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犁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揭开伤疤,不是因为中国人民愿意回顾这一段伤心史,更不是中国人民不渴望和平,而是现实中有太多事实,让我们无法平静!日本社会的右倾化,日本右翼势力对中国台湾问题的染指,以及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纠葛等等,令中国人民又回忆起过去的伤痛,感受到东亚上空正在升起的一片阴影。本书将对这些疑问进行分析,以引起世人的警惕!

“重温这一段残酷历史,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那单纯而脆弱的心灵,多一份坚强,多一份凝重,如同在铁的刀片上,多凝一层钢,那么在未来,不管再发生什么,他们都能有一种坚强。”

内容推荐

日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谋取自己的“大国地位”?日本希望在世界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本书将对这些疑问进行分析,以引起世人的警惕!

目录

第一编 中日之间的百年较量

引言 日本,为什么不忏悔?

第一章梦想长大的岛国

1.探究日本人

2.中日第一次海战

3.一个尚武的民族

4.日本人的危机意识

第二章 甲午战争。中国何以惨败?

1.明治维新:日本命运的转折点

2.审视中日甲午战争

3.甲午海战百年祭

第三章追溯“九一八事变”

1.蒋介石的小算盘

2.1931年,日本在东北冒险

第四章 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1.中国军队的全面抗战

2.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

3.向全体中国抗日军人致敬!

第五章 战争:日本无法回避的话题

1.被愚弄的日本国民

2.“菊与刀”的国度

3.再看日本人

第二编 日本,在大国路上越走越远

引 言 日本“右翼"仍不死心

第六章 撕开靖国神社的“画皮”

1.所谓靖国神社

2.军国主义的危险信号

3.冯锦华:“中国人有抗议的权利!”

第七章 右翼势力:日本的现行“纳粹”

1.目击日本“右翼势力”

2.何日“清风自来”?

3.谁在为“右翼”撑腰?

第八章 蒙羞的“教科书”

1.无耻教科书的背后

2.日本的“撒谎教育”

3.日本人如何“雪耻”

第九章 钓鱼岛: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1.一颗东海上的璀璨明珠

2.日本在四面出击

第十章 警惕日本与“台独"的暧昧关系

1.日本的“台湾情结”

2.自虐的“台独”势力

第三编 中国,在和平中崛起

引 言 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

第十一章 对日索赔,并非中国出尔反尔

1.中国民间有权要求受害赔偿

2.日本必须承担国际人道赔偿责任

第十二章 中国不能再输

1.日本如何起家?

2.“爱你的敌人!”

3.中国的潜力有多大?

尾声 军国主义:日本挥之不去的幽灵

试读章节

中日第一次海战

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一直是日本窥伺大陆的必争之地,以朝鲜半岛为桥梁,日本把触角伸人中国大地。中日第一次海战,就发生在朝鲜的白江口上。

朝鲜半岛自4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之间互相争斗。此消彼长,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在此期间,三国各自投靠中日两国以为依恃。当时的中国处于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与东罗马帝国并雄于世。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东亚诸国,唐朝采用非武力的怀柔政策;对朝鲜半岛三国的争斗,多以平等相待,进行调和。高句丽南侵时,新罗和百济便来求助,唐朝派帝使赴高句丽劝解,使其主动与新罗、百济议和;新罗与百济发生纠纷时,唐太宗亲自写信给百济王,要他摒弃前嫌与新罗修好……只有在调解无效时,唐朝才被迫动用武力。

公元643年,高句丽权臣盖苏文断然拒绝唐朝的调解,使朝鲜半岛和平中断,唐朝于公元645年派兵东征高句丽,力图用支持弱者、抵御强者的手段来维持朝鲜半岛的势力均衡。唐朝和新罗结盟,大军所到,所向披靡,战胜了高句丽。日本对发生在身旁的战事极为关注,它积极介入朝鲜半岛,想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以一个活跃的大国角色与唐朝较量。这是日本对中国的初试牛刀。从此拉开了中日第一次海战的序幕。

在这次战争中,日本站在百济和高句丽一方,挑战中国和新罗这一方。

在朝鲜三国中,百济的关系与日本最近。公元659年,百济在日本的支持下进攻新罗,新罗几乎亡国,便求援于唐朝。唐朝决定抗日援朝,著名的中朝关系“唇亡齿寒”说,就是唐高宗在此时提出的。于是唐朝大将苏定文率军13万东征百济,新罗派5万精兵接应。唐新联军迅速进击,百济大败,百济王义慈和王室成为俘虏。义慈的儿子逃脱后召集残军,向日求援。日本得到这个与大唐较量的机会,朝野上下异常亢奋,当时在位的女天皇赶赴九州,欲亲自指挥与大唐的战争,不料在途中病故而亡,日军遂止步不前。

过了几年后,百济的国力已经处于绝对的弱势,日本决定支援百济复国。公元662年1月,日本这个物资贫乏的小国,竟决定以矢10万、丝500斤、绵1000斤、布1000匹、苇1000张、稻种3000斛支援百济。5月,日本派出船师数百艘抵达百济。663年8月,又有万余名日军登陆朝鲜半岛南端的白江口(今朝鲜锦江下游),遭遇了大唐和新罗的水军。

