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非常痛非常爱(王开东教育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江苏省知名教师王开东继刚获得“江苏省首届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的《深度语文》之后,又一深度力作,以六辑内容诠释自己对教育体制、教育现状、教育前景的理解与祈愿。时评、随笔、杂谈,身边事、史上人,有所感更有所悟。

本书展示了开东的精神世界和实践空间。无论是文学评论还是社会观察,无论是教育心得还是成长感悟,开东视野开阔,思考敏锐;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抑扬顿挫,浅唱低吟。于细节处揭示真知,在从容中表达灼见。善良中透着正义的激情,温和中不乏批判的锋芒。

内容推荐

范美忠:把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校长不识字,博士乱翻“书”……时评的“答案在风中飘”。郭靖身上的教育元素;佛祖是个好老师;打与不打,是个问题;孔子一堂“失败”的课……谁可以“不服从江湖”?四大名校批判;假如学生是乌鸦;天鹅是怎么飞不起来的;李小龙何以传奇;孔子的眼光和我们的伪道德教育……做教师,“不做教书匠”!

本书是江苏省知名教师王开东继刚获得“江苏省首届十年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的《深度语文》之后,又一深度力作,以六辑内容诠释自己对教育体制、教育现状、教育前景的理解与祈愿。时评、随笔、杂谈,身边事、史上人,有所感更有所悟。广博的视野,深刻的剖析,独特的视角,犀利的言辞……他的博学与审问,他的慎思与明辨,他的笃信与践行,他的睿智与纯真,定会引起您的共鸣。

目录

序:睿智与纯真李镇西

时评——答案在风中飘

 范美忠:把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从开平事件看杨不管的心灵挣扎

 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

 说谎基因和色狼元素

 汶川短信:真实的谎言

 校长不识字,博士乱翻“书”

 大刀向老师头上砍去

 隆平一落选,上帝就发笑

 马英九和陈云林礼物之文本细读

 盐城跳楼和重庆弃考

随笔——不服从江湖

 郭靖身上的教育元素

 道德教育,何时春暖花开

 中国制造和中国教育

 佛祖是个好老师

 文本解读的六个层面

 打与不打,是个问题

 演讲家邹越的局限

 教育随想录

 孔子一堂“失败”的课

 不胜人生一场醉——关于范美忠的问答

杂谈——不做教书匠

 四大名校批判

 中国教育缺什么

 假如学生是乌鸦

 东西方民间文学中爱的差异

 教师的人格力量

 天鹅是怎么飞不起来的

 惊心动魄的死亡教育

 李小龙何以传奇

 孔子的眼光和我们的伪道德教育

人物——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

 庄子:相看两不厌

 苏轼:为谁流下潇湘去

 郁达夫:佯狂难免假成真

 张爱玲:如朵云轩信笺上的一粒泪珠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

 凡?高:像向日葵一样明亮

 普希金:俄罗斯的花朵和十二月党人的春天

 尼采:人类是应当被超越的

 李镇西:平民教育家的一个传奇

叙事——没有一片树叶,独自变黄

 “不要脸”的风波

 教师猛于虎

 教育要警惕黑猫白猫论

 绝不培养告密者

 假如学生不喜欢学校

 捡起一张纸,奖励1000元

 闲话江苏省优课评比

 一次华贵的生命体验

 小白兔里的教育学

 你的鸡蛋清是什么

视界——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最重要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读《小王子》

 生命中最美丽的课程——读《相约星期二》

 伤心岂独李斯人——读《李斯列传》

 生命,怀念一种透明——评莫泊桑的《在乡下》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读海子的《村庄》

 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评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

 美丽是一场战争——评《西西里美丽传说》

 狂飙为我从天落——评《恰同学少年》

 失火的天堂——评《小鞋子》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电影《阿甘正传》评析

我们在黑夜的大海上相遇(代后记)——告别父亲

试读章节

三、范美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

范老师的朋友解释说,因为李老大(《新教育读写月报》主编李玉龙)在地震时刻,没有帮助小狐编辑逃生,只大喊一声,就自顾自逃命。事后,李老大内心痛苦,无法解脱。为了帮李老大解脱,范美忠开始写自己的逃生经历,他是用自己的举动来解除李老大的道德困境。我很奇怪,范美忠不是李老大手下的兼职编辑吗?为什么不当面帮李老大进行心理援助?为什么要写文章作践自己,来告诉李老大不必愧疚呢?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实际上,狂妄自大的范美忠是在启蒙,是对所有的民众进行一次自以为是的启蒙。否则,他何以会在第一时间把文章贴到好几个网站?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那一刻,地动山摇》,是对道德绑架的反感;是对某些道德家的讽刺,是让他们借机暴露自己的真面目;并且还要继续启蒙学生:“救人,是那些人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先人后己和牺牲是一种选择,但不是美德!”

