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信札趣谈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弘扬中国信札文化为宗旨,共采撷100位名人所写信札各l~5封,从每件信札中挖掘出趣闻、史实及信札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展示出名人的人生道路、为人操守和生活细节,让世人了解他们的苦乐甘甜和他们所处时代发生的某些社会变革。对少数信札,重点是从艺术的层面加以评析。这100位人物多数活跃于近现代,少数为古代大家,其中包括领袖、政坛风云人物、名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等。书中所涉及到的信札尽可能地刊出墨迹原件,并刊有部分名家肖像、生活和工作照片及其他相关图片。

内容推荐

名家信札不但在内容上有着广泛的人文价值和社会学价值,而且其书写方式和用材也十分考究。尤其是清代和民国年间,名家所用笺纸除带有水印图案的花笺外,尚有写信人自制的信笺,这类信笺,其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信封上有的还印有梅兰竹菊或博古之类的花纹。到了后期还出现了印有图案的明信片,书写上有的由毛笔转为钢笔。无论是毛笔写成还是硬笔书就,都是那样纯然流美,信笔浑成。名家信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每一件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近年来颇为收藏界所青睐。

目录

司马相如

王羲之

王献之

吴 均

王 维

岳 飞

徐渭

柳如是

夏完淳

郑 燮

纪 昀

武 亿

林则徐

魏 源

曾国藩

郭嵩焘

李鸿章

洪 钧

吴汝纶

姜 筠

叶昌炽

孙诒让

林 纾

张謇

严 复

郑文焯

陈夔龙

袁世凯

郑孝胥

齐白石

黄宾虹

吴稚晖

孙中山

孙宝琦

张元济

商衍瀛

章太炎

徐 珂

杨昌济

傅增湘

易 孺

梁启超

张国淦

王国维

秋瑾

何香凝

张问德

李叔同

鲁 迅

载 沣

吴梅

王 ■

董必武

任鸿隽

吕凤子

陈布雷

李宗仁

刘伯承

毛泽东

叶圣陶

瞿宣颖

容 庚

徐悲鸿

茅 盾

罗炳辉

张伯驹

王统照

周恩来

翦伯赞

聂荣臻

黄君璧

老 舍

张学良

姜毅然

谭震林

梁实秋

沈从文

黄君坦

高二适

巴金

傅 雷

吴 晗

刘维良

王朝闻

金 焰

曹 禺

费孝通

萧乾

谢稚柳

启 功

冯星伯

李鹤年

龚 望

齐治源

余明善

刘叶秋

寇梦碧

郭小川

孙正刚

华 非

试读章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一前117),西汉著名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客游梁。旋归蜀。作《子虚赋》,为武帝赏识,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召为郎。曾奉使西南,对西南开发有功,官拜孝文园令。所作赋大都描写帝王苑囿田猎、神仙封禅之事,于篇末则寄以对奢侈淫靡的讽谏。其作品语言流畅,词汇丰富,文采横溢,被誉为汉代词宗,对汉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著有《司马文园集》。

“惟此绿衣,将执子之釜”——报卓文君书

在饮食与精神文化相沟通的华夏古国,文人开餐馆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风流雅事。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与名门闺秀卓文君离家私奔后,竟开起了餐馆,文君掌灶,相如跟堂倌一起端茶、洗盘子,2000多年传为美谈。

文君本是临邛(今四川邛崃)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善于鼓琴。她17岁丧夫,寡居娘家。司马相如归蜀后,结识了卓王孙,便以琴挑动其女卓文君。文君乃夜奔相如,双双一同逃往成都。卓文君是一位勇敢追求爱情,敢于超越礼教的古代女性。两人在分别期间,她曾给相如写过有情有怒、韵味深长的信。本篇是司马相如读到卓文君信后,写给她的回信。