当时日本参战船只达400余艘,而新罗和唐朝的战船只有170余艘,于是日本人气焰嚣张,颇为轻视大唐水师。日本军团放言:“此一役或可让中国军知天朝神威。”

但是在第一日的水战中,两军战船相撞时,日本的竹木船大多不敌唐军的松木巨船,而且持兵器相战时,倭刀虽利,却难敌唐军的长矛勾枪,结果日本方面伤亡惨重。第二日再战时,唐朝和新罗的船阵中突发火箭,日本海军猝不及防,400多艘战船尽皆焚毁,兵卒在船上奔突号叫,跌撞践踏,大部分士兵掉入滚滚江水中溺水而亡,未死的日本残军都跪在岸边向唐军投降。中国军队船坚刃利,以少胜多,士气如虹。百济国也随着日本船队的覆灭而彻底灭亡。于是,新罗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

日本白江口海战的惨败,大出以天智天皇为首的贵族集团的意料。精神上由信心百倍与唐抗衡的亢奋状态,一下子坠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战争结束后,唐朝的一举一动,都会使日本贵族集团感到惊恐,生怕大军压境,危及列岛的安全。公元664年5月,唐朝派出朝散大夫出使日本,唐朝使节离开日本后,天智天皇便下令在沿岸或近海岛屿上设立烽火台,并建造防御工事,以防唐军的到来。到了669年,盛传唐朝将出兵,日本朝廷一方面派出使节探听虚实,另一方面加固防御工事。天智天皇竟然在惶恐中积忧成疾而死。

白江口海战的惨败,使日本意识到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甚至宗教等方面全面落后于大唐。失败乃早已注定,如果不加紧学习、追赶,恐怕永无出头之日,料不定哪一日就要像其他诸国那样对彼岸的大陆帝国俯首称臣了。P.11-12

序言

警惕日本军国主义阴魂附体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历史,是饱受外族奴役和践踏的血泪史。而其中带给中华民族最深伤害的,当属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不仅使中国丧权赔款,割土让地,而且最终发动了灭绝人性的侵华战争,侵占了大半个中国,使中国生灵涂炭、焦土千里。他们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残暴罪行,在我们民族的心灵上烙下了至今仍无法愈合的深深伤痕。

19—20世纪,日本军国主义先是吞并中国藩属国琉球,再侵略朝鲜半岛,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继而加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当时的日军是其中人数最多、最为残忍的“帝国军队”。之后又在中国东北发起日俄战争,夺我国土、杀我国民。及至民国初立,日本军国主义又派使赴俄订立密约,侵略蒙古东部,继而抛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再与英、法、意三国订立密约,强占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几年后,“五卅惨案”又起阴云,上海日本纱厂厂主虐待中国工人、鞭毙工人,导致上海各大学学生三千余人罢课游行;国民政府北伐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害怕中国统一,又竭力阻挠北伐的进程。

“九一八”事变使日本军国主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野心暴露无遗,它占我东三省。建“伪满洲国”,正式开启在中国“以战养战”的序幕。它的铁蹄丝毫也不停歇,又紧接着发动“一,二八事变”,步步蚕食,筹划“华北自治”,到“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终于全面发动!

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而且,按然不顾亚洲邻国反对,一意孤行,一再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同时,日本国内反对修改和平宪法的声音越来越弱,日本突破战后禁区,向海外派兵已成事实……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日本政治右倾化进一步发展,向亚洲邻国发出了新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一直发展低迷,而中国20年来经济长足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他亚洲国家,打破了亚洲经济的原有格局,日本多年来发展经济的“雁行模式”(即日本是雁头领行,亚洲新兴工业区——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东盟”国家继后,最后是中国大陆)濒于崩溃。日本一些人由此产生不平衡心理,这是日本民族心理不健康的悲哀。日本右翼试图把经济低迷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转移到国际关系中去,则无疑是在玩火!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认为,日本人自1945年以来很少做出努力,以使邻国减少对他们的怨恨,日本人缺乏负罪感。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指出,日本对侵略战争历史采取含糊态度,其他亚洲国家将会继续担忧日本可能再次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对日本在亚洲的日益孤立表示关注。

二战后,日本人把侵略战争视为一种谬误和已经失败的事业,从而向社会变革迈出了巨大的第一步。他们希望赎回在和平国家当中受人尊敬的地位,为此必须实现世界和平。但是,日本的行为动机是随情况而定的,如果形势允许。日本将在和平的世界中寻找其位置:如果不是这样,它将在一个武装阵营的世界里寻找其位置,日本恐怕会重新燃起其好战的热情。并表明自己将能够大显身手。

那么,日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谋取自己的“大国地位”?日本希望在世界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本书将对这些疑问进行分析,以引起世人的警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犁与刀(百年中日问题忧思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999239
开本 16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4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22.331.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