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行动与收获(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纪实)/新教育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现在是有许多弊端,但仅仅是怒目金刚般的斥责和鞭挞,虽然痛快却无济于事。不如通过建设来进行批判,只有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新教育就是要寓批判于建设中。而重行动,就是不空谈,就是“用事实说话”。“新教育实验”不求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而是先动起来再说,在实践中完善思考。

“新教育文库”是将全面记录“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之路,记录“新教育实验”的精彩。该文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包括“我的教育故事”系列,“我的教育随笔”系列,“我的教育实验”系列,“新生代名师课堂探索”,“域外课程故事”等。

内容推荐

本书是“新教育文库”之一,通过“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三个部分来纪录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的所思所得。

目录

第一部分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一、阅读:我们都要爱着你

  1.我读、你读、大家读

  2.共同拥有阅读的耐性

  3.图书馆时刻欢迎学生

  4.学生都有个人图书馆

  5.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6.实践、总结,再起航

 二、写作:我们爱你很容易

  1.日记让我明白如何行走

  2.网上发贴让我激动不已

  3.朗读自己的作品真快乐

  4.每一年我们都在写着书

 三、交互:我们真正有了兴奋

  1.实话实说:畅谈昨天、今天、明天

  2.天天有你:“三分讲”口才训练

  3.对话畅谈:一条面对面的成长之路

 四、朋友:别停止!动手做起来!

 五、行走感言:“新教育实验”玉峰人

第二部分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一、成长方程:在公式中发现自己

 二、热爱资源:为人生的成长积淀

 三、欠债还债:做最有品味的教师

 四、教育随笔:为已为生为校记录

 五、理想课堂:师生共同走向幸福

 六、有效培训:让实验一步步成功

 七、课题研究:决定你我教育高度

 八、跟踪学生:教师主动架起桥梁

 九、感谢学生:教师享受学生世界

 十、“新教育实验”玉峰工作室:探讨教育的茶馆

 十一、行走感言:“新教育实验”玉峰人

第三部分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一、大事与小事:共同做好身边的每件事

 二、激励与发现:让学校拥有科学发展观

 三、保存与丢失:留下学校最伟大的财富

 四、智慧与耗散:创造出属于学校的奇迹

 五、普通与精英:普通是最好的精英教育

 六、校园与菜园:教师要主动经营的人生

 七、合格与读书: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追求

 八、兴趣与培养:为师生建立起兴趣档案

 九、竞争与合作:为学校的持续发展献策

 十、竞争与合作:寻求有价值的学校竞争 

 十一、关注与借鉴:保持住学校发展的工程

 十二、反思与实践:“新教育实验”的两大路径

 十三、家长与父母:有效教育子女的新概念

 十四、模式与创新:玉峰“SCS”小班化教学

 十一、行走感言:“新教育实验”玉峰人

 后记:我们都是行者

试读章节

虽然我们的时间还达不到每天一个小时,但我认为每天半个小时的阅读,也足以让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实践中,有个“每天阅读15分钟”的做法,这个做法在全球非常有影响,这个15分钟如果用好了,天天坚持着,一生也能读许多书。专家早已经给我们算过这个帐,一分钟读一页书,一天就读15页书,一年365天可以读5475页书,如果每本书按照200页算,一年可以读上30多本书。我们按照15天的2倍来设置,应该说一年让我们的学生读上50本书的任务应该能够完成。

每天在固定时间的阅读,如果你在这一时刻走进玉峰的学校,真的非常静,每位师生都静静地生活在书香之中,在默默地与书中的人物对话。

我们用固定的时间引领学生阅读,使用的时间不长,我们收获到了许多,我们感觉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我也真心希望我国的中小学校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学生来到学校没有固定的时间去读图书馆中的书,学校的意义其实也就没有了。

在我过去的从教历史中,我感受到这种缺陷,我不断地思考着这样的事:过去一年没读到50本书的学生也考上了重点中学,我们学校一年读了50本书,初三毕业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没有减少,但他们却是有着400多本书垫底的毕业生,可以想像玉峰的学生肯定与没有读这么多书的学生有着差异。“营造书香校园”就是让现在的学生与以前不同,就是让学生有着真正意义的素养,就是让素质教育更具体,更容易操作,就是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的要义,就是让老师明白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一所学校,没有固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说明这所学校的学生读书量肯定不高,说明这样的学校肯定不可能实施素质教育。

仅仅一天30分钟的阅读,其实让我们明白了素质教育怎么去实施。这30分钟的阅读会影响考试吗?通过我们的实践,通过高一级学校反馈的我校毕业生的潜力来看,我们的学生没有因为阅读而影响成绩。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只能让学生的素养丰富起来。

另外,关于减轻学生的负担问题,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国务院已经27次在文件中要求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事实上从整体来看现在学生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而且还在某种程度上加重。如果学校一天连30分钟的阅读时间都挤不出来,可想而知孩子们在做什么?现在,围绕着那几本课本在转的学校仍然非常多,我要求老师不能这样做,我们把课本一字不漏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反复围绕着课本而练习着,那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不是说课本不重要,课本应该丢弃。课本固然重要,但课本不可能让全体学生具备人生最重要的整体素养。这应该是事实!爱因斯坦早就说过,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把中小学时期所学的东西全部忘掉,还剩下的部分就是素质。试想十几年的学习,学生从来没有享受读书快乐,把所学的内容忘掉后剩下的东西里却没有读书的快乐与享受、读书的习惯,那还叫素质吗?所以,我在实践中逐步明白,要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应该天天给学生固定的阅读时间,这是非常好的减轻负担的做法。

