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道(揭示做人做事成人成事的内在逻辑)
内容
编辑推荐

  你一天只有24小时,不论你是谁,你都有一个天生的局限,那就是每天只有24小时,每小时只有60分钟。是王公贵族也罢,是富商巨贾也罢,是平民百姓也罢,不论你是谁,你都受到这个天生的局限,无法摆脱。

在这个天生的局限下,你要获得成功,脱颖而出,你就必须突破这个天生的局限。每个人都想成功,别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时间、精力、效率给你呢?这就是人道的力量!本书在透彻分析胡雪岩与曾国藩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道的概念,试图揭示做人做事、成人成事的内在逻辑。

内容推荐

  商道,是经商成功的逻辑,于是,很多生意人学胡雪岩。

本书在透彻分析胡雪岩与曾国藩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道的概念,试图揭示做人做事、成人成事的内在逻辑。

除了系统地论述人道,本书的许多观点都有自己的新颖之处:每个人都有局限,那就是你一天只有24小时;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这个集合是无穷集,所以,你随时都可以开始成功;你是“贱人”,每个人都是“贱人”,这是有经济学和生物学的科学基础的;你就像是产品和企业,你也是有品牌的;成功商数的四度理论和三心二意原理。

目录

序:非难

前言:你是“贱人”

1、命运是你手中的泥人

2、成功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

3、世界上到处是有才华的穷人

4、做事=做人

5、我与人

6、我与自己

7、生命是只有一次的戏剧

附 成事成人的品质

后记 那两个改变我的人

试读章节

第三,要行动

要行动,就是要去做,不要等。不要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想,那是没有什么用的,计划永远不如变化快。坐而论道,无人能敌,起而行之,一事不能,做一个这样的口水客又有什么意思呢?

既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注定了每个人都有好命,你这样子坐着不行动,又怎么能得到你想要的呢,难道真的是上天注定就万事大吉了么?即使天上有馅饼掉下来,你不出去等馅饼也不会掉进你的嘴里啊。俗话说:天上掉珠宝,也还要起得早。否则,属于你的也早被别人捡走了。

既然不信命,就要与命抗争,那就更是要行动了。没有行动,你如何抗争?总不能用你的头脑中的空想抗争吧。你不走出去,你不行动,事情来了你不想办法解决,那样子能叫抗争?那叫不抵抗,那叫缴械投降。

你一行动,不管怎么样,你就要开始接触具体的事情,并要想办法去处理好它。不管你是自己做,还是靠别人,你都要去做事。自己亲自做,你自然要考虑如何动手;靠别人做,你也要考虑如何说服别人帮忙。做事是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的出主意,只要你参与到一件事情中,你就要有所行动。只要你行动,就总会有一个行动的结果出来。这个结果是好的也罢,是坏的也罢,总之,会有一个结果。

P9

序言

非难

说胡雪岩的成功是依靠官商勾结,是打死我也不相信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些王公贵戚,那些藩台巡抚,那些大佬及其子弟亲戚不是早就成了财神了吗?!要说官商勾结,他们可是更有机会啊,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可是,那里从来多的是纨绔子弟。

一个人在外面漂泊久了,就特别羡慕那些本地人,特别希望找到一种安全、稳定的感觉。要有这种感觉,就必须得腰包臌胀硬实,买得起车,供得起房。要腰包臌胀硬实,在粗浅的意义上说,就是要赚到钱,要成功;往现实的意义上说,即使不成功,好歹也要有自己的一点事业,已经成事。

有一段时间,我就一直在这样的追寻追问中,寻找成事的路,心绪由此狂躁了不少,心态也浮躁了不少,弄得整个人烦恼异常,疲惫异常。

一日,拿着《普通人不普通的6种模式》,百无聊赖地翻看着,突然间,似乎灵魂出了窍,直愣愣地向窗外飞去,奔向屋外漆黑的深夜。不知怎么,不期然间,我就遇见了两个人,两个我一直以来非常想念的人——胡雪岩和曾国藩。

现在回想起来,这可能也就是常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我那段时间,近乎疯狂地了解着胡雪岩和曾国藩,他们让我敬佩莫名。一个是从钱庄的跑腿变成了财神;一个是从湖南荷叶塘的农民变成了清朝中兴第一名臣,甚至直追孔孟,被认为是儒家最后的圣人。而他们的出身,又都是和我一样的草根。

见到他们两个,我赶紧下拜,口称:“雪翁、曾公,小子三生有幸,得睹你们两位的仙颜。小子我正在为如何成名致富发愁,希望雪翁和曾公能传授一套秘笈给我,就像南华老仙对待张角一般,让我脱离苦海,过上安闲稳定的生活。”

