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5年中篇小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小说以文学的虚构和想象给我们记录下一个民族一个世纪的心路历程;其中有呐喊,有彷徨,有绝望,有希望,有爱与美的拈花微笑,也有存与亡的挣扎。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的中篇小说集,精选了2005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佳作,尽显年度中篇小说写作之盛景与实绩,入选作者广泛,作品题材丰富,风格与手法多样,既有名人名篇亦有新人佳作,反映了2005年度在中篇小说领域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

内容推荐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人心的呢喃。本书汇集了2005年度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作品:韩少功的《报告政府》所涉及的领域鲜为人知。一墙之隔划分了两个世界,生与死、善与恶、正与邪等,是我们基本的认知或了解,那是一个神秘和令人难以想象的所在。但韩少功所书写的监狱景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杨少衡的《该你的时候》的魅力,不仅是作家对官场生活、规则的熟悉,重要的是他提供的新的写作经验;刁斗的《哥俩好》、晓航的《努力忘记的日落时分》、孙春平的《怕羞的木头》等,虽然题材不同,对当下生活切入的角度和感受方式不同的作品,却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当下中国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了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水平……

目录

001/经典终结时代的成熟文学 

001/报告政府

083/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138/浮生

183/该你的时候

237/努力忘记的日落时分

285/哥俩好

326/我的左手

391/白水羊头葫芦丝

436/怕羞的木头

478/2005年中篇小说大事记

480/2005年长篇小说备目

试读章节

那天晚上闷热。警察把我的朋友送进2号仓,把我带到9号仓门前。我还在回想朋友刚才回头时恐怖的眼光,就听到一声大喝:“进去!”

身后有关门的咣当巨响,把我一个趔趄送进了黑暗。我在黑暗里摸索,瞳孔好一阵才慢慢适应昏黄的光雾;渐渐看清了这里的砖墙。房子高得像一口方方的竖井。沉淀在井底的一些活物醒过来了,纷纷坐起来,或者站起来。二三十颗人头中,年轻人居多,也有几张皱纹脸。他们大多剃着光头,目光一齐落在我身上,透出一种发现猎物时的饶有兴趣。

“又来了一盘菜。”有人打着哈欠。

“带了什么危险品?”这句话像是问我。

我摇摇头。

“你是不是冬瓜头的人?”

我还是摇摇头。

有人拽走了我腋下的棉毯。还有人开始翻我的衣袋,又在我的腰身和胯裆里摸了两把,一直捏到我的脚跟。他们肯定很失望,就像刚才搜我的警察一样,一边搜一边骂骂咧咧,气不打一处来。我真希望身上复杂一点,比方有成千上万的赃款被他们一举查获,起码也要有点凶器或者白粉什么的,让他们搜得顺心一些。我固然清白无辜,但总不至于乞丐一样可怜吧?可惜,我眼下偏偏就像个乞丐,很没面子,很没内容,只有刚领到的旧棉毯,一支牙刷也只剩半截。警察警惕一切金属物品,担心牙刷把也可以磨尖,长度足以抵达心脏,只给我一个没把的牙刷头。

“脱鞋!”这一声命令好像也冲着我来的。

我的鞋子肯定也会让他们扫兴。鞋底里没有什么夹层。一双胶鞋好几个月没洗了,一定臭气冲天。

“对不起了,各位兄弟,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很不好意思。不过,过几天家里人会来看我的。我知道该怎么办。我一定不会让你们各位失望。今天请你们多多包涵……”我的声音哆嗦。

“你还懂规矩嘛。”一个小脑袋对我阴阴地一笑,“不过你今天搅了老子的好梦,早不来晚不来,老子一梦到表妹你就来!” 这能怪我吗?

我从没见过这么多光头,没见过这么多邪恶的笑。也许是太拥挤,还刚进夏天,他们全光着油汪汪的大膀子,喷发出一团团酸汗气,像一种半生半熟夹须带毛的咸肉刚出蒸笼。他们生活在蒸笼里,脾气想必都在高热和膨胀,哪怕是一句好话出口,都是凶狠狠的烙人。目光这么一盯,就能在我的身上戳个洞。咧开大嘴一笑,热浪就能在我脸上燎起火泡。这些阎王爷想收拾我那还不就是捏死只蚊子?

