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彼得·潘/名著伴我一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天夜里,会飞的小男孩彼得·潘闯进了一间育儿室,带走了会讲故事的小女孩温迪,还有她的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尔。他们飞到了神奇的永无岛。永无岛是孩子们的历险天堂。岛上有骁勇的印第安食人部落、歌声悠扬的美人鱼、爱捉弄人的小仙子和各种各样危险的动物。彼得·潘带领一群孩子和有臭名昭著的胡克船长及其手下的海盗斗志斗勇。

终于有一天,温迪想回家了,可是,那扇育儿室的窗户还为他们开着吗?

内容推荐

《彼得·潘》是巴瑞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自从被搬上舞台后,每年的圣诞节,西方国家都会演出这个节目,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这部作品讲述了温迪姐弟跟随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来到童话世界——乌有岛,随后展开一番大冒险的故事。

目录

第一章 彼得闪现温迪家

第二章 彼得把影子丢在了温迪家

第三章 彼得奇特的“吻”

第四章 飞向乌有岛

第五章 梦幻乌有岛

第六章 温迪的闺房

第七章 地下宫殿

第八章 彼得智救虎莲公主

第九章 乌有鸟

第十章 温馨一家人

第十一章 离别前的最后一个故事

第十二章 海盗捉走了孩子们

试读章节

    第十二章 海盗捉走了孩子们

海盗的这次进攻纯粹是一次偷袭,这也证明了胡克指挥不当,因为对印第安人进行奇袭,是白人的智力所达不到的。

印第安战士是偷袭专家,他们行事总是事先进行细致的调查,然后周密地部署,在白人精力和体力都最差的时候发起猛烈、迅速的袭击。对神出鬼没的印第安人,白人也自有一套对策。他们总是把自己的营地建在水源充足的山坡上,并在半山腰建筑一些简单的防御工事,然后再派几个新兵放哨——如此危险的事,一般都是新兵干。但新兵通常是很难胜任这样的工作的,因为他们缺乏作战经验,而黑夜又是那么漫长,他们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他们的头儿却呼呼大睡,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

而印第安人就会在这样的夜里对他们进行侦察,摸清他们的兵力部署。印第安人在丛林中行进非常熟练,他们像蛇一样贴在地皮上匍匐前进,还能像猴子一样在树上穿梭,而且不会碰到一片树叶,不发出一点响声。另外,他们还有一套独特的联络方法,那就是狼嚎。只有他们才明白各种嚎叫的含义,而在白人听来这只是凄厉的狼嚎。

这些天,皮卡尼尼部落的侦察兵更是忙碌。他们锁定了胡克安营扎寨的山头,对它方圆十英里内的每一寸土地都进行过细致的侦察。哪儿有一棵树,哪儿有一块石头,他们都了如指掌。他们把突袭的时间定在了第二天黎明,攒足了劲要消灭胡克这个海盗头子。

而胡克却抢在印第安人之前发起了突袭。莫非胡克像神仙一样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其实,他只是运气好,凑巧在印第安人向他们进攻的前一天晚上向印第安人发起了进攻。而印第安人的主力都在为第二天的决战做充分的休息,结果被海盗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虽然皮卡尼尼的勇士个个骁勇善战,但他们面对这样突然、凶猛的偷袭,还是慌乱了,一时没有组织起来。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战斗力,很快他们就被有备而来的海盗打败了。

就在不久以前,虎莲公主还在和她的勇士们商量着,抓住胡克之后用什么样的刑法折磨他。此时,胡克已经挥舞着他的铁钩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他们的梦想被撕碎了,他们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只得仓促应战。如果他们先撤退,然后再排出他们擅长的阵法,完全可以和海盗一争高下。但他们是英勇的皮卡尼尼勇士,绝对不会逃跑,否则,他们死去的祖先也会蒙羞。他们虽然遭受偷袭,而且处于不利地位,但他们都毫不畏惧,好像他们面对的不是杀人不眨眼的海盗,而是他们请来的客人。

这与其说是一场战斗,不如说是一次屠杀,印第安人伤亡惨重,只有小豹子和十二个勇士保护着虎莲公主杀出了重围。但海盗一方也没讨到多少便宜,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一个倒下的是阿尔夫·梅森,之后是瘦狼、查理·托利、乔治·斯库利、福格蒂,是印第安勇士结束了他们罪恶的生命。

