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前的男人(历代名将生死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烟云飘散处,代代英雄逐逝波。他们站着是一座山,躺下是一道岭,无论生与死,都是一道壮丽而永不褪色的风景线。书中这些名将们生存于不同的时代,发展于不同的空间,但他们的命运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相类或相似之处,追根溯源,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惯性之力使然。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而纷繁、复杂、矛盾的人心与人性并不与之同步,按时髦的话说就是发展滞后;先秦时代的人心人性与我们现代人的人心人性,谁能说已有天壤之别了呢?所以,五千年的历史老人、文化老人反复讲述、着重描绘的,不过是人类真假、善恶、美丑的永恒故事。

内容推荐

历史即戏剧,不同时代的社会运作形态即是这戏剧的舞台。英雄们既是他们所处时代造就的,是应运而生的,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在历史舞台上恰如其分的角色。我们是多么希望他们个个都能善始善终,全身而退呀。可希望毕竟是希望,历史还是历史。历史常常很荒诞,往往不按戏剧规律去演绎,其结果常出意料之外。这可能正是历史的规律。不管怎么说吧,真实的荒诞远胜于完美的虚构,已知的邪恶总比未知的邪恶好,这大概就是历史记忆的意义吧!

目录

自序

伍子胥奔吴

吴起杀妻

廉颇老矣

白起杀降

李牧今不在

韩信钻裤裆

周亚夫绝食

李广难封

马援择主

邓艾改名

谢玄问计

郭子仪为人

岳飞论马

于谦入京

袁崇焕出关

试读章节

每年中秋之际,人们便风涌云集于钱塘江边,看江起潮立,听马奔雷滚,感受天赐的壮观与奇妙。据民间传说,那并非自然之景观,而是伍子胥死不瞑目的呐喊,是吴人为其呜冤叫屈的咆哮!

伍子胥之死,从表面上看,原因是与吴王夫差意见不合,三谏吴王而不从,实则死于政治阴谋。他一生几乎都生活于阴谋的漩涡之中,一半为报楚国之仇,一半为报吴国之恩。生性刚烈暴躁,行为乖戾偏激的他,是缺乏转环之智,还是其个性决定的呢?

《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伍子胥,名员,春秋末期楚国人,家族显赫。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太傅,其兄伍尚为棠(今江苏六合县北)尹。伍子胥自幼即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文武兼修。其父伍奢对此颇为得意,说:“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吴越春秋》)后来的事实证明,此言不虚。伍子胥堪称一代人杰。

人的命运真如天空中的浮云,变幻莫测。伍子胥在楚国一展其志建功立业应是顺理成章之事,仅仅一件出于偶然的小事,便永远地改变了他生命的轨迹。公元前527年,楚平王命太子的少傅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相亲、娶妇,一向对太子建怀有二心的费无忌见秦女姣好,美艳非常,即驰报楚平王:“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娶妇。”平王遂自娶秦女,并宠幸有加,另为太子建娶齐女为妻。

费无忌以此谄媚之举,得宠于平王。但又时刻担心平王一旦弃世,太子建继位,自己将难逃杀身之祸,于是日夜在平王面前诋毁太子,说:“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白备也。”平王遂疏远了太子,命其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北),名义上以备边防,实际上就是放逐。即使如此,费无忌依然认为后患仍在,必欲置太子于死地才可以全身安命,于是又向平王诬陷太子:“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平王听信谗言,乃召太子太傅伍奢严刑拷问,并将其囚禁,同时派城父司马奋扬率兵捕杀太子。奋扬于心不忍,便派人先向太子传话,太子即逃亡宋国。

费无忌仍心有不甘,欲将他认为的所有隐患消除殆尽,又给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皆贤,不把他们杀了,就会成为楚国的忧患。不妨以其父做人质,将他们召来,以斩草除根!”平王就给伍奢说:“你若把你的两个儿子召来就放了你,否则就杀了你。”看来不可一世的君王有时也真是可怜,常常被弄臣当枪使或玩于股掌之中。伍奢深知两个儿子的品性,伍尚肯定一召即来,而伍子胥肯定不会来。不出伍奢所料,平王使者一到,伍尚即老老实实就范,而伍子胥则“贯弓执矢向使者,使者不敢进”,伍子胥遂逃亡。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脱,即仰天长叹日: “楚国君臣且苦兵矣。”而平王将伍尚与其父伍奢一并杀害,同时发出悬赏通缉令:“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

