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亡者归来/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人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而达尔文则言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对于现代人来说,更是无法想象几千年前的古人究竟长得什么样!

本书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接近人类所历经悠悠千载的沧桑巨变,当我们亲眼目睹两千多年前的贵妇尊容,当我们触摸尘封千年气势恢宏的秦始皇兵马俑,当我们大胆推测越王勾践当年秘密囤兵储粮的水下军事基地时,我们可以隐约看见一幅幅真实生动的远古画卷,它苍茫壮阔,它细致婉约,引人无限遐想……

内容推荐

《圣经》中说上帝是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而达尔文则言人类是由自猿进化而来。而关于几千前的古人究竟长得什么样?对于现代人来说,根本无法想象!

人类历经悠悠千载的沧桑巨变,而今,当我们亲眼目睹两千多年前的贵妇尊容,当我们触摸尘封千年气势恢宏的秦始皇皇马俑,当我们大胆推测越王勾践当年秘密囤兵储粮的水下军事基地时,我们已悄悄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隐约看见一幅幅真实生动的远古画卷。它苍茫壮阔,它细致婉给,引人无限遐想……

目录

神秘的马王堆——喷火古墓

神秘的马王堆——千年女尸

神秘的马王堆——亡者归来

解不开的迷窟——神秘的岩穴

解不开的迷窟——不可告人的神秘工程

契丹女尸之谜——古墓魅影

契丹女尸之谜——死亡密码

消逝的大河桥——神秘的铁牛

消逝的大河桥——修建之谜

古格之谜——高原上的王朝

古格之谜——阳光下的消失

秦军秘史——身世之谜

秦军秘史——决胜这战

秦军秘史——武器之谜

秦军秘史——灭亡真相

王者气势——消失的秦朝建筑

寻宝记

试读章节

嘉宾刘小豹湖南省博物馆开放管理部主任,从事马王堆研究工作30余年,有多年文博研究经验。

导语:在上世纪的一次防空洞挖掘中,忽然惊现喷火的千年古墓,蓝色的火焰究竟预示着地下什么样的秘密?

神秘的马王堆——喷火古墓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长沙附近的解放军驻军正在挖掘战备工事,在工程进行到一座防空洞时,负责发掘的战士忽然发现前方的土质与以往的相比略微有些疏松。继续挖下去后,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他们竟然遇到了一个喷火的古墓穴!燃烧的蓝色火焰让人心中充满了好奇,这其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墓穴世界?

刘小豹:当年发现这个喷火古墓,其实对于我们考古界来说,并不算是新闻。因为早在1956年,我们国家第一次进行文物统计工作的时候,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就在那儿竖立一个文物保护标记,把它作为湖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不能去动它。

但是进入到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的时候,是中国正好发生“文化大革命”,这么一个特殊阶段,所以这个保护标记就给砸了,紧接着是一个部队进驻到这个地方,当时是为了挖一个战备工事,就发现院里面就只有这么两个大土包,而这个大土包四周没有任何标记,因为当时标记已经被砸了。所以,战备工事就这么开工了。

最开始,这些发掘的战士是用钢钎探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把钢钎插进去的一瞬间,大家听到了一种声音,似乎是气体向外泄漏的声音。仔细一看,一股莫名的气体正从土壤里向外喷射。许多人回忆说,挖掘了这么多防空洞,这样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

刘小豹:当时在场的参与施工的战士都惊呆了,不知道这底下究竟是什么东西。于是有人就用手去摸,发现这个气很凉,然后有人试着用水去泼,结果发现水花四溅。

有一个战士觉得好奇,尝试着拿火柴去点,没想到一点就烧起来了,而且冒出一种跟咱们现在使用的液化石油气一样的蓝色的火苗,而且那个火力很大。

看到这样的蓝色火焰,当时在场的战士全部吓坏了,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有什么东西,是不是鬼火?在场的战士全部吓跑了。发现喷火古墓的这一天,我记得好像是1971年的12月27日。

马王堆位于长沙城的东郊,是一座由两个小山丘连接的土堆。今天的长沙城已经延伸到了这里。就在马王堆的山脚下,依然可以找到30年前出现神秘喷火现象的防空洞。

据说,30年前的神秘喷火现象出现后,工兵部队曾经被派到了这里,他们怀疑挖到了战争时期遗留下的军火油料库,但是,搜索勘察后却一无所获。

刘小豹:这个消息传到我们湖南省博物馆是3天以后了,就是12月的30号。当时我们的馆长、副馆长就带着一个同志迅速赶到了马王堆。当时一看火力已经不强了,因为毕竟已经一直不停地烧了3天了,还有人拿着香烟到那儿去点烟抽。而且进出这个洞的人特别多,大家都进去看热闹。他们也试图从医院借氧气袋,想收进去一些气体,但是最终因为气体火力太弱,这个气体就没有收集得了,所以这些气体究竟是些什么成分,现在成了一个遗憾了。