范美忠,你不仅是逃跑的实践者,你还在公众空间发布逃跑论,并指称自己逃跑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对你的学生实行所谓的启蒙,尤其是在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

钱理群先生早就说过:“启蒙主义是—个陷阱,启蒙的本质是好的,但是,达成启蒙的路径是什么?是启发对象的自主性,还是把对象作为你的一个强制灌输的对象?你是把他内在的美好的东西启发出来,让他独立走自己的路,还是让他服从你的思想和思路?启蒙主义和专制主义,只有一步之隔。”

钱先生对真正的启蒙尚且如此小心警惕,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舍生取义”(舍弃学生,追求民主正义)的范老师,在兜售自己庸俗的逃命主义时,却是何其慷慨而激昂。范美忠,难道这就是你的《追求有意义的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四、范美忠到底想要启蒙什么

我以为,他是在写人的本能,他在鼓吹人性为本,他在强调自由,逃生的自由,活命的自由,他丝毫不以自己的行为为耻辱,他以为这样才是一种社会进步。

我们当然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谭千秋,也不能保证自己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一定能成为谭千秋那样的人,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这些英雄保持敬畏之心。因为英雄人物稀少,所以他们弥足珍贵,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此,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能走向更高的文明。

你范美忠可以选择不羞愧死,但你可以选择羞愧;你可以选择逃跑,但你事后可以选择补救;就算你事后不愿选择补救,你还可以选择忏悔;就算你不选择忏悔,你还可以选择沉默。但你偏偏冒天下之大不韪,信口开河,铸成大错。

总之,一句话,范美忠,你可以不够高尚,但你不可以蔑视崇高。

五、我们有没有资格指责范美忠

范美忠的很多朋友认为,范美忠的行为是真实的,因为能直面自己的真实,所以是社会难得的天真。范美忠的行为确实是真的,但真的不等于是善的,更不等于是美的。周朴园怀念鲁侍萍也是真的,抗战中一个日本人杀死了他的中国女友,保留了她的一只绣花鞋,怀念了一辈子,那也是真的,但却是最大的恶与丑陋。

还有一些人认为没有谁有资格指责范美忠,‘因为难保我们在地震到来的时候,不会像范美忠那样做。我认为这种观点很荒谬。范美忠触犯了道德的底线,自然受到舆论的谴责,难道我们所有的人,非得先鉴定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指责他吗?

打个比方吧,一个法官要宣判一个贪官。贪官会说,你没有资格来宣判我,因为你没有证明,你在我的情况下不会贪污。这不是很荒唐吗?

还有人说,范美忠让很多人在批评他的过程中,获得了道德优越感和英雄主义。批评—个声称连亲娘都不救的人,能获得道德优越感吗?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让他们获得了道德信心、道德优越感,不也能促使他们避免以后的道德失态、道德失节吗?这又有什么妨害呢?

还有人说,什么甲啊,你不批判,什么乙啊,你不批判,什么丙啊,你不批判……怎么到范美忠,你就批判了?

如果这个推理有道理的话,那么,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可能批判。因为下次,你照样可以说,什么甲啊,你不批判,什么乙啊,你不批判,什么丙啊,你不批判,什么范美忠啊,你不批判……怎么到范丑忠,你就批判啦?

当然在批判范美忠的同时,我们也要反思:

在那种情况下,我们会作何选择。因为那一刻没有到来,谁也不能预知。但假如那一刻到来,我们的天性会让我ff作出怎样的选择?

当然最沉重的反思是,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培养有心无肝的人了。德育是第一生产力,否则,就算是培养出北大清华等天之骄子,于社会于国家又有何益?

最后,就是认清了一些精英的真面目。

他们所追求的只是绝对的自由和民主,是有关自己臭皮囊的绝对自由和民主。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就会丢自由之盔,弃民主之甲,一跑了之,并且还要说:我跑之后,哪管地动山摇。呜呼!

