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诗三百首新注
内容
编辑推荐

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本书精选唐诗三百十三首,首首脍炙人口、妇孺能详,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书中为每一首诗都配上了壮美幽深的水墨画,一种视觉和诗境上的通感,使唐诗之枝繁叶茂、波澜壮阔尽呈眼底,一览无余,相信会给你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内容推荐

大家之作:八十年代以来畅销三百万册,影响两代人;权威经典: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指定本科生应读书目;可以信赖:出版重镇上海古籍出版社副编审领衔审校。

《唐诗三百首新注》,清代蘅塘退士编造,著名学问家、文章家、注家金性尧注释,是近百种《唐诗三百首》注释本中颇具权威,最有影响的注本之一。全书分八卷,选诗三百十三首,选目完备得当,大体反映唐代各种诗体、诗风的发展与成就,并且十分重视入选诗篇的艺术性和诗味。金性尧新注的可贵之处在于:一、博取诸家之长,斟酌取舍,辨难解疑,每有创获;二、深切诗法诗理,要而不繁,一语破的,精彩顿现;三、谙熟诗史流变,征引得宜,先后映发,左右逢源;四、明乎诗为心声,攻心印心,以情会情,悬解独照。以是之故,该书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卯以来,风行海内外,累计印刷量高达二百四五十万之巨,于中国古籍图书中首屈一指,实为爱好古典文学的读者必备的收藏版本。

目录

序(赵昌平)/17

前言/20

蘅塘退士原序/21

卷一 五言古诗

 乐府

卷二 七言古诗

卷三 七言古诗

卷四 七言乐府

卷五 五言律诗

卷六 七言律诗

 乐府

卷七 五言绝句

 乐府

卷八 七言绝句

 乐府

试读章节

【作者介绍】王昌龄(六九0?—七五七?),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 《新唐书》作江宁(今属江苏)人。开元进士,任校书郎,后举博学宏词科。曾一贬江宁丞,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起,往江宁,道出亳州,为刺史司丘晓所杀。后晓因贻误军机,河南节度使张镐将戳之,晓哀求日:“有亲,乞贷馀命。”镐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他的诗以七绝最好。在同时诗人中,可以和李白七绝争胜的,只有王昌龄。明李攀龙推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七绝的体制本易为读者吟诵欣赏,通过他的流畅的语言,明快的节奏,蕴藉的词意,这一诗体更显出它的特色。似乎也可以说,没有这些七绝.他在盛唐诗坛上不可能享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盛名。

薛用弱的《集异记》,记开元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饮于旗亭,令伶人唱曲,于王诗就唱“寒雨连江”和“奉帚平明”二诗。这记载虽不可靠,但说明这两首诗在当时已风行于社会。

他的七绝,多写边塞哀愁和闺中幽怨,后者也包括宫怨。在封建社会中,民间也好,宫庭也好,妇女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难言的苦痛。王昌龄就以同情的态度、奇特的构思揭开了她们的灵魂世界,让她们有一个倾吐的机会。这种题材,如果抒情上没有本领,就很难写得好。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③,演漾在窗户。荏苒几盈虚④,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⑤,是夜越吟苦⑥。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⑦。P39

序言

自道光年上元女子陈婉俊始,二百年间为孙洙《唐诗三百首》注释疏解者,无虑百家,而其中影响尤著者,允推性尧前辈《唐诗三百首新注》。是编始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二十余年来,重印,重版,新一版,港台版,累计印数当达二百四五十万之巨,非特于中国古籍图书中首屈一指;即以今之所谓畅销书标准论之,亦称罕见;而畅行复能恒久,更属绝无而仅有者。或同蘅塘退士为唐诗之功臣,则性尧前辈洵为功臣之功臣也。