听到发现喷火古墓这个消息,对于专业的考古学家来说,第一个感觉是遗憾。并不是因为那种神秘气体的耗尽,而是因为古墓被意外破坏了。但是失望之余又感到一丝欣慰。

原来这种现象在考古界早有定义,类似的古墓叫做火坑墓。

刘小豹:火坑墓,这是南方地区特有的一种墓葬。一般来说,火坑墓都密封得非常好,埋葬相对有一定的深度,相对的能够保持一定的恒温、恒湿。当这个墓里随葬物品大量的有机物被墓当中的腐败菌,一种厌氧菌分解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沼气。

沼气,重量是空气的一半,但是它扩散的速度是空气的3倍。如果墓穴密封做得不够严密,即使产生沼气,也会在短时间内泄漏干净。因为喷火意味着密封得非常好,也就意味着尸体和物件保存良好。

1942年在长沙的子弹库地区,这是一个地名,一个战国墓穴被人盗掘。据盗墓者回忆说那就是一个火坑墓。30年之后的70年代,考古人员对这个墓进行清理时,发现这个墓主人的尸体并没有完全腐烂,它的骨骼上居然还依附着一些肌肉,如果不是火坑墓的话,我想不可能还有这种发现。

在马王堆火坑墓发现之前,中国考古界还没有目睹过完整的火坑墓。证明这种古墓存在的记录全部均来自盗墓者的讲述。考古文献《长沙古物闻见录》就曾这样记载:“一朝发泄……忽轰然有声,俄顷,磷火由隙内喷出,高达五尺,刺刺作响,斯时,满坑皆火,窑工俱葬身火窑。”

那么,这座火坑墓的主人会是谁呢?考古工作中,考证古迹的年代和出处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马王堆对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考古队员们来说,却是一个多年来都没有破解的谜团。

刘小豹:事实上我们在翻阅湖南地方志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湖南很多地方志,从北宋以来对马王堆这两个大土堆都有过记载,但是记载不一致。

一个说法是,马王堆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它是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和他家人的墓地。这个在光绪年间,湖南的地方志里头对这个都有记载。顾名思义,所以叫马王堆。

但是,恰恰在另外的一些地方志里面,比如说北宋年间,它记载的是马王堆这两个土堆是西汉长沙定王刘发葬程、唐二姬的合葬墓,是一个汉墓。而且清代的一些地方志,像大清一统志,像湖南县志、长沙县志,都延续了这种说法。

就是说,对这一个地方,事实上在地方志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在正式挖掘前,能找到的历史记叙中就有两种说法交替出现,但墓主人必定只有一个,那么它究竟是谁的墓?

证明马王堆是五代马殷陵寝的最有力证据,是清代地方志中的一幅山河图和图的标注,凭借这幅地图,人们相信,楚王马氏的坟冢就在省城外东北。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没有得到考古挖掘工作者的肯定。

但是,五代十国的历史被北宋王朝更迭后,一本《太平寰宇记》却说,2000年前,西汉景帝的儿子叫刘发,被分封在长沙。刘发把生养他的两位母亲程姬和唐姬,葬在了长沙城东,叫做双女冢。从位置上看,马王堆与双女冢完全吻合,而外形上又确实有两座大土堆。

那么,马王堆的主人究竟是五代马殷还是汉代的王妃呢?这段悬案延续了千百年,直至到1951年,从北京来了一支考古队,人们才终于给马王堆做出了年代上的定位。

刘小豹:准确地说是在1951年的年末。1949年建国之后,伴随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城市建设,就派出很多支工作队分赴去各个省开展一些文物普查工作。那么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冬天,当时考古所的副所长夏鼐博士,他是留英的博士,现代考古学的一个泰斗级的人物,他就带了一支工作队到湖南。我们湖南省博物馆的同志就告诉他,在我们的东郊有两个大土堆,说您是不是也去看一看。夏鼐就带着工作人员走到那个地方去。他一看,根据这个墓的外形就判断,这是一座汉墓。现在我们听起来,感觉只凭借外表就判断是哪个朝代的墓是不是有点太难了?但是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汉代墓,尤其西汉墓,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墓葬规模都特别大。所以从墓葬的外形来看,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尤其像夏鼐那一类的专家级人物,仅凭经验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了。

