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芳草天涯(费孝通外访杂文选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费孝通先生是我国的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一生致力于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城乡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等的研究,本书将其在英、美、澳诸国留学及访问期间所写的的杂文选编而成,语言简单平实,不仅仅写了他在异国的见闻,也表达了他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观点。

目录

1936—1938年留英记/1

1943—1944年初访美国/41

一、人生的另一道路/43

二、贫困的早年/53

三、年轻文化的前途 /65

四、文化的隔膜 /77

五、老而不死 /85

六、鬼的消灭 /95

七、男女之间 /106

八、眼睛望着上帝 /117

1946—1947年重访英伦/127

一、行前瞩望 /129

二、拉斯基教授没有败诉 /139

三、英雄和特权 /149

四、为了下一代 /159

五、访堪村话农业 /169

六、《工党一年》译者序 /178

1947年美国人的性格 /207

一、美国在旅程的尽头 /209

二、在记录与起码之间流动着/216

三、有条件的父母之爱 /223

四、不令人服输的成功 /229

五、猜不透上帝的意志 /235

六、蛮一点,孩子!/242

七、道德上有个毒刺/250

八、原本是负了气出的门 /258

1979年访美掠影 /265

一、释题 /267

二、颠倒了日夜/274

三、两个“皇后”的下场 /279

四、车、油、路的三位一体 /284

五、城乡对流、南北对流 /288

六、电子系统 /293

七、斗智的世界 /298

八、一种新的社会纽带 /302

九、信心危机 /307

1981年访澳杂记 /313

一、一夜过了一夏 /315

二、在世界中心之外 /321

三、这是好运带来的么? /330

四、翻过这不光彩的一页 /337

五、尽是他乡之客 /345

1982年英伦杂感 /353

1984—1988年访日漫笔/365

一、访日杂咏 /367

二、能登三日记 /378

三、难得此闲情 /395

四、记清水人形 /397

1986年英伦曲 /403

后记 /409

再版后记 /412

试读章节

回头来讲我第一次见这位老先生的事。那天,席明纳里照例已坐满了许多人,马林诺斯基坐在他的大椅子里在和别人讲话。他是一个高度近视、光头、瘦削、感觉很敏锐的六十开外的老头。斐司把我叫到他的跟前,替我作了介绍。他对我注视了一下,说了几句引人发笑的话,这也是他的特长;接着说,休息时跟他一起去喝茶,说完他又去和别人说话了。

喝茶是英国社会生活里的一个重要制度,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都要喝茶。喝茶是引子,社交是实质。学校里也是这样。到了这时候,教师和学生都停止工作到茶室里去聊天。教师有自己的茶室,就在这时交换意见,互相通气;有时教师也约学生去一起喝茶,增进感情。

喝茶时才知道他刚从美国回来,他是去参加哈佛大学三百周年纪念会的,在会上还得了个荣誉学位。他在美国遇见了吴文藻先生,已经知道我到了英国。过了不久,又有一次约我去喝茶,这次不是在大茶室里,雅座中只有我们两个人,他问了问我到伦敦以后的情况,我告诉他已经跟斐司定下了论文题目。他随手拿起电话,找斐司说话,话很简单,只是说以后我的事由他来管了。这是说他从斐司手上。把我接收了过去,他当我的业师了。接着回头问我住在哪里,我把情况说了之后,他立刻说:赶快搬个家,他有一个朋友可以招呼我。P29

他们并不是说,一个衣食丰裕的人是个好人,而是说好人一定会衣食丰裕的。衣食丰裕是上帝所给的,上帝只会赏给配受恩赐的人。普通观察者都看得到美国人是最主张自助天助的原则。一个自己不想求上进的人是道德上有缺陷的,上帝会降下灾难,使他受苦。人怎能对这些上帝所不喜欢的人予以援助呢?美国人在社会保险这一类事业上是永远带着一些怀疑的。贫穷由于自取。很多人反对罗斯福的新政是为了新政养成了人的依赖性,使上帝对每个人赏罚的机构受到了阻碍。

清教徒勤俭刻苦,生活很严肃,不住地自省,像是在替上帝记账。我在以前的几篇文章中曾分析过美国社会背景,说明了他们怎样会发生那种竞争的心理。这心理和他们的宗教信仰是配合得十分密缝的。他们竞争,比别人顺利,有办法,更富裕,那就表示他们更能得上帝的宠爱,因之,也必然是更好的人。物质就是道德。

