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总统推荐的百年珍藏版最新中文全译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当然我在那短暂的三天时间里,不可能看完我要看的全部事物,只有当黑暗重新降临时,我才会感到我没有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过我脑海中会塞满那美妙的回忆,以至指本没时间去懊悔。”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本书是海伦·凯勒处女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内容推荐

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目录

序言/1

1.阳光明媚的日子/2

2.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8

3.寻求光明/18

4.重生/22

5.亲近大自然/28

6.没有声音的语言/32

7.畅游在知识的海洋/38

8.难忘的圣诞节/46

9.波士顿之行/50

10.秋天纪实/56

11.这个冬天有些冷/62

12.哑巴哑巴,开口说话/66

13.万里晴空的一朵乌云——记《霜王》事件/72

14.难忘的世界博览会/86

15.再学两门外语/92

16.学海无涯/96

17.独特的考试/106

18.备考大学/110

19.我的大学生活/116

20.第一次全神贯注地读完一部书——《小贵族》/126

21.文学,我理想的乐园/130

22.充满乐趣的生活/140

23.看戏/150

24.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154

试读章节

在我写这本自传时,我的心情是诚惶诚恐的。一条帷幕像大雾一样笼罩着我的童年时代。现在要揭掉它,我却一直疑虑,踌躇不已。写自传是一件难事,我想准确地描述幼年时的各种印象,但是时过境迁,交缠的事实和想像已经难以分辨。一些往事历历在目,另一些却已模糊,毫无印象了。此外年少时的喜怒哀乐如今大半已淡忘,我早年受教育时的某些至关重要的事情也由于只是一时的刺激而早已忘记。描绘童年时的经历,也就难免不知不觉地要凭借自己的想像力。为避免冗长乏味,我只能陈述最有趣的和最有价值的一些情节。

我的父系祖先,是定居在马里兰州的卡斯帕·凯勒,他是一位瑞士移民。在更早的瑞士祖先中还有一位是苏黎世最早的聋哑人教师,他写过关于聋哑教育的著作。对我来说,这或许是一种特殊的巧合……

我的祖先,也就是卡斯帕·凯勒的儿子来到亚拉巴马州并开垦了一大片土地后就安家落户了。据说他每年为了给他的庄园采购物品,都要骑马从塔斯喀姆比亚到费城。姑母至今还藏着他当时写的许多家书,这些家书生动具体地描述了他的历次旅行。

我祖母的父亲亚历山大·穆尔,做过拉裴特将军的随从。祖母的祖父是佛吉尼亚州殖民地早期的总督,名叫亚历山大,斯托普伍兹。祖母则是罗伯特·E·李的堂姊妹。

我的父亲亚瑟·H·凯勒,是南部联军的一名军官。母亲凯特’亚当斯和外祖母苏曾娜·E·古德林,长期居住在麻塞诸塞州的纽贝里,我的舅舅查尔斯·亚当斯就生在纽贝里,后来才迁往阿肯色州的赫勒纳。南北战争发生后,他参加了南部联军,后来耀升为准将。舅母露西·海伦·埃弗雷特同爱德华’埃弗雷特以及爱德华‘埃弗雷特·黑尔博士,同属埃弗雷特家族。战争结束之后,这一家人迁到了田纳西州的孟菲斯。

这些家世叙述出来有些枯燥,但是因为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深受其家庭、家族影响的,因此我想不应该将这些免去。

在我生病但还没有成为聋哑人之前,我们住的屋子很小,一共才只有两间,一间正方形的大房子和一间供仆人住的小房子。按照南方的习俗,常常要在宅基旁建一所附属的小宅院,以备不时之需。南北战争之后,父亲也建了一所。他同母亲成家之后,就住进了这个小宅院。小屋被葡萄、爬藤蔷薇和金银花遮掩着,从园子里看,就好像是一座用树枝搭成的凉亭。小阳台也隐藏在黄蔷薇和南方茯苓花的花叶里,成了峰鸟和蜜蜂的乐园。

离我们这蔷薇凉亭不过几步远就是凯勒老宅,人们叫它“藤绿”,因为它,还有它四周的树木和篱笆上,都缠绕着英国常春藤。这里有座旧式花园,那可是我童年时代的天堂。P2-3