30年前,也就在火坑墓喷火后不久,考古队员们在火坑墓旁,又找到了两座墓葬。从土质上看,三座墓葬下葬在同一年代,应该来自同一个家族。而鉴于火坑墓已经遭到破坏,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队首先对火坑墓进行了发掘。

发掘整整进行了3个月,整整下挖了18米。也就是在这个火坑古墓中,人们目睹了墓主人2000年前的尊容,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马王堆女尸。

刘小豹:这么告诉你,后续我做过一些调查,我问过很多当年参与发掘一号墓的工作人员,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员,包括这些非常有经验的老技工都说,一直到打开白膏泥木炭之后,当一副非常新的椁,一个葬具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大家还不相信,这个墓中会出现一具完整的西汉女尸。因为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们,能够有一把骨头、有一点头发就是非常理想的一个状态。一般情况下,汉墓因为年代久远,这个人肯定已经腐败了。

但是,挖掘的结果却让当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一副完整的女尸被丝绸包裹着展现在人们眼前。她究竟是谁?她的墓葬规模如此之大,葬质的等级如此之高,随葬的物品如此精美,考古人员急于找到答案。

在对墓葬的随葬品进行提取时,考古队员们就已经看到了陪葬品上的铭文写着:侯家。这个名字对考古队员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记载的西汉列侯的爵号。侯二字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93年,这一年是汉惠帝二年,史书上说:长沙国丞相利仓,受封侯爵号,食邑700户。侯家族世袭四代,至公元前110年爵位撤销,前后延续了83年。

刘小豹:铭文上写着侯家,这个量居多。另外的还有一些“长沙王”之类的印记,但是数量相对的很少。根据铭文的记载,大家比较认同西汉女尸应该是侯,跟侯家有直接关系的一个人。但是一部分专家,特别是在日本的一些专家,他们在《朝日新闻》上,以及其他国内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文章,就这个墓葬的等级等方面,他们推论,这个绝不可能是一个侯的墓葬,它至少是个王级规格的墓葬,所以这个墓主人何许人也的争论,事实上挖了马王堆一号墓之后才停止。

从墓中出土的招魂幡看,墓主人生前是位身份显赫的贵妇。而就在这位贵夫人的梳妆盒中,考古专家找到了一枚角质印章。这枚印章因出土时已经损坏,如今已经见不到印章的样子,幸运的是考古队员记下了上面刻有的字样:“妾辛追”。看来,神秘的墓主人名字叫做“辛追”。但是,史书中对名叫辛追的女人没有任何记载。那么,这个两千年来不腐的身躯到底是王妃还是侯的家人呢?

刘小豹:接下来就开挖了三号墓,因为三号墓紧挨着一号墓的脚下,在一号墓的脚下处在一个不太容易被人发现的位置。这个肯定是她的后代,因为当时有这么一种常识性的说法,那就是子女辈的,葬在父母的脚下,是这个家族后代的墓。这个当时是可以下定论的。

结果发现三号墓也是保存异常完整,在这个封土全部刨净之后,就发现那个椁板依然保存非常好。当时所有的人都希望甚至都在那儿想,很有可能还会出一个尸体。

当时,湖南省博物馆挖掘完马王堆一号墓汉墓之后,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当时国务院特批拨款260多万元,打算在湖南省建立当时号称亚洲第一流的博物馆,带有文物仓库的全封闭、恒温、恒湿博物馆。而在这个博物馆的地下室里,当时的设计还保留了两个空位,专门展示尸体的空位。

刘小豹:当时博物馆里的另外一个位置,说白了,就是等着三号墓的尸体的。当然最终的结果,令大家非常失望——没有尸体,只有一个完整的骨架,是一个男性,身上的206块骨头一块都没少,但是肌肉都已经腐烂了。

