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界节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节名篇,每篇按七个栏目处理信息,分别为节习概要、节日档案、节日传说(包括节日来历及相关传说)、节日风俗(按时间顺序叙述)、节日禁忌、节日物品以及节日诗文(具有纪实性和趣味性的诗歌和美文)处理信息,有关节日的佚闻趣事,则以链接方式,附相关栏目之后,并有相关美图。故本书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工具性和观赏性。

内容推荐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节日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传说,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吉祥物。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凝聚着、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遗产,都记录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心理和信仰。节日又是文化交流的最好平台,中国人过外国节,外国人过中国节,可以加深相互的了解,增进友谊。至于传统节日的名篇佳作,则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朗读吟诵,不但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爱国之情、博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目录

前言

新年 1月1日

情人节 2月14日

狂欢节 2月中下旬

复活节 3月22日至4月25日

愚人节 4月1日

母亲节 5月第二个星期日

父亲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

万圣节 10月31日

感恩节 11月第四个星期四(美),10月第二个星期一(加)

圣诞节 12月25日

附录 世界主要节日和纪念日

试读章节

3 节日传说

新年最早来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当时的古埃及人已经定居于尼罗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开始了衣耕生活,尼罗河的泛滥对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于是,埃及人通过长期观察和测量,发现尼罗河以三百六十多天为周期定时泛滥,而且尼罗河的潮水涌到开罗城附近时,太阳与天狼星正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于是,埃及人把这一天定为这一周期的开始,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新年。

现行的公历新年起源于公元前46年的古罗马。据说为了祭祀罗马神话中掌管地点、时间、场景、事件起讫等各类变迁交汇处的门神(Janus),恺撒大帝把公元1月1日定为新一年的开始,并在这天举行祭祀和庆祝活动。英文中表示“一月”的“January”就是由“Janus”一词演化而来的。

【链接】中国的新年

《晋书》中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可见元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氏,那时候以农历元月一日为元旦。之后,分别又有商代以农历腊月初一,周代以农历十月初一,秦代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元旦,直至汉武帝时创制太初历,才恢复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传统并一直延续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宣布统一使用公历纪年,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为春节。

4 节日风俗

新年是传自西方、兴于当代的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它没有繁复的节俗或是隆重的仪式,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份假日的悠闲和快乐。

这天,城市广场上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到了晚上还会有迎接新年的倒计时仪式。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相聚在广场,齐声倒数,随着新年的钟声敲响,璀璨的礼花飞升夜空,共同迎来新的一年。各大电视台还会举办大型的元旦晚会和跨年演唱会。

如今,人们多以发送短信,寄送贺卡、明信片等方式来表达对亲友的新年祝福。

【链接】各国新年节俗

日本——日本有六天的新年假期,全国上下都很重视这一节日。日本人称公历12月31日为“大晦日”,这天午夜时分,各个庙宇要敲钟一百。八下,民众则要静坐聆听,钟声响毕,便意味着迎来了新的一年。新年当天,日本人都要到父母、长辈和亲朋好友家去拜年。民宅的大门口都挂着用草绳编成的“注连绳”,摆放着松竹,有的人家还将龟、鹤等长寿动物的剪纸贴在门上,祈祷平安长寿。

巴西——巴西人在新年这天会举行“寻福”竞赛。人们要到山上去寻找象征着幸福和好运的金桦果,谁能找到这种果子,谁就能在新年里好运连连。在巴西农村,人们还在新年这天相互揪耳朵来表示祝福。

意大利——新年前夜,意大利人纷纷走出家门,拥上街头,聚在一起跳舞、放焰火,举行盛大的狂欢派对。等到午夜12点,人们都把家中可以打碎的旧物(比如瓶罐、碗碟、花盆等等)统统扔出窗子,寓意除旧迎新,扔掉一年的晦气和烦恼,祈愿新年里吉祥如意。新年那天,家家户户都要燃起炉火,不能熄灭,寓意新年里事事兴旺。

【链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维也纳。时至今日,每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仍是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年度音乐盛会,全球绝大部分电视台和电台都进行现场直播,听众数以千万。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北京时问1月1日晚上6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维也纳金色大厅被装点得富丽堂皇、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创作的音乐作品。音乐会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5 节日禁忌

中国人过新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但是作为一年之始,在一年伊始家家户户均欢欢乐乐,是希望给一年开个好头。

墨西哥一些地区的人们在一新年前的五天是禁止大笑的,直到新年才能解除这一禁忌;新年前的五天还是巴拉圭人的“冷食日”,这五天内忌动烟火;法国人在新年之前会把家里的酒喝光,认为新年这天如果家里还有去年余下的酒,新的一年就会交厄运;匈牙利人在新年这天忌食鱼和家禽。

6 节日物品

1.贺年卡——新年佳节之际,给远方的亲友寄上一张贺年卡,不仅表达了自己美好的祝愿,也增添了许多温馨、和谐的节日气氛。贺年卡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宋代,官绅阶层、名门望族等盛行在春节期间互送“拜年帖”,到了明代,这种社交礼仪已经不仅局限于士大夫阶层,开始流行于民间,后来经过逐渐发展,演变为今天的贺年卡。时至今日,更为环保的电子贺卡、短信祝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纸质贺年卡。

2.焰火——新年当天的零点,许多城市都会在广场、公园等地举行跨年焰火表演,来庆祝新一年的到来,其中以中国台北的101大楼和香港维多利亚港的焰火表演尤为著名。

7 节日诗文

这首诗选自20世纪50年代小学的课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百姓发自心底的最朴素的生活愿望:

