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菊花与刀(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而刀则是日本武士精神的象征,本书作者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口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本书是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英、法,中、日、西等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

内容推荐

本书是解析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和日本人性格的名作。1944年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应美国政府之邀,对日本文化进行研究以便为制定对H政策提供帮助和科学依据。l946年,作者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出版,便是这本《菊花与刀》。本书出版后在日本和世界引起广泛关往,被视为研究口本最有见地的作品,被公认为了解日本的必读书。

书名“菊花与川”,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来揭示日本文化和口本人性格的双重性,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动人的艺术性。在柏中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刮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此外,本书还是一部将深刻的思想和流畅的语言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学术界和普通读者中都深受好评。

对于在历史上曾饱受带来深重苦难的中国人,认真阅读和思考本扣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课题: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就其位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于万

第七章 报答最难承受

第八章 让名声清白

第九章 人情圈

第十章 德行的窘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

第十二章 儿童的获知

第十三章 投降日以来的日本人

试读章节

日本人是美国曾与之全力作战的最难捉摸的敌人。在其它任何与强敌的战争中我们都没有必要考虑如此迥然不同的行动和思想的习惯。正如在我们之前的沙俄于1905年所遇到的情况一样,我们与之作战的是一个不属于西方文化传统但是有着充分的武装和训练的民族。西方国家所认同的有关人类本性实际的战争惯例对日本人来说是不存在的。这使得太平洋上的战争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岛屿海滩登陆战,也不只是无法逾越的后勤供应问题,首要问题成了了解敌人的本性。为了对付他们,我们必须要了解他们的行为。

困难是巨大的,自日本紧闭的大门被打开后的75年来,日本人总是被极为怪异的一串“但是,又……”这样的措词来描述,这在对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描述上都从未有过。一位严肃的观察家在论及日本以外的民族时,说他们彬彬有礼,就不大会再加一句“但是又傲慢无礼、专横自大”。当他说到某民族的举止行为无比强硬,也不会加上“但又容易适应激烈的变革”。当他说到某民族性格顺从时,也不会去解释说他们不易服从来自上级的控制。当说他们忠心耿耿而宽宏大度时,他就不会再去宣称“但是又背信弃义、心怀叵测”。当说他们勇敢成性,就不会细说他们的怯懦。当说到他们行动完全不顾他人评判,就不会接着讲他们有着一颗真正震撼性的良心。当描述他们的军队有着机器人般的纪律时,他不会接着描绘这只军队的士兵怎么样不服管教,甚至以下犯上。当他描述一个民族热衷于西方文化,就不会再去强调他们强烈的保守主义。当他写一本书描述一个民族普遍崇尚美,从而给予演员和艺术家们以极高荣誉,并在菊花栽培方面煞费心力时,通常该书就不会再由作者做出补充,去讲该民族如何致力于刀剑崇拜和崇尚武士的最高荣誉。

然而,所有这些矛盾却成了有关日本书籍的经纬。它们是真实的,刀剑和菊花两者都成了这幅图画中的一部分。在极大程度上,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崇美,既蛮横又有礼,既刻板又善变,既温驯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容易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易于接受新的方式。他们极为关心别人对他们行为的看法,但当他人对其过错一无所知时,他们又会为负疚感所困囿。他们的士兵极为守纪,却不屈强力。

在了解日本对美国来说已变得如此重要之际,这些矛盾以及许多其它同样纷乱的矛盾就不能被不加理睬。危机在我们面前接连出现,日本人将会干什么?有没有不入侵它而使其投降的可能?我们该不该轰炸皇宫?我们对日本战俘能有什么期望?在对日本军队和日本本土的宣传中我们该说些什么才能拯救美国人的生命并削弱日本战斗至最后一人的决心?在最了解日本的人们之间也存在严重的分歧。当和平来临,日本这个民族需要持久的军管法来维持其秩序吗?我们的军队必须准备同日本的山脉要塞中那些走投无路而又死命坚守之徒进行战斗吗?在法国革命和俄国革命之后,日本也必须发动一场革命才能迎来世界和平吗?谁将领导这场革命?或者把日本人的灭绝作为另一选择?这使我们的判断产生了极大分歧。

1944年6月,我受命研究日本。我被允使用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用到的一切技术来讲清楚日本是怎样一个民族。那年初夏期间正是我们对日本的大反攻刚刚显示真实威力的时候。美国的人们仍在讲着对日战争还将持续三年,或者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日本,人们则议论战争会持续一百年。他们说,美国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离他们的本岛还有几千公里。他们的官方报纸几乎不承认海军的失败,而日本的人民也仍把自己看作是胜利者。