根据这个骨架测量死者的身高有1.85米,在那个时候的南方地区,算是很高的,年龄测定大概30多岁。出土的文物和一号墓不太一样,除了我们常见的其他的随葬物品、丝织品这一类的东西,这个墓有两类东西是一号墓没见的,一是出现了大量的兵器,总量有38件之多包括兵器架、弩、剑这一类的东西都有出土;第二个就是出土了古代大批的书,这个书是写在丝绸上的帛书,大概文字数量10多万字,种类是40多种。就这两类东西。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出土的书中,包括的领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无所不有。而且,在众多随葬品中,还出土了一幅军事地图。于是,专家们猜测,三号墓地的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将军。那么,这位将军和一号古墓中出土的女主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刘小豹:这是它这个墓当中比较特别的,所以对这个人,跟马王堆出土的一号墓辛追夫人是什么关系,大伙就开始有议论了,因为女尸墓里面有印章。那么三号没有找到,所以不能马上确定他的身份。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到能够说明他真实身份的一个文字。

虽然,三号墓也出土了一些印有侯字样的封泥,但是,依据过去的考古经验,陪葬品上的封泥印记只能表明陪葬品的出处,它有可能是亲友赠送,也有可能是操办葬礼人的供奉。

两个墓穴,两千余件文物,考古学家们却依然不能确定辛追母子到底出身何处。马王堆只剩下最后一座古墓,这也就成为上上下下破解马王堆之谜的希望。

刘小豹:当时应该说一号墓的发掘使大家兴奋到了极点,这个三号墓的发掘又给大家输了点氧,二号墓的发掘大家期盼能够获取更大的成果,接下来,二号墓的挖掘工作也开始了。

但是非常遗憾,在发掘工作开始的时候,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情形终于出现了:这个墓被盗了,而且是非常严重的被盗了。其中至少两次已经“盗到底”了。其中有一个盗洞,据分析还是1000多年以前的唐朝时期留下的,因为在这个盗洞里面,我们发现了当年盗墓人使用过的一个陶器;在另一个盗洞里面,我们居然发现了1948年产于上海的球鞋,也就是说,最后的被盗时间竟然发生在1948年以后。

面临一个被盗的墓,许多考古学家感到非常失望,因为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都清楚被盗意味着什么,不仅文物被洗劫一空,许多重要的信息也会被盗墓贼随意破坏,甚至失去探明墓主人的重要线索。

但是,挖掘工作还是要继续下去,事实也表明,二号墓中的文物已经非常稀少,而且是残破不堪。考古学家根据被盗现场分析,二号墓中的文物应该不少于400多件,但完整的已经所剩无几。

刘小豹:开挖二号墓的时候天气又不好,正是湖南最冷的冬季,所以当时工程师领导小组的组长、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就鼓励大家一定不要泄气,我们肯定还会有重要的考古发现,不要放弃任何的现场遗迹。他还要求我们把墓坑里的淤泥都要清理干净,都要带回来清理。因为考古发掘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它不是取宝式的,必须要将可能发现线索的地方全部清理干净。所以我们把所有的淤泥都运回到湖南省博物馆,就在自来水下冲洗。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称之为“马王堆汉墓的眼睛”的三件文物就出土了,这三件文物是三颗印章。

污泥中出现的三颗印章,分别刻着:侯之印、长沙丞相、利仓。二号墓的主人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第一代侯——利仓。而从这两座大墓的性质推断,喷火古墓的主人是利仓的夫人。她的名字一如梳妆盒内的印章,叫做辛追。

刘小豹:一颗玉印,两颗铜印,虽然体积都不大,但是保存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湖南省博物馆都陈列出来了,文字非常清晰,证明二号墓是侯的墓葬,也证实了一号墓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身份的人,既不是王妃,跟楚王马殷又无任何关系,她只是长沙国丞相侯的夫人。

那么关于侯的身份,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当时我们在他的墓里发现了一个弩机,一种远射兵器的一个扳机,这个弩机上有铭文,这个铭文表明这个弩机的出产地是秦朝的一个皇宫的宫室,制作非常精良,规格很高。我们就分析侯应该是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这么一个人。而这个弩机可能是缴获的一件战利品。

考古学家分析,作为与刘邦一同打天下的早期将领,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受到王侯分封是理所应当的。但自古以来,诸侯与中央的矛盾也是在分封伊始便深深埋下的。因为刘邦清楚,这些帮助他获取天下的将领,作为能征善战的枭将,许多人具备雄才大略,况且相当数量的功臣是老对手项羽的部将。于是,如何驾驭这些分封王,刘邦为此绞尽了脑汁。

刘小豹:后来,刘邦想到一个好主意,要选派一批人,以丞相的身份监视这些异姓王。那么利仓就是被刘邦任命的丞相,中央直接派遣的丞相,到长沙国来的,监视长沙国王,一位吴姓的封王。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利仓受封侯爵号在西汉惠帝二年。依据这个时间,史学家推测,利仓受封为侯,与西汉初年扑朔迷离的政局有很大关系。西汉王朝建立后,与异姓王的明争暗斗一直没有停息,直至演变成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杀戮。

