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记忆火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独特的火车介绍书籍。它采用图文互动、通俗生动的语言,将生涩变为通俗,将冰冷变为温和,使对火车的传统介绍变得很有意境和感觉。本书采用流离于主流边缘的手法,常识适度而又不伤害工业真实状态的创新,表达出中国工业原生态之美以及中国火车的独特格调。

内容推荐

属于火车的记忆,任何东西无法替代。我怀念2000年以前所有的中国火车。中国或者的每一种车型,包括那些消失的和即将消失的,甚至仅仅试制了一台的,都有独自的人生脉络: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不惑之年,年老体衰,黯然退场……有些时候,车如人生,一份份不同的火车人生,也裹带了太多与之有关人的际遇和生活。

目录

前言:无意而注定刻意的印记

1 中国火车

2 火车火车火火车

3 灵魂源自燃烧

4 27.5千伏的力量

5 我的数字历史

6 盒子移动

附1 抬头15度看魅影

附2 始点和终点

附3 红尘滚滚

附4 以我的方式

附5 与火车牵手

跋:瞳孔的数码火车

试读章节

马拉火车

尽管今天看来,那在视力所及范围内总是向前无限延伸的两条钢轨,绝对是为火车而设计,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最早走在两条钢轨上的,却是马车。

200年前的英伦三岛,阴雨、浓雾和泥泞的路面映衬着采煤工乌黑的脸和忧郁黯淡的眼。钢轨在那时候的煤矿首度露面,而行走在上面的运煤小车,依稀能看到今天货车车厢的影子。只是前面作为动力的,是真正的“马力”——一匹马或几匹马低头辛苦劳作。

而火车想拥有在钢轨上的权利,必须要以一场比赛来证明自己还行。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通了,全长约27公里。尽管当时火车已经加入了运输的行列,但是钢轨之上,马车和火车同时存在,交叉运行。

时间到了1829年,曼彻斯特至利物浦问的铁路铺成后,使用火车还是马车?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于是决定以火车和马车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史蒂芬森和儿子一起改进的“火箭号”以让人难以置信的56公里的时速获胜。“火箭号”长6.4米,重7.5吨,为了使火燃烧旺盛,装了4.5米高的烟囱。

火车赢了,于是这条铁路就采用火车了。1830年9月,曼彻斯特至利物浦间的铁路正式通车,11月11日,在这条铁路线上第一次用火车非正式地运送邮件。从这天以后,火车才终于取代了有轨马车,成为钢轨上唯一的主角。这在今天看来是个笑话,可在当时却是真实事件。它教育我们要对真理的最终到来充满足够的耐心,钢轨属于火车。

P9

序言

有些火车已经离我们远去,尽管它们在中国的时间远远没有明清红木家具的年龄大,但它们还是走了。我们要看到它们,只能到专门的地方,而这样的地方正在变得越来越少。许多火车给我们的已是背影,它们越来越远,如同我们生活中许多留不住的人和事。

火车正在被我们遗忘,但属于火车的记忆,任何东西无法替代。没有哪一种交通工具像火车这样夹带着怀旧和忧伤的气息。对于中国人,火车是往事和人生离散的聚集之地,与火车有关的一些场景会被暗暗地保留一世。有的时候,一生也不过是一些站台、车厢、出站口场面的串接,火车暗含着别离、转折、落寞和企盼。

在春节前后,站在火车站的广场,人流在距你不到10厘米的地方交织流动,这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火车仍将是他们的深刻记忆,是他们的人生载体。

火车几乎是一个传送带,它无声无息地带着我们流转,实现抵达,寻找归宿。有时你会觉得它是沉默的法师,给你人生的变幻,静看你的应对,然后又带你离去。

诗人米莱有这样的心情,她说,没有我不爱坐的火车,也不管它往哪儿开……

掺杂着记忆,承载着内心,火车就这样和许多人相伴而行。你讨厌它里面特殊的气味,身体对那些座椅靠背抵制,但你还是爱它,因为它在你一生时光片段的关键时刻,常常那么强硬地作为道具出现,你会无意识地、强烈地记忆它……

