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谈--顶尖企业家思想盛宴
内容
编辑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非常关注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其中的栏目《第一访谈》通过多角度的访谈,对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进行细致的梳理,见证了中国顶尖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在逐渐成熟。本书精选《第一访谈》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分战略、品牌、资本、创新、执行、愿景、远见、观点8部分来展现中国顶尖企业家对经济规律、企业管理创造性的见解,浓缩他们在经营决策中的智慧,并由首席评论员对他们的思想进行精辟点评。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将对更多的企业经营者有良好的启示作用。

内容推荐

本书的出版,正逢世界留给中国企业的最后一次战略性机遇的关键时刻。该系列丛书提出了“寻找中国企业家中的思想家,让世界发现中国企业家的思想,让企业家的思想反哺中国企业家”的重要理念,精选出大量企业家实战亲历的经典案例,从战略、品牌、资本、创新、执行、愿景、远见、观点8个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剖析中国顶尖企业家对经济规律、企业管理的原创性见解。这是梳理中国企业家的原创管理思想、浓缩中国企业家的智慧和思想精华的最好方式,也是进而影响和改变中国企业家传统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有助于中国企业家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看清自己,看清充满竞争的全球化浪潮。

目录

取势全球问鼎世界

 ——《21世纪顶尖企业家思想库丛书》总序

第1道菜 战略

 一汽大象如何跳舞

 娃哈哈非常之道

 建成中国第一的零售银行

 中国汽车业要效仿日韩模式

 在新兴市场复制联想

第2道菜 品牌

 破解品牌同质化

 整合国际化BENQ

 行走世界的哲学

 寻找玩转中国魔方的人

 北欧航空:展现诺基亚气质

第3道菜 资本

 通过投资促进发展

 572亿国有资产的命运

 角逐中国港口投资

 简单退,国资要吃亏

 外资入华“三阶段”

第4道菜 创新

 要从制度上将风险降到最低

 交行高管激励势必行

 天娱传媒:品牌的运营商

 企业年金运作探索

 网游是孤独的征途

第5道菜 执行

 365天解决方案

 以精细化管理求发展

 奥迪会有更多体育营销

 百威:品牌扩张有道

 3G应让运营商做主

第6道菜 愿景

 未来十年新梦想:电视及手机娱乐之王

 钢铁新政下的宝钢梦想

 雅虎:做中国互联网的No.1

 2008年中国将成索尼第二大市场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迦南”

第7道菜 远见

 取消“限小”的未来:小排量车最少要占70%

 国际化关键在于文化融合

 国内银行必须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移动商务:引领软件走向服务大趋势

 腾讯的IM持久战

第8道菜 观点

 能源短缺并不是事实

 阿里巴巴:依靠市场力量而非资本力量

 将文化注入到建筑中

 软件服务是神州数码的未来

 这个世界不缺钱,缺的是好企业

编者说明

试读章节

整合国际化BENQ

曾文祺vs《21世纪经济报道》

曾文祺,明基电通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

1994年,加入明基电脑有限公司,担任光驱产品经理,其问在全球OEM业务和开拓全球行销通路上成绩斐然,使明基成为全球前五大光驱品牌。

1997年,只身前往中国大陆开拓市场,创立苏州明基电脑有限公司行销部。在他的努力下,明基中国营销总部已从员工两三人发展到500多人的全国营销指挥中心,并且在短短两年内使明基成为光驱、键盘、彩显和扫描仪等电脑周边市场的重要品牌。特别是以鳄鱼为形象代表的明基光驱,已稳坐国内市场头把交椅。

在创造出色业绩的同时,明基更致力于人才的培育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定期为公司员工和经销商召开读书会,并多次在全国各大高校巡回演讲,对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科技企业的运作有独到见解。

“据我所知,皇马(球队)我们是要继续赞助的,皇马的运动衫上将写上‘BENOmobile’”。

说这句话的时候,身为明基电通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的曾文祺看起来十分得意,这恐怕将是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部门之后,品牌国际化最快的一个效应。距离最后的交接棒仅有不到半月的时间,“两边的整合工作非常非常紧张”。来参加品牌价值管理论坛的头一天,曾文祺给北京的全体员工讲了一堂课,与论坛上的演讲有些类似,目的是:要让整合后新的团队了解明基品牌的内涵,“我们的品牌价值跟他们价值有不一样的地方,需要让西门子的员工更深刻地理解BENQ的品牌”。

现在,明基花在文化整合上的时间远比具体在战术上如何使用品牌的时间要多得多。但是,相比其他内地企业整合海外公司,曾文祺觉得明基要相对容易很多:因为多年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环境与国际型的公司要接近很多。而这些得益于长久以来的母公司文化的移植以及新品牌成功的自我转型。

《2l世纪经济报道》(以下简称‘<21世纪>”):首先谈谈大家最为关心也是明基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在收购了西门子手机之后,目前对两个品牌的整合有何进展?