注家析诗,贵在发明。是编之可贵,要在四通。博取诸家之长,斟酌取舍,辨难解疑,每有刨获,一通也;深切诗法诗理,要而不繁,一语破的,精采顿现,二通也;谙熟诗史流变,征引得宜,先后映发,左右逢源,三通也;明乎诗为心声,以心印心,以情会情,悬解独照,四通也。四通之中,尤以末者为最高境界。盖一通为入门,笃学沉稳者可致;二通为升阶,慎密精敏者能为;三通可称登堂,虽不易,而学识兼长,思理明晰者亦庶几之;惟四通之以心印心,以情会情为人室而探其奥赛者,非才学识三美俱备,而能主以神明,济以阅历者莫办。性尧前辈阅世间之沧桑,退耕砚田;明天人之莫测,归乎会心。其貌温如,其言蔼如,其行事恂恂如,故能灵府如镜,照百代诗心于毫端:慧眼似烛,发寸缕纤旨于文外。加之以学问家、文章家而为注家,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其著作溉沾后学,为畅行而恒久者,良有以也。

余不敏,一九八二年有幸为上海古籍社同人,即前辈是编初刊未久,不胫而走之时;八十年代中为编辑室主任,是编印数已逾百万;九十年代初塞职而为副编,复主持该书简体版、横排版诸事,而累计印数已近二百万。二十余年间,前辈此编风行海内外.余不仅亲历始末,更以近水楼台而面聆教益不下十数次,尤多启开。今忝为总编,而先生掌珠文男来告,外社欲以前辈数书合为一编,重刊行世,闻之不禁怃然而复怅然。踌躇再三,惟有“恭敬不如从命”,亦“成人之美”之意耳;而所谓“割爱”之痛.于今方有真切体会。因应命而为之序,稍识是编发行始末而略挈其精要如上以飨读者,且兼谢前辈大德并垂教之恩。

赵昌平二00四年十月

后记

本书初版的注文中有若干错误,趁再版机会,已在版面上予以挖改,但其中尚有两条,需稍加申述,由于原有版面的限制.只得另作重版附记说明之。

二一。页沈俭期《杂诗》的“黄龙戍”与“龙城”诗的头两句为“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末两句为“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初版本注黄龙戍云:“即黄龙冈,在今辽宁开原县北,唐时驻兵于此。”注龙城云:“原址在今蒙占人民共和国。匈奴祭天处,这里泛指入侵者聚集处。”

前一条“黄龙戍”之注原是根据解放前出皈的《中国地名大辞典》,《辞典》当是根据《嘉庆重修一统志》中奉天府黄龙冈条:“唐时置黄龙戍,今谓之黄龙冈。”最近检阅了一些有关龙城的资料,对这两句话的可靠性便有些怀疑。黄龙冈如果确在今天辽宁的开原县,唐代就不可能在那一带设防。新旧《辞海》皆未收“黄龙戍”,新《辞海》“黄龙”条之一云:“古城名,即龙城。”就是说,黄龙又名龙城。于是再去查“龙城”条,其一即所谓匈奴祭天处,其二则这样说:“又名和龙城、黄龙城、龙都。故址在今辽宁朝阳。公元三四一年十六国前燕慕容皝在此筑城,营建宗庙、宫阙,置龙城县;……公元四三六年北魏攻取此城,置镇,后置营州。”营州的治所则在龙城。我由此初步推断:沈俭朝和某些唐人诗中的龙城,应是指今朝阳,并非在今蒙古境内;又如也是初唐时人杨炯《从军行》中的“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的龙城,也应在朝阳。这地方即唐之辽西,唐人诗中常常提到。换言之,当时入期望中所要收取的,应当是有现实性针对性的地方,不应是这样遥远渺茫的“匈奴祭天处”。虽说这是诗人的信笔泛指,但诗人构思时也总有一个界尺,有一个概念。

据《隋书·地理志》及新旧《唐书·地理志》,营州即柳城郡,本辽两郡,曾领龙城县(营州治所)等。两北与奚接界,北与契丹接界。故高宗、武则天时常为奚及契丹攻陷。唐之营州上都督府一度移置幽州。境内有渝水和白狼水。在慕容燕及南朝刘宋时,也称龙城为黄龙城。