而就在这场绞杀中,只有一个异姓王国站在了刘氏皇族一边,它就是利仓担任丞相的长沙国。

刘小豹:在辅佐刘氏王朝稳定祖国边疆这个问题上利仓建立了丰功伟绩,所以朝廷对他包括对他的子孙,应该说都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或者待遇的。但是,侯利仓很不幸的是他去世的那个年代非常不好,他死得很早,死在文景之治前,那么在这个期间中国汉代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一件事,就是吕后的专权,除了分封自己的子弟以外,而且大杀功臣,利仓作为刘邦的忠臣肯定在打击排挤之内,他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这个年代里去世的。

后人至今无法回想,那个曾经跟随汉高祖马上征战的将军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是如何的郁郁不得志,仅从现存的墓穴规模来看,二号墓要比三号墓简朴得多。按照一般墓葬习俗,主人墓和夫人墓的脚下应当是他们后代,而一代治国有方的长沙丞相,竟然连自己儿子的墓葬都远远不及。

刘小豹:其实,利仓正赶上这样一个不太好的历史时期,那么到了他的儿子第二代侯开始,刘姓子弟重新从吕后手中夺回政权后,侯家族肯定被平反昭雪。平反昭雪之后,儿子继承父业,继续继承这个爵位,这个官职越封越高,他的孙子已经到了中央八卿之首奉常,重孙子成了东海太守,手握重权的这样一员大将。

但是,最后侯家族的结果还是不那么好的,由于他的过于强大,渐渐地,帝王感到对他的政权形成威胁了,就想方设法找他的茬儿把他除掉。最后,事实上是挑了他的一个毛病,说他是擅自发卒为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擅自把一些军队的战士拿来给自己当护卫,找了这么一个茬儿。按照汉代的法律,这是要杀头的,那么正好赶上大赦,死罪就免了,活罪难逃,削职为民。所以侯家在史书上就是这么短短的四代人。真是应了那句古话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从第二代侯开始,发展到第三代和第四代,那个时候的侯家族应该说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那么,马王堆一号墓地,也就是夫人的墓葬的规格,正好处于这个时期,从随葬品的精美和数量上,考古学家也准确地得到这个结论。

马王堆三座汉墓出土的陪葬品共有3000多件,吃、穿、用乃至休闲娱乐、服侍生活的仆人木俑一应俱全,极尽奢华。而这些当中,最珍贵的是2000多年前的丝绸、漆器和10万余字的竹简、帛书和帛画。它们再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追溯了辛追不凡的一生。

刘小豹:辛追夫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大概10多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利仓,这是一个推算。因为在利仓死的时候,她大概不到30岁,而且这个时候已经为利仓留下了儿女。

在利仓活着的时候,辛追夫人肯定是相夫教子。但是在利仓死后,主要工作就落到她的身上,我们从三号墓出土的一些书籍上来看,三号墓的墓主人是博览群书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书籍他都看,一共有40多种,而且他又被证明了是一代将才,所以这些应该和家教,也就是辛追夫人的教导有直接关系。

辛追夫人自幼便入嫁利仓家族,由于当时的一些局限,她很可能是个文盲,但是她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也正是在这种严格的教育下,侯的家族渐渐强盛起来,孙子成了中央八卿之首。同时,在利仓去世前后,史书中还记载,侯家族并没有从此走上落败之道,从马王堆随葬品的清单上考古学家可以看出,当时侯家族拥有的奴婢数量已经达到上千人。

但是,当考古学家在对辛追夫人的尸体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去世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她竟然百病缠身。

刘小豹:她的身上有10多种病,包括我们所谓的现代病,比如说冠心病、肺结核、多发性的胆结石,在她身上都有反映,甚至还有血吸虫病。即使我们现代人得了这些病,说实话意味着你的身体已经很糟糕了,那么作为这样一个寡妇,要面对如此庞大的家政的管理,孩子教育的问题,又面对这样的疾病,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我想她撑不到那个时候。

尤其在那个时代,当夫君早亡,留下的这个寡母就得撑起一片天。所以我想这个侯夫人从她的身上就能反映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才会对她充满敬意,我们不仅仅是把她作为一个2100年前的尸体的标本来看,我们更多的就是一种敬意。