该信全文是:“五味虽甘,宁先稻黍;五色有灿,而不掩韦(加工后的兽皮)布。惟此绿衣,将执子之釜。‘锦水有鸳,汉宫有木。’诵子嘉吟,而回予故步。当不令负丹青感白头也。”“惟此绿衣,将执子之釜”,可能是说只有一个绿衣丫头,让她给你掌炊事。“锦衣有鸳,汉宫有木”是卓文君信里的美句,相如因此才有“诵子嘉吟”的感言。他的这封回信深深表达了对卓文君的爱情,安慰她不要担心,一定不让她有白头之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婚姻亦为千古流传。

P1

序言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先人留给我们一笔彪炳千秋、激情昂扬且又充满人生意味的文化瑰宝,这就是被西方人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的信札。

信札又称尺牍、手札、书札,也就是当今人们所说的书信、信件、信函。在电子邮件、移动电话等尚未出现之前,信札是人们进行人际交流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信札在我国古代分为公私两种。据文献典籍记载,公文书信在周代已经流行,私人信札出现在春秋时代,此时信札的用材是竹简、木牍和帛。汉代以后,随着纸的发明,信札的用材逐渐为纸所替代。我国传世最早的西晋陆机《平复帖》其实就是一封神采飞扬、天机灵动的信札。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平安》、《快雪时晴》及《鸭头丸》、《中秋》等名帖,其本身也都是信札。史家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信札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其后各代,均有大量信札佳作。进入近代,由于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中西文化沟通等因素,信札内容愈加丰富,其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主体性风范愈为彰显。古人云:“尺牍书疏,千里面目。”信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媒体,大多因事而作,有感而发,五合交臻,神融笔畅,实乃每个人思想、观念、行为和生存状况的真实记录。特别是名家信札,作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代表和名流,他们的亲笔信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时事、政治、人情世风及与友人间的诗文唱和、学问探讨等无不有所反映。又因其出自个人手笔,书写随意,个性张扬,字里行间给人以跳跃般的鲜活与畅快。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已取代传统的笔墨纸张被人们用来写作和传递信息,用文字书写这种延续千年的交际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札将很快从人们的生活和交往中淡去。面对这种状况,前人留给我们的这批珍贵的信札实物,由于其本身特有的史料价值、认识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反而更加显示出它耀眼的光芒、无穷的魅力。

我认为,名家信札起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从历史角度来看,名家信札时代特征鲜明,其中有不少与历史事件相关联。有的一封信就包含一个故事,反映一个或若干个呖史事件;有的记载着某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足可考证一个人或一段历史还有的信札本身就是重大历史过程的见证。关于这一点,我们从田家英收藏的清人信札中可窥一斑。他收藏的一件汪辉祖写给孙星衍的信,论述了汪在幕期间,先后编次《史姓韵编》、《九史同姓名录》、《二十四史同姓名录》、《辽金三史同名录》等史学工具书,成为后人“读史时手钞备考之物”,信中所涉及的邵晋涵、洪亮吉也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此信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参考作用不言而喻。另一件章学诚写给孙星衍的信,诉说章在武昌修《湖北通志》时,“前后五年,中间委曲,一言难尽……逆苗扰扰,未得暇及文事,鄙人狼狈归家,两年坐食,困不可支”,因此感叹“古今绝大著述,非大学问不足攻之,非大福泽不足胜之,此中甘苦,非真解人不能知也。”此信札反映了当时著书修志的艰难境况,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亦非同一般。

