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作的一次深刻旅行,它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图书 | 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作的一次深刻旅行,它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内容推荐 作者雷德侯是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教授。西方汉学界研究中国艺术的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本书一经面世即引起西方汉学界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书中的观点被广泛引述。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按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他们不寻求忠实地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本书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作了一次深刻的旅行,揭示了中国艺术家是在一个多么复杂的体系之中,生产出成批的艺术品。这个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思想观念——宇宙是由万物所构成。 目录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001 鸣谢 001 导言004 第一章 汉字系统013 笔画 汉字序列和集合 文字的目的模件历史的过程为什么不用字母 第二章 复杂的青铜铸造术037 青铜礼器的发掘 礼器的功能 装饰体系 技术体系 组合劳动分工 第三章 神奇的始皇帝大军075 所作何为 缘何而为 如何而为 第四章 工厂艺术 109 漆器青铜器丝绸 陶瓷外销瓷器海尔德马尔森 第五章 建筑构件:斗棋与梁柱 145 佛光寺大殿 中国建筑体系的五个层次梁柱体系史法起寺木塔 应县木塔建筑标准:营造法式 第六章 印刷文字 191 《大百科全书》的印刷 金简的体系 走向现代技术溯源青铜时代的印刷 陶土和丝织品上的印刷 玺印 信息技术 第七章 地狱的官府风貌 221 地狱诸冥王 陆信忠画坊数套与一套画作之比较《十王经》 早期地狱图模件化的图像志地狱的官僚机构 第八章 画笔可否自由 249 百科全书中的艺术分类艺术收藏书法的审美抱负 绘画的审美抱负 模件化绘画 西文参考文献 281 日韩文参考文献 310 中文参考文献 312 索引 317 图版来源 329 谁识庐山真面目:代跋语 332 译后记 34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雷德侯 |
译者 | 张总//钟晓青//陈芳//韦正//赵州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224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0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印刷时间 | 2006-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7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