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实录传统、良史思想传统、“成一家之言”、因人叙事、史表传统、史论传统、民族史撰述传统、审美表述等8个方面总结了《史记》对我国史学发展的奠基性影响,并从这8条线索入手,清理了各个时期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并总结了史学名著与史学传统、史学传统与当今史学、《史记》评论与史学批评等到方面的规律,这对于发掘史学的民族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书 | 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实录传统、良史思想传统、“成一家之言”、因人叙事、史表传统、史论传统、民族史撰述传统、审美表述等8个方面总结了《史记》对我国史学发展的奠基性影响,并从这8条线索入手,清理了各个时期史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并总结了史学名著与史学传统、史学传统与当今史学、《史记》评论与史学批评等到方面的规律,这对于发掘史学的民族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序言 桂萍博士撰写的《(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一书就要出版了,我为此感到很高兴。我也欣然答应她的要求,为本书的出版写几句话。 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产和优良的传统。这是中国史学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这在世界史学上是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独有的。 中国史学因有悠久的历史。故其优良传统的产生和发展也有久远的历史:中国史学因有丰富的遗产,故优良传统也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又因中国史学有层出不穷的史家,而历代史家多具有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自觉意识,故这些优良传统能够不断地得到阐释和运用,至今仍保持着勃勃生机。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在中国史学发展上,有许多史书对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史通》、《文史通义》、《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司马迁《史记》奠定了中国史学发展的广阔而深厚的基础,但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时时称道《春秋》,表明他是继承了《春秋》的传统:班彪、班固父子继承发展了司马迁的事业。这是中国史学史上人们谈论得很多的话题:刘知几的《史通》一书,其《六家》、《二体》、《直书》、《曲笔》等名篇都是对史学传统的总结和发挥:章学诚《文史通义》一书,其《书教》、《申郑》、《释通》、《史德》等篇都突出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总结前人的论述,概括了“史家四长”的传统等等。可见。中国史家对于史学传统是多么的重视。 这里。我想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历代史书中对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莫过于《春秋》和《史记》。而《春秋》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思想方面,《史记》的影响则不仅仅在思想方面,可以说涉及到史学的所有领域。故其影响实际上超过了《春秋》。20世纪以来,史学界的朋友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史学传统的研究心得,也发表了许多研究《史记》的论著,其中有的也涉及到它和史学传统的关系。但总的说来,把《史记》和中国史学传统联系起来做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尚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说,桂萍博士的《<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一书可以说是开创性的著作。 桂萍博士生长在新疆一个偏僻的农村,后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春夏之交,我接到了桂萍博士申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的申请。开始,我实在有些犹豫:因为文学博士在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中。对史学理论和史学史能做怎样的研究呢7后来,我与桂萍博士有一次面谈。她的朴实和勇气,以及她对《诗经》、《左传》、《,史记》等文献都比较熟悉,且有很不错的研究功底。于是,我就联想到多年来所考虑的“《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的问题,就用试探的口气问她。是否可以此作为博士后研究的课题。桂萍博士表示了肯定的意见,就这样。她于2002年7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开始她的新的研究工作。两年中,她凭借着自己的勤奋、执著和谦虚,顽强地在新的研究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终于写出了《<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一书。 《<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一书,不论对《史记》研究来说,还是对中国史学传统研究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成果,给人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路径。对桂萍博士来说,可以看做是她从文学领域走向史学领域一个初步的、成功的尝试。这些,都是令人高兴的。 当然。《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问题是中国史学上一个重要问题,不是一两部著作就可以论述得全面、深刻的。我希望在桂萍博士的这本书出版之后能够引起史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能够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研究成果问世。 是为序。
瞿林东 2004年11月20日序于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史记与中国史学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桂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66895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6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首版时间 | 2004-12-01 |
印刷时间 | 200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092.2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204 |
宽 | 14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