序言

几年前,我曾这样评价我的朋友魏智渊(网名“铁皮鼓”):“他是少有的没有被这个社会污染的人之一。”后来魏智渊去江苏结识了王开东,给我来电话说:“和王开东相比,我们都是坏人。”再后来我两次见到王开东,因为来去匆匆,没留下什么故事,但他给我留下了极为纯正的印象:性格温和而举止文雅,待人诚恳而言谈得体,彬彬有礼而胸无城府;特别是他那双眼睛,总是透出婴儿般清澈的光泽,这光泽,很容易使人想到久违的教养、修养和涵养。回头想魏智渊那句话,虽然有明显的夸张,但和王开东一比,我们很容易感到自己的世故。

很久以前我就在网上发表申明不再给人写序,可这篇序是我主动提出给开东写的——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想为开东做点什么。有朋友听说我给开东写序,提醒我:“书中有写你的文字,你给他写序,别人会不会产生误解或反感?”我说:“管他呢!我只做我愿意做的事!”

我用了两天时间浏览了这部书稿。说是“浏览”,其实里面好些篇章我是看得比较细的,有几次还因共鸣而陷入沉思。以苛求的眼光看,这本书算不上字字珠玑,但我确实被打动了。我读到了开东的博学,读到了他的思考,读到了他的成长,读到了他的教育实践……而这一切,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无疑会有启迪和帮助。

但我感受最深的,是开东那一颗纯正的童心。

这个世界上有学问的人多了,可有人有了一点才气或者读了几本别人没读过的书(比如不但读鲁迅胡适李泽厚刘小枫张志扬徐友渔葛兆光,还读尼采马尔库塞福柯杰姆逊塞伊德……哇噻!光听这些名字就让你晕了,由不得你不自卑),就以“启蒙者”“孤独者”傲慢的眼光视同行为“白痴”。而开东不然。开东也是有学问的——相信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同意我这个看法,但是他没有表现出半点浮躁炫耀的气息,而总是那么谦逊,待人接物总是那么恭敬。我不认为这种谦逊和恭敬是故作姿态,不,这是他永不自满的表现,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是他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我曾说过这样的话,有些人富有才华可失去了纯真,才华使他心灵生锈,使他过于自恋自负自私而精于算计,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人纯真但缺乏智慧,于是这个“纯真”往往最后成为“愚昧”的代名词。如果一个人既睿智又纯真,那他就了不起。罗曼·罗兰认为,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仍然热爱它!因为睿智所以“看透”,因为纯真所以依然“热爱”。有人评价托尔斯泰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因为直到晚年,他依然用婴儿般明澈的眼睛打量这个世界。巴金去世时,我写过这样的文字:“著作等身的巴金多次否认过自己是作家,他说他不过是面对令人窒息的中国,写出了‘我控诉’!他没有想过所谓‘纯艺术上的技巧’,只是凭着知识分子的善良与正直写出了自己的见闻和心声,因此他便成了中国的良知,并因此而获得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敬意!巴金不是深刻的,但是善良的;巴金不是煽情的,但是真诚的;巴金不是尖锐的,但是敏锐的;巴金不是英勇的,但是无畏的——巴金不是文学大师、思想巨匠,而是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人!”在这里,对巴金来说,“人”的含义,就是富有智慧却一直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

写到这里,我担心有人认为我对开东评价太高甚至“吹捧过分”了。不,我当然知道年轻的开东远没达到托尔斯泰和巴金的境界,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他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许多人迷失了自己(过于自负,自我恶性膨胀,唯我独尊)的时候,开东的真诚、善良、谦逊、沉静、安详、内敛、淡泊……成了许多人的一面镜子。看到开东,我们或许会有一些自省,甚至会有一丝惭愧。

身为教师,这个职业赋予许多我们本来没有的“高尚”——“为人师表”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等等;可是面对学生,我们敢说我们就一定比他们高尚吗?我不止一次在我校全体教师大会上对老师们说:“如果我们把对学生的要求拿来要求自己,我们就非常优秀了!”这话其实我也经常对自己讲。我也许比我的学生多读了一些书——在他们眼里,我也算“学识渊博”了,可是作为一个人的纯洁度,我能比得上孩子们吗?我常常感到:比起学生们那一颗颗晶莹的童心,自己的一颗所谓“成熟”的心其实早已锈迹斑斑!教育,从根本上讲首先应该是人格的引领。那么人格引领者的“人格”如何呢?坦率地说,我们有的教师连“人”的资格都很难说真正具备(例子用不着我列举了吧),学问再多有什么用?也正是有感于此,我才对开东所保持的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怀有深深的敬意。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永远拥有的啊!