P28-29

序言

2004年5月30日,上海《新民晚报》用一整版的篇幅报道了“新教育实验”,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年初,自马加爵事件之后,各界关于应试教育的诘问已追溯到“人的教育”的缺失上。敏感于3亿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层面的“新问题”,人们开始反省我们的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理工,轻人文”;继而,中央下文要求“关心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防止“各种消极因素”侵袭未成年人。

在我们为政府启动道德教育行动喝彩的同时,有一群人更有百般滋味在心头。早在两年前,他们便已在民间启动了一场所谓的“新教育实验”,在苏州点燃星星之火,现今已蔓延到中国的半壁江山。这些以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为主的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救赎中国的教育弊端。有教育界人士称,倘若“新教育实验”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将有望在另外一个意义上,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新希望工程”。

而在不久前,《南风窗》记者也这样评论我们这些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朋友:

他们用他们的行为艺术,勾勒出这样一幅图画:一群拥有教育理想的人,聚合在一个理想的平台上,跟着一个

有理想的教育家,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

我们从不否认自己身上带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我知道,在这样一个缺少理想的时代,能够拥有理想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能够把这群拥有理想的人聚集起来,更是多么的困难。正是“教育在线”创造的平台,让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正是“新教育实验”构筑的空间,让我们这些追梦人有了自己的“梦想剧场”。

去年,我们编辑出版了“教育在线文库”的“教育话题”、“教育随笔”、“教育报告”、“走进中学生”系列。这四个系列的21本图书,为我们的网友和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发表意见的平台。其中许多作品,如《中国教育缺什么》、《基础教育再把脉》、《义务教育谁买单》、《如诗如画》、《享受教育》、《细数阳光》等,都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现在,在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正式举起“新教育”的旗帜,用文库的形式全面记录“新教育实验”的探索之路,记录“新教育实验”的精彩。“新教育文库”将出版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我的教育故事”,主要是记录发生在“新教育实验”背景下真实的教育故事的著作。第二个系列是“我的教育随笔”。新教育实验有一个重要的行动:师生共写随笔。在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同时,鼓励参加实验的老师们坚持写自己的教育随笔。表面上看来,教师的写作只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其实,他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为了写得精彩,他们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如果真正做到坚持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必然会形成教育反思的习惯,必然会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必然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个系列是“我的教育实验”,主要是探索新教育理论,总结“新教育实验”阶段性成果的著作,如《新希望工程——媒体眼中的“新教育”》、(与理想同行——“新教育实验”指导手册》、《与崇高对话——新教育实验与书香校园建设》等。

为了给参加“新教育实验”的老师留下自己前行的踪迹,为了让“新教育实验”留下探索发展的精彩,“新教育文库”首先问世的“我的教育故事”和“我的教育随笔”两个系列将非常高兴地与大家分享这些精彩的故事。其中,“我的教育故事”是教师的个人专题故事,如陈晓华老师的《守望高三的日子》、苏静老师的《麻辣学生酷老师》、管建刚老师的《魔法作文营》、张菊荣和焦晓骏老师的《发生在教育在线的故事》等;“我的教育随笔”主要是数百名中国教师、“新教育人”共同撰写的教育梦想故事、人生情感故事、课堂情景故事,记录他们的理想、追求、收获、遗憾、感悟,如薛农基、冯卫东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悔》、韩军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悟》、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教育有道》、袁卫星老师主编的《教育有梦》、高万祥老师主编的《教育有乐》。这些故事,是真正的中国“教育叙事研究”,是新教育的“行动研究”。我们希望,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记录一些老师的生活,记录“新教育实验”的历史,它同时应该成为中国教育“案例教学”的教材,成为年轻教师成长的参考。

我们更加希望,读过这些故事的朋友和老师们,也能够拿起你们的笔,从今天开始书写属于你们自己的历史,记录属于你们自己的精彩。我们同时欢迎你们加盟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参与我们的教育论坛;欢迎你们登录“教育在线”(www.edu0l.cn)!

朱永新

2004年6月于姑苏滴石斋

后记

我认为: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经济发展及教育的最终目的均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三年,过得真快,我校师生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吗?答案当然是明显的。但三年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短暂,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

朱永新教授写过一首诗,诗的题目是《我是一个行者》,“新教育实验”在我校实施这三年,我们最大的体会就是加入这个行者队伍。所以,我们会一起唱起——我们都是行者:

我们都是行者

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

我们的脸上带着笑容

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

我们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

理想、智慧、激情、诗意和力量

我们都是行者

披星戴月,跋山涉水

行色匆匆,日夜兼程

我们的使命是探索

我们的使命是发现

我们的使命是歌唱

我们都是行者

我们都有生命

我们会用生命去融化

我们会用生命去燃烧

我们会走遍天涯海角

因为

我们都是行者

我们的行走不会停止,在已经过去的路上,我们得到了朱永新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今天,我又得到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帮助,我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另,该书还引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述,因无法与你们取得联系,难以奉上酬谢,望你们与我取得联系,以表谢忱!

最后,我要感谢玉峰实验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因为有你们过去、现在、未来的智慧,才成就玉峰的“一流”。

周建华于鹿城

2005年5月

书评(媒体评论)

讲述中国教育自己的故事,感动中国教师的精彩人生。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窦桂梅

真正的教育叙事研究,真正的教师成长档案。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四川省新教育实验学校副校长 李镇西

  在这里,您会看到中国教师的梦想故事,情感故事,课堂故事,看到他们行走的足迹,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家港中学校长 高万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行动与收获(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纪实)/新教育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441876
开本 32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9.285.33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4
14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