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大千,不用费笔介绍,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是我国非常有名的国画大师。本书介绍的就是这位名人的生平事迹。书本从他十九岁时短暂的出家经历写起,逐步展开他师门学艺、仿造石涛、精鉴书画、敦煌面壁和浪迹巴西等传奇的人生历程,兼及他的情感生活和社会交往。这些传奇故事经高阳的史笔勾勒,可使今人对于张大千的画艺与为人有更深的理解。

内容推荐

现代画家张大千(1899—1983),一生纵横天下,享有盛名。本书从他十九岁时短暂的出家经历写起,逐步展开他师门学艺、仿造石涛、精鉴书画、敦煌面壁和浪迹巴西等传奇的人生历程,兼及他的情感生活和社会交往。这些传奇故事经高阳的史笔勾勒,可使今人对于张大千的画艺与为人有更深的理解。

目录

一 空门行脚 1

二 恽南田亦此山僧 6

三 还俗复还蜀 19

四 并世无两的绝艺 24

五 精鉴千年第一人 43

六 红粉知己 73

七 影响张大千艺事的朋友 87

八 难兄难弟 116

九 由颐和园到青城山  133

十 敦煌行 150

十一 三年面壁 178

十二 重到春明 191

十三 上清沦谪得归迟 203

十四 中外声名归把笔 241

试读章节

一 空门行脚

一九一八年冬天,四川内江县籍,十九岁的富家子张爰逃禅,投身松江城内妙明桥附近的禅定寺,住持逸琳法师为他起了个法名叫“大千”——张大千这个姓名,以后越来越响亮;意义也越来越丰富,提到这个名字,可以浮起多种印象:声名上占首位的国画家;第一流的书画鉴赏家;最会弄钱,也最会花钱的享乐主义者;美食家;传统文人画家的典型;最慷慨,也最体贴的好朋友;以及很讲究传统伦理的内涵与形式的一个现代“山人”。

张大千生来是除非不做,要做就必须是最好的性情,虽已出家,名心犹在,到要正式剃度时,思量得有一位大德高僧来传戒,才够味道。因而向人打听,当今佛门中,谁的声望最高?

“当然是天台宗的谛闲老法师。”

天台宗为六朝高僧智颉所创。他俗家姓陈,荆州人;开山于浙江天台山,以法华经为本经,所以天台宗又称法华宗。陈后主曾经奉迎他入禁中讲经;隋炀帝礼遇更隆,赐号“智者大师”。到了唐朝,此宗出了两位“菩萨”——寒山、拾得,据说是文殊、普贤两菩萨的化身。

谛闲是天台宗四十三代的传人,曾在观音菩萨道场的南海普陀,细参称为“龙藏”的内务府刊行的藏经,回山主持浙东第一名刹的国清寺,中兴了天台宗。此时正驻锡在作为国清寺下院的宁波观宗寺。

于是张大千以头陀的姿态,由松江开始沿门托钵,一路募化到了宁波,投宿在一家小客栈中,打听观宗寺在何处。

宁波的第一大丛林是天童寺,其次是天安寺、天封寺,此外有个阿育王寺,亦为名刹。观宗寺原名延庆寺,虽也是宋朝所建,却直到那几年方始出名;原来天台宗重讲学,禅堂称为讲堂,所讲的是智者大师的八部著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止观》十卷。观宗寺初建时,便是天台宗用来讲学之处;到得谛闲,复振宗风,大开黉舍;四方衲子,闻风而至,观宗寺便也成了宁波的大丛林了。

大丛林的知客僧什九长了一副势利眼,一看张大千这么一个野和尚,拒而不纳;理由很简单:“老和尚正在坐关。”

怎么办呢?张大千回到小客栈考虑了好久,决定写封信给谛闲;自陈慕道之诚,希望谒见求戒。这封信发生了效果,谛闲认为他颇有灵性,复信约他相见;隔着一道“关”,谛闲为他谈经说法,张大千亦颇能领会,可以说是谈得很投机的。

