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书画谋篇布局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书画艺术有着浓远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中国中的谋篇布局则更是其中之一最精要的部分。本书从心法、形式法则、通用法则三大部分对这一艺术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又配以具体的例子让你简简单单就能直达其中的精髓。

序言

谋篇布局,书画之大法。肇应物之初始,接物艺之环中,贯创作之始终。视而不见,隐于形中;触而无体,藏于画中;感而知之,流于势中。其启在意,取法在道,营造在心,成败在思,故而意中编织,情中滋润,其所为意中事。

书画之事,知为者易,知为者之意难。究其因,为者可视,其事可知;其意不可视,藏于心中,谁能知之?故谋篇布局难也!其难有四:其_意难,意之所求,有若环宇无际,物类无穷,求一者易,求众异者难,因物物各异,岂可同一?其二法难,法之所取,有若众生无限,官能无尽,取少者易,求多异者难,因官官相别,怎能执一?其三心难,心之所造,有若造意无止,其趣味无息,造寡者易,造繁异者难,因品位不一,安能一律?其四思难,思之所成有若海洋无止境,情思无驭,成常者易,无常者难,因意理合一,怎能分心?故而可知,凡书画之事,必在意中,意在心,心在思。所欲为万种事,其意立万种,其情造万种,其思也万种。至于欲事成功,贵在思,有意无思不成,不合法理不成。故有意有思,所思在意,一之在巧,二之在理。巧在心,理在物,合人智之巧与物理而得法,所做意中之事无有不成。

登山则意在其高,临天在心,其思在上,得山之尊天卑地之境,故知高极必低;下海则意在其深,亲地在心,其思在下,得海之贵生弃死之境,故知有无相生。所言谋篇布局,乃有艺法、心法、通用之法,视而不见却眼中常有,触而无体却胸中可形,因其为意中经营之事,当也有序有条理,所具条件与能力一应俱全。

所谓心法,用心之法。其法有四:修养第一,滋养思想;感知第二,认知事理;立意第三,应呼事宜;构思第四,陶钧万意。正人品、广读书、中行道、通书画,此谓修养之法。它可静化思维、清正作风、规范言行;并可潜移默化,如气脉、如血脉,贯穿于书画内外、行乎于书画之风中、驾乎于品位之上、成乎于趣味之基。眼观形、目察色、耳辨声、思辨质、体时境,此为感知之法。它可辨明事因,全面认知,因物得宜;并可物所感我,如呼而召之;我所觉物,如应而随之,感应交会,情景交融,必有意生。观形以形立意、察色以色立意、辨声以声立意、嗅味以味立意、处时处境以时境立意,此为立意之法。它随感应不同,立意也异,其于章法为关键所在,其位为物象转意象之开始,其价值为意境、品位之枢纽。形意立则趋于意象之造,色意立则趋于意色之造,声意立则趋于意声之造,味意立则趋于意味之造,时境意立则趋于意时、意境之造,此为构思之法。它随造意不同而意趣不同,旨在艺术加工。艺术语言有别,品味追求各异,打造7)-式故也不同:求形者必以神全之,求色者必以水墨为上之,求声者必以韵律节奏意之,求味境必以品位、韵味而主之,求时景者必以趣意而寓之。故而有重修养而感知全真,方可能立意深切、构思精巧,四者环环相扣,条理分明,思行井然有序。

所谓形式法则,是艺术形式美之根本法则。其为大法,古今中外无不同之。其法有三:多样统一为第一,自然之法与艺术之法之融合;整体局部为第二,形式丰富之手段以顺应总要之和谐;节奏动变为第三,生命之律动,韵味之生成。须多样、贵统一,巧在多样与统一,此为多样统一之法。其为自然法则,也是美之根本法则,其于作品,喻以生命生机并不为过;其于风格,比之源头活水最为合适;其于品位,冠以尊天卑地绝非空说。多对比求和谐,种类、比例翻新不穷,知有对称但求均衡,此为整体局部之法。它是多样统一根本法则在整体统一下细节丰富之具体应用。节奏多变,韵律丰富,秩序不同,此为节奏动变之法。它可出现无限趣味不同、意境也异之艺术效果,可使作品静中生动、无中生有,得象外之象、味外之味;也可使作品具有动静无常、声色俱存、趣味不断、秩序多变、节奏多样之艺术生命。

