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内容
编辑推荐

精短美文是相对于文化大散文而言的,当然大散文也不一定就是篇幅长,我们强调的是大散文是厚重,典雅型的,具有感染力的震撼性,就像美国大片,持得过瘾,令人怀想,这是一种大制作,大投入、大发挥。如果一篇散文在阅读上能像看美国大片那样有事有情有感有悟,就必定能为读者所喜爱,而在大散文的写作上可以允许有一些粗糙的,如引用较多的、议论过长等,精短美文却不可以,它要求更精致、更完美。

当我们从回肠荡气的大散文中抬起头的时候,我们还会看到隐在它们下面的小花小草。这些绿色的植物亦然装点着这片园地。它们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这片园子的兴趣,反而因为自己独特的色彩和芳香,渲染了园地的另一片天地。

内容推荐

散文的多样性是多样的作者创造出来的,多样性是兼收并蓄,多样性构成五彩缤纷。生活离不开味道,好酒的味道,香烟的味道;爱情的味道,婚姻的味道;寒冷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没有了味道,一切就茫然无觉。文学也属人们生活中的内容,那么,散文的味道呢?散文的味道,应该是那种本真的内在的、富有韵味的充满美感的、意趣横生的妙不可言的、饱含哲理的意象纷呈的。读散文亦当读味道,从中品咂出某种快感的东西。这也就是散文的意义。一篇散文,如果让人感觉不出什么味道——哪怕是痛苦的味道,这篇散文还有什么意义呢?2006年的精短美文,我们热情地期待着……

