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方面的专著。本书试图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上,以转型经济学和中国转型时期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势为依托,来剖析中国转型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制与国企改革、农村改革与发展、城市改革与发展、资本形成与金融制度转型、财政与税收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与发展以及地下经济与腐败问题等,以帮助人们比较全面了解转型时期的中国变化。

目录

我为陈玉荣喝彩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与思想的背景/l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独特作用和主要弊端/2

 第二节 经济转型路径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9

 第三节 东欧、俄罗斯经济转型与发展/14

 第四节 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2l

第二章 所有制结构转型与国有企业改革/33

 第一节 国家所有制的制度变迁及其绩效研究/33

 第二节 关于如何创造公有制实现形式“多维模型”的理论思考/4l

 第三节 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54

 第四节 关于“新型国有企业”现象的思考/66

第三章 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72

 第一节 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果/72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崛起和中国渐进转型的根源/79

 第三节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归和创新/95

 第四节 转型时期农民失业问题和农村经济市场化及其实现途径/10l

第四章 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107

 第一节 城镇化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107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聚集效应/123

 第三节 中国城市制度的转型与创新/131

 第四节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贫困和失业的存在与路径选择/140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中国金融制度的转型/146

 第一节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147

 第二节 我国资本形成机制的变迁及其目标模式/154

 第三节 中国金融体制的变迁过程/163

 第四节 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与清债博弈/170

第六章 转型瞬期的中国财政与税收政策/183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政策/183

 第二节 转型时期的中国财政政策/188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改革的思考/205

 第四节 转型时期中国税制结构的现实选择/214

第七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与发展/22l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绩效分析/22l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22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及其所存在的问题/239

 第四节 中国市场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248

第八章 转型时期的地下经济与腐败问题/258

 第一节 我国地下经济的基本状况/258

 第二节 地下经济的危害与治理/263

 第三节 中国转型时期的腐败状况与腐败原因的制度学分析/268

 第四节 中国转型时期反腐败问题的政策取向和建议/288

参考文献/297

试读章节

四、集体土地制度:中国渐进转型模式的根源

西方学者诺顿认为,“中国乡镇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能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它回应中国整体转型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在于没有要素市场的很长时期内产品市场率先形成壮大。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对这一环境的灵活、有效但基本属于常规性的适应。”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恰恰是乡镇企业自身制造了这一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不对称的宏观环境,并非这一环境在乡镇企业发展前就已存在,因而它们必须去适应它。诺顿自己也指出尽管没有要素市场,“乡镇企业仍旧生产出大量的制成品。”当然,消费者从需求上,农村广大农户、甚至城市的国有和集体部门从供给上都参与了早期产品市场的创建。农户当时提供的主要是农产品,王业品则主要由乡镇企业、城市国有和集体部门提供。与国有部门在工业品市场上竞争的主力军不是农户和城市集体部门,而是乡镇集体企业。乡镇工业的劳动力和资本规模在80年代迅猛扩张,城市国有和集体部门绝非如此。这表明虽然没有要素市场,但却有资源的再配置。那么为什么在没有要素市场或私有化的情况下,中国会有一支异军突起并极具活力地推动了早期产品市场的形成和繁荣呢?这正是中国和东欧转型模式的差别所在。其背后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诺顿的解释是外国性的,他并没找出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一,我们应注意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资源再配置和规模扩张的结果。从1978到1988年,乡镇企业的数量从150万增加到1890万,工人数量从2830万增加9550万,7000万农业剩余劳力转入非农业部门。当如此大量的劳动者从低生产率的传统农业部门转入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时,不仅这些劳动者的生产率能立刻提高,而且社会总生产率也能被这一结构变动极大地提升。所以农村王业能有年均30%的增长率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增长。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978年的493亿增加到1989年的7430亿,l0年左右大约增长了15倍!

第二,我们应注意这一资源配置的特征。乡镇企业发展的实际表明了它只建在乡所在的土地上,村企业只建在村的土地范围内,私人企业则建在自家庭院或附近的镇上。这就是中国农村工业著名的离土不离乡的特征。尽管这种说法是肤浅的说法,但是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少人曾认为是户籍制度的变迁,但是户籍制度只是不让人离开,却未必导致王业化的发生,因为它与工业化所需的土地、资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事实上,户口制与集体土地制因为改革前发展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农村集体向城市提供农业剩余而不是剩余劳动力,但是,不让人走就必须有一个至少保证生存的机制。没有这样一个机制作前提,户口制就无法操作。除了三年大饥荒那一段时期,集体土地制确实具有此种功能。这是因为集体土地制度是户籍制度的基础,也是改革前后两种发展模式的制度根基。什么时候改了它,两种模式都会骤然崩溃,户籍制度更是不在话下。

假设在20世纪80年代初土地坚持集体所有但取消户籍制,农村工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依然存在。因为每一个集体土地所有者仍可根据他的成员权索取就地工业化的利益。尽管这一权利带来的利益份额界定不清,人们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只有当外部存在着持续的更高收入和就业机会时,人们才会放弃权利出走。中国到处存在的劳动力供给大干需求的国情决定了外部很少有这种机会。这表明改革决定了农村人口去留的最终原因是利益和风险的内外比较,而非户口制本身。支持这一判断的事实是户口制仍然存在,不能阻挡目前的工亿多民工大流动。相反,假设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初私有化了,但却依然保留着户籍制度,那么人们则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地买卖土地,卖地获得的资本一定会投向利润最高的地方而不一定是本地。当投资者要出走时,户口制度肯定难以阻挡。

总之,是集体土地制度导致了就地工业化,这又使乡镇企业在没有要素市场或私有化的情况下推动了产品市场的形成和繁荣。换句话说,是集体土地制替代要素市场或私有化进行了大规模的资源再配置。这正是中国与东欧转型模式差别的根源所在。

          P89-P90

序言

  我为陈玉荣喝彩

     ——为《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出版而作

陈玉荣同志最近寄来她的《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书稿,使我非常惊奇,也非常高兴。惊奇的是这个在十多年前进京打工的“外来妹”,现在成了一个经济学硕士和消费心理学博士,由一个只能写些小文章的学者到现在能写出洋洋数十万言专著的专家,这的确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怎能不令人惊奇!高兴的是这个当年的“外来妹”,真是历尽千辛万苦,饱尝人间的酸甜苦辣,如今她真的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并且终于有了一个拨开乌云见晴天的好前途和好生活,怎能不令人高兴!为此,我乐于为本书写个序言。

我仔细通读了《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的全文,认为本书的主要优点和特点是:第一,对我国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路径,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结合上,作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总结,在我所涉猎的有关论著中,本书是最好的;第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路径中所碰到的问题,本书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了比较客观的总结;第三,对我国学术界在近20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中争论的主要观点,本书都作了客观的介绍和评价,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第四,本书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作得比较好,既有理论的论证,又特别注意实际资料和数据的例证,因而具有很大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第五,本书在问题的论证中,既能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又能恰如其分地吸收西方经济学中一些科学的观点,同时也注意继承我国历代思想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服务;第六,本书文笔流畅,语言平实,逻辑结构合理,具有可读性,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读懂。

当然,本文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读者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何炼成

        2005元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仔细通读了《转型中国的路径选择》的全文,认为本书的主要优点和特点是对我国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路径,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在我国涉猎的有关论著中,本书是最好的。

      ——著名经济学家 何炼成

我读了《转型中国的路径选择》的全部书稿,觉得这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著作,独特风格来自书中正确反映了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著名历史学家 文暖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玉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30928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1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