“让我们传授秘笈给你?你可知道我们是什么人,一个是‘红顶商人’,靠与官府勾结赚钱;一位是刽子手,靠杀害农民起义军升官。你来向我们学习,不怕别人的指责批判么?况且,你们现在不是在打倒胡雪岩,崇拜韦尔奇么?”胡雪岩笑说道。

“那是别人的做法,小子我还是很敬佩你们的。他们要指责那是他们的事情,我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且,你的‘红顶商人’不是万不得已的么,谁叫当时的朝廷对经济、社会控制那样严,影响那样大,你成了‘红顶商人’,完全是朝廷的功劳,是朝廷的逼迫。虽说别人都崇拜韦尔奇,我还是更想向您老学习啊。”

“这话着啊!‘红顶商人’,不错,我是‘红顶商人’,可他们不去想想我是怎么成为‘红顶商人’的,怎么能成为戴上‘红顶’的商人?不去考虑朝廷对经济控制太死,不去考虑朝廷对百姓生活干涉太深,反而指责身陷其中的小民,我看几百年过去了,你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大进步啊。”

“是啊,所以小子是万分想向您老学习啊。”

“放下朝廷不说,难道靠勾结官府就能成事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些王公贵戚,那些藩台巡抚,那些大佬及其子弟家人,不是早就成了财神了吗?为什么偏偏是我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人通过勾结就成了财神呢?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难道只是运气吗?”

“这也正是小子我特别想知道的。究竟有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在。”

“放下我不说,就说曾公。大家常常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无人莫做官。’可是,曾公白手起家,硬是封王封爵,难道就是靠皇上的恩典与杀人吗?如果真是这样,那僧格林沁之流,不是更应该成功,更应该爬到高位吗?看来,你们现代的人是好看表面、不问本质了,是只描述现象、不探究深层了,这可实在浮躁得很哪。是吧,曾公。”

“从来带兵都是容易造孽,贻人口实的,这我早就知道了,也没有什么好埋怨的。我们都是作古之人,后代人的看法,其论滔滔,我们又何必管它呢!”

“小子恳请两位指教!”

“好吧,看你这个小伙子如此坚持,我们就说一说吧,谈不上指教,不过是自己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总的说来,无非是‘一句话,两个字’。”

“那是什么?”

“先成人后成事!”

“哪两个字呢?”

“人道!”

后记

那两个改变我的人

当我摒弃掉所有别人的聒噪,回到胡雪岩和曾国藩的本身,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去感受他们的思想,去景仰他们的成就,将他们还原为人,还原为一个具体的个人,再将自己摆上去,我觉得万分惭愧。从作为人来讲,我有什么资格来批评他们呢?研读他们之后,具体的细节大半反倒已经忘记,只有两个字凸显出来,日益表现出自己的存在,那就是“人道”!

当我刚毕业的时候,我是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个成功作品,服从上级的指示,听信媒体的宣传,满怀着一腔热血,想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同时让自己生光发热。可以说,我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学生。那时的我,除了学习之外,是不看那种被批评为庸俗的东西的。我喜欢的是一种思维上的纯粹的、理想的境界。有一段时间,我成了文学青年,加人文学社,为朦胧诗作所吸引,更为古典文学而陶醉。李白的豪放,杜甫的现实,苏轼的闲适,李清照的清婉,秦少游的雅致,等等,我都很用心地去体会,沉醉在一种思维的盛宴里。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他们的一切,甚至是与他们同类的,都成了我热切关心和追踪的东西,同时,我也就成了一个非常有偏见的人。看见胡雪岩,我很鄙弃地说,铜钱眼里翻筋斗的人,俗气。看见曾国藩,我气愤地说,扼杀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汉奸。于是,毕业后,顺着自己理想主义的追求,我进了政府机构,可是,事实并不如学校的教导所说。

当我又进入学校之后,已经是三年后了,与原来读理科不同,这次我学的是文科,而且是文科中的显学——经济学。我相信个人,相信个人可以守护自己的利益,我不再喜欢那种借大家名义说自己话的腔调。我开始更尊重个人,更强调个人的自我判断。在毕业的时候,我真正开始接触两个人,一个是胡雪岩,一个是曾国藩。或许,到那时候才真正接触到他们有点晚,但幸好,我真正接触到了他们。像被洗脑一般,我的思想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想自己可以像胡雪岩那样在铜钱眼里翻筋斗,想自己可以像曾国藩那样,从一个农村的小伢子成为高官。我接触着生活现实的一面,彻底地俗化自己。