目录

序/王剑冰

记事/贾平凹

科学和艺术/两片水域/范曾

永别的艺术/毕淑敏

背景/朱以撒

非量化因素/刘心武

漓江情韵/从维熙

张先生走来又走去(外一篇)/黄亚洲

散文二题/高洪波

家在西子湖上/王旭烽

歌德的浪漫情怀/林非

湖水深深/阎纲

没有讲完的童话/周明

生命需要等待/詹克明

浪漫二题/南丁

内心的自美/韩小蕙

心灾/孙荪

身之奴/方英文

人之老/陈村

转塘一夜/赵柏田

我们的身体/李汉荣

水性江南/王本道

释源溯/蔡飞跃

为人的和人为的大自然/王剑冰

祭奠白鸭/刘志成

错位/郭翠华

流行背后/张立勤

母亲的心愿/徐宜发

青瓷联想/徐小斌

散文二题/彭匈

学术的古镇/范昌灼

魏延之死(外一篇)/黄文山

大地手记/雪松

用黑亮的声音去填补空白/谭延桐

大卫随笔(三题)/大卫

我们都是木头人/徐迅

得寿山石默想/小山

我们为什么道歉/刘洪波

神秘的临界点/王英琦

一根烟和一棵树/季栋梁

变幻的秩序/廖华歌

百姓旧事/尧山壁

母亲进城来看病/赵宏兴

老屋教我长大/王云奎

城市的脸(三题)/西篱

音乐花/谢宗玉

在威尼斯雪地写下“想家”/王钢

同雨相怜/院萍

祭李白文/马识途

十七岁时的女同学/樵夫

走不出去的河/正雨

谢颐城随笔(三题)/谢颐城

推开无数可能的门/冯文柯

寂夜的虫子叫/华姿

背影的魅力/马卡丹

关于“圣女”/梁小斌

屋顶上的灰灰/杜丽

四路公共汽车/杜爱民

抗衡/杨守松

平原的时间/李登建

萨克的鼻子/阿拉旦·淖尔

带电的女人/阎俊玲

土地(外一篇)/张天福

兵生活十题/冯紫英

母亲进城/苏北

雪花赋/杨莹

王瑶先生/江力

乡野的花/施建石

一个农民在城里/刘德良

春夜/月下闻香/苏会玲

清水河的秋天/张军明

从春天出发(外一篇)/许文舟

静静的麦草垛/刘川北

希望/我终于看见了/滕洋

泰宁古韵/黄征辉

离我远去的农业啊/孙宗信

那一年/淼森

紫藤/徐晓杭

乡村玩具/余继聪

不如怀念/弱水

村庄在春光里松软/王克楠

岁月的塑造/刘恩波

生命的秧田/周伟

白天不懂夜的黑/王芸

国殇墓园的回声/张昆华

秋雨/陈本豪

农民的事情/覃党生

交换幸福/superstar

奢侈的月光(外二篇)/赵丽华

二十岁的冬天/小转铃

站在刘希夷墓前/于天命

河对岸/那一个哭泣的少女/王积龙

值得我们永远尊敬的罗素/鲁先圣

给母亲打个电话/李梦游

一条深刻的大江/(白族)张乃光

试读章节

德国的大文豪歌德,真是浑身都闪烁着浪漫的情怀,当他早已度过了古稀之年,在七十四岁高龄,竟还热情洋溢地向一位十九岁的少女求婚。

从生理的状况来说,从年龄和差距而言,一个像是老树枯藤,4"却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一个可以充当慈祥的祖父,一个则多么像撒娇撒痴的孙女。不过这只是平常人的一种共识,狂放绝伦的大才子,可不管那一套社会的规范与习俗,而要在我行我素之中,寻求生命的慰藉和欢乐。这确乎也无可指摘,情爱的萌芽,婚姻的缔结,本来就是出于当事者双方的自愿,外人的横加干涉,并不符合文明的原则。

歌德当时正前往捷克的疗养圣地玛丽恩巴德旅行,借宿在这位少女的家中。他和这个家庭有着长期交往的友谊,好多年前,当这位少女的母亲,恰好是风华正茂的时光,他也曾悄悄地爱慕过她。经过了多少个轮回的日升月落,光阴像飞驰般地消逝着,她的女儿也已经出落得苗条俏丽,妩媚动人。这天真无邪的少女像对待父亲一般地尊重着歌德,细心地搀扶他,还跟他谈论和探讨种种的人生哲理。歌德也曾经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称她是“忠实而漂亮的女儿”。可是接触的时间久了,在耳鬓厮磨之中,竞完全迷醉于她青春的美貌,使他生出了无穷的幻想,像缥缈和升腾的云雾,像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雷电,把他劈打得灵魂出窍,如痴如狂,竟忘却了自己早已步人衰朽的暮年,还当成是好久之前写成的少年维特一样,滋生出一股撕心裂肺般的情欲来,焦急万分地向她的母亲提出,要求跟这少女订立婚约。

这位风韵犹存的母亲,毕竟不像歌德那种大诗人的气派,没有他那样无拘无束的浪漫情怀,却保持着一种常人的思维逻辑,因此并不接受他的请求,这样当然也就不会跟自己心爱的女儿磋商了,尽管是如此,这聪明过人的少女,从歌德丧魂落魄似的举动中,怎么能不领略他如此迫切难耐的心情?然而她也跟自己的母亲一样,只想度过通常的生活方式,却并不热衷于超越平凡的那种浪漫情怀。当歌德绝望和凄切地跟她告别时,她依旧像幼辈那样与他吻别。

歌德在乘上马车回家的途中,始终涌动着十分痛苦的心情,埋头写出了一首《玛丽恩巴德悲歌》,诉说着自己单恋的失败,这样就“已经失去了一切”,“抛进了深渊”,淌着“流不尽的眼泪”。回到魏玛之后,终于是痛定思痛,开始镇定了下来,年复一年地伏案书写,终于完成了《浮士德》这部旷世杰作。

如果歌德此种浪漫的追求,被对方也是浪漫的灵魂欣然接受了,那么在如火如荼般勃发的情爱中间,还能够有剩余的精力,写出这样的长篇巨著吗?或许恰巧是相反的情形,从那炽热的爱恋中,不断燃烧出的火焰,会更激发着写作的热情?既然歌德的求婚未能成功,自然也就不必进行这样的猜测了。据他的仆人回忆,在1832年的初春季节里,当他死去的那一天,竟还喃喃地说着梦话,“远处的阴影中,一头乌黑的鬈发,光彩照人!”谁也不会知晓,他是否又想起了往昔那位美丽的少女?