曾文祺:其实,并购整合第一阶段所遇到的问题一定是运营,因为是两套系统,比如管理系统,SIEMENS使用sap,而我们则使用oracle,这些类似的系统上的接合问题是非常具体的,是技术性的。而另外一群人则在做人员的整合,企业文化的整合,这一部分人是要非常艺术的,目前,比较多的投入需要花在这些方面。

品牌整合面临的战术层面的问题是:从现在BENQ和SIEMENS到BENQSIEMENS的五年使用期再过渡到五年后完整的BENQ品牌,宣传要十分艺术和技术,既不能太用力,又不能不用力。不过这只是些短期的战术问题,跟文化层面的战略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现在处理的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多,反而在双品牌的使用战术上面,我们还没有投入太多的力度。

10月1号新推出的手机有一些会命名为BENQSIEMENS,有一些会命名为BENQ,会在这上面做一些试验,比如我们考虑皇家马德里队还要不要继续赞助,据我所知可能会继续赞助皇马队,“BENQmobile”将继续印在皇马队的运动服上。

《21世纪》:那么这种跨文化整合的实际困难就摆在面前,明基如何解决?曾文祺:这么多年来,明基形成的文化根基,使得明基和西门子两者在整合的过程中具备了类似的基础:诚信和敬业。因此,我认为企业文化整合的问题不大,在专业和敬业的精神上,台湾的企业因为受西方企业的影响,一般企业的基础建筑在专业和敬业方面,这一点跟德国企业是比较匹配的,背后不会有潜规则,而国内的企业在这方面还会有一点差距。

《2l世纪》:大家都知道明基最开始为“代工”和“贴牌”而生,明基是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品牌,并且让这品牌真正具有自己的特色的?

曾文祺:BENQ、的营运模式从OEM时代,到后来ODM,到2002年推出自我品牌直到现在并购国际品牌,把从做长工赚到的钱投资让小孩子进京赶考,希望能够考一个状元回来光耀门楣。这样的过程,我相信也是未来我们很多国产品牌想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制造实力,研发实力,行销实力,品牌实力,都要在短短几年当中逐步完成。

李焜耀先生把整个产业做成了5c,最外围的是Cool Brand,是打造酷炫的品牌。这个品牌的核心,即我们3C产品,以及关键零配件是我们整体战略的支撑。所以,我们BENQ战略是围绕5c战略展开的,缺少一个c都不足以形成一个整体。

《21世纪》:你是否认为明基的品牌应当固化下来?它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风格?品牌本身与战略转型中的明基如何保持一致性?

曾文祺:1992年BENQ说,我们要做传达资讯生活的真善美。2002年,公司打造了一个新的品牌,跟它十几年前企业的愿景一模一样,所要传递的理念一模一样:Bringing Enjoyment N Quality to Life。对应中文,也就是生活的真善美。

品牌掌握话语权,一个从中国出发的品牌,承载的不是只有一个产品,而且是承载中国人想讲的一些话。

《2l世纪》:明基的品牌如何与转型中的企业保持一致性?或者,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  

曾文祺: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产品的生命周期速度越来越快,本来以前可以卖两三年的一个生命周期,现在变成一年之内,半年之内就淘汰了。可是,我们的品牌是不断地延续,不断地延伸,不断地累积,累积生命和资产的。所以,我们要做品牌,只有做成这个品牌,我们才能够掌握话语权。当然,资产的净值也会随着水涨船高。

专家VS企业家思想:

BENQ的国际化尊重的是两个传统,在它身上已经没有了东西之分,没有东西的对立如非彼即此,表现了对话交融、追求东西之外的新传统。

这种超越东方、西方传统基于人性的整合思维,代表了中华文化的胸怀,特别是正在走向国际现代化的中华文化更需要这种宽广的视野。BENQ现阶段集中解决文化层面的战略而非双品牌的战术问题,是更正确的路径。

从“代工”走向品牌,BENQ之路无疑给中国IT、家电品牌提供了很好的借镜。

此外,BENQ虽然只有几年的历史,就提出了3C之外的Cool Brand.这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品牌意识是BENQ能在如此短时间跻身国际品牌行列的源泉。相对国内许多IT、家电企业只懂有形利润(产品硬件利润)不认识无形利润(品牌含金量),最终导致同质化的价格战,更显示BENQ具有借镜意义。

BENQ品牌成功说明了一个消费者付费铁律:消费者为创新的技术产品付高价,为优质但雷同的产品付低价。

(点评人:梁国荣,亚太品牌管理协会理事长、教授。)

                       P44-47

序言

取势全球问鼎世界

历经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发展,中国经济取得非凡成就,中国制造业正凭借着成本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谋得一席之地。不过,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国经济以及中国企业较低层次的产业分工角色无法保证长久保持竞争力,而且还深深隐含着被全球经济边缘化的可能。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地快速发展,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联袂上演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三国演义”,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中国能否快速崛起一大批世界级企业家。

