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金庸先生以一笔而抗怀千载、以一人而胸罗万象,他的小说自古朴起,中经疏野之变,已有窥天地之气息运势。本书以“引文”加“笺释”之形式,对金庸小说作注作解。书中收录的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金庸作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等。本书资料丰富,具有相当的工具性和收藏性。

内容推荐

《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上、下共二册)通过对金庸十五部小说里面的文史典故的梳理和笺释,帮助读者了解金庸作品中大量的文史典故的出处和背景。《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上)半部分内容包括了“飞、雪、连、天、射、白、鹿”七部小说中的文史典故,《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下)半部分包括了“笑、书、神、侠、倚、碧、鸳”和《越女剑》八部小说的文史典故。这是国内金庸研究者中第一次有人从这个角度对金庸作品进行全面笺释,资料丰富,具有相当的工具性和收藏性。

目录

自序:我注金庸

上册

《飞狐外传》卷

 五岭

 断肠草

 武胜关

 红蜡烛移桃叶起

 《汉书》下酒

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二桃杀三士

 陶然亭(慈悲庵)

 地匝万芦吹絮乱

 借如生死别

 一切恩爱会

附:由爱故生忧

《雪山飞狐》卷

 兰花不宜男

 欲取鸣琴弹

 年来蝗旱苦频仍

 刀分五位

 来日大难

 方胜

 宜言饮酒

 文定

《连城诀》卷

 天花落不尽

 举头望明月

 孤鸿海上来

 俯听闻惊风

附:落日照大旗

 长安一片月

 万国仰宗周

 梁元帝宝藏

 梁山伯祝英台

 苔径临江竹

附:陵寝盘空曲

 下方城郭近

《天龙八部》卷

 无量山

附:剑湖宫

 无量有四:一慈,二悲,三喜,四舍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五大夫松

 玉壁仙影

 有志者事竟成

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藐姑射之山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琅擐福地

附:青城蓬莱

 万劫谷口栏楯行树

 自反而缩

 白马非马

附:坚石非石有相无性非常非断

 脑骨后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鬼子母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仗剑行千里

附:映门淮水绿

 古木鸣寒鸟

 绝代有佳人

 大理风俗

附:拈花

 虎牢关

 神仙中人

 点苍山

附:天龙寺(崇圣寺)三塔

 季札挂剑

 一微尘中入三昧

 下生不灭,不垢不净

 拈花微笑

 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夕

 波渺渺,柳依依

 菡萏香连十顷陂

 二社良辰,千家庭院

 吓煞人香(碧螺春)