 每个活着的青年或老年,在安排自己的人生路途时,究竟怎样去追求更为高尚的思想境界,让自己过得更洋溢着欢乐,更充满了意义,这真是永远值得好好思索的。

(选自2005年4月11日《西安晚报》)P40-41

序言

散文创作是多向度的,人们的生活场景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对于文字的掌握和运用也各不相同。由此,散文是大可以随意的,只要是抒发真情实感,只要是语言灵动抓人。尽管散文创作需要批评和引导,但也不必相信有什么秘方良剂。

由于阅历的不同,知识积累的不同,生活层面的不同,作家作文的形式和内容也就不同。这样也就构成了散文创作的多样性。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写成文化大散文,或写成精短美文,或写成哲思小品。不能说会写文化散文的就是大手笔,写短散文的就是雕虫小技。有一段时间将写家庭生活小事的“小女子”批得不轻,原因是她们的作品有损于散文的形象。散文应当是一种什么形象呢?批的结果是这些小女子的书卖得更火,读者买账。这也如同批余秋雨一样。

散文界什么都想往外推,只将自己的大门把得紧紧的,结果只会造成观众寥寥的景象。而实际上散文的门不是什么个人意志能够严守的。社会都在发展着,文学会越来越逼仄吗?

 现在又有了一种现象——现象是会经常出现的,这才是正常现象,一些自以为走在前面的人,将以往的文章统统视为了传统的写作,惟以为自己的(或自己发现的)是先锋的。也许这些作品确实是先锋的,有新鲜感,有引导意义,但回过头去就会看到,散文何时不在变革着发展着?什么时候出现了“新生代”,新生代后面出现了“晚生代”,晚生代后面又会出现××代。

 可以说,后面的总是比前面的好,但不一定可以说前面的就都不好。我们提倡出新,高兴先锋散文,但不要忘了构成散文大厦的厚实的基础。先锋也是立足于这基础之上的,而不可能是海市蜃楼,或本就是海市蜃楼,经不住时间的检验。

散文的多样性是多样的作者创造出来的,多样性是兼收并蓄,多样性构成五彩缤纷。

生活离不开味道,好酒的味道,香烟的味道;爱情的味道,婚姻的味道;寒冷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没有了味道,一切就茫然无觉。文学也属人们生活中的内容,那么,散文的味道呢?散文的味道,应该是那种本真的内在的、富有韵味的充满美感的、意趣横生的妙不可言的、饱含哲理的意象纷呈的。读散文亦当读味道,从中品咂出某种快感的东西。这也就是散文的意义。一篇散文,如果让人感觉不出什么味道——哪怕是痛苦的味道,这篇散文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写作的追求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过程,有的人过程很长,爬行了半天还没上坡,有的人没用多长时间就到达了坡顶。这里边有运气,有被发现、被推出的偶然性,但更多的是自身所造就的必然性。

2005年精短散文仍然有大收获,贾平凹、南丁、方英文、陈村、大卫、彭匈的语言平实、质朴且机智、幽默,写作自由随意,使他们的文章很有嚼头。毕淑敏、朱以撒、高洪波、韩小蕙、蔡飞跃善于理性施文,一滴水透太阳,细微处见精神。范曾、刘心武、詹克明科学艺术相携,文字优雅含凝,让人赞叹艺术之绝唱。从维熙、王旭烽、阎纲、王本道描景写意,探水怀风,皆成气象。黄亚洲、孙荪、张立勤、尧山壁、梁小斌生活中来,寓意中去,文章过目难忘。林非、周明、黄文山、江力写人写事,怀人怀心,感念深刻。王英琦、徐小斌、谭延桐、廖华歌、谢颐城读书感世,随心所欲,意象万千。徐宜发、赵宏兴、马卡丹、苏北叙写亲情,热血与泪水混含,感怀与铭记相接,引发无尽联想。一群青年散文家,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选材独特,勇于使用汉语文字表达内心。赵柏田、李汉荣、刘志成、雪松、季栋梁、西篱、谢宗玉、院萍、冯文柯、阿拉旦·淖尔、阎俊玲等都以美好的作品呈现于世,让人刮目,并让人自信,他们必然地成为散文的明天。  2006年的精短美文,我们热情地期待着……

2005年岁末写于郑州商城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5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剑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31677
开本 32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1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