伍子胥一路逃亡,先至宋,后至郑,过昭关,一夜头白。在他心中翻江倒海的也许只有两个字:“报仇”!再加中途不幸又生疾病,穷困潦倒,狼狈至极,弄箫诉怨,沿路乞讨,因而其复仇的烈火越烧越旺,最终逃到与楚国有世仇的吴国。

伍子胥为阴谋所陷,侥幸逃脱,可一到吴国,却成了阴谋的参与者,与公子光合谋,刺杀了吴王僚。

复仇之念几乎攫取了他整个心灵,所以一到吴国,伍子胥便怂恿吴王僚兴兵伐楚。吴王僚亦早有此意,但却遭到公子光的强烈反对,使伍子胥的目的受挫。慢慢地,他察觉公子光原来怀有内志,不甘久居人下,欲杀王而自立,便将与自己结交甚深的吴国敢死之士专诸引荐给公子光,然后退而耕于野,暂时忍下强烈的感情煎熬,等待时机。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太子轸立,是为楚昭王。吴王僚乘楚国处于国丧之期,发兵袭击楚国,企图乱中取胜。没想到楚军突然切断吴军退路,使奔袭楚国的吴军一时难以回撤,造成国内空虚。公子光和伍子胥认为机会来了,时不我待,便利用王僚爱吃鱼的嗜好,公子光在家里宴请吴王僚吃鱼,令专诸将一把类似鱼肠的短剑藏于烹调好的鱼腹之中,晋献给王僚。专诸在接近王僚的一刹那,迅速从鱼腹中抽出鱼肠剑,冲向王僚,连刺数剑,王僚即时毕命。

公子光阴谋得逞,自立为王,即吴王阖庐,并随之任命伍子胥为“行人”,参与谋划国事。阖庐一门心思想做春秋末期最后一位霸主,便问伍子胥成就霸业之术。伍子胥说:“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治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吴越春秋》)阖庐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并命其主持修筑国都姑苏城,同时修建粮仓、兵库、打造兵器、编练军队、教士卒练习骑射及驾驭战车、战船等战术技术。同时号令国中“无贵贱长少,有不听子胥之教者,犹不听寡人也,罪至死,不赦!”(《越绝书》)

公元前512年,伍子胥又向阖庐“七荐孙子”。阖庐任命孙武为将军。从此伍、孙二人戮力同心,共襄国事,整治军备,富国强兵,终于使吴王阖庐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P1-4

序言

尽管在电脑中种字收果早已成为众多为文者的常态,而我依然喜欢用笔作文,尤其喜欢用铅笔,HB型,不软不硬,边为文边欣赏自己还算漂亮的字,似额外收获了一份儿愉悦,虽天天握笔不辍,倒也不觉得疲劳。

这里收录的一组内容相类的文章,我是把它当作散文来写的,但到底是不是,我也说不好。实话实说,我对究竟什么是散文,界线清晰的雷池在哪儿,的确没有准谱,总觉得它像谁都可以进入的露天广场,既然没有栅栏,干吗不进去逛一逛!于是就进来了。可毕竟不懂绳墨规矩,不过是看人咋着咱咋着,力求“像不像,三分样”罢了。

由于工作关系,不时接触一些中国军事历史,因而有幸认识了许多历代名将,尽管迷信和崇拜英雄的时代似乎已渐行渐远,但他们在历史长空中叱咤风云的伟岸身影,在时代波涛中升降沉浮的高贵仪容,总是在眼前时隐时现,挥之不去。这里记述的都是他们令人着迷的故事。

我无意亦无力企求准确无误的史识,也没有“资治”、“教化”的奢望,只是想通过遥远的镜子尽可能清晰地看看他们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做了一些什么事,以及他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事,如何做官,怎样为将,他们与我们今人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其生命遗存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多大价值,其所作所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义几何,仅此而已。

我们常常不厌其烦地大谈理想、梦想,而“理想”与“梦想”并非现代人的专利,我们的祖先们对理想与梦想的执著追求丝毫不亚于今人,有时表现得似乎更激烈,比如这些名将。他们多是生为人杰、死亦鬼雄的热血男儿,铮铮铁汉,是自认亦被公认的“国家安危之主”(《孙子兵法》),是名副其实的龙的传人。他们生死均系于一念一一为国效命,为民捐躯。拼其一生,为理想而战,为志向而战,为荣誉而战,为卫国安民而战。其梦寐以求的荣耀归宿是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更有甚者,连死后的尸体都不屑于理会,而高唱“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中国男子汉的血性、气概,真是被他们身体力行得淋漓尽致,其生命的力与美不时激荡着我们的热血。由此,我们也很容易明白,理想也好,梦想也罢,其实都是行,而不是言。