附:黑色茶砖

 千呼万唤始出来

 名花倾国两相欢

附:梨花一枝春带雨

  不知子都之荚者

 马迹山

附:无锡

 太行山

附:冲霄洞

 未亡人

 朔雪飘飘开雁门

 七苦

 一十五路

附:四京

  京西路汝州府

  粱县

  河东路代州

 雁门关

 郭雀儿

 三甲镇

 天台山

附:刘晨阮肇

  国清寺

 方竹

 龟息

 含羞倚醉不成歌

 星宿海

 耶津洪基

 耶律重元

附:耶律涅鲁古

  辽圣宗

  辽兴宗

 上京城

附:南京城

  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

 敕建悯忠寺

 七宝

 白骨观

 佛观一钵水

 柳叶双眉久不描

 力拔山兮气盖世

附:大风起兮云飞扬

 宋襄之仁

 既已舍染乐

 函谷关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

附:胜者生怨,负者自鄙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先人后己、

 归去来兮

附:五斗米

  海南岛

  五指山

 当观色无常,则生厌离

 天山

附:縹缈峰

 天长地久有时尽

 念天地之悠悠

附:知我者谓我心忧

 月出皎兮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御风而行

 根本戒

附:五戒

  大乘戒

 割肉饲鹰

附:投身饿虎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梦里真真

 修道苦至,当念往劫

 三毒

 九天

 灵鹫宫

 或有来求手足耳鼻,头目血肉,骨髓身分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珠崖

 诸法从缘生

附:沙门

 人生得意须尽欢

附:会须立尽三百杯

 饮酒有三十六失

 如或长夜不安,心念纷飞

 秦晋之好

附:穆公纳重耳

 介子推

 一枝浓艳露凝香

 一日一夜三时受苦

 灵州

附:西夏

  唐太宗赐姓

 春沟水动茶花白

附:青裙玉面如相识

 女中尧舜

 哲宗亲政

附:苏轼知定州

  范祖禹奏章

  苏辙谏奏

  范纯仁面谏

 烽火燃不息

 亡我祁连山

《射雕英雄传》卷

 小桃无主自开花

附:说话人

 为人切莫用欺心

 乡下初二、十六才有肉卖

 郭京守城

附:道君皇帝

  徽、钦之掳

  勤王

 靖康之耻

 赵构降表

 山外青山楼外楼

 靖康耻,犹未雪

 浑家

附:叔叔

 翎毛丹青

附:瘦金体法书

 鸡鸣犬吠

附:并献某物

 杨再兴

附:回马枪杀岳翻

 三脚猫

 嘉兴

附:乌墩镇

 南湖

附:携李

 贫贱不能移

 葛岭

 越女剑

 铁木真与哲别

 铁木真少年遭难

 铁木真与博尔术

 铁木真训兵

 蒙古人不出丑语

 金国册封铁木真、王罕

 王罕

 铁木真与札木合

附:总角之交

 铁木真温嘱二小

 铁木真帐下四杰

 七怪齐笑

 铁木真欲亲上加亲

 一箭双雕

 马钰

 桑昆等欲谋铁木真

 王处一

 铁木真见疑信使

 取王罕、札木合之策

 王罕等溃败身死

 札木合之死

 附:唐努山

 铁木真称“成吉思汗”

