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内容
编辑推荐

想知道古人的礼仪和风俗习惯吗?想知道古人装着的特点吗?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亲自主编本书。全书从天文、地理、饮食等12个方面旁征博引,通俗易懂地向读者全面地阐述了古代的礼仪习俗,从而搭建起中国古代文化的框架。

内容推荐

阅读古书,必要懂得一些古代人的礼仪和习惯,了解古人穿衣吃饭、洒扫应对的习俗。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持编写的一部关于古代文化的常识性小册子,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礼俗、宗法、宫室、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这些都是有关古代社会"物质文明"的内容,是近几十年来学术界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也是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古代社会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读古书时会遇到的问题。在十四个专题的介绍讲解中,书中广泛征引典籍篇章,通过具体的文献作品,搭建起中国古代文化生活的构图。

目录

第一章天文………………………………………………………(1)

第二章历法………………………………………………………(12)

第三章乐律………………………………………………………(30)

第四章地理………………………………………………………(38)

第五章职官………………………………………………………(42)

第六章科举………………………………………………………(55)

第七章姓名………………………………………………………(61)

第八章礼俗………………………………………………………(72)

第九章宗法………………………………………………………(80)

第十章宫室………………………………………………………(87)

第十一章车马……………………………………………………(91)

第十二章饮食……………………………………………………(95)

第十三章衣饰……………………………………………………(99)

第十四章什物…………………………………………………(106)

试读章节

春秋时的地方行政单位有邑县。邑县的长官,鲁卫称宰,晋称大夫,楚称令尹。战国时有郡有县。郡的长官为守,掌军事为主;县的长官为令,掌民政为主。后来以郡领县,形成郡县二级的地方行政单位。

秦汉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不及万户的县,长官称长。县丞助理县政,县尉掌管治安。隋唐县的长官统称令。宋代派中央官员出掌县政则称为"知某某县事",简称知县。明清沿用知县之称,元代则称为县尹。历代县有诸曹掾史,各有不同职掌。

秦汉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郡。秦代郡的行政长官是郡守,掌军事的是尉,掌监察的是监御史,简称为监。郡丞是郡守的佐贰。汉代郡守改称太守,后因兼领军事,所以有郡将之称。郡的属官除诸曹外还有督邮、主簿等。督邮举察属县官吏的功罪善恶,并督治地方豪强奸恶,主簿主管文书簿籍。汉代和郡平行的还有"国",这是皇帝子弟的封地,设官初仿中央,吴楚七国之乱后加以裁削,由中央派相处理行政。相和太守相当,都是二千石的官,所以汉代往往用二千石作为"郡国守相"的代称。

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每州置刺史一人(后或称为牧)监察所属郡国。京师所在的州置司隶校尉,略如刺史。刺史有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属官。别驾随刺史出巡,治中"主众曹文书"。东汉战争频仍,刺史或州牧都掌兵权。魏晋南北朝刺史多带将军称号,并允许成立军府,自置僚属,权势很大。这样,刺史就有两套属官,一套是属于监察系统的别驾、治中等,一套是属于军事系统的长史、司马、参军等。

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郡。称州时长官是刺史,称郡时长官是太守,刺史实际上等于太守。古人把刺史或太守称为使君,柳宗元为永州刺史韦公写了《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文章最后说"编以为二千石楷法",这里二千石是袭用汉代郡国守相的称呼,其实是指当时州的行政长官刺史说的。刺史既然成了行政长官,那么前代刺史的两套属官的称号也就参用为行政系统的官号了。了解了这一点,就会知道隋唐州郡的司马其实是不掌武事的。

唐代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起初是派员出巡各州,称为黜陟使(有权罢免或擢升地方官吏)。后来全国分为若干道,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属州县,先后称为巡察使、按察使、采访处置使、观察使。唐代又每聚边境数州为一镇,设节度使,兼度支、营田、观察等使,总揽一方军政、民政、财政和监察大权。观察使、节度使有判官、掌书记、推官等属官。节度使初设于边防重镇,后来内地普遍设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宋代废藩镇制度,节度使只是优宠将帅大臣和宗室勋戚的虚衔。另分全国为若干路,各路设转运使等官,掌一路财赋等事。

宋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州政由中央派员前往管理,称为"知某州军州事"("军"指地方军队,"州""指民政),简称知州。州有通判,号称监州官,不似后世一般的副职。州的属官有判官管行政,有推官管司法。和州平行的还有府、军、监,设官和州大致相同。

宋代没有太守,刺史也是虚衔。欧阳修知滁州时写《醉翁亭记》提到太守,写《丰乐亭记》提到刺史,都是沿用前代的旧称。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体制类似中央,也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明初沿袭元制,后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但习惯仍称为"省",长官为左右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明代有战事时,派朝臣出巡地方,处理军务,称为巡抚。遇有军事问题牵连几省,巡抚不能解决时,则派总督处理。总督巡抚都是临时差使,不算正式地方官。清代总督巡抚才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巡抚是省级的最高长官,总督则总揽一省或两三省的军民要政。这样,布政使就只管财政和人事,成了督抚的下属了。明清一省分为数道,道下有府有州。府州的长官称为知府、知州。其佐贰,府有同知、通判等,州有州同(同知)、州判等。有两种州:直隶州略等于府;散州隶属于府,和县相当。P.50-5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64235
开本 32开
页数 1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4
出版地 江苏
230
15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