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适于0-8岁幼儿家长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家级教学名师、幼儿心理与教育专家张向葵教授与您分享家园互动的乐趣,帮助为人父母者培养健康成长的优秀孩子。她是国内首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博士生导师头衔的幼儿园园长;专注于儿童教育三十年,不仅在工作岗位上辛勤播撒,更希望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倾囊相授。本书正是张向葵教授的一部权威实践作品,倡导了张向葵教授“阳光教育”的理念。

《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适于0-8岁幼儿家长阅读)》主要收录了张向葵园长精选的其在职期间与家长的往来书信36封,书信主题主要包括:家长科学的教育理念,孩子的智慧、个性、品质、能力培养,以及性教育、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孩子成长中的诸多问题等。

内容推荐

《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适于0-8岁幼儿家长阅读)》收录的36封信,其主题都是来自家长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理解孩子,孩子为什么不会观察、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遵守规则、为什么与众不同、为什么说谎,等等。作者张向葵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作了“浅入深出”的解答,即帮助家长在解决孩子细小问题的同时悟出 “育人于细致之处,润心于无声之时”的深刻道理。同时,作者从儿童发展心理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出发,将一些书本上生涩的理论与儿童发展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指导家长学会从细微的教育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悟出教育的道理。

作者从儿童发展心理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出发,将一些书本上生涩的理论与儿童发展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让家长学会从细微的教育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悟出教育的道理。也就是说,其他形式的教育让家长更多知道的是怎么做,而向葵园长的信告诉家长,怎么做背后的道理。古人曰:“心者,人之本也。理者,事之源也。”如果家长的心灵被播种上了道理,那长出的秧苗定是茁壮的,对孩子的影响定是健康的。

可以说,《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适于0-8岁幼儿家长阅读)》是作者的拳拳寸草心与可伶天下父母心进行的阳光对话,这些对话道出了“小孩子,大教育”的真谛。

目录

书信一:对话孩子的教育理念

第1封信 关于理解的问答/3

家长:为孩子创造了最好的教育条件,可孩子不快乐怎么办?/3

向葵园长:爱孩子,先要理解孩子。/4

第2封信 关于尊重的问答/8

家长:尊重孩子是不是要一切顺从孩子?这样会不会把他们宠坏?/8

向葵园长:尊重孩子不是完全顺从其要求,而是要理解孩子,并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9

第3封信 关于责任的问答/13

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我是不是就轻松了?/13

向葵园长:责任是你的永远使命。/14

第4封信 关于“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问答之一/20

家长:“三性并茂”教育理念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20

向葵园长:“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三性并茂,阳光生命。”/21

第5封信 关于“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问答之二/29

家长:怎么做,我才能达到您提出的“葆有幼儿天性”的要求?/29

向葵园长:遵循与尊重并重。/30

第6封信 关于“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问答之三/34

家长:心性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启蒙心性?/34

向葵园长:心性包括品德和智慧,启蒙心性从引导孩子做人做事开始。/35

第7封信 关于“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问答之四/40

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是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40

向葵园长:不!尊重个性不是满足所有要求,而是要强调一个“度”。/41

书信二:对话孩子的智慧

第8封信 关于开启智慧的问答/47

家长:启蒙孩子的智慧,从哪种基本能力人手?/47

向葵园长:观察!观察能力是孩子生成智慧的第一道大门。/48

第9封信 关于开启智慧途径的问答/53

家长:怎样激励孩子学会观察,开启他的智慧?/53

向葵园长:让孩子成为“自然观察者”。/54

第10封信 关于积累智慧的问答/59

家长:孩子看完、学完东西就忘了,怎样才能让他有效保存呢?/59

向葵园长:观察记录是累积知识的“好帮手”。/60

第11封信 关于智慧环境的问答/64

家长: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在家中我们怎么做呢?/64

向葵园长:将家变成丰富、有效的“观察室”。/65

书信三:对话孩子的自我

第12封信 关于自我控制的问答/73

家长: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东西,管不住自己,该怎么办?/73

向葵园长:预防与训练相结合。/74

第13封信 关于自尊的问答/78

家长:因工作忙忽视了女儿,伤害了她的自尊心,我该怎样弥补?/78

向葵园长:一定让孩子体会到你在意她。/79

第14封信 关于自信心的问答/85

家长:孩子胆子小,内向,不爱说话,怎样才能让她大胆一点啊?/85

向葵园长:鼓励、锻炼与体验成功并重。/86

书信四:对话孩子的积极品质

第15封信 关于感恩的问答/93

家长:每天催孩子吃早饭,他总嫌我唠叨,很不耐烦,怎么改变现状啊?/93

向葵园长:感恩从体验饥饿开始。/94

第16封信 关于积极情绪的问答/98

家长:小小孩子总爱低头想事,不爱做事,该怎么办?/98

向葵园长:应关注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99

书信五:对话孩子的消极品质

第17封信 关于说谎的问答/107

家长:孩子为什么会说谎?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去纠正?/107

向葵园长:调整教养方式,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信任孩子并树立良好榜样。/108