 汉武天马

 附:天马之歌

 长白山

 黄河九曲

 王处一清水解毒

 知其雄兮守其雌

 雁霜寒透幕

 辛弃疾

 悠悠我心

 食指大动

 周伯通

 宜兴

 附:运河

五湖

 范蠡泛舟

 附:伍子胥

文种

 国无道,至死不变

 放船千里凌波去

附: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

 昨夜寒蛩不住鸣

 张公洞善卷洞

 碎揉花打人

 徐熙

 桃花岛

 黄裳监雕

 《八阵图》

 埏植以为器

附:大成若缺

 礼法岂为吾辈而设

 二小机辩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阮籍哭母

 伊上帝之降命兮

附:天长地久,人生何时

 俞国宝《风入松》

 经年尘土满征衣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金主亮投鞭渡江

附:立马吴山第一峰

  大柄若在手

 翠寒堂

 纵橫自在无拘束

 郝大通

 谭处端

 刘处玄

 孙不二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中国版图日蹙

 长岭遇雨

 岳阳楼

附:洞庭

  岳州

 先天下之忧而忧

附:衔远山,吞长江

 范仲淹

 人世都无百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君山

附:轩辕台

 淡扫明湖开玉镜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

 巍石山前寺

 九宫之义,法以灵龟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

 天津桥上,凭栏遥望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附:当时纷争今何处

 冠未几人

 六经蕴藉胸中久

 风摆棕榈

 琴瑟琵琶

 乞丐何曾有二妻

 今有物不知其数

附:三人同行七十稀

 朝闻道,夕死可矣

 桃源县

 萼绿华堂

 鸳鸯湖

 成吉思汗诏请丘处机

 八阵

 岳飞宗泽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

 附:九张机,双飞双叶又双枝

 士可杀不可辱

 十年兵灾万民愁

 附:自古中秋月最明

 天苍苍兮临下土

附:呜呼天地广天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附:圣人无常心

 兵者不祥之器

 丘处机

 成吉思汗论兵

 水自潺潺日自斜

 华山

附:回心石

 希夷高卧

 隰有苌楚

附:鸡栖于埘

 羊牛下来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附:天下莫柔于水

 襄阳

 弦高犒师

 成吉思汗所建大国

 兵火有馀烬

《白马啸西风》卷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

 高昌国

附:侯君集尝随李靖习兵法

《鹿鼎记》卷

 逐鹿问鼎

附: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清风虽细难吹我

 吕留良

 查士标

《明史》之祸

 吴六奇查继佐

 女儿红

附:状元红

 身在曹营心在汉

 天地会创自陈永华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清代盐税之重

附:私枭贩盐

 铜角渡江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布库之戏

 康熙诛鳌拜

 二旗之争

 端敬皇后

附:胡、王二学士编《语录》

 顺治四后

附:废后

  孝惠皇后

  孝康皇后

  端敬皇后(董鄂妃)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天地会与郑成功

附:洪门

  万云龙

  陈近南为军师

 天地万有,回复大明

 西选

 明宗室皇位之争

附:三水之战

 满床笏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五台山

附:清凉山

  清凉寺

 佛光寺

 顺治出家法号行痴

附:玉林

 子胥举鼎

附:鲁达拔柳

  张敞画眉

 狄青降龙

附:狄青铜面

 如人在荆棘林

附:无我相,无人相

 五华山

附:永历故宫

 吴三桂绞杀永历

 三藩

 甘罗十二做宰相

 鼎湖当日弃人间

附:吴梅村

 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

附:千古南朝作话传

 延平郡王郑经之家事

 康熙撤藩手诏

 平阳公主

附:娘子关

 土木堡之变

 王屋山

 卧龙吊孝

 禅智寺

附:扬州芍药

 王播碧纱笼

 四相簪花宴

 韦皋破吐蕃

附:朱沘造反

 青山隐隐水迢迢

附:落魄江南载酒行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

 淮山浮远翠

 我来见汝荆棘中

 我国金瓯本无缺

 有宋遗臣郑思肖

附:郑思肖《心史》

 手执钢刀九十九

 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

 群英会

 翟轿

 郑成功收复台湾

附:沉舰二艘

 靖海侯施琅

 自同安侯入台

附:同安侯

 伍子胥过昭关

 芦中穷士

 姜太公

附:严子陵

 施琅保台

附:施世纶

  施世骠

 脱靴之礼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夫和戎狄,国之福也

 尼布楚条约之签署

 中俄界碑之立

附:循此河上流不毛之地

 自从出了朱皇帝

附:凤阳花鼓

 韦编三绝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富贵不还乡

 淮阴侯韩信

附录:《鹿鼎记》回目集注

下册

《笑傲江湖》卷

 得陇望蜀

 衡山

附:衡阳城

  回雁

 茶博士

 以犁打破头喻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

 君子之过,如曰月主食

 临刑奏琴

 嵇康 钟会

 掘墓得谱

 祖逖闻鸡起舞

 玉碗盛来琥珀光

附:论杯

  壮志饥餐胡虏肉

 仪狄作酒

 红袖织绫夸柿蒂

 五霸冈

 慧可故事

 般刺密谛

 李靖

 虞允文

 吐鲁番

附:火焰山

 王质《烂柯谱》

附:刘仲甫《呕血谱》

 王积薪遇仙闻棋

 张旭三杯草圣传

 喜怒窘穷,忧悲愉俟

 张飞《八濛山铭》

 三尸

 仙霞岭

 廿八铺

 萧史弄玉

附:弄玉吹箫

  萧史乘龙

  乘龙快婿

 通元谷

 恒山

附:悬空寺(翠屏山)

  见性峰

  磁窑口(五百里山道)