书画同源,因书之抽象线与画之具象形有别,故知二者达意载体不同,其法有同异。通用法则,只取通用之法,不过是书画章法总法之凤毛麟角,分十六法详加细说,旨在互通而行同源之理。

所谓通用法则,是为书画互通无二致之法,书、画二家皆以其为本也。第一龙脉,天地之德喻,精神所比,谓书画之隐势,有气脉、血脉、势等之称,有“草蛇灰线”之喻;其于书画为大小动脉、生命流动之象征,意境、节奏、韵律、趣味等无不系于其上。第二宾主,谓形象之尊卑。是天地价值之隐含,其位置与价值,广衍书画一切领域,可化成位之上下、形之大小……及所有通用法则。第三呼应,天地之感应,其于书画,比如顾盼关系,有如作品、形象、笔墨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关系。其关系为:顾盼照应,有呼有应。第四开合,天地之交合如势似阵,有力使之收放,有形使之聚散。其阵势贯穿作品,融变于各局部。第五上下,天地之位也,交合可化生万物,其形多变,或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或上清下浊、或上窄下宽,穿插变化于作品各部。第六大小,天地之度量,形体之有异也。二者比之可知,独处则末然。故可知比之知大小,宾主能定也。令大则有小比;令小则有大比,同类异类相比则趣生也,故而无极也。第七虚实,天地之质。有若灵性,画之魂魄;有若阴阳,虚实乃生。第八繁简,天地之状。有如多少,贵在意境与笔,繁简之景应随情景而为之;用笔疏密,如弓张之度所不变。第九藏露,天地之情。实为可视与不可视,听无声,思有意;视与思合,画生意也。第十疏密,天地之时。当从有无着意,有含无,无为意蕴其中。无中生有,有为形显。置境布局,故当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第十一纵横,天地之势。上下可比,左右可喻。横者当以竖破之,竖者当以横破之,便无一顺之弊。第十二动静,天地之性也。生成之法,物有动静,动静相因;动极生静,静极生动,书画之生生之所在。第十三参差者,天地之法象,齐中不齐之谓也。参差之法贵在求灵变,以整合艺术美与自然之美。第十四刚柔,天地之质性。乾刚坤柔之称谓也。两两相对,天地之本也,书画之源,万物之类祖。可画成万物,可造就各种类型。第十五奇正,天地生成之法也。势之类也。正者为常,奇者为变,奇正之变,不可胜穷。第十六方圆,天地之形。圆者为天为刚,方则为地为柔,方圆之变,万形出也。

所谓书之谋篇布局,集心法、形式法则、通用法则为一体,旨在有二。一者在心,一者在艺。心有心法,艺有艺法。谋篇在心,布局在艺,二者目的,皆意欲使物转变成意。为抒情与表意,心法与艺法皆起通艺术成品之桥梁作用。而心法如桥柱之竖深列向,艺法如桥面之宽广。桥柱桥梁之构造,成惟一可通之途径。其构造巧妙,维系成功或失败之关键。何况,书画家立意不同,趣味不同,所求意境不同,所达目的地之远近、难易不同,所以书画家所建造的桥梁也就不同。又因意境、趣味及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无限性,书画家之谋篇布局足以同造桥开路之工程师相比拟。并有能力去设计、建筑、完成通向各地之桥梁。逢河架桥,遇山开洞,由此可知,谋篇绝非随心所欲,布局绝非胡作非为。谋篇布局既非易事,所为者,非苦心经营者,则不可得。故求书画之真谛者,必以无法而求法、得法而遗法之心理,以不断开拓创新精神,继承传统,发扬光大,焉有不成之理?

  王春才

  

二00二年十二月于山西太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书画谋篇布局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春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3052418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5-04-01
首版时间 2005-04-01
印刷时间 200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2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12.052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0
14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