序言

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则是海伦·凯勒。”拿破仑举世闻名,说他是19世纪的杰出人物无可厚非,而海伦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女孩。将两者相提并论是不是很牵强?这点且不论,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海伦也赫然名列其中。那么,海伦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呢?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一岁半因病失去了所有视觉、听觉以及说话能力。靠着顽强的毅力,1890年她硬是学会了说话,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凭着非凡的意志,辛苦的拼搏,以及莎莉文老师的帮助,她还学会了五种文字,培养了许多爱好,并且在20岁时顺利考进拉德克利夫学院,四年后以优等生的身份毕业,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为世界各地的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各国人民称赞,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联合国也因此发起了名为“海伦·凯勒”的世界运动。

我们很难料到一个长久与光明、色彩、音乐隔绝的人竟然有如此感人至深的成长经历。她的故事已经影响了一个世纪的人们,并将继续影响世人,直至永远。也基于此,我们无论怎样重复海伦的故事都不为过,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读者。

提起海伦,就不得不提到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这本自传体著作被美国《世纪》杂志评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它被广泛认为是英语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美国的著名作家海尔博士则认为“1902年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是吉卜林的《吉姆》和海伦·凯勒的《我生活的故事》”。由此可见本书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这本著作是1902年写就的,作者海伦回顾了她21年的生活经历。作为自传当中的佼佼者,自有其过人之处:内容是如此的翔实、生动、真实、有趣,文笔是如此的优美、老练,抒发的感情是如此的感人、真挚,更难得可贵的是,通过著作我们看到她对生活深深的热爱,她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她的永远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精神。无怪乎有人认为就文学成就来说,这部自传体著作完全可以和卢梭的《忏悔录》相媲美。

作者是一个又聋又哑的残疾人,但她依靠自己的一双手、一双脚认识了周围的世界。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失败,重来;再失败,再重来,就这样她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熟读莎士比亚戏剧,尽情欣赏史诗《伊里亚特》的魅力;走进田野、走进山村、走进大自然,“游览”名胜古迹,肆意享受大自然与历史的恩赐。她还会划船、游泳、骑马,还会“看戏”。作者虽然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但谁又能否认她的生活比很多人都要光明许多呢?毋庸质疑,这部作品作为自传体文学著作是一流的杰作,作为教育作品其自励意义更加重大。

作者在一岁半就变得又聋又哑,成为上帝的弃儿,但她最终却成了生活的强者,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她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走向成功的呢?海伦自己说:“我的出生是很平常的,无异于其他的小生命”,“大家说,在我没学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已经显露出一种好学而又自信的气质。看见别人做什么,我总要模仿着去做。6个月大时,就会尖声尖气地说:‘你好!”’由此可见她的好学是天生的。但这还不足以使她克服一系列困难。对她来说,最重要的还莫过于那种超越平凡的毅力。一个正常人要学会说话、写字、读书,都必须经历一个辛勤、刻苦的过程,而对于海伦这样一个又聋又哑的盲人,其难度不知要大多少倍。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大凡教聋子说话的人都会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有他们才会明白我要克服的是怎样的困难。我完全是靠手指来触摸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领会她喉咙的颤动、嘴巴运动和面部表情的变化,而这往往不准确。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我感觉到音发准确了才罢休。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诱惑我,但又一想,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敬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的微笑。”不得不承认,这种坚持不懈,一连几小时的锻炼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她的大学时光也不如常人那样地轻松、自在。在自传里说:“我所需要的各种教材很少有盲文本的。我不得不让别人把书的内容拼写在我的手上。因此,我预习功课的时间远比别的同学要多。这种手工活动很费时,是正常人所预想不到的困难。有时,一点儿小事也要付出很多心血,我就不免急躁。一想到我要花几个小时来读几个章节的书,而别的同学都在外面嬉笑、唱歌、跳舞,我更加忍受不了。但是很快又振作起精神,忘掉这些愤懑不平。因为一个人要得到真才实学,就必须独自攀登那高山峻峰。既然没有一条到达山顶的平坦大道,那么就得走自己迂回曲折的小路。我好多次滑落、跌倒、爬不上去,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就生气。接着又克服自己的脾气,然后继续向上跋涉。啊!登上了一步,我欢欣鼓舞;再登上一步,我看见了广阔的世界。每次的斗争都是一次胜利。再加一把劲儿,我就能到达闪亮的云端、蓝天的深处——我希望的顶峰。”这就是海伦·凯勒,屡败屡战、有着惊人毅力的海伦·凯勒。

