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杨虎城交往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杨虎城将军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追求民主与进步,为国家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结交了一大批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的志士、贤达。杨虎城从他们身上和通过他们汲取了丰富的先进思想与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思想路线,军事战略思想和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大批同样具有革命理想富有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才干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魏野畴、南汉宸、杜斌丞、王菊人、米暂沉、李仪祉等。正是由于这些人士对杨虎城的追随、辅佐、影响与结合,使杨虎城将一支农民武装在艰难困苦的世道下锻造发展成了抗日劲旅;创造了陕西省1931—1935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成功策划并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内容推荐

杨虎城将军是著名的爱国民主将领,他从辛亥革命开始就投身于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他通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斗与不断学习,由一个追求平等生活的普通青年农民,成长为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革命者。在当时世界先进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影响熏陶下,他不断努力探索,试图走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来。

1936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大肆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族的危亡时刻。杨将军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实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奠定了全民族抗日御侮的坚实基础。

杨虎城将军能够发动西安事变,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由于他自身的不断学习提高,思想上始终追随进步;另一方面也与他交往了一大批志士仁人,受到他们的影响与帮助有着极大的关系。

在杨虎城的政治生涯中有着广泛的人际交往,现在我们就对他影响较大的一些人物与事件做一介绍。

目录

前面的话

“坚决跟着孙中山走”——杨虎城与孙中山

“把靖国军的旗帜扛到底”——杨虎城与于右任

靖国军中两战将——杨虎城与邓宝珊

两位崇高的爱国者——杨虎城与冯玉祥

肝胆相照数度合作——杨虎城与共产党

从相互猜忌到生死之交——杨虎城与张学良

“周公诚可鉴人”——杨虎城与周恩来

“我们的行动并非出自私利”——杨虎城与蒋介石

“共产党个个精明能干,无私无畏”——杨虎城身边的共产党员

顺应潮流,不断前进——杨虎城与他的将领们

“人类生存竞争的工具,就是知识”——杨虎城与知识分子

追随杨虎城将军——杨虎城与陈子坚

充分信任放手工作——杨虎城与他的秘书

附录

 陈子坚的传奇人生

后记

试读章节

北伐战争的胜利给遭到重大挫折的国民军带来了鼓舞和新的希望,冯玉祥一度采取了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态度,使国民军在策应北伐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26年5月,于右任接受李大钊的建议,在翻译马文彦的陪同下,到莫斯科见冯玉祥,催说冯回国率领国民军在北方响应广州革命政府北伐,参与首次国共合作。冯玉祥同意了这一要求。7月1日,北伐正式开始。8月17日,冯玉祥离莫斯科回国。9月16日,冯玉祥、于右任及应邀到国民军中工作的刘伯坚等在内蒙五原召开会议。于右任提议组织国民军联军,冯玉祥被推为总司令。17日,在内蒙举行了隆重的五原誓师。冯玉祥采纳了李大钊建议的“进军西北,解围西安,出兵潼关,策应北伐”的16字进军方略,挥师南下,经宁夏和甘肃,向西安进军。

此时西安正在刘镇华的重兵包围之下。坚守西安的杨虎城、李虎臣部以不足一万人的兵力,抵挡号称十万(实际有七万多)的刘镇华军的轮番强力进攻。由于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孤城无援,粮食及一切物品几乎告罄,情况万分危急。

1O月中旬,国民军联军援陕前锋部队到达陕西,在乾州召开了研究解围之战的第一次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于右任、孙良诚、吉鸿昌、邓宝珊及苏联顾问赛福林,会议由于右任主持,共推于右任为国民军二、三联军临时总司令,孙良诚为前敌总指挥,邓宝珊为前敌副总指挥。

解围的战役打得很艰苦激烈,反复较量,几经周折,终于在11月28日攻破了刘镇华的包围圈,坚持八个月的西安守城之役胜利了。

西安守住了,但遭到严重破坏,军民死伤数万。面对西安战后的惨状,杨虎城内心十分痛苦。他悄然只身离开了西安,避居渭北友人家中,以表示向西安军民引咎。

在西安守城的最后时刻,杨将军家中发生了一见大事,他的夫人罗佩兰于1926年lO月24日病逝于三原。因西安消息闭塞,当时杨将军毫不知情。杨虎城1916年和罗佩兰结婚,婚后两人感情极好,生下了长子杨拯民和长女杨拯坤。罗佩兰生性豪迈,能骑善射,她常随杨将军在军中,一心辅佐丈夫建功立业。在西安守城时,由于多年的征战操劳,罗佩兰身患肺病,又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女,这一次她没有随军出战,而是留在了三原。西安的守城之役,时时牵动着她的心,官兵伤亡的消息,让她寝食难安,丈夫的安危更使她备受思念的煎熬……8个月的焦虑终于击垮了她,就在西安守城之役胜利的前夕,她离开了人间。罗佩兰在杨部口碑极高,她的葬礼轰动了整个部队。许多人送来了挽联和挽幛,于右任题写了“是杨虎夫人,应习战马;为革命女子,等死沙场。”并亲自为杨夫人撰书了墓志铭,其拓本流传至今。

多日后,杨虎城才得知了妻子的死讯。他悲痛欲绝,从隐居地赶回三原为爱妻发丧,发丧后仍继续隐居乡间。

冯玉祥到西安后,任命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邓宝珊为副总司令,不设省政府,由驻陕总部统一行使军政职权。在靖国军中已和杨虎城建立深厚友谊的于右任、邓宝珊得知杨虎城出走后极为焦急,而西安的许多善后事宜,又必须杨虎城协助处理。

1926年12月26日,于右任亲写笔信给杨虎城,极其诚恳地催杨虎城返回西安,原文如下:

虎城老弟麾下:

  兹派周诚前来请弟回省,望即日命驾,共商一切。如

弟不归,我即前来,此时非碰死在你面前不可。陕民痛苦

极矣!此千载一时之机会,教我伶仃老弱之人做去,如何

能改良,能进行?弟是爱我者,弟应当速归;弟如是怜我

者,弟更当速归。我四万里外舍命回来,竞不能见弟一面;  弟任我老而翻筋斗,心中安耶,否耶?老天助我,杨虎归

来。临书吁嗟,欲言不尽。于右任上于12月26日晚。

P12-14

序言

我的祖父杨虎城将军是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追求民主与进步,为国家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结交了一大批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和社会的志士、贤达。杨虎城从他们身上和通过他们汲取了丰富的先进思想与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政治思想路线。军事战略思想和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大批同样具有革命理想富有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才干的青年知识分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魏野畴、南汉宸、杜斌丞、王菊人、米暂沉、李仪祉等。正是由于这些人士对杨虎城的追随、辅佐、影响与结合,使杨虎城将一支农民武装在艰难困苦的世道下锻造发展成了抗日劲旅;创造了陕西省1931—1935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成功策划并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道路。

陈子坚先生是这批革命知识分子中的一位才子。他早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白色恐怖中他与共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从此追随杨虎城将军,继续为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陈子坚先生的儿子陈溥同志,依据陈老生前的口述历史结合大量的历史史料撰写了这部《杨虎城交往录》,以真实的事实与生动的情节相结合,从一个侧面多个角度反映杨虎城思想、作风、为人、性格。使现代的人们更能了解和体会这位民族的英雄的丰富人生。感谢陈溥同志为弘扬与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所做的这番努力。希望广大读者从书中了解历史,体味人生,有所收获。

陈子坚先生与祖父杨虎城、父亲杨拯民两代人都共过事,可谓“世交”。此前,是我虽闻此大名,却未能在他生前当面讨教,实为遗憾。现作此文以表对陈老的缅怀。

杨瀚

2008年3月26日于北京

后记

杨虎城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从旧民主革命转向新民主革命,进而与中国共产党数度合作,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他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的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全民族抗日御辱的坚实基础。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70多年,但我们纪念他仍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缅怀“千古功臣”杨虎城将军。他在实现历史转折过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牺牲个人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英雄气概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格和浩然正气,都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本书从一个新的视角,从杨虎城将军的人际交往关系中反应他的成长历程、生平业绩、历史地位,也多侧面的表现了他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性格爱好等,有许多方面是过去较少披露和论及的。

在本书中我们遵循了这样的写法,凡书中涉及的人物是大家极为熟悉的,如周恩来、蒋介石、张学良等,他们的历史广为人知,他们一生中经历过许多重大事件,在他们与杨虎城的关系中,只写他们交往中的这一段,其他历史忽略不写。另一些人知名度稍逊,比如于右任、邓宝珊等,他们的生平不是尽人皆知的,在述及他们与杨虎城的关系时,也将他们的生平、历史情况稍作介绍。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一生都与杨虎城关系密切,并受到杨虎城的重大影响,如他身边的一些共产党员、他的一些将领等,在写到他们与杨虎城的交往时,对他们的整个生平、历史情况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我父亲陈子坚,早年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曾任叶挺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和朱德的经理部长等。1928年他来到杨虎城部队,历任宣传处长、南阳守备司令部办公室主任、长安县长、西安绥靖公署办公厅主任等,一直工作在杨虎城将军身边。杨将军被迫害后。他又在杨将军的接替人孙蔚如将军身边工作,历任三十一军团参谋长、第四集团军参谋长、主力强化师师长、副军长等。战斗在抗日第一线。

从少年时期,父亲就经常给我讲他的经历。回忆他在杨虎城将军身边工作的种种情形,描述杨将军的性格为人等等。父亲的记忆力非常好,几十年前的事,他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细节等都记忆得非常清晰。多年耳濡目染,我对杨将军的生平事迹也已耳熟能详。更可贵的是,父亲还写下了大量的回忆文章,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我女儿陈睛在国外学习教育专业并从事教育工作。她对中国文史极感兴趣,对杨虎城将军尤为崇敬。是她首先提出了写作本书的最初创意,我们一起反复商讨了全书的主要内容与篇章结构。分工进行写作。最后由我对文字作了润饰,以求全书风格较为统一。

在写本书的过程中,除学习、整理父亲写下的资料和回忆,整理他过去讲过的大量史料外,还学习、研究了其他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有关杨虎城将军的传记和西安事变的回忆录、论文、专著等,如《杨虎城大传》 (杨瀚著,团结出版社2006年11月版)、《往事一杨虎城之子回忆》(杨拯民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1月版)、《杨虎城将军》(米暂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1月版)、 千古功臣杨虎城》(吴长翼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回忆杨虎城将军》(政协陕西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我所知道的杨虎城》(文思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1月版)、《杨虎城将军与西安事变补遗》(张协和、董华主编,档案出版社1992年12月版)、《西安事变纪实》(申伯纯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11月版)、《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西安事变史实》(李云峰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张学良生涯论集——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 (漠笛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11月版)等。另一类是书中涉及人物的生平、传记类书籍、文章,因数量较大,不一一列举。对所有书籍、文章的作者及出版单位在这里一并致谢。

在本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杨虎城将军之孙杨瀚先生的无私帮助。他为本书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历史照片,他通读了全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并为本书作序。。

中国文史出版社政协图书编辑部陈海滨主任也给以了大力支持。他从书的整体创意、内容编排以至书名的最后确定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在这里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又紧,错误疏漏之处,还望读者不吝赐教。

陈 溥

2008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杨虎城交往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溥//陈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1938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8-05-01
首版时间 2008-05-01
印刷时间 2008-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