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是“巴蜀文化研究新趋势国际研讨会”各位代表提交的优秀论文,展示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围绕巴蜀文化研究中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等方面的新发现、新问题、新成果和发展新趋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巴蜀文明特征、国家与文明起源、城市、青铜器、文字、民族、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果。
图书 | 巴蜀文化研究(第3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论文集是“巴蜀文化研究新趋势国际研讨会”各位代表提交的优秀论文,展示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围绕巴蜀文化研究中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等方面的新发现、新问题、新成果和发展新趋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巴蜀文明特征、国家与文明起源、城市、青铜器、文字、民族、宗教、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果。 目录 前言 总 论 对古蜀文明应观于远近 “巴蜀文化”辨证 日本巴蜀研究史动态 ——中国古代地域研究、水利史研究与巴蜀 国家与文明起源 从三星堆文化看古代文明的本质特征 蜀国与蜀文化 ——兼论蜀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 从血缘到地缘:古蜀酋邦向国家的演化 先秦蜀国城市史论略 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略论 ——以成都平原先秦文化为中心 考古研究 藏彝走廊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区域类型及其与甘青地区的联系 三峡地区的窖藏坑 ——一种奇妙的古文化遗迹 大渡河中游先秦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及相关问题 青铜器研究 西周时期的柳叶形青铜短剑 巴徐青铜文化比较论纲 巴蜀史地研究 甲骨文中的巴与蜀 晋南访古记:廪君传说的历史地理考察 民族研究 藏彝走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与方式 宗教文化 三星堆泛灵崇拜探讨 文化交流与比较 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文化因素与早期中外关系 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 ——从灌溉系统的比较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 《华阳国志》品物图考 《北梦琐言》佚文的价值 四川崖墓石刻建筑艺术研究 “年号钱”考 “天府”意义浅探 试论两汉时期巴蜀人才的地域差异及影响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巴蜀文化研究(第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段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59857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0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60 |
宽 | 186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