第18封信 关于不合理要求的问答_/113

家长:孩子每次去商场都乱要东西,不给买就闹,该如何帮他改掉这个坏毛病?/113

向葵园长:不该买,闹“死”也不能买。/113

书信六:对话孩子的“性”

第19封信 关于性心理发展特点的问答/121

家长:儿子问生殖器的名称,还在洗澡后摆弄生殖器,我该怎么办?/121

向葵园长:平常心对待,针对问题如实、简短地回答。/122

第20封信 关于家庭性教育的问答/127

家长:孩子才上幼儿园,有必要进行性教育吗?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性教育?、/127

向葵园长:有必要。科学地介绍性器官名称、性别角色及与异性儿童交往的注意事项等内容。/128

第21封信 关于性心理活动的问答/133

家长:孩子与异性伙伴有亲密动作,还说自己有很多女朋友,该怎么办?/133

向葵园长:孩子的行为很正常,只需正确引导,并减少可能出现的不良刺激。/133

书信七:对话孩子的“大能力”

第22封信 关于“大能力”的问答/141

家长:究竟培养哪些能力能使孩子终生受益?/141

向葵园长: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11种“大能力”。/142

第23封信 关于11种“大能力”培养途径的问答/148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大能力”?11种“大能力”的培养有主次之分吗?/148

向葵园长:无主次之分,幼儿阶段可侧重培养“自信心”“合作力”与“专注力”。/149

第24封信 关于习惯的问答l/155

家长:培养孩子的习惯重要吗?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155

向葵园长:良好习惯是人成功的基石。培养好习惯可以榜样示范与训练相结合。/156

第25封信 关于合作能力的问答/162

家长:孩子喜欢自己玩儿,别人动她的东西就生气,该怎样引导她与人合作呢?/162

向葵园长:选择恰当的游戏内容,教孩子简单的交往语言,多鼓励,少批评。/163

书信八:对话亲子关系

第26封信 关于家长教养方式的问答/169

家长:花钱送孩子上幼儿园,可孩子取得的进步不如别的孩子大,是怎么回事?/169

向葵园长: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毕生

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70

第27封信 关于榜样作用的问答/176

家长:我做事粗心,爱发脾气,儿子越来越像我了,该怎么办?/176

向葵园长:从改变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好榜样。/177

第28封信 关于亲子沟通的问答/182

家长:孩子越来越大,我们的沟通却渐渐减少了,我该怎么办呢?/182

向葵园长:尊重孩子,多倾听,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183

第29封信 关于亲子游戏的问答/188

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玩儿很重要吗?应该怎样和孩子一起玩儿?/188

向葵园长:很重要。进行融洽的亲子游戏要遵守“四不要”和“四要”的原则。/189

书信九:对话对孩子的评价方式

第30封信 关于批评的问答/195

家长:孩子不喜欢听批评,我该怎么办呢?/195

向葵园长:孩子都会犯错,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有时沉默比训斥更有效。/196

第31封信 关于表扬的问答/200

家长:表扬孩子需要讲究怎样的技巧呢?/200

向葵园长:表扬孩子要实事求是,做到及时和适度。/201

第32封信 关于“小红花”评价的问答/205

家长:经常奖励“小红花”正确吗?有没有其他的奖励方式?/205

向葵园长:“小红花”评价方式存在绝对化和抽象化的弊端,需要改变。/206

书信十:对话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第33封信 关于气质类型的问答/219

家长:孩子究竟是活泼爱动好,还是安静好?/219

向葵园长:活跃、安静都是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220

第34封信 关于预测孩子未来的问答,/225

家长:“抓周”有科学依据吗,能预测孩子的未来吗?/225

向葵园长:应科学预测孩子发展中的优势和风险,“抓周”不科学。/226

第35封信 关于选择玩具的问答:/231

家长:现在玩具种类太多了,该怎么选择玩具呢?/231

向葵园长:根据孩子的性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注重玩具的教育功能。/232

第36封信 关于入学准备的问答/235

家长:孩子就要入小学了,我该作哪些准备呢?/235

向葵园长:心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孩子入学准备中尤为重要。/236

试读章节

第5封信关于“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问答之二

家长:怎么做,我才能达到您提出的“葆有幼儿天性”的要求?