P10-11

序言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在欧洲战场,德国败局已定,美国开始制定对德的战后政策。而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还在疯狂地运转。面对这个与自己有着巨大差异的东方民族,美国最高决策层认为有两大棘手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日本最终会不会投降;二是如果日本投降,是否需要保留其天皇体制。美国政府将这两大问题交给了杰出的女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

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曾就读于美国瓦萨尔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她的老师是被称为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的博亚斯。本尼迪克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此前已在原始宗教、人种学和民族人格理论方面有过丰硕成果,并在1934年写出代表作《文化模式》。“受命”于美国政府之后,她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科学方法,写出一份关于日本的长篇研究报告,报告里预测了日本会投降,并指出要保留日本原有的统治体制。战后,美国制定的对日本的治理政策以及日本的社会发展状况与这份报告的意见惊人地一致。1946年,作者将报告加以整理,并加上了研究方法和日本投降后情况的概述(即本书第一章和第十三章),以《菊花与刀》为名正式出版。由于作者对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的多方面的了解和深刻见地,此书一出版立即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本学者也认为此书是了解日本文化的最好读本,甚至认为通过这本书日本人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著作仍然被世界各国研究日本民族的学者广为论及,奉为圭臬。

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本尼迪克特在写这部书时却没有机会到日本进行实地考察,而且此前她一次也没有到过日本,这也是为什么仍有些人对这部著作有看法的原因。那么,本尼迪克特本人又是以什么独特方法来解决这一看起来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之大忌的矛盾的呢?其实在她’的文化模式理论中,本尼迪克特就提出了各种文化具有各自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特定的文化支配特定的行动和思维方式,而人类文化学则应侧重研究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结构对民族人格的整塑和影响上。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也清楚地讲到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问题,并不惜笔墨描绘了日本民族的矛盾和双重的人格。她以“菊花”与“刀”来概括日本入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的二元性,因为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家徽,而“刀”又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显然这样一种具象概括是颇有深意的。由此矛盾入手,作者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秩序观或等级观,从政治法度到社会风俗,从价值体系到生活小节,从道德伦理到人格修养,从上层统治到日常经验,无不贯穿了细致入微的文化模式和人格理论层面的民族文化特征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了比较研究方法,将日本文化与西方的欧美“罪感文化”及东方的中国儒家“仁道”文化相对比,把日本文化总结为一种独特的“耻感文化”。这一成果对于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来说无疑是个巨大贡献。“罪”是要靠内心来主动反省的,而“耻”则是因外力而被动感受的,前者隶属于个人,而后者依附于群体。和“罪”相联系的是“赎罪”,是良心的自责和忏悔;和“耻”相联系的是“雪耻”,是人前的报复和炫耀,二者有着天壤之别。然而对于日本人来说,“耻感”却是高于一切的,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义务认同。由此,日本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人类秩序观念、天皇和神道观念、战争观念乃至武士道精神,均可一一迎刃而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著者一次也没有到过日本,但她却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包括去战俘营中了解被俘的日本士兵)搜集了众多详尽的材料,正是依据这些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材料,作者令人信服地刻画了日本民族的社会文化特征。所以,应该说本尼迪克特在写作此书时确实是做到了扬长避短,在不利条件下做到了当时美国政府所允诺的“利用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利用的所有方法”来进行她的研究,从而使《菊花与刀》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应用的一个成功范例。

中国和日本隔海而邻,在文化渊源上也有着亲密的关系,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影响深远.无疑,两国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真的了解它身边的这位邻居吗?我在此书的翻译过程中,比以前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和心理上的巨大差异。一方面,日本的神道教让它自足、尊大、偏执和佞狂;另一方面日本又是个岛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中华文化的边缘,这又构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那种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绝的色彩;这两方面使日本这个民族显得极其特别。但不管怎样,当今世界的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任何文化中心主义都已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因此,互相了解对于中日这两个都有着民族优越感习惯的民族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书据美国波士顿Houghton Mifflln公司版本译出,部分涉及日本历史文化的内容参考了长谷川松治的日译本(社会思想社1972年版)。全书由甄远宁、小森校订,时值酷暑,在此向他们致以深谢。译文力求忠实于原文,但由于译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错误疏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晏榕

                       2005年8月1日

                    于绍兴文理学院入文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日本文化有双重性,就像菊花与刀。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人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

              ——本书作者 鲁思·本尼迪克特

本书著者的学识和能力令人惊叹。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全貌,并推导出关于日本文化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基本特征。

             ——日本著名评论家 川岛武宜

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暖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的手段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

            ——新加坡前总理、资政 李光耀

日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开的历史反思、对战争罪行的反思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心知肚明的。日本的政治反思可能不是很多,但是文化反思很厉害。

              ——日本华裔艺术家 傅益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菊花与刀(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公认最佳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者 晏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58285
开本 16开
页数 2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8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131.3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6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