作为这本书的序,还得就这本书说几句。本书展示了开东的精神世界和实践空间。无论是文学评论还是社会观察,无论是教育心得还是成长感悟,开东视野开阔,思考敏锐;激扬文字,意气风发;抑扬顿挫,浅唱低吟。于细节处揭示真知,在从容中表达灼见。善良中透着正义的激情,温和中不乏批判的锋芒。

不过,如果要“鸡蛋里面挑骨头”,那么我个人感到开东的文字远不如他本人朴实,虽说“文如其人”,但那是从整体上说的,如果落实到一些枝节处,“文”未必处处“如人”。也许是我个人的偏爱(甚至是“偏见”)吧,我感觉开东的文字有着明显的雕琢痕迹,比如“答案在风中飘”“教育,打着否定的手势坠落”这些表述,总让我感到开东的某种刻意追求。再比如,开东写林徽因文字的开头一段:

林徽因,一个怦然心动的名字,一场无与伦比的美丽,一段惊世骇俗的传奇,一颗划过整个二十世纪都璀璨耀眼的明星,一个从黑夜的大海中滑过,但永不熄灭、永不沉没的神话。她是古典和现代天造地设的最后一个美人,浪漫和时尚和谐统一的最后一曲挽歌,中西合璧水乳交融最美的一则童话,举手投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才女淑女的最后一轮绝唱。

我估计这是开东煞费苦心的文字,也明白开东想表达的意思,但我读起来很不自然,感觉这段话“油彩”太重——林徽因人家本来明明“清水出芙蓉”,你却硬要给她披上“一袭华美的睡袍”。

其实,我写文章也有这个毛病,我说开东,也是在说自己。“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是如此。

——开东,我俩共勉吧!

2009年1月24日

后记

6月7号,我做了最后一次辅导,然后,在楼梯旁,看着我的学生一个个从我面前走过。我目送着他们走进考场,用目光抚摸着他们,感觉他们满操场都是,像是火红的庄稼。

回家整理行李,一切都是匆忙的,冥冥中,我有不祥的预兆。

坐的是下午12点40的车,我的心就像长了翅膀,可是车轮子还是栽在地上,轮胎和地面摩擦粗糙的声音,沉闷而厚重。

下午六点到了马鞍山,妻子和孩子都累了,我想还是第二天早晨回家吧。晚上眼睛老是扑扑地跳,辗转到后半夜才睡着了。

夜里两点,哥哥突然发来短信,说爸爸危险了。心一刹那就揪紧了,妻子说,干脆打的回家。哥又不允许,说已经叫医生去了,让医生想办法,帮助父亲。

后来哥哥说,紧急输液之后,爸爸平稳多了。我这才眯了一会儿。早晨坐第一班车,有一些稀薄的雾,看上去既不障碍,也不透彻。心里也是阴云密布,我的脸因此变黑了。

在车上的时候,朋友发短信告诉我,作文题是“怀想天空”,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突然间就难过起来,我的天空在哪里?我要用什么样的心境和勇气才能够去怀想?我怎样才能从我父亲旧有的习惯中走出来?

到了无为,赶紧打的。

哥哥又打来电话,车站里人多,听不清。然后,就是短信告诉我——分秒必争。我告诉司机要快,一定要快!我知道父亲一定有话要交代我,在一滴水都不能下咽之后,父亲还苦苦等了我20天,就为了见我最后一面啊!

到家的时候,只有九点多。父亲已经被弄到哥哥家了。我记得哥哥曾经和我说过,重病的老人只要换一个铺位,马上就要走!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又像是诅咒。

终于来到父亲的床前,我叫了一声“大”。

父亲已经瘦得没有人形了,只有粗糙的皮包着骨头,而且父亲的脸整个小了一半。因为牙齿全掉光了,嘴巴一合拢,下颚就抿到了鼻子下。

我没有想到,我竟然没有哭,我已经忘记了流泪,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在一片空旷中,只传来这样的声音,这是我的父亲,我挚爱的人!

父亲的眼睛睁得特别大,好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他说,开东好儿子,你回来啦?程媛也回来啦?妻子慌忙过来叫他,儿子也过来了,说,爷爷好。父亲“嗯”了一声,嘴不停地动,却已经不能说话了。听哥哥说,父亲早就不能说话了,直到我们回来后,父亲竟然奇迹般地清醒了。此前,父亲和哥哥商量,等到我们回来后,他就不要输液了,省得我们两头跑。

10点的时候,我的侄子从天津赶回来了。他在父亲面前不停地喊,可是,父亲已经不能说话了。但我知道,这个时候,他的意识应该还是清醒的,他的嘴不停地动。妈妈告诉他:“老头子,你说过,不要吓唬小辈的,快把眼睛闭上,把嘴巴抿起来。”父亲轻轻闭上眼,他在努力,可是嘴巴却始终抿不上——他已经没有力气了!