不管海盗在这次战斗中使用了怎样卑鄙的手段,总之他们赢了。或者说,胡克发明了一种印第安人从未见过的战术,这毕竟挽救了他和他手下的海盗的性命。如果是印第安人偷袭他们的话,他们一个也活不了。这些是非对错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

胡克手下的小喽哕已经在欢呼胜利了,但他们谁也不敢接近胡克,生怕不明不白地死在他的铁钩之下。胡克仍是面色凝重,他当然也为这个胜利而高兴,但他深深知道,这个胜利算不了什么,还有一场更残酷的战斗在等着他,他最大的敌人在等着他。

彼得.潘这个名字像一只虫子一样咬噬着他的心,搅得他日夜难安,心神不宁。真让人搞不懂,胡克这样称霸海上的海盗头子,怎么会如此痛恨彼得这样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呢?当然,彼得曾经砍下了他的一只手,还把这只手喂给了鳄鱼,导致这只有怪癖的鳄鱼对胡克穷追不舍,时刻威胁着他的生命。但这也不足以说明,为什么这个大海盗头子会这样的残忍,要知道另一些人给他的伤害远比这厉害。那究竟是为什么呢?问题肯定在彼得身上。莫非是彼得的勇气和相貌令他忌妒?让我来告诉你吧,是彼得那与生俱来的无所畏惧的高贵气质。

现在胡克占领了印第安人保卫地下宫殿的岗楼,他的眼中钉就在地下。如何进入地洞又难住了他,他的一双眼睛在他的手下身上来回扫视,要找一个可以塞进树洞的瘦小家伙。

此时的地下宫殿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孩子们都仔细倾听着外面的动静,眼睛紧紧盯着彼得的脸,好像他的脸上写着战斗的结果。这场战斗像黑夜里的一道闪电,瞬间划起,照亮天空,又瞬间熄灭,天地重归黑暗。

多多勇敢地说出了每一个孩子都关心的问题:“哪一方赢了?”由这个问题开始,僵住了的空气又开始流动。

 “会不会是海盗?”

 “肯定不会!要是海盗赢了,他们早就闹翻天了。”

 “那准是印第安人赢了!”斯莱特利武断地说。

 “别忙着下结论。要是印第安人赢了,他们就会敲鼓的。”彼得说。

海盗们正趴在树洞口屏息倾听,他们听到了每个孩子的话。不幸的是,他们也听到了彼得的这句话。彼得的分析很正确,却也给胡克出了个主意。印第安人的得胜鼓就在斯密的屁股下面,胡克立刻暗示斯密敲鼓。斯密却不懂得胡克的意思,仍是坐着不动。胡克气得走过去,一巴掌把斯密打了个跟头,亲手敲了两通鼓。

鼓声响起的同时,从地下爆发出孩子们雷鸣般的欢呼声,他们在为自己盟友的“胜利”而兴奋。但更兴奋的,却是地面上的海盗,他们立刻派人把守住了地下宫殿的所有出口。

“好了,现在安全了。你们可以走了。”彼得在催促孩子们出发。

刚才的巨大恐惧又从孩子们心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对遥远的温迪一家的向往又回到了心中,于是他们都向彼得告别,然后钻进了树洞。

海盗一开始听到孩子们的告别声,很纳闷。随后又听到孩子们要出来,一个个全都无声地狞笑起来。这么一来正好解决了他们的大身体钻不进树洞的难题。他们都张开了罪恶的手,等着抓孩子们。

P120-123

序言

这是一个追求时尚的时代,阅读也是如此。

时尚成为一望无际的灿烂花田,人们犹如采蜜之蜂蝶,嗡嗡然飘飘然趋之如潮,唯恐那花田于瞬间烟消云散。即使少年儿童的阅读,也是沉浸在一片令人眼花缭乱的热闹之中。某些光怪陆离的卡通,故作痞子的一些少年写作,铺天盖地、咋咋呼呼、一副反叛面孔、一口野蛮腔调、一股深秋凉风的网上文学,吸引了成千上万双纯情而又充满好奇的眼睛。这些图画与文字,最大的功能就在于让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陷于欢乐的疯狂。