那时候,媒体正在爆炒胡雪岩和韦尔奇,批判“红顶商人”的言论正当道,而举国的企业家和媒体都在推崇韦尔奇。胡雪岩成了韦尔奇的反面,成了韦尔奇的对立者,成了中国传统糟粕在经济领域的代表。看看各种各样的评论,什么“要做韦尔奇还是要做胡雪岩”、“明里韦尔奇,暗里胡雪岩”、“游走在韦尔奇与胡雪岩之间”等等,不一而足,大多数人都将胡雪岩视做现代管理的对立面,视做应该抛弃与打倒的传统。各个地方“红顶商人”的披露屡见不鲜,只要是亦官亦商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先以“红顶商人”的大帽子罩住,然后便是在应有之义上一通批判,肯定不会有错,而且很时髦。胡雪岩被认为是“红顶商人”的始作俑者,是他们的祖师爷,自然逃脱不了干系,注定了陪葬的命。

而曾国藩死后的命运,与他有生之年相比,一点也不输于灿烂,一点也不输于波折,一点也不输于跌宕起伏。先是被认为儒家的最后一位圣人,直追孔孟,誉为清代中兴第一名臣;然后是被骂做汉奸;然后是刽子手;然后是唐浩明的《曾国藩》后兴起的学“曾”。媒体也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争论。

这样的熙熙攘攘看得多了,吵闹过后,热闹过后,自然而然地有一种反感,反感而后有批判,要批判然后有思考,我不禁思考起这两个人来:胡雪岩和曾国藩。

他们两个,论出身,都没有什么可炫耀的,算不上什么名门,都是草根,只有靠自己去打拼,一步步自己进行积累,以取得一点成绩。

胡雪岩,开始的时候,不过是一个钱庄的跑腿,做一些擦桌子倒夜壶的事情,即使在钱庄,他也是底层人了,比他好的何止千百,除了那些穿短打的,长衫里面胡雪岩恐怕是最末的了,但是,数十年后,胡雪岩成了财神,那些许许多多比他起点高的人,依旧在原来的地方踏步不前,甚至有的一代不如一代。

曾国藩,湖南湘乡荷叶塘的一个农家子弟,几次考试不中,最后一次,以同进士被录取。在朝廷中步步如履薄冰。后来书生带兵,从中谋得了自己的位置,一家两人封侯,成为天子之下的第一家,他自己,一个人影响了湖南数百年的运数,一直到现在。死后被皇帝谥为“曾文正公”。

“红顶商人”,是由“红顶”和“商人”两个词组成,不论你是先“红顶”而后成“商人”,还是先“商人”而后得“红顶”,都表明了一种事态,那就是官与商的结合。这自然是不好的,但放在胡雪岩身上来讲,难道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商人都是追逐利润的。马克思说:“一旦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胡雪岩由一个商人而戴上红顶子,于他自己而言是极不愿意的,于他的利益而言又是必需的。于是,从这个行为中,我们能窥探到的实质是:当时朝廷对经济生活的严格控制,当时朝廷对社会生活的严重干涉,当时朝廷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让普通的百姓战战兢兢,让百姓不得不将过多的注意力转向朝廷。正是这些控制和干涉,使得处于其中的胡雪岩不得不去适应,采取与官府合作,戴上红顶子。其实,当时的其他商人无不是如此。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讲,胡雪岩的行为不过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的行为。

从胡雪岩的起步看,他靠的是支持王有龄;从胡雪岩的发达看,他靠的是投靠左宗棠。但这是真正的原因吗?

在高阳的《平步青云》中,胡雪岩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都是假的,靠自己是真的。人缘也是靠自己,自己是个半吊子,哪里来的朋友?”这是否就是胡雪岩成就的真正原因所在?即使高阳作品有演义的成分,我们也可以把握和分析胡雪岩的成就。

首先,他靠的是自己。靠王有龄也罢,靠左宗棠也罢,都是靠他自己的眼光所带来的结果。这些人都是人精了,自己没有两把刷子,是你想靠就能靠上的?每次都是胡雪岩折服了他们,他们自己觉得能够和胡雪岩结交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靠朋友。胡雪岩常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靠朋友,不能自己吃肉,别人啃骨头。在做事情的时候,胡雪岩总是会考虑别人的需要,为别人留出退路与活路。正是靠着他为别人着想,使得很多人心甘情愿地帮助他,让他能超越自身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的局限,成为财神。

最后,除了人之外,还靠他心中的一种信念。他有品牌的意识,有天下的眼光,有“不必尽其在我”的胸襟,可以为了心中的义而舍弃利,可以为了孝道而放弃其他。他的胡庆余堂,他的阜康钱庄,能够大发展,无不与他心中的信念有关,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他有一种很好的企业文化做支撑。

我希望中国的每个企业家都可以去学胡雪岩,如果每个人都有胡雪岩的观念和理念,那实在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曾国藩,由书生而带兵,立马杀贼,经过多少艰难困苦,终于挣得无上的荣誉,一家中两兄弟被封爵。不说他自己,他手下出来的人,他的后代,也是人才辈出。正是靠着他的引荐与帮助,天下总督十之七出自湖南。他儿子曾纪泽是清代有名的外交家,孙辈有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伦这样的学者。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从来多少衙内,多少纨绔,而曾家却没有这样的情况,这难道是没有原因的吗?这难道是一句刽子手、一个伪道学家的称谓可以解释得了的吗?