我们不断地呼喊他,告诉他,要等我姐姐。他认为最孝顺的小女儿。姐姐前几天回来看父亲,刚刚走。可能是姐姐回来,父亲高兴过度,精力不济。姐姐走的当天晚上,父亲就加重了。

姐姐要下午三点才到家。父亲后期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很想用基督教的仪式来办后事,但是,又为我们考虑,因为基督教聚会的时候,人特别多,单单毛巾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我对父亲说,一切都按照他的意愿,只要他说过的,我们一定做到。父亲听了我的这些话,果然安慰了许多。我说服了哥哥,要用基督教仪式来安排父亲的后事。  不久,基督教来了一些人,他们先做祷告,我表姐就是开城基督教的负责人,做完后,她摸了摸我父亲的脉搏,说,已经没有脉了,应该是走了。我于是靠近父亲,紧握住他的手,枯瘦的手,在炎热的天里,却特别地凉。但是,父亲的嘴突然动了一下,原来,还没有走。但,等我们认真注意的时候,父亲就再也不动了。下午2点23分,父亲走完了自己苦难的一生。

我忍住伤痛,和哥哥去街上,为父亲办理后事,此前,我对此事一窍不通,为了避讳,又不想打听。好在街上有办丧事的一条龙服务。于是,很快就租好了水晶棺,把其他的杂物交给商家去办。商家派车送东西去我家。

还是在上午,基督教的人就帮父亲穿好了衣服,因为鞋子有一点紧,过去的迷信,都要把鞋底割断,我们也这样做了。

现在,我们给父亲穿上基督教的衣服。那是白色的暗花的绸缎,很漂亮,我怀疑那是父亲穿过的最好的衣服,我突然间就流下了眼泪。我不知道怎么想起了马加爵说的那句话——囚服是他一生中穿过最好的衣服。我摸着父亲的腿,寒冷,坚固,我知道那个最以我为荣的父亲,永远离我而去了,永远。

还戴上了帽子,上面有十字架的。父亲一辈子都喜欢戴帽子,以至我们最后在找遗像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合适的相片。然后,在鞋子上面套上了白色的鞋子,很大的,很尖的那种。还有一个红色的枕头,一个垫脚的垫子。他们把一床小棉被塞到父亲的身体下,然后,抬着棉被,把父亲放进了水晶棺,水晶棺其实就是冰柜,四面有连串的灯火。

我奇怪我总是很麻木,几乎没有流多少眼泪。就知道不停地忙碌,我还没有空闲来打理自己。傍晚的时候,我小姨妈和她女儿来了。小姨妈和妈妈长得非常相像,她一直像我的妈妈一样疼我,她是长辈中我最喜爱的人。小姨妈哭得非常伤心,还能不断地倾诉:“姐夫啊,我苦命的姐夫啊,你,一辈子辛劳,没过一天好日子啊。你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的,没有人疼,没有人爱啊……”就在那一刻,我的感情终于找到了倾泻口,所有的眼泪喷涌而出,源源不断,源源不断,我不停地擦,不停地流,不停地流……我知道,我将永远失去父亲了,失去了一个活生生的父亲,我将在我的家乡,父亲生活了76年的地方,永远永远看不到父亲了。而当我长途回家时,永远也看不见,父亲的张望,和远在100米就能听到的父亲粗大的嗓门了。这些伤痛,使得我绝望到了极点,并且一次次痛入骨髓。

8、9、10号三天,我为父亲守灵,三个晚上,我几乎都没有睡。夜里,灯光吸引了大量的蚊子,铺天盖地,黑压压的。我和哥哥几乎都忘记了蚊子,哥哥白衬衫上堆满了鲜血,还是姐姐先看到,因为疲劳和痛苦,我们都麻木了。父亲不在了,我们也都成了木头。

看着哥哥的辛劳和憔悴,我更是无言以对。我没有哪一次,有这么样舍不得我哥哥,从此,我要更好地照顾哥哥,因为父亲临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他生活重,嫂子凶狠,农村艰苦,孩子又多。