这也就告诉我们,唐人诗中为什么会屡屡提到龙城或辽西?就因为是他们的思想感情在经常活动的地方。

再以沈氏本人的他篇来看,其《杂诗》的第二首云:“妾家临渭北,春梦着辽西。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从今天的地图看,朝阳距朝鲜尚远;就唐之边疆看,营州距高丽却不远。沈氏的《杂诗》共三首, “闻道黄龙戍”为第三首。显然,他所写的正是一个地方,一个目标,即都在辽水地区。上述“何苦”两句,和“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又正是同一命意。其次,本书卷七中尚有沈氏《独不见》一诗,中有“白狼河北音书断”云云,白狼河即大凌河,也在今辽宁境内。两《唐书·奚传》中说奚国围境南接白狼河,《水经注》也云“白狼水北径黄龙城东”。这都说明《杂诗》中的龙城必指辽两地区。

如果这说法能够成立,那么,黄龙戍注为今开原也须重新斟酌,因为今朝阳地区在当时尚屡遭侵占,唐又如何能至更远的今开原地区去设防呢?我疑心沈诗的“黄龙戍”或即“龙城戍”之别写,都是指辽西。因龙城既为兵争要地,则其附近自必有唐之防戍。但这只是个人臆测,尚有待于专家的指正。

由此我又想到本书第四三八页王昌龄《出塞》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之称。阎若琚以为龙城应作卢龙,固然不一定对,但我注为合用卫青、李广事也须考虑。检《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原文是: “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右北平一部分辖境在今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六股河以西。大凌河即白狼河,上已言之,所以文中说“人杀辽西太守”。李广继拜太守后,匈奴遂“不敢入右北平”。但《史记》原文只说“汉之飞将军”,龙城是王昌龄加上去的;而王诗中的龙城也应是指辽两。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意即可以不使胡马度过阴山而东侵辽西(飞将军所在地),正和《史记》的“不敢入右北平”原意相合。若将王诗的龙城注为“匈奴祭天处”,等于说不使匈奴度阴山而北侵它自己的土地,道理上未免讲不通。

二八二页韦庄的《章台夜思》,此诗三四两句为“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这里的章台一词,可以有三种解释:(一)妓院的代称。(二)梦灵王行宫章华台的简称。故址在今湖北潜江县西南,古华容县城内。(三)如初版所注:“汉长安章台下街名,这里指长安。”

但(一)韦庄生平虽曾冶游,诗集中也有赠妓之作,然就诗旨和情调看,不像是在写妓院,如孤灯、楚角、乡书等尤不类,地点也像在冷落的郊野。(二)朱大可先生的《新注唐诗三百首》用此注,但我最初认为此诗当是在长安作,故未采取。因而只好用第(三)说,却又无法圆“楚角”一词:长安这地方怎么也听不到楚声的。一度想注为凄楚,终嫌牵强,且与下句的章台不相对称,最后便注为“作楚地音调的角声,形容角声的悲凉”。实在也是强为之词,因为楚角本身并不一定就是代表悲凉的声调。

书出版后,又看到陈子昂《度荆门望楚》中有“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句,觉得朱注果不误,于是再遍读韦庄的全集,复于卷二中看到七绝《楚行吟》一首:“章华台下草如烟,故郢城头月似弦。惆怅楚宫云雨后,露啼花笑一年年。”更可为证。

这首《章台夜思》,《浣花集》(韦庄弟韦蔼所编)列在第一首,和《延兴门外作》、《下第题青龙寺僧房》等排在一起,即还是视为在长安所作之诗。夏承焘先生《唐宋词人年谱》定韦庄在鄂时间为唐昭宗大顺元年秋,年五十五岁,并举《西塞山下作》、《齐安郡》等数首,也未举此诗。但《章台夜思》中的章台之为章华台,似可肯定。

金性尧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诗三百首新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性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1699
开本 16开
页数 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742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28
15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