  杨令公扼三关

 红叶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猩猩滩

附:平定州

 嵩山形胜

 封禅台

 独立天心,万峰在下

 泰山十八盘

 五大夫剑

 快活三

 衡山五峰

 君子无所争

 易求无价宝

 倒屣相迎

 《凤求凰》

《书剑恩仇录》卷

 将军百战身名裂

 快马不须鞭

 大青、小青

 信陵公子

附:亲迎侯赢

  闲过信陵饮

 西湖

附:苏堤

  白堤

  第一桥

  灵隐

  飞来峰

  三天竺

  峰高五十丈许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

附:山容水意,花态柳情

 锦绣乾坤佳丽

 醉里挑灯看剑

 曳尾泥涂

附:残民以逞

 且由他,蛾眉谣诼

附:大笑拂衣归矣

 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碧纱窗外静无人

附:几番的要打你

 终日奔忙只为饥

 汉皇重色思倾国

 载舟覆舟

 天地生君子

附:荼毒天下之肝脑

 三潭印月

 安澜园

附:爱日堂

  名园陈氏业

  两世凤池边

 海宁

附:钱塘潮

 钱锣射潮

 乾隆之身世

附:公主楼

 望平康,凤城东

附:咳,怎不回过脸来

 乾隆好题诗

 袁枚

附:厉鹗

  赵翼

  沈德潜

  蒋士铨

  纪晓岚

  郑板桥

  和坤

  江左三大家

 暖翠楼前粉黛香

 周邦彦《少年游》

 风吹草低见牛羊

 安得禹复生

 多才惹得多愁

 树下一宿

附:革囊众秽,尔来何为

 长城环抱,控扼大荒

附:一过嘉峪关

 星星峡

 牛郎织女

附:秦观《鹊桥仙》

 你们当为主道

附:被攻击的人

 黑水营之围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

 在交战的两军之中

 我和你,少年夫妻如儿戏

附:粱山伯 祝英台

  王魁负桂英

 世事皆幻

 夫妻赌饼

 救人危难

附:桀纣以残害为性

 宝月楼

附:香香公主

  叶屿花台云锦错

 万里驰来卓尔齐

 居庸关

 弹琴峡

 八王

附:八旗

 琴有杀心

 你们不要自杀

附:他们在乐园里将享有纯洁的配偶

 乾隆私生子福康安

 空棺余香

附:碧血

 香冢

附:浩浩愁,茫茫劫

《神雕侠侣》卷

 越女采莲秋水畔

附:风月无情人暗换

 问世间,情是何物?

 学而时习之

 终南山

附:樊川

  活死人墓

 子房志亡秦

 耶律楚材

 尾生

 大胜关

 上驷下驷

 瘦硬方通神

 金轮法王

 八阵图困陆逊

 梦后楼台高锁

 既见君子

 瞻彼淇奥

 桃之夭夭

 忽必烈

 僧子聪

 烽火戏诸侯

 珠称夜光

 良马既闲

附:息徒兰圃

 茕茕白兔

 释迦掷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附:隆中

  刘皇叔飞马跃檀溪

 大城铁不如

 民为贵,社稷次之

 药不暝眩,厥疾不瘳

 中原板荡,南宋孱弱

 剑冢

 公冶长

 春蚕到死丝方尽

 女史

 不应作而作

 佛说鹿母经

 鸡蛋之争

 能闻六道众生语言 及世间种种音声

附:天眼通 天耳通

 风陵渡

 余玠守蜀

附:王惟忠

 朝中三犬

附:丁大全面青(蓝)