孩子,你听

时钟正打十二点

首都北京城里

毛主席正在迎接新年

他期望全中国的人民

大人和小孩

老人和青年

大家都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大家都有一个更幸福的明天

情人节

1 节日概要

公历每年的2月14日为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St.Valentine's Day)。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时期,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之一,现已成为世界性节日。相爱的情侣们会在节日中互赠鲜花、糖果或其他礼物,这一天不但是表达情谊的最佳日子,也是向心爱之人求婚的吉日。过情人节从16世纪末起在欧洲成为时尚,1863年在美国开始流行。如今又成为中国年轻人心仪的节日。正如一位美国杂志编辑所说,除了圣诞节,没有什么节日能像情人节那样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共同兴趣了。

2 节日档案

时间:公历2月14日

流行地区:世界各地

【关键词】爱情、浪漫、巧克力、玫瑰、丘比特箭射中的心形

3 节日传说

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不同说法,流传最广者为圣·瓦伦丁的故事。

暴君克劳狄二世当政时期,古罗马帝国内外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由于一段时间内征不到士兵加入军团,克劳狄二世迁怒于罗马男子不愿离开他们的爱人或妻子,竟然下令禁止国人举行婚礼,甚至毁掉婚约。然而暴政禁止不了爱情。在古罗马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小镇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基督圣徒,他就是瓦伦丁。他不忍看到一对对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为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们秘密地主持婚礼。事情很快传到暴君的耳朵里,瓦伦丁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致死。他殉难的日子就是公元270年2月14日。

相传瓦伦丁受审时,监狱长问他:“你认罪吗?”“不,我没有罪。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他回答。坐在老监狱长身边的盲人姑娘被他富有磁性的声音吸引了,突然问:“先生,你喜欢花吗?”姑娘是监狱长的爱女,从小就双目失明。奇怪的审讯词换来了温柔的回答:“是的,小姐,我喜欢花。我热爱自然,热爱人。”傍晚,姑娘为他带来了丰盛的晚餐。饭后,两个人一起散步,聊天,谈论外面的世界、谈生活、谈爱情。渐渐地,他和姑娘的感情越来越深,爱情的力量几乎使他忘记了自己身在狱中。终有一天,他发现了一种能够治愈姑娘眼睛的草药,可是姑娘还没有等来光明,他却等来了2月14日执行死刑!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姑娘的眼睛奇迹般地复明了,她跌跌撞撞地跑向刑场,一路呼喊着瓦伦丁的名字。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瓦伦丁,便将他的忌日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

古代庆祝情人节的习俗基于对基督教的信仰,因而得以“圣人”来命名。事实上,这个节日与古罗马的牧神节或雀鸟交配的季节有关。古罗马牧神节那天(2月15日),青年男子们会以狂欢作乐的方式去崇拜牧神,他们围着一个写满待嫁姑娘们姓名的签筒依次抽签。抽中的一对男女将成为情人,持续交往一年或更长时间后,最终会步入婚姻的殿堂。公元7世纪,基督教教会将这个节日用瓦伦丁的名字重新命名,并将日期由2月15日改为2月14日。牧神节从此就变成了圣·瓦伦丁节。

P17-35

序言

“节”字本义为竹节,引申为关节、节奏,再引申为时节、节令。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岁时伏腊,周而复始,于是有计时性节日,如公历的新年、中国农历的春节等等;原始祭奠活动,如期举行,于是有宗教性节日,如西方的圣诞节、中国的中元节等等;农业生产,须不失其时,于是有生产性节日,如汉族的二十四节气、高山族的丰收节等等;社群竞技、联欢活动,亦定时开展,于是有娱乐性节日,如巴西的狂欢节、蒙古族的那慕达大会等等。这些都是传统节日。

节日使生活增添了光彩,节日使生活有了希望。节日是紧张的放松,节日是必然的自由,节日是辛勤的快乐。俗谚说“阴司盼月半,小孩盼过年”,唐诗云“但将酩酊酬佳节”(杜牧)、“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有了节日,人们就有了盼头。打工族不惜花去一年工资的三分之一,一定要挤进爆满的车厢,匆匆赶回家过年,足见节日对普通人有何等强大的感召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应劭),节日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传说,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吉祥物。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凝聚着、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遗产,都记录着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心理和信仰。节日又是文化交流的最好平台,中国人过外国节,外国人过中国节,可以加深相互的了解,增进友谊。至于传统节日的名篇佳作,则是最好的德育美育教材,朗读吟诵,不但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爱国之情、博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本书以节名篇,每篇按七个栏目处理信息,分别为节习概要、节日档案、节日传说(包括节日来历及相关传说)、节日风俗(按时间顺序叙述)、节日禁忌、节日物品以及节日诗文(具有纪实性和趣味性的诗歌和美文)处理信息,有关节日的佚闻趣事,则以链接方式,附相关栏目之后,并有相关美图。故本书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工具性和观赏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作者水平及收集资料的采源有限,只重点介绍了10个外国传统节日,更多的外国节日我们采用附录的方式将其名称和时间置于书后备查。

本书由四川大学教授周啸天主编并统稿,撰稿人有曹薇、陈奇琦、董子茗、葛璐萌、罗玲、罗洪梅、倪素芳、舒三友、殷志佳和张爱萱。本书图片提供音有:罗韵希、帅初阳、吴涛等,特此感谢。

编者 周啸天

2009年5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界节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啸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01728
开本 其他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3
15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