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领导人与企业成败/北大中国企业论坛演讲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企业论坛”是中国优秀企业家和学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是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对接的平台。本书精选了该论坛关注的三个现实问题:德隆为什么垮掉,联想如何“走出去”,三星有什么成功秘笈。张维迎、冯仑、任志强、李东生等高峰对话。

内容推荐

“中国企业论坛”是中国优秀企业家和学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是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对接的平台。

论坛主持人是张维迎教授。论坛的核心成员包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高宁、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慧聪国际资迅公司总裁兼CEO郭凡生、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杨元庆、寿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生等。厉以宁教授和张维迎教授担任论坛的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企业论坛”每次研讨的主题都是根据学科前沿和会员企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精心选定的,本书包括三个主题:德隆为什么垮掉,联想如何“走出去”,三星有什么成功秘笈。

目录

第一讲 德隆为什么垮掉

张维迎:德隆的产业整合与资本运作

向宏:如何观察德隆问题

冯仑:德隆的“潘金莲的冲动”

宁高宁: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刘晓光:德隆事件最根本的问题

任志强:民营企业的问题

马云:企业的战略问题

张维迎:总结

第二讲 联想如何“走出去”

武常岐: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以联想为例

张后启:联想国际化的四个阶段

马歇尔·迈耶: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些思考

张维迎:总结

第三讲 三星有什么成功秘笈

朴胜虎:三星成功经验的四大要素

李东生:从三星说到TCL

张国有:东方企业成功的机制

张维迎:总结

试读章节

关于德隆事件,就像刚才向宏说的那样,我们并不是能够把所有的东西都能弄清楚或是都能了解的。如果在这个企业内部只有两个人可以弄清楚的话,外面的人就永远也不可能弄清楚了。而对我们来说,别说5%,可能就连20%都搞不清楚。如果一个企业到了这种地步,这个企业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企业,是注定要失败的。我现在想说的不是关于德隆的根本问题,而是想说说关于民营企业的问题。我有一个朋友,是孔家的后代。自从我第一次认识他到现在,我们俩见面不超过五次,他要委托我27亿美元和6亿人民币的资产,因为他认为自己管不下去了,企业做不下去了。其实经营企业是一件很辛苦很累人的事情,对个人来说,如果只是随便地去做,没有专业化的能力和方法,到最后一定做不好。现在还没有答应他,但是我想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几个问题:第一,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的根上的问题是缺乏内部和外部的有效约束,要想完全由自己建立一个约束是很难的,再加上没有外部约束,所以才会出现很多道德上和法律上的违规事件。社会上有很多说法要批评民营企业的原罪,我不太赞成用原罪的说法。第一桶金怎么来的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赢利来源,也就是说以后你在经营的过程中是用什么办法赢利的。起码到现在为止我们知道我们的资金是从哪种通道哪种途径来的。而德隆正好是一个反例,一直到它要破产的时候,要出事的时候,也就是要倒台的时候,它还在用一些非法的或者说不道德的手段来维持它的资金链。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不管你是违法还是违规,总之不是用了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去维持。就是这种企业,刚才还在说国家在想办法让民生银行等来发一些债券挽救一下,其实无论是发什么债券它都得倒霉。债券发行的越多,窟窿就越大,企业自身也就会越陷越深。如果一个企业到了这个时候还在用这种办法来运营的话,这个企业是注定要倒霉的,它活不了。虽然我不了解这个企业的很多基本战略,但是至少从这一点上讲它的破产是肯定的。就在座的各位来说,我们以企业家的身份来讨论一个企业如何管理,我们不要管它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也不要管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这个底线都是要坚持的。这个底线不坚持的话,这个企业永远都不会好。我希望我们在座的任何企业都是这样。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个企业可能就是做不成的。

