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煎茶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

地点无论是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只有要茶,就有了清香四逸的时光,就多了几分自在和几分愜意。

茶意在字里行间,古今人物,启人心智;茶境在眼前一盏,天地山川,灿烂星河。

紧张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三五素心知己,饮几杯佳茗,品一段妙文。这样的茶境,这样的文字,爱茶人又如何愿意错过?

凝神眼前茶事,不知不觉,手中就多了这本“爱茶人的私房书”。

内容推荐

中国茶品丰富,各种名茶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世上无文字,茶味怎流传?

幸有这些爱茶人,以笔墨传茶香,以文字抒胸臆,或浓酽,或淡然,写下一段段不断逸出的茶香的珠玑文字。

从而有了这个集众茶人知心文字成书的机缘。

念兹在兹,随手采撷茶之古意,名为“煎茶日记”。

目录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代序)

·绿茶:旗枪冉冉绿丛园

李国文·品新茶

贾平凹·品茶

张抗抗·说绿茶

韩少华·龙井寺品茶

李盛仙·龙井访茶记

刘锡诚·啜茶紫金庵

王稼句·茶品

车前子·吃茶的心境

湄虹·碧螺春香仙子来

潘永翔·北方茶话

古清生·六安瓜片有清甜

朱朝敏·将饮茶

洪治纲·茶

马明博·新绿香浸一杯春

李修平·坐下来喝茶

赵彦峰·嗜茶小记

曹蓉·月夜品茗

叶为宝·珍茗醉人

老剑·门外语茶

柴德森·白茶有缘

搅茶公子·夜瀹白茶月如水

玉凤茶·在一杯白茶中寻得寡人的感觉

龙井问茶·认识白茶

·红茶:万绿衬出无尽红

李宪章·恋恋红茶情

唐大笠·“祁红”因缘

兰心蕙质·锦绣苏红

依窗听雪·香茗一盏,万艳同杯

海风·寒秋暖红

亡尘·红茶

乔凤·红茶有爱

云卷云舒·秋日午后的第二杯红茶

·乌龙茶:青蒂绿腹红镶边

王充闾·寻访“大红袍”

刘长春·武夷品茗

古清生·初识铁观音

华夏·茶香醉人

陈力朴·袅袅香茗醉流霞

薛林荣·茶缘

子衿·铁观音随感

海言·福州茶香

欧丽芬·品茶的心情

梧桐秋雨·喝茶

落花独立人·喝茶的风景

酪奴·石乳香飘鹤心醉

陈路·透天香黄金桂

邱贵平·感受水仙茶

闲云·好久不喝岩茶

小师妹·美人桂花香

落花独立人·秋雨梧桐黄枝香

·黄茶:银针香浓因雪烹

黄裳,栊翠庵品茶

北庭拮雨·水晶色的君山银针

樵夫·君山银针茶

海风·蒙顶黄芽VS平阳黄汤

这一人·军山黄芽

·白茶:水中玉立石钟乳

海风·冷水白茶

陈路·羊城饮茶话寿眉

林文钦·茶品

陈颖华·缕缕乡情银针茶

安吉白茶·白毫银针

引力·白茶

·黑茶:油黑凝重味香醇

海风吹·爱上了你的沧桑

sugarcandy·记忆普洱茶

落花独立人·春蚕到死丝方尽

朱霄华·一沾普洱就疯的人

张亮·中了普洱的毒了

缪芸·普洱茶的淡定之美

明心斋·沱茶的苦味道

刘远·清心午后茶

啸天狐狸·醉茶

gling·恋上“美人”