 九尾狐

 黑龙潭

 岘山

附:堕泪碑

 羊祜 陆抗

 不问战果

 问花花不语

 十年生死两茫茫

 二十八宿

附:四象

  云台二十八将

 十二少,十二多

 五运更始

 连环马

 玉女祠

附:玉女洗头盆

 愿世世为夫妇

 唐玄宗祷雨处

附:八大水府

 虚实须分清楚

附:气须鼓荡,神宜內敛

 秋风清,秋月明

《侠客行》卷

 侯监集

附:夷山

 得饶人处且饶人

 龙、木

 数百人习音声学胡人

 吾王所见剑士

附:缦胡之缨

 锦带佩吴钩

 附:男儿何不带吴钩

 阖庐既宝莫邪

 熊耳山

《倚天屠龙记》卷

 春游浩荡

 少林寺

附:唐太宗临幸少林寺

  少室山

 少林十三僧

 是时药叉共王立要

 一苇亭

附:昆仑三圣坳

  昆仑三圣堂

 容仪婉媚,庄严和雅

 抚长剑,一扬眉

 考槃在涧

附:蒹葭苍苍

 三休台

附:嵩山

 古柏三百余章

 诸方无云翳

 武当山

 银钩铁划

 武当七侠

 差池燕起

附:重似崩石

 斜风细雨不须归

 卫夫人

 王盘山

 蒋涛高则成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附: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飘风骤雨惊飒飒

 他与咱,咱与他

 冰人

 张三丰

附:张三丰说太极

 周子旺

附:棒胡

 食菜事魔教

附:摩尼(明尊)

  摩尼教(大云光明教)

  明教(魔教)

 明教裸葬

 五姓之屠

附:禁兵器

 舜耕山

 生死修短

 坐忘峰

 西王母蟠桃宴

 明教尊火

 风萧萧兮易水寒

 明教五散人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

附:富贵那能长富贵

  展放愁眉,休争闲气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见贤思齐

 华岳灵峻

 手玉无别

 白虹坐上飞

 虚灵顶劲,涵胸拔背

附:似松未松,将展未展

 揽雀尾

附:粘连贴随

 云手

 明教入中土

附:方腊起事

  王居正奏章

 常遇春

 明教起事

 明教白衣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来如流水兮逝如风

附:飘飘入世

 山中老人

附:峨默 尼若牟

 明教十二宝树王

 周公恐惧流言曰

 莫道石人一只眼

 一羽不能加

附:耄耋御众之形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

 陈友谅

附:徐寿辉

 韩林儿

附:朱元璋

 附录:《倚天屠龙记》回目集注

《碧血剑》卷

 渤泥国

 戚继光

 孙祖寿

附:满桂

 罗大千

 袁崇焕后裔

 胜固欣然败亦喜

 吃他娘,穿他娘

附:朝求升,暮求合

 李岩、红娘子

附:牛金星、宋献策

  十八子主神器

  迎闯王,不纳粮

 烂柯山

附:石粱

 年来蝗旱苦频仍

 南京

附:朱雀桥

  乌衣巷

 我教你叫我,你只是不应

附:俏冤家,非是我好叫你叫

  俏冤家,但是我就要你叫

  我只盼,但见你就听你叫

 篾片

 徐达故事

 牢落西南四十秋

 袁崇焕奇冤

 泰山

附:石经谷

 慷慨同仇曰

 范文程

 洪承畴

 卞庄刺虎

 祖大寿

附:何可纲

 多尔衮盗嫂

 太后下嫁

 孙传庭

 青青子衿

 周遇吉

 闯军势如破竹

 李自成人京师

 长平公主断臂

 李白成箭射承天门

 李自成官制九品

 闯军纪坏

 崇祯之死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附:陈圆圆

 万里霜烟回绿鬓

 附录:《袁崇焕评传》卷

《鸳鸯刀》卷

 黄金逐手快意尽

 天子重英豪

 仁者无敌

《越女剑》卷

 卧薪尝胆

附:长颈鸟喙

 范蠡

 灭吴九术

 干将 莫邪

附:欧冶子

 风胡子 薛烛

 掘墓鞭尸

 专诸刺僚

 浣纱溪

附:若耶溪

 西施

 阿青

 响屟廊

 西子捧心

本书重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绝代有佳人”,诗见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买珠回,牵罗补茅屋。摘花不插发,採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志明按:此诗系乾元二年秋于秦州所作,写一战乱时弃妇之命运,同时亦寄托诗人自身生不逢时之感。杨伦云:“此固所见有感,亦带自寓意。”

大理风俗

附:拈花

[引文]