在一个机会丰富的社会里,在各人可以不必靠劫掠别人来谋自己富裕的经济里,这种信仰多少是有客观根据的。勤俭的人起了家,懒惰的人破了产,天道恢恢,赏罚不爽。这种信仰对于一个顺利的人是有鼓励的,但是对于一个失败者却不然。如果失败的原因果真出于自己的错处,自可以借此自己检点一下;如其并非出于懒惰或疏忽,情形就不同了。P237

后记

《逝者如斯》出版后,我有意想把我过去出国所写有关雪外的杂文重新整理一下,选出一部分再编一本杂文选集。1988年,我曾同意展望出版社刊行过一本《外访杂写》,出版后一看,错字很多,不久在市上已找不到了。所以,我觉导这本选集不必重版了,不如增删一些内容,另外选编一本比较好。

1994年春天,我到广东和海南岛走了一趟,回来受了气风寒,病不重。关在医院病房里,很无聊,所以趁这意外勺强迫休假,把我过去有关访外的杂文自己又翻阅了一遍,萎想不少,随笔圈下了一些我觉得还值得一读的篇章。出院后,医生劝我在清明前不要出门,我在这段时间里请人把我圈下的那些文章,复制了出来,又重新从头反复校读了一遍,寄给母校出版社,如果同意的话,不妨刊印这本外访杂文选集,作为《逝者如斯》的姊妹本。 抗战前的l936年,我初次出国,到英国去留学,在英国住了两年,l938年返国。关于我的留学生活并没有留下什么记录。l 962年,我和我的大哥费振东都已被打成了“摘帽右派”,他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做编辑工作。他向我建议把留英的一段生活、学篇、记事,留下一点纪念。我听他的话,顺手写了一篇《留英记》,在《文史资料选集》刊出。事情已过了二十一年,我的大哥去世也已十九年了,现在翻出来再看看,虽则受了当时心情的影响,笔调有点抬不起头的气息,但还是平铺直叙,不离实事,反映当时一些留学生的生活。文章是1962年写的,所写内容是发生在l936—1938年的事,所以我把它按在卷首。

本集以下诸篇主要是按写作时期编定次序,以便读者看到我这几十年里对外国社会文化看法的变化。但我用1986年写的《英伦曲》来收场,越过了前两篇访日漫笔的时限,那是因为我想使这本选集起讫落到一地,不免带一点感情用事。 我并不能做到把到过各国的旅行都在白纸上留下黑字。比如,1979年去加拿大,从东到西,穿行了一趟,而且也有意搜集了一些资料,打算写一本《枫雪之邦》。但是,由于当时手不勤,没有一路动笔,回国后就被别的事挤掉了。《访澳杂记》也没写完,半途搁笔了。日本我去过好多次,可是大多是短期旅行,没有如愿地呆一段时间,尝一下东洋生活的特色,写一些较有体会的杂文。其他如法、比、德、意、波兰、苏联、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我都到过,并非没有给我深刻的印象,可惜没有用笔记下,稍纵即逝,老来回顾,不无遗憾。

这本选集所包括的各篇杂文,从写作时间上说,正好半个世纪,从本世纪3 0年代到80年代,这五十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不久到冷战结束前不久,正是世界新旧秩序的交替时期。看来从西方工业革命开始所建立的这个世界秩序,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新的秩序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时也还难说,在这个交替时期所看到的,在今天来说都已带着历史陈迹的味道。这本杂文里留下的也难免是“白头宫女”的一些闲话了。但是,我还是相信尽管往事如烟,新的世界还是要在这片旧的底子里生长出来的,而且也许正是要在解决旧秩序的矛盾里发芽,在原有遗业中吸取养料,茁长成熟。历史长流是割不断的。

我是天生乐观成性的人,相信不久总会到来的新的世界秩序还会是点缀着丛丛鲜花的一片茵茵芳草。这正是我用《芳草天涯》做书名的一点私衷。

l994年4月5日,甲戌清明,于北京北太平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芳草天涯(费孝通外访杂文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费孝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0904834
开本 16开
页数 41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9
15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