P1-2

序言

经典终结时代的成熟文学

孟繁华

当文学被无数次宣布死亡之后,再讨论文学经典的终结,似乎就不再危言耸听。事实的确如此,在通俗文化成为当下主要的文化表达方式,所有的人都被其围困和渗透的时候,这一文化形式似乎也就成了提供意义与快乐的唯一源泉或取之不尽的天然宝库。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从70年代、中国内地从90年代开始,包括文学在内的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日益淡化,相互兼容或相互妥协的趋势形成了无言的默契或契约,从相互敌对、戒备到相互模仿和借鉴已人所共知。特别是一些高雅文化的创作者,也因各种能够理解的因素投身参与通俗文化的生产,他们的双重身份以极端和典型的方式证实了两种文化兼容和妥协的存在。文化精英决绝的面孔正为谦和所替代;而一些通俗文化的生产者,在民间聚敛了文化资本之后,也转向了文化精英身份的塑造。身份的转换和不确定性,是这个时代文化/文学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文化绝对主义者依然按照二元对立的方式,坚持他们非此即彼的立场,或是坚决捍卫经典文化的地位,坚决排斥通俗文化;或是极力鼓吹通俗文化而诋毁精英文化。任何问题,表达立场是容易的,但仅有立场是不够的。当更为复杂多样的文化格局成为事实的时候,文化绝对主义者做出结论的地方,恰恰是我们应该开始的地方。

于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当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后,对文学艺术功能的理解是否也应该做出调整;文学经典经历了风雨飘摇并最后终结,但文学经典作为文化遗产是否应该抛弃,经典过后,是否今天的“经典”写作也最后终结了。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显然是肯定的。或者说进入消费社会之后,“消费”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于是,不仅出现了与商业利益相关的各种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它也适应了消费者对“轻松”、“抚慰”文化需要的诉求。不仅图像帝国飞速发展,而且选美大赛、模特大赛、影楼、美容院、专卖店、健身房、咖啡屋、小酒吧以及中产阶级杂志等更是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展现得日新月异。那些非商业化的嘉年华、大众体育等几乎伴随着年轻和不年轻的人们度过每一个白天和夜晚。对2005年的中国文化生活来说,没有人会忘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和网络控制的“超女”运动,当然也没有人会不清楚它背后的商业动机,但它精心的策划几乎使成千上万的人们为之疯狂或身陷其间。当木子美的《遗情书》以肉体炸弹的方式摧毁了男性建构的道德底线之后,“带菌的文化”逐渐为集体狂欢所取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化场景,就是当下大众文化最鲜明的特征:没有长久的文艺沙皇,没有恒久不变的文化消费的宰制者。我们可以批判这种文化的肤浅、流俗乃至短命,可以冷眼旁观不为所动,但那确是平民文化的节日,而且正在将每一天都变成节日。文艺功能的政治意识形态性质正在为消费的意识形态所置换。如果以为这种消费功能只存在于大众文化形式中是错误的。事实上,“经典”写作或严肃写作的文本里,已经渗透了大量的消费文化的因素。小说创作在方向上急转直下,正在向“小说”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那些聪明的大众文化制作者,早已将眼光投向正统或主流小说家,他们发现了正是在那里蕴涵了消费文化最丰富、最有商业价值或最值得改造的作品,而且屡屡得手。“先锋文学”的衰落和文学“形式的意识形态”的终结,先锋小说家重新回到“故事”等趋向,也都证实了精英意识的收缩和通俗/高雅界限的淡化。

这是一个不能改写的文化背景,文学经典的终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期而遇。因此,文学经典的终结并不是发生在文学内部。或者说,就当下文学创作的整体而言,它恰恰达到了百年白话文学最成熟的时期。这种成熟不只是说它在技巧、技法的层面更为圆熟和得心应手,同时更在于文学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自梁启超时代开始,小说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极高地位,百年中国特殊的历史处境也赋予了小说不能回避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宏大的叙事形态不仅是小说自身的选择,同时它也处在被历史选择的位置。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建构的历史哲学和本土文学的“史传传统”,也在内部规约了小说的话语方式。国族关怀成为小说主要或基本的关怀对象,应该在历史的范畴内来讨论。当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之后,小说的关怀对象或叙事对象也理所当然地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终极原因也是历史的选择和被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后来的研究者或批评家“解构”或“颠覆”的结果。当然,对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构成对应关系的文学批评来说,它起到了推波助澜或加快实现的作用也是事实。但与经济生活和社会接受心理比较起来,批评家的话语力量实在是有限的。小说完成了历史的期待和过高的自我想象并不堪重负之后,回到了它原来的起点,成为真正的“小说”而不再是“大说”。这是小说真正的成熟。