到了傍晚,保定帝换了便装,独自出宫。他将大帽压住眉檐,遮住面目。一路上只见众百姓拍手讴歌,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当时中原人士视大理国为蛮夷之地,礼仪与中土大不相同,大街上青年男女携手同行,调情嘻笑,旁若无人,谁也不以为怪。保定帝心下暗祝:“但愿我大理众百姓世世代代皆能如此欢乐。”他出城后快步前行,行得二十余里后上山,越走越荒僻,转过四个山坳,来到一座小小的古庙前,庙门上写着“拈花寺”三字。佛教是大理国教。大理京城內外,大寺数十,小庙以百计,这座“拈花寺”地处偏僻,无甚香火,即是世居大理之人,多半也不知晓。

(《天龙八部》第八回)

[笺释]

“大理风俗”,见《风俗志》:边俗不甚别男女,出则同川而浴,居则短垣可逾。《云南志》:邑居人口龙众。男女杂当,交臂不辨。《新唐书.南蛮传》:女,嫠妇,与人乱,不禁,婚夕私相送。

“拈花”,典出《宗门杂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惘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付嘱摩诃迦叶。”

虎牢关

[引文]

只见一名家将走到厅口,双手捧着一张名帖,躬身说道:“虎牢关过彦之过大爷求见王爷。”

(《天龙八部》第九回)

[笺释]

“虎牢关”,见《穆天子传》:天子射鸟猎兽于郑圃,命虞人掠林。有虎在于葭中,天子将至,士卒之士高奔戍生捕虎而献之天子,命之为柙畜之东虢。是曰虎牢关。然则虎牢之名,自以始也,秦以为关,汉乃县之。

神仙中人

[引文]

保定帝退后两步,说道:“誉儿,你遇到了星宿海的丁春秋吗?”段誉道:“丁……春秋?侄儿不知他是谁?”保定帝道:“听说是个仙风道骨、神仙一般的老人。”段誉道:“侄儿从来没见过他。”

(《天龙八部》第十回)

那老翁手中摇着一柄鹅毛扇,阳光照在脸上,但他脸色红润,满头白发,额下三尺银髯,童颜鹤发,当真便如图画中的神仙人物一般。

(《天龙八部》第二十九回)

[笺释]

“神仙中人”,典出《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见杜弘治,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志明按:王右军,即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故世称王右军。又《世说新语。企羡门》: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点苍山

附:天龙寺(崇圣寺)三塔

[引文]

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背负苍山,面临洱水,极占形胜。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级,塔顶有铁铸记云:“大唐贞观尉迟敬德造。”相传天龙寺有五宝,三塔为五宝之首。……寺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规模宏大,构筑精丽。

(《天龙八部》第十回)

[笺释]

“点苍山”,见《蛮书》卷三:山顶高数千丈,石棱青苍,故以山石青苍得山名。《元史.地理志》:点苍山在大理城西,周广四百里,为云南形胜要害之地。《清史稿。地理志》:点苍山,高六十里,山椒悬瀑,泛为十八溪,绵亘百余里。谚云:苍山雪,洱海月。

“天龙寺(崇圣寺)三塔”,见《续云南通志》: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明时李元阳重修,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寺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佛都匾。李元阳《崇圣寺重器可宝者记》:三塔,中塔高人云表,寰宇无匹,旁二塔如翼内向,顶有铁铸记曰:“大唐贞观尉迟敬德造”。

季札挂剑

[引文]

本参大声道:“他如自己仰慕,相求借阅一观,咱们敬他是佛门高僧,最多不过婉言谢绝,也没什么大不了。最气人的,他竟要拿去烧化给死人,岂不太也小觑了天龙寺么?”