海伦能走出困境,取得辉煌成就,不仅与她的顽强毅力有关,同时还和她关于“爱”的信念分不开。她非常需要爱,也毫无保留地奉献爱。在众多帮助她的人中,不得不提的是年轻的莎莉文小姐,她的耐心,她的独特的教学方法都使海伦受益匪浅,海伦本人也认为“莎莉文老师与我亲密相爱,不可分离。我永远也分不清,我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喜爱,有多少是我内心固有的,有多少是她给予我的。我觉得我的存在离不开她。我是沿着她的足迹前进的。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属于她,我的才能、抱负和欢乐,无不由她的爱所点化而成。”可以说,没有莎莉文老师就没有海伦。作家马克,吐温在给海伦的信中也指出:“你和你的另一半——我是指莎莉文小姐,你们这一对儿构成完全的和完美无缺的一个整体”。因为有了“爱”的信念,海伦变得更加坚强和勤奋。在她学说话受挫的时候,她这样对自己说:“失败和疲劳常常诱惑我打退堂鼓,但又一想,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敬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她们为我的进步露出的微笑。”她10岁时曾热心为一个5岁盲聋儿童汤姆募捐,让他受教育,之后,她还为盲人福利举办茶会,为她家乡筹办免费图书馆,再之后走遍美国,周游世界,为盲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没有“爱”的信念支撑着她,她是不可能有毅力战胜困难,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是人类最美好的“爱”的信念给了她强大的动力,才使得她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

这本书尽管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但它一出版即引起巨大的轰动。应该说本书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的。海伦正在上大学二年级,当时有人提议请她和莎莉文老师合作写一本自传体的书,但海伦考虑到自己功课太忙,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写作,踌躇了好长时间才最终答应。在她的英文教师柯普兰德和文艺评论家麦西(同时也是本书的责任编辑)的大力支持下,本书才得以写成。1902年4月,本书在《家庭杂志》上分五期连续刊载,1903年3月正式出书,作品一经发表,就在美国得到赞叹和好评,可谓名噪一时。马克·吐温在收到海伦的书时,也高兴极了,并写信告诉她:“我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告诉你,我得到你的书是多么高兴而且又是多么重视。”  

可随之而来的也并不都是赞扬,有人始终不相信这本书出自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他们到处散布流言,称这本书是由责任编辑麦西操刀写成的,麦西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对原稿作过加工这一点无可厚非,尽管给作品做过改动,但绝不是由他本人代笔写成的。他说:“故事的140页原稿装满了一个人的经历,有如此经历的只能是海伦,别无他人,而且除了海伦,也没有人能写得出来”。当谣言诽谤平息之后,这本书就进入了“盛世”。读者争购,销数不减,且一版再版,迄今已有上百种不同文字的版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一本好书的问世,不仅仅是作者本人的骄傲,它还是众多读者的福音。而本书的出版,不仅仅对那些残疾人,同时也给予我们每个健康的人一种强大的震憾。我们坚定地相信罗斯福夫人曾说过的一段话:“这个故事会有许多人读起来很感兴趣,因为,这个故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其余的人们上了永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很难料到一个长久与光明、色彩、音乐隔绝的人,竟然有如此感人至深的成长经历。

我们无论怎样重复海伦凯勒的故事,都不过分,尤其对于青少年读者。她的故事已经影响了一个世纪的人们,并经继续影响世人,直到永远。

19世纪出了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拿破仑,另一位则是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这个故事永远不会完结,因为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感染力。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传播。——罗斯福夫人

这部自传体著作,可以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美国《世纪》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总统推荐的百年珍藏版最新中文全译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海伦·凯勒
译者 黄淑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33888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4
出版地 北京
231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0: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