此刻,我们谈论对经典的阅读,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意义。只有回到对经典的阅读上、将阅读经典作为阅读的基础,我们才有可能获得一个理想的阅读格局,也才有可能将我们从享乐主义的泥淖中解救出来。经典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

这套丛书的编辑者们,之所以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它们的非凡天力。

何为经典?在我的印象中,它们犹如高山,我们需要仰视。如此阅读,是愉快的,却又是神圣的。与这样的书籍邂逅,是一种幸福。其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修炼。它们会在悄然无声之中,将阅读者引入一个圣洁的世界,一个使灵魂得到净化的世界。对一般读物的阅读,是平视的,甚至是俯视的。这样的阅读,果然快乐,但一个人如果总是在这样一个阅读状态中留连,是难以获得精神上的提升的,过于的轻松与平易,过于的放肆与轻慢,会使我们的人生失去应有的庄严与凝重,甚至会跌落到一种玩世不恭的境地。强调阅读经典,就是因为经典为我们确定了一种境界。这种境界非平视所及,因为它在我们的上方,需要我们仰视。仰视是人类的一种必要的姿态,在这一姿态的确立过程中,凡世的嘈杂渐渐遁去,心灵的杂念渐渐淡化,那时我们看到了天穹,看到了太阳,我们的肉体与灵魂开始了腾飞。在一番严肃与认真中,在一番陶冶与感化中,我们变得纯洁与高尚。这一姿态,是优雅的,是经得起审美的。

悲悯情怀是经典的基本品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书,无论是喜剧的还是悲剧的,都衬着这个浑厚的底子。它在做一个与天地共在的文章——感动的文章。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深刻的思想,还有情感。经典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它有情感教育的功能。情感是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人类社会之所以维持了数千年的运转,就是因为有“情感”二字的温馨浸润。而这个一门心思用在所谓“现代化”的时代,人的情感正在日甚一日地变得淡漠。面对这样的状况,当下的文学(包括儿童文学),非但没有警觉,却在推波助澜。当成人文学如同挖掘财宝一般挖掘人性的丑恶而企图达抵冰冷的深刻时,儿童文学则借口当下生活痛苦不堪而将文字大量交给了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不断制造的雪片一般飞满天空的文字,目的却只有一个:嬉笑。与成人文学一样,儿童文学也在放弃感动的文章。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糟糕。我们有理由看重这套丛书。因为,经典所营造的世界,正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这个世界,无论是在笑声中还是在哭泣中,都在张扬使人变得更加人性化的悲悯精神。受伤的心灵可以在这里获得慰藉,冷漠的心灵可以在这里重新点燃情感的热火。它们将告诉读者,情感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值得加以颂扬。

这是一套被重新翻译的经典。这里我不去对翻译水平加以评定,只说重新翻译的意义。那些出自外国的经典是需要不断加以翻译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逐步接近经典的本来面目,并不断调整经典与当下人阅读情趣之间的关系。每一次的翻译,都是对经典的一次重新认识与重新解读。尽管,经典所提供的基本事实不会因为翻译而发生变化,但在情节、故事这些硬件以外,却是一个无形的巨大空间,在那里永远有无限的创造可能。同样的原本,却会因翻译境界的高下与不同,而出来不同的气色与神韵。新的阅读理念,也会影响对翻译的重新把握。比如这套丛书强调语言风格要适合儿童阅读,就此一点就已经决定了它们再度面世时一定会有不同的气象。

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我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回到经典性的文字,长期沉沦在轻飘的、只有快乐而没有忧伤的时尚文字之中,那么,我对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表示深深的怀疑;时尚阅读是必要的,但一种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该将对经典的阅读看成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一个孩子的理想阅读,应从经典开始。

 我喜欢这样的一种表述。

            曹文轩

书评(媒体评论)

这套丛书强调语言风格要适合儿童阅读,就此一点就已经决定了它们再度面世时一定会有不同的气象。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曹文轩

语言风格是读者开卷阅读的第一印象。本套书译笔流畅,富风趣感,是一套真正作为孩子平等身份阅读的丛书。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文学博士 王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彼得·潘/名著伴我一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詹姆斯·巴瑞
译者 张志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386595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88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