又隐小袖·一个人的普洱

·茶外茶:似茶非茶茶中友

林清玄·松子茶

王宗仁·藏家酥油茶

李汉荣·竹叶茶

牧惠·说广东的叹茶

湄虹·清心苦丁茶

庄文勤·罐罐茶

林子伟·喝擂茶记

吕锦华·太湖畔的熏豆茶

陈杏臻·漫话阿婆茶

樊健军·修水菊花茶

安柯钦夫·蒙古奶茶

唐新元·东乡族的油面茶

涓之·成都盖碗茶

晓雪·大理茶亿

·饮者说:不可一日无此君

鲁迅·喝茶

周作人·喝茶

梁实秋·喝茶

苏雪林·喝茶

唐鲁孙·谈喝茶

冯亦代·品茗与饮牛

韩作荣·嗜茶者说

刘庆邦·喝茶上瘾

李汉荣·品茶

马明博·饮茶的滋味

张长·说喝茶

钟慧·品茶

孙荪·品味

试读章节

    品茶/钟慧

我一直以为,自己与茶无缘,可今年却喝起茶来了,而且渐渐成了习惯。因为在茶中,我品味到了一种独特的美。

入夏以来,天气一阵燥热一阵闷湿,坐在教室里的人全都昏昏沉沉的。这时,班里忽然兴起了喝茶。红茶、绿茶、花茶……一应俱全,大家是放一杯在桌角,居然使教室平添了几分情趣,常有同学手托清茶,从容步入教室。那神态极为悠闲自怡,令大家羡慕不已。一来为消暑解乏,二来也是“附庸风雅”吧。我也开始喝茶了。

据说茶是极讲究的,有“茶经”之说。茶叶什么时候采,什么时候烘,拿什么样的水来泡,以至于是用什么样的茶具,这些都有讲究。在我印象里,“雅士”们品茶必是由江南灵秀的女子来采茶,在名山古寺取了泉水来泡,斟在雅致的紫砂茶具中,然后细细品来,方是品茶之极致。

当然,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奢求。我喝的只是普通的花茶,用的也是一个挺笨的大玻璃杯。滚烫的水刚一冲进杯子,原来那些干巴巴的茶叶忽然如惊飞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起来。卷曲的叶子渐渐舒展开了,原来都是最嫩的芽叶,透过水,可以看见它们暗暗的叶脉。水面上的泡沫消散了,漂起的茶叶伸展着,然后一片跟一片慢慢沉降下来,就像秋天里以各种姿势飘落的树叶,只是显得更悠闲、更沉静。茶叶落到杯底后,有的还会一直竖着,随着水的波动轻轻摇曳。杯底渐渐泛起了一片烟色。这烟黄的颜色越来越浓,弥漫开来,染透了整一杯水。我的刚泡好,还没喝,人已先沉醉了。

我没想到,普普通通一杯茶中会有这样的景致。就好像游遍了名山大川,看惯了繁花似锦,忽然置身于乡间的小村落里,这才发现原来茅屋瓦盘,阡陌炊烟才是最美的。这美不宣扬,不打扮,却又那样真真切切地打动人心。它真是无所不在,甚至会不经意地隐身于茶色之中,耐心地等待你去发现。

许多人不喜欢喝茶,也许是还没有发现这种美吧。或者,是因为茶苦?茶水初入口,确实有一种淡苦的味道,但那是一种清凉的苦味,使人心中的浮躁闷气一下子消去一半。苦味过后,就剩下甘香——这香味自然也是淡淡的——留在唇齿之间。一杯茶冲上三回,就已经很淡了,可那种清爽余香却久久不去。

沉浸在茶的清爽余味中,恍惚觉得茶味便是生活的真味了。不是么?我们的生活品一口是苦的;再品一口,人心已沉静;品第三口时,“滴滴香纯”,否则反倒无味了。谁咽下了初尝的苦涩,谁就能品到最终的甘甜。

看来,古人说的“茶乃水中至清之味”,这话是再贴切不过了。正因为茶味的“至清”,才有了品茶时的一种独特的情调。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和朋友一起品茶,那是妙不可言的。我们可以促膝而坐,毫不防设地谈诗、谈生活、谈自己,看茶的热气飘摇着在我们之间袅袅升起……不以利交的朋友,只要一杯茶——一杯茶就足够了。

这就是我所钟爱的茶,普普通通,人人都见惯了。而它的美确实那样含蓄而意味深长。和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比起来,茶实在是太清贫了。但是,我们怎么能不爱它那种贫而不贱、苦而不涩的胸怀呢?