21世纪的全球经济发展正体现出两个重要趋势:第一,全球经济进一步一体化,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球现有的产业资源和主流行业基本被瓜分。跨国公司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已经主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它们的全球性策略及发展轨迹会直接影响十年后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塑。在现有的三大经济主体中,美国的跨国公司凭借着清晰的全球战略和全球资源协调能力,特别是“天下人才为我所用”的能力,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其经济霸主地位不会动摇。欧洲公司既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又有百年积淀的人文精神,未来应会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从地缘经济看,中国的战略大后方是东亚和中亚:中国与日本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下,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在跨国公司已经进入了整合全球资源的阶段时,中国的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只停留在整合中国资源的阶段,很多中国企业家的眼光还仅仅停留在整合国内资源上。而未来的五至十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也可能是世界留给中国企业的最后一次战略机会。

当传统的思路无法解决我们面对的新挑战时,中国企业家应该彻底改变思维方式,透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象,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所在。我们的解决之道就是“新洋务战略”,即“以全球抗衡全球,借力打力,以强制强”。其具体涵义为:凭借着中国的巨大市场对世界级企业的巨大诱惑和影响力,选择某些条件具备的行业,特别是中国掌握巨额订单的行业,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地与部分世界“九段高手”联盟或并购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采取“拿来主义”,以市场换“大脑”,以市场换股权,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打造自己的“镇山之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同样,有条件的各种规模的企业可以凭借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力以及对未来的更大预期,根据具体情况,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规模合适的、某方面优势突出的企业进行整合,然后重点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特别是高端市场),适度进军国际市场,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总之,在越来越全球化格局的情况下,在广泛意义上战略性的联盟,或者收购世界一流的“九段高手”后注入巨额订单进而实现中国顶尖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可能是世界给中国企业问鼎世界一流企业的最后一次战略性机遇,成败可能在此一举。

这对中国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取世界发展大势,练就“从月球看地球”的视野,尽快打造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合纵连横,早日实现中国的强国梦。首先,中国企业家要从根本上进行思路创新,培养全球视野。超越“从中国看世界”的局限,立足“从世界看中国,从月球看地球”。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全新的产业竞争环境要求中国企业家必须在全球视野下,从产业竞争的高度,按照全球规则来重新规划企业结构、经营思想、产业策略等问题,思考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竞争。

在此基础上,企业家是否具备在全球范围内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成为问鼎世界级企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国内企业的整合基本局限在国内产业之间和区域之间的整合,虽然先行一步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范围内能够做到某种程度的资源整合,但大多数中国企业基本限于追求规模和效率,解决的是企业生存问题。局部整合对于民族企业是一个必经的发展阶段,但中国企业家必须超越国内整合的局限性,以“新洋务战略”打造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吸弓l和利用世界上优秀的“头脑”和资源,撷取全球各家之长,以强制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全球资源的整合归根结底是国际高端人才的整合,中国企业家要在世界范围内系统地整合高端人力资源,这是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必须跨越的障碍,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中国企业家在积极面对全球商业竞争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企业入文精神的构建。提升自我对经济的再认识能力,形成一种符合市场经济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益需求的道德体系,消除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障碍,以构建完善的人文精神来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只有重视人文精神的建设才能彻底改变中国人对经济利益的偏执理解,才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使得中国企业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具备很强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怀着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坚定信念,中国企业家应以“新洋务战略”的核心思路,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限制,开阔全球视野、打造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构建企业人文精神,从而实现“借力打力,以强制强”,形成中国企业的“镇山之宝”,进而走出一批真正的世界顶级企业,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经济和平崛起的强国梦。

而《21世纪顶尖企业家思想库丛书》的出版,正逢世界留给中国企业的最后一次战略性机遇的关键时刻。该系列丛书提出了“寻找中国企业家中的思想家,让世界发现中国企业家的思想,让企业家的思想反哺中国企业家”的重要理念,精选出大量企业家实战亲历的经典案例,从战略、品牌、资本、创新、执行、愿景、远见、观点8个部分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剖析中国顶尖企业家对经济规律、企业管理的原创性见解。这是梳理中国企业家的原创管理思想、浓缩中国企业家的智慧和思想精华的最好方式,也是进而影响和改变中国企业家传统思维方式的最佳途径,有助于中国企业家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看清自己,看清充满竞争的全球化浪潮。

在《21世纪顶尖企业家思想库丛书》中,读者可以与中国顶级企业家碰撞思想、“高手过招”,会从中发现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大气与包容,看到中国顶尖企业问鼎世界经济强国的执著信念和不懈追求。中国顶级企业家的思想就如同21世纪报系的编者们所言,好比珍珠在蚌内成形:一颗沙子进入蚌内,刺激它不断析出分泌物,包裹沙子,历经多年终成珍珠。中国的企业不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也在其间从无到有、成长壮大,为了一个成就伟大企业的愿景,为了一个强国梦,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艰辛,从小到大,从沙子变为珍珠。而伴随着企业经历的风风雨雨,中国企业家们不断思考、反省、沉淀、进取,他们在市场竞争的多年打磨中积累下的思想精华,终将变成中国企业的最宝贵财富,也必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浓重而深刻的一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谈--顶尖企业家思想盛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丘克军//沈颢//刘洲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24930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5.3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8
17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