本相喟然叹道:“师弟倒不必因此生嗔着恼,我瞧那大轮明王并非妄人,他是想效法吴季札墓上挂剑的遗意,看来他对那位慕容博先生钦仰之极,唉,良友已逝,不见故人……”说着缓缓摇头。

(《天龙八部》第十回)

[笺释]

“季札挂剑”,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又见刘向《新序》:延陵季子将聘晋,带宝剑。徐君不言,而色欲之。季子未献也,然其心已许之。使反,而徐君已死,季子于是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为之歌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一微尘中入三昧

[引文]

枯荣大师道:“你过来,我给你剃度。”

保定帝直上前去,跪在他身后……枯荣大师仍不转身,说偈道:“一微尘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普现难思刹。”手掌提起,保定帝满头乌发尽数落下,头顶光秃秃地更无一根头发,便是用剃刀来剃亦无这等干净。

(《天龙八部》第十回)

[笺释]

“一微尘中人三昧”,语出《华严经.贤首品十二》:以佛华严三昧力,一微尘中人三昧,成就一切微尘定。而彼微尘亦不增,于一普现难思刹。彼一尘内众多刹,或有有佛或无佛,或有染杂或清静,或有广大或狭小,或复有成或有坏,或有正信或傍住,或如旷野热时焰,或如天上因陀网。如一尘中所示现,一切微尘悉亦然。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引文]

鸠摩智双手合什,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小僧根柢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

(《天龙八部》第十回)

[笺释]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语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

拈花微笑

[引文]

鸠摩智道:“……这一路指法是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P42-45

序言

自序——我注金庸

“评点”与“注释”,是中国古典文艺批评所特有之两大传统:昔毛苌注《诗》,郑玄注《礼》,王弼注《老》,郭象注《庄》,三家注《史记》,十一家注《孙子》,刘孝标注《世说》,李善注《文选》,皆以“注释”为主;及至近世,毛宗岗评《三国》,金圣叹评《水浒》,李卓吾评《西游》,脂砚斋评《红楼》,张竹坡评《金瓶梅》,蔡元放评《东周列国》,则皆以“评点”著称。

金庸小说,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之优秀传统:谋篇讲求起、承、转、合;布局正如渔人织网;行文往往曲折错落;落笔不免翻空出奇;博大精深而又无体不备,千头万绪然终各有脉络,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宜以“评点”和“笺释”来进行诠解的文学作品。

评点本《金庸作品集》十年之前已有出版,虽不尽如人意,然筚路蓝缕,开创之功终不可没;注释本《金庸作品集》却一直未见其貌。

笔者以初生牛犊之勇,于八年前开始为金庸小说作注。本书《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即是长期以来为之所作注释的第一个辑本。“文史”二字,在这里取其广义,大凡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山川风物、典章制度等,各类“典故”,皆包罗其中。

金庸先生以一笔而抗怀千载,以一人而胸罗万象,非有同等学识者不足以证之;金庸小说自古朴起,中经疏野之变,至流动终,已有窥天地之气息运势,亦非有同等涵养者不足以论之也。太史公所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之谓也。笔者才疏学浅,学识、声望与金庸先生相比,自是万万不如,今犹披翻旧稿,粗加勾提,不揣浅陋,草付是编,无他,但求能抛砖引玉耳。

后记

本书《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系以“引文”加“笺释”之形式,对金庸小说作注作解;其中“笺释”部分,除对各类典故详加考证之外,又多由作者加以“按语”。

本书征引文献,“引文”部分,以《金庸作品集》第二次修订版(三联书店,1994)为底本,个别条目酌情参考了第三次修订版(广州出版社,2002);“笺释”部分,除个别条目采用民国以来学者著述,余皆为清代以先之经、史、子、集四部典籍为准。

本书所收各卷,以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金庸小说书名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顺序,依次为《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其中《袁崇焕评传》一卷,依(金庸作品集)原有顺序,附于《碧血剑》之后;《越女剑》一卷,书名对联未收,则列于今书之末。

本书之成,承北京大学严家炎老师悉心指导,东方出版社傅跃龙先生多方策划,北京语言大学唐景珏博士精心校对,亚云妹倾力之助,在此一并致谢。

陈志明

2007年6月2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庸笔下的文史典故(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8684
开本 16开
页数 6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25
丛书名
印张 4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