从思想理念来看,名家信札是在特定情况下写给特定对象、论述特定观点的,故而能真切反映出写信人的综合素质、思想观念,折射出此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给今人以启迪和教益。一些名家在信札中谈理想,谈人生,谈读书,谈生活,充满着他们的智慧和道德修养,耐人咀嚼,催人奋进。信中有关人生的至理名言,俯拾皆是,足可供人借鉴。鲁迅与许广平、周海婴居住在上海时,给他在北京的母亲寄去多封书信,其所言不是问候母亲,设法让母亲高兴宽心,就是向母亲报告海婴的成长,描述儿子的可爱。1934年12月16日他在写给母亲的信里说:“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海婴要写信给母亲,由广平写出,今寄上。”又说:“母亲寄给我们的照相,现已配好镜框,挂在房中……”信里讲的似乎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可看出鲁迅对母亲的孝敬,表现了一代伟人的人子之心。徐悲鸿1947年7月21日的一封信札,是写给江西南昌实验小学的学生刘勃舒的。信中说,接到“勃舒小弟弟”的信及作品“使我感动”。徐悲鸿在信中鼓励这个素不相识的小朋友“幼年发挥本能”,还教他如何画画,并附寄画稿照片作为参考。一个小学生收到这样一封亲切诚恳的来信,其内心的喜悦可想而知。时时处处给他人以爱心、信心和勇气——一代大师的道德风范在这封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感情色彩来看,名家信札“发于心而止于书”,乃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尤其是父母与子女间、兄弟姐妹间来往的信札,几乎都包含着亲情、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字里行间洋溢着割不断的骨肉深情。这些有思想、有感情、有生命的文字与那类冷面空泛的“官样文章”完全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近代革新派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梁启超,不仅他这一代辉煌,而且他的9个儿女也个个成才,涌现出3位声名卓著的院士。1925年4月17日,他在给其长女梁思顺、次女梁思庄的信中说“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你们走后,我很寂寞。”又说他很想念她们,“但为你成就学业起见,不能不忍耐这几年。”从信中看,他注重家庭教育和对子女文化知识的培养,但对他们又充满了无比关爱之情。唯其如此,他的子女才个个成为有出息、有作为的人。进入现当代社会以后的《与妻书》、《傅雷家书》等,则更是些与亲人息息相通的千古绝唱,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从这些信札中,我们看不到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纯净的心灵、率直的情感、坦荡的胸怀。

从欣赏意味来看,名家信札大都“随心所欲”,在不经意中展现其赏心悦目的韵致。许多名人,即使是著名书画家,在书写信札时也并不刻意追求某种书法效果,更不带任何表演性。然而正是这种自然流畅、不事雕琢的文字才最能体现书写者的真心境、真性情和真功夫。孙中山先生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但他在百忙之中留下的信札墨迹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信札好像并不经营布局,又似惨淡经营,妙在自然天成、落落大方,轻捷明快的节奏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涵养,使人感到一种朴素的美。出版家张元济的信札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敦厚、圆浑、骨健肉匀,似有颜书风神,率意中透出其不凡的书法功底。在名家信札中,具有相当深的书法造诣和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信札精品可谓比比皆是,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名家信札不但在内容上有着广泛的人文价值和社会学价值,而且其书写方式和用材也十分考究。尤其是清代和民国年间,名家所用笺纸除带有水印图案的花笺外,尚有写信人自制的信笺,这类信笺,其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信封上有的还印有梅兰竹菊或博古之类的花纹。到了后期还出现了印有图案的明信片,书写上有的由毛笔转为钢笔。无论是毛笔写成还是硬笔书就,都是那样纯然流美,信笔浑成。

名家信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每一件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观赏性,近年来颇为收藏界所青睐。据报道,在2003年嘉德第76期周末小型拍卖会上,吴作人致张安治信札以无底价起拍,竞以1.54万元成交。同一年,上海工美拍卖叶圣陶写给方去疾的信(无封),起拍价2000元,最后以1.76万元成交;启功的一封信(无封),则以1.1万元成交。名家信札在文玩艺术品市场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书以弘扬中国信札文化为宗旨,共采撷100位名人所写信札各l~5封,从每件信札中挖掘出趣闻、史实及信札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而展示出名人的人生道路、为人操守和生活细节,让世人了解他们的苦乐甘甜和他们所处时代发生的某些社会变革。对少数信札,重点是从艺术的层面加以评析。这100位人物多数活跃于近现代,少数为古代大家,其中包括领袖、政坛风云人物、名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书画家等。

书中所涉及到的信札尽可能地刊出墨迹原件,并刊有部分名家肖像、生活和工作照片及其他相关图片。所刊信札有一部分取自作者本人的收藏,所写内容亦为本人亲历亲闻,也有相当一部分信札及背后的故事得之于古书记载,或引之于当今的书刊资料,在此特作声明。

章用秀

2006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信札趣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用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08822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2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