尊敬的张园长:

您好!您提出的“三性并茂、阳光生命”,的理念对我触动很大。我也试图按照您的理念去做,葆有孩子的天性。现在,我想是因为我对您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所以每当遇到实际的教育问题,我就把握不好尺度,不知道究竟应该是顺应天性,还是进行教育。比如,他脾气很犟,吃饭时我总要喊他好多次,他才能很不情愿地放下玩具,有时还要拿着玩具边吃边玩,否则就不吃饭;他又爱动、爱分心,只要进行安静的活动,比如老师讲话或小朋友讲故事时,他总是喜欢捣乱,在地上走或者在椅子上动来动去,什么都不听;还有画画时,我告诉他好多次,应该画在轮廓里,他都不听,在纸上乱画一气。

面对聪聪的这种情况,我真不知该怎么教育他。是依照他的性情,顺应他的天性,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还是应该对他进行教育,让他养成好习惯,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我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葆有幼儿天性”呢?谢谢您!

聪聪妈妈

2008年8月7日

向葵园长:遵循与尊重并重。

聪聪妈妈:

您好!伴着炎夏还没有消退的热情,我在新学期如约与您问好!很高兴您接受了我的教育理念,并愿意在教育中进行实践!实践中难免出现疑惑,恰好可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的方法。您的信道出了很多家长的困惑——如果完全顺应孩子的天性,可能会让他养成坏习惯;培养他的习惯,又怕他的天性受到抑制。在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天性就是指自然对人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属性。孩子的天性表现为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模仿,也表现为孩子爱玩、淘气、爱探索、好问、好幻想、好表现甚至好哭等等。那么,我想说,成人完全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孩子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这不叫“葆有天性”;成人不管孩子的特点如何,自己想怎样教就怎样教,这也不叫“葆有天性”;只有成人依据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采取符合这些特点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才叫“葆有天性”。只有同时关注“葆有天性”“启蒙心性”“注重个性”,做到“三性并茂”,幼儿才能获得阳光般的生命,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一谈,如何葆有幼儿的天性。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不成熟”。

孩子的“不成熟”是孩子先天的一种表现,比如说孩子好动、喜欢探索环境、凡事都爱问“为什么”、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等等。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我们需要做的是认同,认同并且接纳这些表现,即我们所倡导的“尊重”。要使孩子在不成熟的状态下能够在心理和生理上适应环境,融人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既要让懵懂的孩子学会感知生命的意义,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只有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有价值的人。天性的教育不应以改变为先,而应以尊重、葆有为基本原则。教育应当遵循孩子的“语言”,顺应孩子金子一般珍贵的好奇心,而不应轻易打压。正如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所言:“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方法二:帮助孩子建立社会规则。

天性教育关注对“孩子的不成熟”的尊重的同时,还需要您帮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没有规则会使人放纵,而过多的规则会令孩子盲从。规则不是限制,不是“不许怎样做”而是“怎样做会更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建立社会规则。规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遵守规则的社会成员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有机会实现个人的成长。建立社会规则也就是让孩子学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学会成为社会中的成员。

1.从孩子兴趣出发,为孩子创设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情境。

孩子天性好动,好玩,喜欢自由自在,而规则看起来又对这些天性进行“限制”。其实不然。如果不考虑规则的内容并且强制孩子去遵守,孩子就会反感和抵触;如果规则内容适度,并采取游戏、讲故事等符合孩子特点的形式引导孩子去遵守,孩子就会喜欢和接受。整个学前时期,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您可以创设各种游戏情境,游戏前和孩子一起制定或讲清规则,孩子在玩中就能形成规则意识,体验遵守规则的好处,同时也能形成分担责任、克服困难、谦让合作等良好的品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规则,吃饭时要遵守餐桌礼仪,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去图书馆、饭店、超市都有相应的规则,这时,您就可以给孩子讲讲规则的内容并和孩子一起遵守,这样,孩子就会了解更多社会规则的内容和遵守社会规则的好处。