晓光刚才提到了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上处理得都不太好,包括一些死掉的企业,或者有的企业用儿子企业等方式去取代或者更迭,当然到最后这个财产还是它的。从维迎他们讲的经济学理论来说,企业大致有三种管理模式:第一种就是私营企业,就是我自己投资我自己管理;一种是合伙人企业;还有一种是现代化企业,现代化企业就是委托代理制度。我们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脱离不了委托代理制度的模式,但是又都实现不了。这样一来,在法人治理结构上就取决于自然人的直接管理。如果按照哈佛商学院的基本管理理论来说,只要你这个企业是直接进行管理的,你就永远是小企业。不管你的营业额有多大,你永远是个小企业,关键就在于你的组织架构和内部分工上,你永远是一个小企业,而不是一个大企业。大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间接管理和资源型的协调管理。在德隆,如果说所有的决策都要唐万新或者唐万里或者其他的某一个人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法人治理结构。自然人直接管理就是说,自然人的个人因素和素质对这个企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企业的技术条件和管理面增加,管理链条加长了的时候,个人的素质就无法保证这样一套系统了。所以它不是一个自动化运转的过程,而是一个直接管理的运转过程。就像向宏刚才举例子说内部有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投资欲望问题,但是我觉得职业经理人是不会有投资欲望的,因为管理者可能在一开始就规定了职业经理人不能去研究投资的问题,研究投资是股东们的事。因而你说的情况在这种安排中是可以避免的。没有避免的根本原因在于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一定是主事者有着非常严重的投资欲望,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而某些原因造成了这些投资欲望,这才使得下层的职业管理人有了极高的投资欲望。哪有一个企业天天开会就只研究收购的问题的?如果我们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约束问题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发展和战略制定的问题。这个时候,战略制定是什么呢?事实上就成了最高管理者个人的意见。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能称其为企业的战略的。

宁总刚才说的第一点是所有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实际上都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环境的差别问题。如果经营环境从内到外都是相同的,都是同一个经营环境的话,所有制就不是很重要了。我们之所以区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具备一个良好的所有制经营环境。从表面上看,差距最大的是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的内外约束是什么?是政府。所以对国有企业最大的约束条件就是政治上的约束条件。因而即使在没有激励机制的条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也可以用政治上的激励机制来代替经济上的激励机制。但是民营企业就没有,因为民营企业没有这样一种文化和政治上的约束条件,因而肯定是用金钱来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维护这样一种文化,最后形成自己的激励机制。比如向宏举的那个例子,昆明的那个工商银行为什么能够把烂账都收回来了,为什么能够做好?因为有20%的提成,你就有激励把烂账都收回来。但是要我说,那是你国有银行的干部应该做的事情,是你的本职工作。如果你就是为了要提成,那就不对了。因为作为企业来讲,就是依靠提成来形成激励,比如说我收了100个亿1000个亿什么的,给一部分提成算作是激励,但是如果放到国有企业,那就是转移贪污、挪用公款。这个是很清楚的,因为在国有企业中我没有权力决定把收回来的欠款20%奖励给我,我没有这么大的权力。欠款就是欠款,如果你用了那就是挪用公款,就是贪污,这没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你比如说宁高宁敢说这个话吗?我收回了欠款,你把其中的百分之多少奖励给我,这可能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这样一种替代关系不是它的效益问题,而是利益问题。我知道这个钱能收回来的时候我也不收,因为我知道你的激励机制在那里,如果你给我20%的激励,我就替你收回来,如果你不给我这个钱我就不替你收回来。这种企业是没有办法维系和生存的。

从源头上说,所有制的问题和法人治理结构是联系在一起的。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能会实现这样一种经营环境和这样一种法人治理结构,而国有企业就可能实现不了。国有企业没有办法用哥们义气,为什么呢?因为决策权在上级,什么都是上级说了算。比如宁高宁,政府让你去中粮你就得去中粮,那你就不能在华润待着。只有在私营企业中才可能会形成哥们义气,因为没有人可以把你调走。无论是产权管理者,股份持有者还是企业创造者,他们都可以不被别人调动。

P61-63

序言

“中国企业论坛”自2000年底创办以来,已走过了六年的历程。论坛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我是论坛主持人。本册书汇集了最近三次论坛的精华内容。

“中国企业论坛”最初是由华远集团的任志强先生向我倡议的。记得2000年冬,任志强先生对我说,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做企业越来越难,企业管理者惟有不断吸收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知识,求助于专家的智慧,才能面对挑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和管理问题,这些经验和问题对研究管理的学者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如果能让企业家和学者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交流,对双方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他提议,由我在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一个管理论坛,把一些著名的学者、企业家聚在一起,进行一种互动式的研讨,讨论管理前沿问题和企业家们比较关心的现实管理问题。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开始和任志强先生共同筹划这件事,这样就有了“中国企业论坛”的诞生。

