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上,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交往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代,经过岁月的沉淀遗留下了璀璨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同时,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交流史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交流卷)》由高翠峰所著,精心选取了几十个在中国交流史中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汇编成册。每个故事单独成篇,既有历史事件的精彩描述,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恰当表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版式活泼。书中对生僻字词做了注释,并在每篇文章后面增加了相关知识点介绍,并且有丰富的配图,是青少年了解华夏文化、增强人文素养的必读读物。
《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交流卷)》由高翠峰所著,精心选取了几十个在中国历史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中国人要知道的中国事儿(交流卷)》中的每个故事单独成篇,既有历史事件的精彩描述,又有对历史人物的恰当表现,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语言生动,版式活泼。书中对生僻字词做了注释,并在每篇文章后面增加了相关知识点介绍,并且有丰富的配图,供读者阅读学习。
军事家孙子、孙膑以兵法著作传世
扬名世界的中国龙——万里长城
中西贸易最早的联结者——张骞和他开辟的“丝绸之路”
昭君出塞以“和亲”寻求和平
不远万里求真经一朱士行西行求法
裴矩写《西域图记》介绍西域地理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
《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原型——玄奘和他
的取经之路
鉴真东渡日本宣传佛法
棘鞨的历史及“渤海文化”
最早来华的韩国留学生
辽太祖平定叛乱
藏族统治者中的英雄——唃厮哕建吐蕃联盟
中日僧侣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丹心一片照汗青——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韬武略、治国有道的元昊
张元、吴昊墙上题名得重用
完颜襄修筑界壕
火药在蒙金汴梁战争中爆发威力
丘处机万里拜见成吉思汗
萨班大师归附蒙古
太祖建炮兵,大元造火炮
马可·波罗记录元朝繁盛景象
刺探蒙古国军情的意大利间谍
赵仁甫布道授业
郝经千里赴宋鸿雁传书递消息
赵良弼不负使命出使日本
鄂多立克游历东方中国
“东方马可波罗”汪大渊
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
中国城市里的两方风情
中围近代第一位留学生与留美幼童计划
外交必备手册《瀛环志略》
外国公使来访引发的中两礼仪之争
向两方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理雅各
清政府外交使团中的两方领队
首开官方两书中译风气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第一个翻译《马赛曲》的中国人王韬
第一个记录巴黎公社的中国人
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传入欧洲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哥白尼“日心说”冲击中国人世界观
牛顿学说引入中国
达尔文学说震撼近代中国思想界
中国人认识《伊索寓言》
最早被翻译到中国的西洋小说
《圣经》的中译历程
传教士花之安写作《自西徂东》
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
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
不懂外文的译界泰斗——翻译奇人林纾
庚子赔款反哺近代中国留学事业
杜威和罗素谈中国问题
战争中间,交战双方指挥官的运筹帷幄与调兵遣将的策略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兵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兵书,一直被时代流传,甚至被世界众多军事家推崇,也成为传播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两部闻名遐迩的兵书,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和孙膑所著的《孙膑兵法》。
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自幼熟读兵书并精通多样武艺。他的祖父本姓田,是齐国的大将军,因为战功被齐景公赐予孙姓,其子孙都以此为姓。到孙武时,已经是第三代了。
齐国内乱期间,孙武为了逃避战乱,和家人一起来到了吴国,帮助吴王训练军队,并指挥吴国军队在战争中打败了强大的楚国,从此名声显赫。
当时吴国的国王阖阊为了与楚国争霸,广招人才,任用贤能,重用伍子胥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国势越发昌盛。
楚国在吴国的西面,是吴国的主要敌人。虽然吴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具备了伐楚的条件,但是却一直缺少一位精通战争的帅才。于是,伍子胥将孙武推荐给了吴王。孙武将他的十三篇兵法运用到治军中去,协助吴王训练军队,一举击败了楚国。
吴王任用孙武担任吴国将军后,立即就要攻打楚国。孙武制止了他,并从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和现实条件等方面分析出现在的时机并不成熟,他认为楚国虽然江河日下,但毕竟是当时的头等强国,不可轻举妄动。随后,孙武为吴王献上“疲楚”、“误楚”的策略,巧妙地隐蔽了主要的突击方向。他设计了千里之外的奇袭战略,并为此训练了一支具有机动能力的军队。
公元前506年,吴王一意孤行,决定进攻楚国,孙武见无法阻挡,只得为吴王出主意,他说:“现在楚国的令尹子常贪得无厌,居然为了一匹马、一块玉和一件皮袄得罪了蔡昭侯和唐成公。如果我们趁此机会拉拢蔡国和唐国,那么,胜算就大得多了。”吴王听从了他的意见。做好准备工作后,当年冬天,吴王任命孙武为主将,率领3万人马向楚国进军,深入楚国腹地,一路直逼汉水。楚王得知后大惊失色,立即下令20万大军迎敌。楚军大举发起反击,吴军在孙武的指挥下,避其锐气,并不投入决战,且战且退,一直后退到柏举这个地方。这样一来,不但避开了楚军的前后夹击,又诱使楚国军队脱离了原来的防御地带,造成了对方的轻敌态度。吴军在一路后退的过程中打了三次仗,但都受到损失。最终,吴军在柏举投入主力,发起总攻,大败楚军。十天后,孙武的队伍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让孙武名留史册的,除了战功,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创作了不朽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孙武结合自身带兵打仗的经历,总结古代和当时的战争经验,精心研究兵法,著成了《孙子兵法》一书,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著名军事学著作。
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孙武提出了许多为后世推崇的观点。他首次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指的是不用和敌人交战就能胜利,即最好的计策是在谋略上或者通过外交手段来战胜敌人,不战而达到“全胜”的目的,这也是孙武认为的最高境界,当然,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在战争中,他还提出了“胜于易胜”的军事理念,就是付出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
他提出“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注重在战争中要充分发挥将帅和士兵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到军纪严明;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指挥员要善于深入战场进行实地调查,掌握敌我双方的军事情况,在作战中要争取主动权,善于使用奇兵以攻其不备。他还主张要避实击虚,在进攻和防守时,要善于隐藏,进攻时要迅速、顽强,这样才能战胜敌人。
孙武强调军纪严明并非虚张声势。最早他将自己的《孙子兵法》13篇献给吴王后,吴王很高兴,也想试一试孙武的兵法是否真的有效果,就派出了180名宫女交给孙武,要他演练兵法。孙武找来吴王两个最宠爱的妃子担任队长,开始操练。可是在训练中,宫女们嘻嘻哈哈打闹成一片。孙武耐心地讲解完号令和军纪,继续开始操练。可是宫女们还是不改嬉笑的状态,孙武勃然大怒,决定处死两名队长。吴王看孙武要处死爱妃,赶忙为她们求情。孙武斩钉截铁地回答:“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坚持处死了两个妃子,并重新任命了两名队长。宫女们被他的气势震慑,很快按照他的军令认真操练起来。孙武治军时这种执法如山、不分贵贱、不避亲疏、严明军纪的做法,是他在军事指挥上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孙子兵法》之外,战国时期齐国人孙膑写的《孙膑兵法》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的著名兵书。
孙膑相传是孙武的后代。他在年轻时曾跟随一位叫鬼谷子的入学习兵法。孙膑学习刻苦,勤于思考,进步很快,老师对他赞赏有加。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