谁知话不投机的一刻出现了。张大千十七岁到日本京都,二十岁回国,前后四年,学的是染织;据他自己说,他在日本认识一个叫朴锡印的韩国人,是胡适之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同学,说得一口流利的标准英语;张大千欣赏之余,更觉得日本人说英语难听。当他率直道出他的感想时,人家的回答是:“亡国奴的舌头是软的,要伺候人家,当然先得把外国话学好。”张大千大感刺激,决定不学日本话;雇了一个在天津长大的日本人当翻译,“伺候”他读书。

学成回国,爽然若失;他的染织学得很好,但不甘于当一名染织厂的技师。他的愿望是做画家,而且必须是名家。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名家,必兼诗、书、画三绝;会画而不通翰墨,只是画匠;诗画皆佳,字不出色,亦难望跻于第一流之列。张大千的血液中有浓厚的丹青的成分,从小受母姊之教,工笔花卉的基础,打得极好;诗则题画不过七绝一首,凭他的天分及博闻强记的功夫,亦足以应付;可是题画的字,却拿不出手,因而投在当时上海负盛名的两大书家之一的曾熙门下。

曾熙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署农髯,湖南衡阳人。他是光绪二十九年二甲第一百二十一名进士;其时科举将废,仕途甚杂,曾熙这个二甲进士,用作部员或知县,都须候补。缺未补上,大清朝已经推位让国;好在他写得一手好字,便在上海悬润格鬻书,兼收弟子;与江西临川李瑞清齐名。每年润笔、贽敬收入,足可过相当优裕的生活。

但书道无速成之法,而张大千又急于成名;在彷徨苦闷之中,加以感情上挫折——据他自己说,他的未婚妻也就是他的表姐谢舜华之死,是促成他遁入空门的原因;这是遁词。真正的原因是现实的压力,激出他不顾一切,企图突破困境的一种冲动。

张大千,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根本就没有什么看破红尘的想法;而且他也存着随时可以还俗的打算,这样到了受戒时,他就必须要考虑了。

他不是不愿意受戒,而是不愿留下受了戒的烙痕。袈裟随时可卸;髡顶仍能留发,惟有烧了戒疤便不复能还故吾。此,他跟谛闲大办交涉,从烧戒疤的起源说起;最后出以由禅宗的顿悟而来的诡辩,自道已经得道成佛,不须烧戒疤了。

七十多岁的谛闲,真是有道高僧,不为所动,但也并不生气。张大千到了推车撞壁的地步,想想只有一溜了之;那天是腊八节。

逃出观宗寺,募化到了杭州;此行的目的是要到西湖云林寺去投奔一个认识的和尚。云林寺所在地有名的观光胜地灵隐,位于北高峰下,杭州人称为北山,出钱塘门沿白堤,经九里松走了去;如果想省点力,可以在旗下搭渡船到岳坟上岸,过“鱼乐围”的玉泉,就是九里松,可以少走许多路,但需要四个铜板渡资。

偏偏张大千只有三个。“一钱逼死英雄汉”,到了岳坟跟船家闹得不可开交,过程是:说好话,不听;开骂,回骂;抓住僧衣不放,结果扯破了。

一个游方和尚,而且是未曾剃度的头陀;能证明身份的就是身上的一件“海青”,没有这一领僧衣,就不能“挂单”。张大千这一下真变成“野和尚”了,双眼睁得滚圆,大袖一捋,露出黑毛毵毵的双臂,从船家手中夺过桨,一阵猛抡。船家大叫救命;闲人呐喊叫打,但看张大千形似鲁智深,却没有人敢上前,任他扬长而去。

从那时候起,他打消了遁入空门去求出路的念头;他自己对自己说:“和尚不能做;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不过,眼前还是深受委屈,到灵隐投奔他的“和尚朋友”,挂了两个月的单。

这两个月,在张大千的一生中,是最重要的。因为从《灵隐寺志》、《云林寺志》、《云林寺续志》,以及其他佛门的文献中,他惊异地发现,那些大德高僧比世俗还要世俗,贪嗔爱痴之心,比世俗还要强烈;攀龙附凤之术,比世俗还要高明。只拿称谓来说:除了先师不称先父之外,子侄弟兄叔伯,照呼不误。既然如此,做个出家的在家人,无如做个在家的出家人。

P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大千梅丘生死摩耶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5302
开本 32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