在辛追夫人接管侯家族事业的那段时间里,家道不仅没有衰败,反而渐渐强盛起来,正巧与国家良性发展的“文景之治”相互应和,形成了历史上一个相当发达的文明阶段。

刘小豹:如果对马王堆汉墓不进行发掘,我们很难真正理解文景盛世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盛况空前,我们可能想象不到。

整个这一个时代从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艺术的方方面面,你都能够在马王堆汉墓当中找到各种各样的证据。比如我们在马王堆墓里发现的东西很有趣,我说了可能现在的人很多不敢相信。

我们在马王堆一号墓随葬品里发现了一个梳妆盒,有两个大层,打开以后,除了我们看到的日常的梳妆工具,梳子、篦子之外,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奇特的化妆品,比如说有类似于我们现代的胭脂、口红、粉底这一类的东西。

此外,还有假头发,当时辛追夫人下葬的时候,就是戴着假发,因为她秃顶很厉害,随葬的时候就戴着假发。随葬品里还戴着备份,万一不够用了,还有备用的。还有几样化妆工具我们也没有想到,甚至还有修眉的镊子,也在马王堆里发现了。还发现了一个专门画眼影的工具,很细长很细长,沾着那个粉画眼影的工具,甚至还发现了打粉底的粉扑。

马王堆古墓的挖掘,为后人重新认识古代文明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但是,关于马王堆古墓的种种奇妙之处——为什么千年贵妇人能穿越2000年的时空,安然走到今天——依旧有极其神秘的发现故事。P1-13

序言

2004年年初,受到全国知识界关注的中央电视台10频道,在《(历程》栏目中推出系列节目《过去的秘密》,一年多时问里这个节目已经成为很多观众增长知识、扩大信息涵盖面的重要渠道之一。众多历史与科学探索者通过这个节目为公众所认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用自己的一段生命历程解开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节目中,观众直接面对秘密的第一发现者或者破解者,直接进入曲折往复的秘密破解过程,与发现者一同体验层层推理、寻找答案的心路历程。

一如某英国作家所说,最好的历史著作常常就是一部最精彩的侦探小说,此言道出了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个节目的最精彩部分编辑成书的真正原委。历史写作要抓人心,也要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给予提示。那些伟大发现的背后不都有一段精彩的发现故事和一段鲜活的生命经历嘛!当然多见的是西方人讲述西方人的发现故事。

现在,我们借着《历程》栏目的系列节目《过去的秘密》,已经开始记录下中国人的发现故事。显然,这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是编撰这种图书的路已经走出,辽宁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电视台的合作“历程”也才刚刚开始。如果你是现在读到此书的读者,也有很惊险刺激的故事要我们去见证,那就写信给我们吧! (linglou@263.net)

《历程》栏目是以发现历史本来面目的态度,逐一记录下每个故事的主人公的探索过程。

2006年伊始,这一最精彩的节目集结成两辑,这是由电视媒体向平面媒体转化的尝试。我们更希望通过这种平面介质,将发现的故事,亲历历史的过程,以图书的形式,留给华夏子孙。

这是一个系列丛书。我们将在2006年继续把最精彩的节目内容,以最精美的出版形式结集出版。

《历程》系列丛书为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对电视节目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因为内容涉及领域广泛,文中存在不当或者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寻找历史的过程,总会发现一些起神秘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跟随《历程》,亲历史的过程,享受阅读的愉悦,感受历史的沧桑。

深不见底的水潭里,竟然埋藏着一个匪夷所思的宏传工程。然而,这个被认定可以和长城、秦皇兵马俑相提并论的庞大工事,竟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古人精心建造的水下洞天究竟掩藏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解不开的谜窟》

2100多年前,当西汉王朝的轪侯家族为死去的亲人送葬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这个巨大的家族墓地,会对两千多年后的人们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自从马王堆不腐女尸被发掘后,众人争相目睹这位穿越千年的西汉贵妇的尊容。

——《神秘的马王堆》

内蒙古吐尔基山中,一座没有墓志铭的古墓,一个绘着凤凰的棺椁,半遮半掩着一个契丹女人身份和死因的秘密。她究竟是萨满巫师,还是皇帝的公主?

——《契丹女尸之谜》

公元前221年,秦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这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在这个帝国里创造了前元古人的文明,并且传承了几千年,即使是今天,仍然与我们血脉相连。这支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军团究竟来自哪里,又最终去向何处?

——《秦军秘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亡者归来/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继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0091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2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