2.鼓励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坚持正面实践规则。

面对生活中的规则,孩子总爱问“为什么”。针对孩子的好奇心,您在制定规则时可以邀请孩子参与进来,当孩子参与他们喜欢的、和自己有关的事情时,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在制定时间规则时,多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当孩子违反规则时,不要一味批评、指责孩子,而应多告诉孩子怎样做是遵守规则的、会带来什么好处。不只让孩子知道“怎样做不对”,更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更好”。

聆听了我的建议,您是否对如何葆有孩子的天性有了自己的想法呢?期待与您进一·步交流。当您把孩子托付到我们手中,我们一定会用一百二十分的爱心去呵护;而当他离开我们回到家里,我们也同样希望,他可以得到科学的培养。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写下这封信,也许内容有些乏味,但洗尽华丽的词藻后,是一份教育工作者永远呵护孩子的心情。愿您能与我们携手,在葆有孩子天性的路上,当好一位指导者、引路人。在教育的路上,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园长:张向葵教授

2008月8月24日

贴心信箱

爱的天性

有一次,一个人看见一只蝎子掉进水中,当即就决定帮它。他伸出他的手指提它,想把它捞到岸上来。可就在他的手指刚够到蝎子的时候,蝎子猛然蜇了他一下。但这个人还是想救它。他再次伸手试图把蝎子捞出来,但蝎子再次蜇了他。

旁边的人对他说:“它老这么蜇你,你还救它干什么?”

这个人回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爱是我的天性。我怎么能因为蝎子有蜇人的天性就放弃我爱的天性呢?”不要放弃爱,不要放弃你的美德,哪怕你周围的人要“蜇”你!

P29-33

序言

幼儿教育是重要的,将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幼儿教育又是困难的,教育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因此,办好幼儿教育必须要有明确的理念、清晰的目标和可行的办法。我想,至少有两点是重要的:一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身心素质,其本质是善良与包容,要培养孩子学会爱,爱大自然,爱父母和亲人,爱老师和朋友。二是启迪孩子的智慧,许多知识可以等孩子长大以后再教,但智力开发,特别是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开发却不能等待,这与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有关。

因此,让专家来办学幼儿教育,这就是学校委派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张向葵教授做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学园园长的初衷。3年多来,张向葵教授用她的激情和汗水,用她的理性思维和管理才能,用她的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在实践中,张向葵教授积累了这本书,其内容紧贴实际,形式新颖别致,在情感中透出理念,在诗意中述说道理。希望家长们能够喜爱这本书,希望幼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能喜爱这本书,因为大家的目标是共同的,就是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史宁中

书评(媒体评论)

张向葵老师是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有着广泛影响的,学者,又是一位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同时也是我敬重的一位大姐。她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教书育人三十载,深得莘莘学子的爱戴,尤其是在出任幼儿园总园长这几年,她全身心地扑在幼教事业上,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呕心沥血,成为孩子喜欢的大朋友、家长拥戴的知心朋友。向葵老师几年的智慧结晶,终于开花结果——《阳光下的成长对话》,这是一部当下难得的原创家教佳作,是幼儿家长的教子指南和育儿宝典,为年轻家长科学教子辟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家教畅销书作家 东子

其实,同行中从不乏出类拔萃者,却少有能让人为之动容的人。张老师是个例外。读她的文字,如一抹阳光跳跃于眼前,平和而静谧,流露着温暖。字里行间,是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耐心,和对这份事业的责任。而我得知她还有学者、教授乃至国家级教学名师这些身份后,才明白这些信件中深厚的理论知识,来自她精深曲学问。她是我的同行,是我们一路前行的伙伴;她更是我们的前导,愿此书为开端,为幼教事业开拓一条新的征程。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 李华

很感谢张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孩子的机会。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往往局限在原有的思维模式,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也没有真正走进孩子内心。这次能读到她的书,是我们和孩子在心灵上的重逢。沟通无极限,希望我和孩子未来的每一天,都能在明媚的阳光下进行成长的对话。

——吉林教育出版社 谢丹

国家级教学名师来写幼儿教育的书,听来就很吸引入。除却好奇,更多的是想探究,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的。涤荡铅华,返璞归真,书中除了对教育的责任,更有一个纯净的灵魂,一直默默守护着正在成长的孩子。

——一位普通读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阳光下的成长对话(一位幼教专家写给幼儿家长的36封信适于0-8岁幼儿家长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向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430235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