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介是相对于新媒介而言的。传统媒介,指印刷媒介以及印刷前的传播媒介,也概称为印刷媒介,或者旧媒介。本书以中国典籍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考察中国典籍作为一种传统媒介的特征及其在编辑出版与传播史上的意义;一方面探讨中国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所形成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阅读方式和传播现象。
图书 | 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传统媒介是相对于新媒介而言的。传统媒介,指印刷媒介以及印刷前的传播媒介,也概称为印刷媒介,或者旧媒介。本书以中国典籍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考察中国典籍作为一种传统媒介的特征及其在编辑出版与传播史上的意义;一方面探讨中国典籍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所形成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体系、阅读方式和传播现象。 内容推荐 “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励耘文库”之一,是新闻传播学研究所、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在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长年研究、实践基础上,倾力推出的一套学术精品丛书。该丛书的理论视野涵盖文化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学两大学科领域,广泛吸收了当今西方传播理论、媒介哲学、大众文化研究、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编辑出版学、文献学以及当代国学研究的理论,密切贴近当代媒介研究、传媒实践、文化产业发展等实际需要,是国内文化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批领先之作。本书是丛书之一,讲述的是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 目录 总序/1 绪论:中国典籍研究的多维视野/l 一、传统媒介/1 二、典籍文化/6 三、阅读视野/9 第一编 传统媒介 第一章 传播史料的价值与整理利用/12 一、中国传播史料的价值/12 二、传播史料整理的框架/15 三、传播史料的检索/18 四、传播史料的利用/20 五、伊尼斯有关中国史料的偏差/23 第二章 古代图书编辑与出版概念/31 一、古代编辑活动的起源/3l 二、古代编辑与出版的关系/36 第三章 古代出版格局与传统文化/40 一、“士”阶层与编辑出版事业/40 二、官方“文治”传统与出版工程/43 三、民间编辑出版物与图书市场/45 第四章 印刷媒介演变与文化转型/49 一、出版传播与复制技术/50 二、编辑出版物与社会文化建构/52 三、新式传播媒介与社会变革/54 第五章 “采诗”传统与近代办报观念/60 一、古代文人的“采诗”说/60 二、近代报人的“采诗”说/63 三、传统“采诗”说的突破/66 四、媒介功能与社会变革/68 第二编 典籍文化 第六章 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72 一、标榜文治的编辑理念/72 二、文献一统的编辑体例/76 三、以类相从的编排方法/80 四、类书编辑传统的终结/83 第七章 从博物观念到博物学科/89 一、中国古代“博物”观念/89 二、中国古代博物知识的分类体系 /91 三、西方“博物学”概念的引进/93 四、西方博物观念与中国博物资料比较/95 五、中国近代新式博物辞书的特点/99 第八章 类书资料与狐幻文学/103 一、狐的属性与祥瑞说/103 二、狐的形象与诗文/106 三、狐的幻化与小说/108 第九章 诗歌选本与梅花文化/113 一、“别出梅花一类” /113 二、类书体例的影响/115 三、汇集评注资料/117 第十章 摘句品诗与名句传播/122 一、摘句品诗的由来/122 二、诗选与“秀句” /127 三、摘句现象的成因 /130 第三编阅读视野 第十一章 儒士读书与隐士读书/136 一、儒士的读书方式/136 二、隐士的读书方式/145 三、陶渊明的自我传播/150 第十二章 读书文化与家族风尚/160 一、读书:士人的技能/160 二、读书法:苦读与“涵泳” /163 三、藏书:读书种子不绝/168 第十三章 女性规范与闺塾阅读/175 一、为“女德”作《女诫》 /175 二、为《诗经》动情肠/180 三、才女的读书空间 /185 四、新媒介与新女性/189 第十四章 西书东渐与文化融合/194 一、利玛窦:“合儒”的传教策略/194 二、梁启超:融合中西学术/200 三、当代的“国学”声音/212 第十五章 大众文化与典籍解读/218 一、以“正说”矫正“戏说” /218 二、以“大话”拆解名著/220 三、以“读图”诠释古籍/222 试读章节 我们可以设想如下几种框架: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将传播史料分为新闻传播史料、音乐传播史料、典籍传播史料等。例如,中国古代的音乐传播是独具特色的。