10号,基督教有近百人来给父亲祷告,仪式庄重而肃穆。乐队吹奏的第一个曲子,竟然是《梦驼铃》!“攀登高峰望故乡,黄沙万里长,何处传来驼铃声,乡关在何方?”我一下子就对他们刮目相看。感谢这个宗教,它免去了母亲的很多痛苦,因为母亲坚信父亲去了天国,而那里,会有更好的生活。

11号我们就要送走父亲了,因为过去眼睛受过伤,我总是特别害怕爆炸声,但是,这次,我避免不了。我和哥哥一人一边,走过一里多路,沿路都是爆竹和50响,我就从它们旁边走过。奇怪的是走了那么远,竟然没有一个爆竹炸在我身上。按照过去的常规,只要有人为父亲磕头,我们都要还礼磕头的,很多人因此磕破了膝盖,很长时间都不能愈合的。父亲很早就为我们担心,生怕我们不能经受这个痛苦,如果,采用基督教的仪式,就能省掉这个环节,但是,又担心多花钱。可怜的父亲临去世还在两难中挣扎!

到了车队的地方,我们都上车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在敞篷车上,护卫着父亲的灵柩,感觉风特别特别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睛。闭上眼睛,只有两旁的树影,从眼前掠过。人也就像一个飞蓬,飘泊,飘泊,漫无目的,苍白而空洞。

无为东乡的风俗,都是单号火化,所以,这天的人特别多。好在我们的路途很远,赶去的时候,入已经散得差不多了。父亲是排在28号。在交费登记上,我们还给父亲填写信息。突然间想到,这将是我父亲人生中最后一次信息采集,眼泪又盈满了我的眼眶,父亲,我怎么舍得你啊!过去,我总嫌你对我不好,你身上的毛病很多,但一旦我失去你,才知道你所有的缺点一刹那间都有了光彩,都成了我永久的回忆。父亲,我苦命的辛劳一辈子的父亲啊!

也就是到了生命的后期,父亲才和母亲说了实话,他早知道自己不行了。所以,父亲把草垛搭成了长方形,好让母亲弄柴火方便。因为每周晚上都有几次到隔壁村庄聚会,原来都是父亲陪伴母亲,现在父亲早早把乡间田塍的缺口都修补好了,用木板担好,上面铺上泥土。这样父亲还是不放心,在去世的头两天,还带信让我大舅过来。谁也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他也不告诉别人,估计是怕被母亲批评。大舅来了,父亲叮嘱他:“你妹妹(我母亲)晚上聚会,路上都是缺口,我已经填好了,但是只要牛一踩,就坍塌了,你要经常修补修补啊。”

还有父亲担心的就是哥哥,最后几天,老是流眼泪。哥哥再三问他,都不肯说真话,只是说:“我没有什么好怕的,我的孩子都有出息,重孙子都有了,我还不能走吗?”但在最后一个晚上,他才说了他流泪的原因。他有两个担心:第一,他舍不得我妈妈,妈妈没有记性,丢三落四的,吃药天天都要父亲提醒……还有就是担心哥哥,因为嫂子很厉害,哥哥善良,一打架就要吃大亏,垂着两只手,任凭她打得头破血流……

我和哥哥把父亲送进去,前面还有四个人,有一个人特别年轻,也就这样走了。还有一个老太太,92岁。因为父亲,我亲爱的父亲,我对地下躺着的这些人,有了一种亲切感,我看见他们的手,露在外面,灰黄色的手,我一点儿也不害怕。

估计是怕我伤心过度,哥哥让我去买骨灰盒,于是,我就出去了。等我回来的时候,锅炉里是巨大的轰鸣声,大厅里空荡荡的,只有我瘦弱的灵魂在飘荡……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父亲究竟去了何方?

好在我还有很多亲人,很多朋友。

在家里最后的那个晚上,我收到一个温暖的短信:

“开东,明天你就会告别老家告别父亲走向自己的生活。不管过去的影像是如何的清晰或模糊,是如何的温暖或淡漠,这一次,你会经历真正的精神断乳!开东,6月18日的父亲节里你只拥有一种身份:父亲。所以,开东,你要挺立成一棵树!会有风雨要你独自承担,会有好多幼枝要你遮挽,会累,会烦。可是,父亲已经把这支接力棒放到了你的手上,你只能向前。”

但愿我亲爱的父亲,去了天堂。并且不要知道,此刻的我,眼里盈满了泪水。

一年后父亲的祭日,我在泪水的照耀下,给父亲写了一首小诗,写好后,我不敢阅读,谨以此书献给父亲,献给我已经过去并将永远继续的苦难岁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非常痛非常爱(王开东教育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开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748272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53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