火车的历史从蒸汽机车开始,但是这里放弃其他书刊在描述火车时一致性的关注——蒸汽机车,而将视觉基本留在内燃和电力机车上,是因为这两类我们仍在利用和依靠的火车,许多车型的离去比我们所认为的更快,有的甚至似流星的速度。那些刚刚远去或者正在眼前的属于火车的印象,已经变得如此珍贵和脆弱。

所以在这里记录2000年以前蒸汽机车以外中国火车的所有车型,所有对车的记录,以对人的态度,以疼爱的心情。

后记

瞳孔前的数码火车

我总以为火车可以不是那个样子,就是把最上面一个衬衫扣也一定要扣上的标准样子。我不喜欢火车的那个样子,我相信许多人也不喜欢,可是火车的照片一直就是那个样子,火车在许多印刷品上就一直有点愣生生地板正在所有人的面前,火车一定也不喜欢。

我想给火车拍我想要的照片,那些照片一定要不精致,但必须平常、温暖、柔和。就像我们喜欢的那些照片,一次同学聚会后的合影,有笑脸有皱纹有故意做出来的怪脸,背景里还会杯盘狼藉,但是我们喜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所有的标准照。

在对外界始终冷硬的面孔之后,每一个火车的人生际遇都是独此—份,显现悲喜聚散。它们有它们的生活,只是我们不知道。我想给火车拍生活照。

我是一个绝对没有摄影技术的人,甚至不知道曝光和光圈之间的关系。我的朋友说,你如果没有技术,就应该有idea;如果你没有idea,那么,请一定寻找到feeling。

感谢数码相机的到来,让我不用担心成本,在右手食指按下去的那一刻我完全放松,没有任何的压力和紧迫。对我来说,放松就好。

我相信我的放松就是感觉,因为从前火车的照片都太不放松。我想我是平和的,当我的瞳孔焦点集中于那些火车的时候。我只记录火车的此刻,或者流年带来的苍茫,而不只仅仅为了记录一个产品。

在长时间的拍摄中,最大的痛苦是我所看到的、我所感觉到的,许多次、许多次不能进入我的镜头。这是一种无言状的痛苦,你找到了那种feeling,你在那一刻找到和发现了那种感觉,你却不能用镜头表达它。你的镜头抓不到感觉,你失去了转瞬即逝的快感。那种失望会把你的自信炮轰成平地。常常,将相机里的照片转到电脑上,一张一张看下去,失望就马蜂一样成群地出动袭击,想法溃败的疼痛和恐惧像黑暗一样地到来……

我无法用专业语言来表达,我只觉得那个镜头,或者说多么之好的镜头都是平面的。而这时我才发现,我们的眼睛是多么的奇妙,它全面收录了种种之美。镜头里面和眼睛里面的永远保持和存在着距离,你没有办法。

当然,这种距离有时也在产生美感。那么多次,看到显示屏上的画面,会独自惊讶和得意,那里面有我想要的感觉。所以,我想还是技术的原因。而看过照片,我的朋友说,还是感觉的原因。

我知道自己的拍摄绝对没有目的。许多次,沿着一条铁道一直走下去,镜头是个好奇的孩子,对最平常的也好奇。当你怀着人性中那种亲切的温情走近某一事物时,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深深到来,普通的一刻,平常的一物也会让你内心兴奋。

喜欢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出现在镜头之中,喜欢那些被漠视的细节带着意味出现。想记录火车的生活常状,想把那些即将远逝的慢慢收拢。

我的感觉在我的心里,我的数码设定在自动,我按下食指。而我在所有的拍摄中则一直强硬地认定,数码,只是一个工具、一种符号、一个标志,是表达的一种新状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记忆火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妮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5654
开本 32开
页数 2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U270.9-49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1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SDX Joint Publishing Company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