萤火之光,青壮年读书,如日中天之势,晚年读书,如秉烛之明”为楷模要好一些。当然,这个书,绝对是有益人类进步的好书了。

书中的故事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国外的也有中国的,讲的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一些孜孜不倦的学人在思索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和背景,发生的过程和结果。更有甚者,有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力图破解这些故事中的谜,努力揭示出它们对人类社会影响产生的作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分辨科学和伪科学,澄清流传已久的谬误,匡正似是而非的习俗。编者也期待着人们从中得到启示,盼望有志于此者采取一些合乎科学合乎自然的行动。当然,科学是包罗万象的事业,它需要各方面的才能。如杨振宁教授所言:“我想同样强调的另一点是,有许多年轻人喜欢收集、分类和整理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才能。我相信大家知道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有更高的组织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是组织者。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我希望你抓住这个有利的条件,因为大量科学知识最终要系统化,有一定系统化感的人同样应抓住这一点,它会引导你走向非常有益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就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新目标,体现在文化建设上,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套丛书就是以崇尚科学知识、抵制封建愚昧为核心的丛书,它的出版,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正逢其时。愿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康

2007年12月

后记

若在林林总总的图书里徜徉,总会嗅到其中那淡淡的文化气息:若到了万籁俱寂的夜晚,点亮床头小灯,手捧一卷细读,许能体会到天籁之音的呢喃。个中滋味之甘醇,就远胜于饕餮大餐的肥厚了。追忆逝去的半个世纪前的青葱岁月,再看今生诸多科技巨匠,惊觉他们竟是屡屡受益于科普教育之初始。看来,改变人生的不全是金钱,也许一本书就能引导你向光明前行的轨迹呢。即使不然,它也可以补日常教材未顾及到的地方,于是,编写组启动了每个人的心智,尽可能地将较前沿的科技知识筛选、加工。其间,在海外的王昊先生给我们电传了部分最新信息,并对资料中的谬误之处进行了及时的纠正:从事英语教学的李俊小姐为我们比对有关素材;高级工程师黄尚平先生对丛书进行了全面核校。客观地说,这是众多学科的科技工作者的调研成果和新闻媒介的慧眼识金,我们所起的作用仅是归类整理,以便让欲学者有依,求饱学者点评,光大人类所共有的科技财富为人类所共享。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和愿景。至于是否合乎“顾客”的口味,我们正以谦卑的心态等待着各方面的指点,虔诚地聆听批评和建议之声。

在编稿中期,李尔钢社长仔细调阅了五本书的初稿,除肯定了编写方向外,还对一些稿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甚至到了谋划一些文章的起笔和收笔的细致程度。本丛书的责任编辑李春女士在编稿中,对编写组严厉得近乎“苛刻”,数次指出稿件中的硬伤,至于处处软伤,更难躲过她的朱笔,羞得人面红耳赤。现在细细斟酌后,真要对李社长和李春老师发自内心地道一声“谢谢”!因为你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对作品和读者的负责,而你们的职业素养则是编写组全体的楷模。

王晓华

丁亥年·大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之谜(插图本)/探秘解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华//王霖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312916
开本 32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1-0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