这涉及到中国音乐传播的观念(如中国儒家的礼乐文化、音乐与教化的关系,道家“大音希声”的观念)、音乐的娱乐功能(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神韵)和传播效果(高山流水的故事)、音乐传播的环境、音乐机构(乐府等)、以诗歌记录音乐的方式(以形喻声),以及少数民族音乐在汉族的传播和融合等方面。这些资料不仅具有文学史料、音乐史料的价值,也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加以整理。 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将传播史料划分为宗教传播史料、文学传播史料、语言文字传播史料、历史学传播史料等,以特指和某一个专业领域相关的传播观念、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等,以史料长编的形式对其加以整理。例如,关于宗教传播史料,可以分为佛教、道教等类别,仅佛教就涉及佛教的传入以及中国化过程、禅宗特殊的“不立文字”的传播方式、居士的参禅悟道生活、僧众抄写诵读佛经、寺庙讲经、民间的唱道佛事①、佛经的刻印和收藏等方面的资料。还可以按照时代划分,例如先限定为先秦传播史料,再分出传播者(士的传播观念、史官的传播观念等)、传播方式(整理文献、讲学、周游列国等)、传播技巧(游说论辩等)、传播渠道(采诗制度等)、传播工具(文字符号、各种载体的典册文献)、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子目。 此外,还可以根据传播学理论的框架,将传播史料分为人际传播史料、政治传播史料、跨文化传播史料等类别。 P17 序言 “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励耘文库”之一,是新闻传播学研究所、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在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长年研究、实践基础上,倾力推出的一套学术精品丛书。该丛书的理论视野涵盖文化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学两大学科领域,广泛吸收了当今西方传播理论、媒介哲学、大众文化研究、新闻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编辑出版学、文献学以及当代国学研究的理论,密切贴近当代媒介研究、传媒实践、文化产业发展等实际需要,是国内文化传播学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批领先之作。 传播是自然生态信息与人类生命信息、社会人文信息之问的流动、分享、读解、诠释、传承、播撒的永恒历史进程。当代传播学研究,不仅考察自然生态信息、社会信息与人文价值的流动分享,也考察这一流动、分享过程得以运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机制。人类的知识或信息传播,是一种文明价值或人文意义的传播,是人类知识或信息得以生成、固定、传承、读解、接受、变形等传播机制以及传播技术持久作用的结果,是特殊政治经济利益与价值观的产物。一言以蔽之,人类传播活动的基础与核心,是文明传播或文化传播。 加拿大传播学家哈罗德·伊尼斯(Harold Innis,1894-1952)在名著《帝国与传播》(Empire and Communications,1950)等著作中提出的理论观点、美国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l一2003)在名著《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fo Death,2003)等著作中的分析考察、西方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等等,是这套丛书的理论基础。 媒介即世界观。今日能量巨大的大众传播媒介,透过自己强大的话语方式与传播机制,持久广泛地作用于受众的感官和头脑,最终将一种固定模式的、常常未经检验的世界观强加给大众,进而成为当代全球社会的主宰力量之一。 丛书在批判西方近代主流世界观及其媒介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西世界观在古代和近代形成、确立、传播、成熟的社会历史文化机制,探讨媒介世界观在古今社会的传播方式、在近代社会与西方世界观的激烈碰撞、相互传播与融合,探讨了媒介世界观在当代文明传播的均衡、公正、有序、和谐等层面以及媒介在产业制度、商业运作等领域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是国内学术界将当代文化研究与西方传播理论打通、结合的大胆尝试。 2006年5月21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统媒介与典籍文化/文化与传播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翠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8571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56.1 |
丛书名 | |
印张 | 7.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