对于曾国藩,如果我们能够超越历史的局限(这是一种反向的局限,从来我们都是站在今人的角度来批判古人的局限性,但如果我们能抛弃今人的局限去体会古人,我们当有不一样的体会与所得),放弃自身观念的偏见,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一下曾国藩,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他还原为人,则我们终将领悟,在曾国藩身上,不论是谁,可学者良多;不论从哪方面,为官、为学、为人,可学者良多。

可学者一:平易近人,毫无官架

当时曾国藩的身份,是礼部右侍郎,兼署吏部左侍郎。当曾国藩因奔丧到达岳阳楼时,看见一个年轻的汉子奋力将一个在大风浪中的排拉到岸边,救了一户放排人家。曾国藩当时就叫下人把那位壮士请来,这个人就是后来湘军水师的统领人物之一的杨载福,也就是后来的陕甘总督杨岳斌。

可学者二:让人叹为观止的自我修养

曾国藩被称为儒家最后一位圣人,是与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我修养分不开的。他不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子女、兄弟也是同样要求严格。正是他的这种自我修养的榜样作用,使得曾家的后代人才辈出。他的儿子曾纪泽,曾任驻英国、德国的大使,并且在新疆问题上与俄罗斯谈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曾国藩曾将自己的书房称做“求缺斋”,取万事不可圆满之意。他又总结了“八本”教诫子弟: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对比着他的“八本”,我们又有多少人有胆量说自己不会汗颜呢?!

可学者三:密切关注其他人的感受

作为一个朋友,而不是作为一个长官,曾国藩非常关注别人的感受,这从他与“彭郎抱得小姑回”的彭玉麟的关系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自己的认真观察下,竟然破译了彭玉麟的心中秘密。

在他的两江总督府,人才济济,以至于当时的学子认为,进两江总督府比当翰林还要光彩和有名誉。因为在两江总督府,曾国藩会随时地指点,会进行交流,会给人成长的空间,而不会怕别人超过自己。

可学者四:为大局着想,放弃小我

能够放弃很多意气之争,为公事共同努力。在与左宗棠的长期争论后,左宗棠的评价是“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而他对左宗棠是真君子的评价,也反映了他的宽广胸襟。

在劝他当皇帝的事情上,有人说他是为了一家牺牲一国,其实,他是为了一国牺牲一人。换了任何一个野心家,那样的机会肯定是不会放过的。不说有这样的机会,即使没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想尽办法创造这样的机会。后世的袁世凯,就是这样一个殷鉴不远的活生生的例子啊。

胡雪岩和曾国藩,都是出身草根,都是从白手起家,但都做出了非凡的成就,达到了普通人能达到的最高顶峰,他们难道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吗?如果有,那又是什么呢?

当我摒弃掉所有别人的聒噪,回到胡雪岩和曾国藩的本身,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去感受他们的思想,去景仰他们的成就,将他们还原为人,再将自己摆上去,我觉得万分惭愧,我与他们的差距太远了。为什么会这样?

在我开始读高阳的《胡雪岩》,读唐浩明的《曾国藩》,读曾国藩的家书,读了一些有关他们的东西后,很多细节都像是风一般被忘却,有两个字却渐渐地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来,那就是“人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但有一个局限,不管男女,无论老少,不论贤与不孝,都是同样的,那就是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小时只有60分钟。在这个限制下,无论你是才大如海、才高八斗、才气纵横,你光靠个人是成不了多大事的,要想成事,你必须突破自身的局限;要想突破局限,你必须得人,能够联合起很多的人,会有很多的人愿意帮助你,而这反过来要求你自己能够成人,懂得人道。成事先成人!

胡雪岩的成功,用一个现在流行的词,那是因为“商道”;曾国藩的成功,用一个隐秘流行的词,那是因为“官道”。但最根本的,促使他们成功的是“人道”。所谓的“商道”和“官道”,不过是“人道”在不同领域的表现而已。

曾国藩说:“山不能为大匠别生奇木,天亦不能为贤主更生异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此明则彼暗,此长则彼短,关键是要将人放在合适的地方。不要苛求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有才能,不要追求无友不如己者。要在世俗的社会里生存、生活,活得精彩,就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同时还要不迷失自己,这就是人道的力量。

如果说原来的我鼻孔朝天的话,当我看完胡雪岩和曾国藩的事例,我已经是低头向地了。要成人,我时常自问,我成人了吗?

对这两个改变我的人,谨以此书作为纪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道(揭示做人做事成人成事的内在逻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3970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3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