因此,“小叙事”、私人经验或个人关怀是当下小说创作最常见的叙事方式。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小叙事”或个人关怀,仍然不同于通俗文学或畅销小说。后者延续的是“鸳鸯蝴蝶”、“礼拜六”、“红玫瑰”、“黑幕小说”、“谴责小说”等传统,是风花雪月、都市风情、官场奇观以及“小资情调”或煽情的悲欢聚散,是市民趣味甚至是还童术。而我们谈论的这种小说,虽然回到了“小说”的起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百年来形成的文学传统仍然在潜隐地承传。在注重艺术“意味”的同时,对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的关怀,仍然是区别于通俗文学的基本特征。这里选编的2005年的中篇小说,几乎都是现实题材的作品。每个作家的经验不同,题材或叙述对象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都通过生活的表象并洞穿表象试图揭示出隐含于生活背后的真相,表象不仅仅是一种只可感知和可见的存在,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事件和现象,它是有“意味”的。这种动机和努力,使2005年的中篇小说不仅气象万千,而且坚持或强化了它的艺术力量。在这一点上,我们通过中篇小说似乎又看到了严肃艺术对历史的延续和联系,经典遗产的继承者还大有人在,经典的时代终结了,但经典的写作方式并没有、也不可能到了最后的时刻。它们是个人的经验,同时也是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经验。

这一年有许多作品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韩少功的《报告政府》无论对2005年的文坛还是对他个人来说,都是一部重要的作品。对文坛来说,这部小说所涉及的领域鲜为人知。一墙之隔划分了两个世界,生与死、善与恶、正与邪等,是我们基本的认知或了解,那是一个神秘和令人难以想象的所在。但韩少功所书写的监狱景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那里的残酷、丑恶甚至血腥不仅仍在暗中上演,而且也有超级智慧、绝顶聪明在极限的环境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的人,其内心深处仍有人性乃至良心的复杂存在。对韩少功个人而言,自“寻根文学”开始,他对文学可能性的探索深怀迷恋,但略有夸张的“先锋”和前卫姿态曲高和寡。《报告政府》大概是他为数否多的从“正面”挑战小说的创作。在这个把握难度极大的小说中,在对分寸、火候和节奏的掌控中,韩少功再次证实了他锋芒锐利的小说天才。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虚构了一个魔术师意外死亡的故事,死亡就是止步。世界上没有比死亡更令人恐惧和不可接受的了,但死亡又是不可拒绝的。迟子建没有渲染死亡的神秘及其细节,死亡对死去的人已经没有意义,所有的伤痛和压力是需要向死而生的人面对的。女主人公——魔术师的妻子的哀痛可想而知,但暗夜并不只笼罩在女主人公一个人的心头。于是,死亡幻化为一个凄美的想象,坚忍而决绝。葛水平异军突起,她的作品大都是中篇小说。她对底层生活的熟悉,对普通人生存或心灵苦难的体察感同身受。《浮生》即“活人”,现代或后现代的时间远没有流淌到西白兔村。“天下原本是一片太平”的呼喊,却不能改变一个青年被炸得天女散花般的命运。杨少衡的《该你的时候》的魅力,不仅是作家对官场生活、规则的熟悉,重要的是他提供的新的写作经验。官场奇观曾被反复书写,新的模式化人所共知。但杨少衡却在表象背后波澜不惊地发现了官场更为复杂的矛盾和机制,它更令人惊心动魄。

刁斗的《哥俩好》、晓航的《努力忘记的日落时分》、孙春平的《怕羞的木头》、钟晶晶的《我的左手》、荆永鸣的《白水羊头葫芦丝》等,虽然题材不同,对当下生活切入的角度和感受方式不同的作品,却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当下中国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表达了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整体水平。这的确是一个文学成熟的时代。类似上述水准的中篇小说我们还可以选择许多。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是坚持发表这些有艺术水准作品的杂志,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载体的危机是经典文学终结的另一种表,正。但这一艺术形式还远没有到寿终正寝的地步,它就像一种终生难忘的口味,艺术趣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不必以等级或阶级的方式去谈论它,因为已没有任何一种具有支配性的趣味可以横行天下君临一切。当严肃或高雅的艺术愿意以一种趣味的方式存在的时候,它也就获得了平常心而不再焦虑或怨恨。

2005年11月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5年中篇小说/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繁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29930
开本 32开
页数 4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5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