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概括了常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介绍了常式太极拳的身法规则和练习的基本功,并且用图解的形式,详细分解了常式太极拳(大功架)的套路,最后指出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附有常式太极拳脚步路线示意图和套路名称顺序表。本书出版,一定会促进这一拳种的推广,为太极园地增添新的光彩。
图书 | 常式太极拳/武术泰斗教你学拳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概括了常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主要介绍了常式太极拳的身法规则和练习的基本功,并且用图解的形式,详细分解了常式太极拳(大功架)的套路,最后指出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附有常式太极拳脚步路线示意图和套路名称顺序表。本书出版,一定会促进这一拳种的推广,为太极园地增添新的光彩。 序言 常式太极拳的始祖常远亭先生(1860—1918),满族人,曾任满清宫中文官,练就一身好武艺,而且从师杨露禅弟子吴全佑(1834—1902)。常远亭在皇宫庭院兼教技击,未与外界百姓接触,故当时武术界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其取百家之最,专心致志于太极拳之研究,从不外传,后只传其子常云阶(1906—1970)。由于深得其父太极拳之奥秘,常云阶先生练得一身惊人之武艺。二十岁时,他在北京参加抗日武装南下到上海,先住吴英华、马岳梁家(吴鉴泉的女儿、女婿),后在沪定居闭门传教。常云阶对太极拳造诣极深。他曾作诗云:“太极十三别古今,此予后世修重身,虚实幻变多玄妙,手法相传是最真。”因常式太极拳架式低,要求高,能坚持锻炼的人不多,而能得师之真传的更少。可喜的是樊继芬女士刻苦钻研,博采众长,敢于创新,笃心於常式太极拳之实践和研究。1981年以来,她又先后受杨浦区工会、上海五一电机厂、上海海运学院、锦江饭店工会等单位之聘,公开传教常式太极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4年,国家体委开展挖掘整理武术宝库工作,樊女士以常式太极拳老师的资格,投入整理材料工作,并获挖掘整理工作四等奖;同年,在杨浦区拳术选拔赛中,获太极拳传统套路比赛第一名;同年又参加市挖掘整理太极拳传统套路比赛获金牌奖;同年又参加市武术比赛太极拳传统套路获铜牌奖,并且得到了顾留馨、万籁声、林诼雩、王菊蓉等著名老前辈的指教。 在武术界老前辈的支持下,在同行和好友的鼓励下,在广大学员的要求下,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决心把常式太极拳整理出来,加以发扬光大。今天,《常式太极拳》一书终于同读者见面,这是樊继芬女士心血的结晶,也是武术界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常式太极拳》的出版,一定会促进这一拳种的推广,为太极园地增添新的光彩。 |
标签 | |
缩略图 | |
书名 | 常式太极拳/武术泰斗教你学拳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樊继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0989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52.11 |
丛书名 | |
印张 | 7.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