“中国企业论坛”是会员制的封闭论坛,不对外开放。最初的会员企业有10家,中间淘汰了一些不活跃的成员,又吸收进了一些新的会员。每家会员企业参会人员最多不超过三人(包括总裁和副总),所以每次会议出席的总人数在35—40人左右(包括学者)。论坛的核心会员企业和企业家包括:华远集团任志强、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冯仑、首都创业集团刘晓光、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宁高宁、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王石、慧聪国际资讯公司郭凡生、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宁、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杨元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陈东生、物美商业集团张文中等。先后加入论坛的会员还有北大青鸟、北京互联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美国威达国际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有限公司、易趣网络、润讯通信国际股份公司、北京华融综合投资公司、国旅联合股份公司、中商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奥集团、沈阳和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等企业。

“中国企业论坛”有一个阵容强大的专家队伍,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梁钧平教授、徐淑英教授、涂平教授、武常岐教授、李其副教授、张志学副教授、项兵教授(现为长江商学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方流芳教授,香港科大李道葵教授。厉以宁教授和我本人担任论坛的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企业论坛”最初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后来改为每三个月一次,每次论坛最初为一天半,后改为一天。论坛的基本程序是:每次论坛之前一个月,根据会员企业的建议和论坛专家的建议确定将要研讨的主题,然后确定主题演讲人选,并组织专家将该主题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编写出背景材料;每次论坛上,首先是主题演讲人作演讲,然后开始互动讨论,与会者可以向主讲人或其他与会者提问,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我们邀请的主题演讲人都是相关领域的杰出学者或国际著名企业高层管理者,论坛成员多是一些很有思想的企业家和学者,争论激烈,会场气氛异常活跃。

“中国企业论坛”每次研讨的主题都是根据学科前沿和会员企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精心选定的,至2006年底为止,论坛研讨过的主题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设计;企业所有制改革;市场与政府;大国家与小企业;全球化时代的战略设计和绩效考核;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信任与企业成长;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中国背景下的企业领导行为艺术;从历史看组织与领导;德隆为什么垮掉;联想如何“走出去”;三星有什么成功秘笈。论坛形成的文字材料有数百万字,这些文字材料不仅是与会者智慧的结晶,更是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研究成果的展示。有些会员企业家把这些文字材料作为他们企业内部学习的教材,受到广泛好评。因此,我们认为,把这些文字的精选部分正式出版,奉献给更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学者,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书就是这些文字的精选部分。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中国企业论坛”将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作进一步完善,形式将更加灵活,内容将更为丰富,我们也计划吸收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参加。它是中国优秀企业家和学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是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对接的平台。我相信,随着这套丛书的出版,它将成为一个真正的品牌论坛。

在本书出版之际,我要感谢“中国企业论坛”的会员企业家、所有参与论坛的专家学者和主讲人。我要特别感谢光华管理学院的李其博士。论坛的行政组织工作一直是由李其负责的,他为论坛花的时间和精力比任何人都大。华远集团的王文女士在论坛的初创阶段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我的研究助理和学生柯荣住、孙康勇、王勇、吴妍燕等协助完成了每次论坛的背景材料的编写工作和组织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施宏俊先生和他所领导的团队为本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我希望我们的合作能延续到以后论坛文稿的出版。

张维迎

2006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每次参会都是一种享受,我热切期待着这本书的到来。千万快点!

——郭凡生 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总裁兼CE0

企业管理者最头痛的常常是不能预先靠自身机体的健全而杜绝问题的出现。中国传统的三十六计并不能有助于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几十位企业家共同的智慧结晶也许会给你无限的帮助。

——任志强 北京华远集团总裁

本书的出版,相信能够让更多的正在寻求发展的中国企业经营者分享到“中国企业论坛”的智慧结晶,并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李宁 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的中国企业历史都很短,实践不够,理论也不够。我相信像“中国企业论坛”这种形式,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探索中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宁高宁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企业论坛”是中国优秀企业家和学者互动交流的平台,是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对接的平台。

——张维迎,“中国企业论坛”主持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领导人与企业成败/北大中国企业论坛演讲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6847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2.91-5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3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3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