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天主教
内容
编辑推荐

目前,中国天主教有信徒530万,教堂6000余座。成立有全国性的爱国组织,即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该会由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共同组成,为非营利性爱国爱教群众团体。其宗旨为团结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高举爱国爱教旗帜,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中国天主教奉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和民主办教精神,努力促进与中国当代社会相适应,宣扬基督福音,广扬圣教。

内容推荐

天主教首次传入中国是在元朝(1206—1368)。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利玛窦神父到达澳门,开启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另一重要时期。利玛窦去世后,随后来华的汤若望、南怀仁等欧洲传教士,继续利玛窦传教方式,尊重中国文化,在传播福音的同时,通过西学东传和东学西介,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过程经历了艰难的历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天主教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努力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成为中国神长教友自办的宗教事业。中国天主教坚持爱国爱教相统一的原则,本着“为一切人而成为一切”的福音精神,在信仰上和世界各国的天主教一样,同属一个信仰、同行一个洗礼,都忠于“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与普世教会保持共融;在政治、经济和教会事务上依据中国国情和文化特点,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福传之路。

目录

一、历史上的中国天主教

二、发展教务传扬福音

三、开办修院培养铎职

四、培育修女硕果累累

五、圣事礼仪信仰生活

六、圣堂新貌屹立神州

七、践行仁爱多行善功

八、友好往来广交朋友

试读章节

   三 开办修院培养铎职

中国天主教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恢复、开办神哲学院,培养神职人员。到2005年,全国共有神哲学院(大修院)12所,小修院20余所,在校修生2000多人。其中全国性神哲学院l所(即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地区性神哲学院11所。神哲学院学制为六年,其中哲学二年、神学四年。神学院招收的学生,来自教徒家庭、年满18岁,一般都具有高中以上或同等学历。神学院有严格的纪律,培养的目标是恪守终生独身、并具有较高神学造诣的爱国爱教神职人员。20年多来,全国各修院先后邀请了来自美国、比利时、法国、加拿大、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教授和神学家讲学,各修院共培养祝圣了1700多位年轻神父。中国天主教先后选派了100多名年轻神父、修生、修女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菲律宾、韩国等国和香港地区攻读神学、圣经学、教会法典等,其中许多已经取得神学硕士或博士学位归来,在修院和教区中发挥了领导和骨干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会还经常举办神职人员灵修培训班、神职人员牧灵培训班、修院神师培训班等,大力提高神职人员素质。

P035

序言

天主教首次传入中国是在元朝(1206—1368)。1294年,意大利方济各会士若望·孟高维诺神父受教宗尼古拉四世(Nicholas IV)派遣来到北京传教,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由于当时教会过于注重在上层传教,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

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利玛窦神父到达澳门,开启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另一重要时期。利玛窦神父尊重中国文化,广交文人学士,在北京传教十年,深得皇帝及土大夫赏识。这一时期,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一批中国土大夫阶层人士信奉天主教,成为最早的中国天主教徒。

利玛窦去世后,随后来华的汤若望、南怀仁等欧洲传教士,继续利玛窦传教方式,尊重中国文化,在传播福音的同时,通过西学东传和东学西介,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后来来华的传教士由于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礼仪上产生了分歧,即所谓的“礼仪之争”,因此触怒了中国的皇帝,从而给天主教传教带来了灾难。康熙皇帝于1721年宣布禁止天主教在中国传播,但依然允许尊重中国礼仪的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活动。

19世纪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西方各国天主教传教修会,依据清政府与西方各国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为保护,天主教在中国有了较大发展。由于当时的一些传教士自觉不自觉地为本国的政治利益服务,天主教被称为“洋教”,也为人们所不理解,天主教在中国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

回顾这段历史,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2001年10月在意大利举行的纪念利玛窦来北京四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词中说:“在近代历史上的某些阶段曾出现一种依附欧洲列强势力的保教权。虽然一方面来说,这曾多少有助于教会的传教活动,但结果究竟限制了教会的行动自由,损害了教会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不期而然地阻碍了教会在中国的进展,使教会不能为中国人民的好处,一心一意执行其创立者耶稣所赋予的使命。”

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过程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中国籍的第一位主教是罗文藻(1616—1691)。罗文藻1633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神父利安当领洗入教,后被派遣到澳门和马尼拉学习神哲学,1654年在马尼拉晋铎。1673年由教宗克雷芒十世(Clement X.1670—1676)委任为主教,1685年才在广州获祝圣。

1946年,天主教会在中国建立了圣统制。至1949年前后,中国天主教共有20个总主教区,85个教区(不包括澳门),34个监牧区。共有128位主教,但中国籍主教只有18位。全国教徒约300万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天主教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努力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成为中国神长教友自办的宗教事业。中国天主教坚持爱国爱教相统一的原则,本着“为一切人而成为一切”的福音精神,在信仰上和世界各国的天主教一样,同属一个信仰、同行一个洗礼,都忠于“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与普世教会保持共融;在政治、经济和教会事务上依据中国国情和文化特点,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福传之路。

目前,中国天主教有信徒530万,教堂6000余座。成立有全国性的爱国组织,即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该会由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共同组成,为非营利性爱国爱教群众团体。其宗旨为团结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高举爱国爱教旗帜,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中国天主教还有负责全国性教务的领导机构——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其宗旨是以圣经为依据,本着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们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的传统精神,维护信德宝库,加强教会纪律,藉圣神赐予的恩宠,团结神长教友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奉行适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和民主办教精神,努力促进与中国当代社会相适应,宣扬基督福音,广扬圣教。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简称为“一会一团”。下设六个专门委员会:即教务委员会、神学研究委员会、修院教育委员会、海外联谊委员会、礼仪委员会、社会服务委员会。六个委员会彼此分工合作,共同开展中国天主教的牧灵和福传工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天主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太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08115
开本 16开
页数 1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76.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21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