难怪几千年来,我们的民族对茶始终有着那么一种割舍不断的感情。握住一杯热茶,就好像轻轻地握住了这个民族温热的跳动不息的脉搏。

          P249-P250

序言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代序

  1

“不喝茶还能成为中国人?”梁实秋在《雅舍怀旧·忆故知》中这样写道。他在问谁?

  2

闲来读书,发现,古人以为煎茶得茶之正味。

有唐诗为证。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沬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3

水初沸,如鱼目,微有声。

火势炽然,涌泉连珠,水二沸了。

此时,舀出一瓢水备用。随后用“竹莢”环搅水中心,用“茶则”量茶末,从水中心投下。当有劲风助阵,腾波鼓浪,水已三沸。不消片刻,水的波涛溅出沫子;趁势倒入先前舀出的水,止其沸腾,使其生成“茶花”。

花似枣花、青萍、浮云、青苔、菊花、积雪。

茶汤如沸,分去浮沬;酌茶到碗,趁热轻啜。

此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好茶,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

从一碗茶,得半日之闲,的确抵得过世上十年尘梦。

  4

中国的饮茶法有二大类四小类,二大类是煮茶法和泡茶法。自汉唐饮茶以煮茶法为主,自五代至清饮茶以泡茶法为主。四小类是从煮茶法中分解出煎茶法,从泡茶法中分解出点茶法。煮、煎、点、泡四类饮茶法各擅风流,汉魏六朝尚煮茶法,隋唐尚煎茶法,五代宋尚点茶法,元明清延续至今尚泡茶法。

明朝时,中国制茶技术发生大变化,特别是明太祖朱元璋罢贡团茶,遂使散茶(指今天普遍饮用的叶茶)独盛。

散茶的出现,必然要求煎茶法有所改变,于是“冲瀹”之法应运而生。

“冲瀹”俗称“冲泡”,是将散茶直接放入茶器中以沸水冲泡。此法简便易行,也得茶之真香、真味。

  5

爱茶人饮茶的过程,既是体会“茶的味道”,也是体会人生滋味的过程。

如果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寻味的念头”上,反而易把“真正的主角”——饮茶人自己给忽略了。

真正的爱茶人,饮茶是拥抱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与恬淡心境悠然相会的一次邂逅,是体认自然的一条道路,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法。

在众多饮品的包围中,中国茶,魅力依然。她的存在,已经超越了其作为植物的自身物质属性,开启了人契入、走进宁静美好的精神之域的门扉。

  6

这些爱茶人过着令人神往的生活。他们从紧张繁忙的生活中,能够找出时间,让身与心远离尘劳,沏上一壶清茗,在茶香袅袅间,纯净心灵,安顿身心,享受生活。  中国茶品种丰富,各种名茶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

世上无文字,茶味怎流传?

幸有这些爱茶人,以笔墨传茶香,以文字抒胸臆,或浓酽,或淡然,写下一段段不断逸出茶香的珠玑文字。

从而有了这个集众茶人知心文字成书的机缘。

念兹在兹,随手采擷茶之古意,名为“煎茶日记”。

  7

银碗盛雪,闲来煎茶。

地点无论是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只有要茶,就有了清香四逸的时光,就多了几分自在和几分愜意。

独乐乐,与人乐,孰乐?

有茶皆乐,因为茶可独品,也可共饮。

茶意在字里行间,古今人物,启人心智;茶境在眼前一盏,天地山川,灿烂星河。

紧张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与三五素心知己,饮几杯佳茗,品一段妙文。

这样的茶境,这样的文字,爱茶人又如何愿意错过?

凝神眼前茶事,不知不觉,手中就多了这本“爱茶人的私房书”。

                马明博 于可盛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煎茶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明博//肖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农村读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848505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7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