历史即戏剧,不同时代的社会运作形态即是这戏剧的舞台。英雄们既是他们所处时代造就的,是应运而生的,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在历史舞台上恰如其分的角色。我们是多么希望他们个个都能善始善终,全身而退呀。可希望毕竟是希望,历史还是历史。历史常常很荒诞,往往不按戏剧规律去演绎,其结果常出意料之外。这可能正是历史的规律。不管怎么说吧,真实的荒诞远胜于完美的虚构,已知的邪恶总比未知的邪恶好,这大概就是历史记忆的意义吧!

历史也是文化,即不同时代人们生存与发展方式的异同。这些名将们生存于不同的时代,发展于不同的空间,但他们的命运却有许多惊人的相同、相类或相似之处,追根溯源,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强大的惯性之力使然。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而纷繁、复杂、矛盾的人心与人性并不与之同步,按时髦的话说就是发展滞后;先秦时代的人心人性与我们现代人的人心人性,谁能说已有天壤之别了呢?所以,五千年的历史老人、文化老人反复讲述、着重描绘的,不过是人类真假、善恶、美丑的永恒故事。

文学是人学,其实史学也是人学,因为它毕竟是以研究人类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学问,是“以人为本”的。它无论研究历史事件还是文化心理,都离不开人,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理解历史的前提——参透人心、人性。否则,我们在历史的迷宫中真是找不着北。

在某些时期,史学家在论及正面人物时往往圣贤化,而论及负面人物时又往往妖魔化,几成定式。其实这不光违背秉笔直书的史学传统(尽管秉笔直书也是大打折扣的),亦严重背离历史的真实。本书所涉及的历代名将,可以说都是旷世英才,他们既立功于当时,又泽被于后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崇敬的楷模。但他们并非完人,各有各的弱点、缺点、错误,甚至极卑鄙的行径及罪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亦是我们无法拒认的祖先。将人刻意地塑造成神,那他已不是人,既是自欺,又是欺人。人群的多样性与单个人的多面性是同质而不同量的同一事实。人的面孔永远多于实际存在的人。无疑,我们应着力赞美祖先们的伟大创造与超凡智慧,赞美他们许多令现代人都望尘莫及的美德,同时也应经常看看他们心灵中的污渍,他们的罪恶与丑陋,因为这都是遗产,都是财富。尽管忘却历史的阴暗是人类普遍而自然的情感,但缺陷自有缺陷的价值,缺陷中蕴含着独特的优势,从美学角度看,它是砍掉胳膊的维纳斯雕像;从社会学角度看,它是警世的黄钟大吕,醒世的方剂良药。

人固有一死,人只有在死神面前才是最平等的。杜牧说:“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范成大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人们所追求的不过是“死得其所”,只要如此,便会自安而安人。但英雄们好像天生就是创造悲剧的主角,他们大多死非其所,一个个价值无限的头颅与身躯,在欲望与理性的冲突之间,在社会暗面的角落处,在“争名者相轧,争利者相残”的生死场中,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政治气候里,在“功高盖主者必危”的皇权家规中,被无情地毁灭了。当然,他们死亡的原因,并非我所说的这么简单,其复杂因素比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复杂,甚至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复杂。但复杂过了头,仍复归于简单,无非是人性中的真假、善恶、美丑。这些名将们并非草莽英雄,他们个个都是人精,在其所追求的事业中真是智慧如潮,挥洒自如,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心的险恶却时显低能,正所谓“料敌如神而谋己乏术”。仔细想想,并不是他们的智力所不能及,而是他们独特的个性使然。他们大多都是一根筋,坦然、率真、直白,凡认为正确的便不顾一切,为成功,为胜利,生亦真言,死亦真言。他们深知大话、假话误国、害民,即使死到临头也不为。“丈夫意气本自然”。可是,在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讲真话、说实话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常常是无价的生命。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一个畏首畏尾下软蛋,而是坦然面对死亡,用鲜活的生命求真、求实、求直、求正。死亡对他们来说是流芳千古、光照千秋的荣耀,从这一角度看,他们亦是“死得其所”的,这绝对是他们生命的真正意义!

历史烟云飘散处,代代英雄逐逝波。他们站着是一座山,躺下是一道岭,无论生与死,都是一道壮丽而永不褪色的风景线。

二○○六年六月

于北京大慧寺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前的男人(历代名将生死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传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52745
开本 32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