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古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学老经验,一生难胜算。中国人的老经验——传承千年的伟大智慧,指导人生的金科玉律,辅佑事业的经营指南!通过本书,借鉴古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这对于我们提高说话办事能力、提升个人魅力无疑仍是大有裨益的。
图书 | 通人情懂世故(中国人的老经验)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不听古人言,吃亏在眼前。不学老经验,一生难胜算。中国人的老经验——传承千年的伟大智慧,指导人生的金科玉律,辅佑事业的经营指南!通过本书,借鉴古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在实践中不断打磨自己,这对于我们提高说话办事能力、提升个人魅力无疑仍是大有裨益的。 内容推荐 可以说,中国几千年,一部二十六史,就是一部充满人际生存竞争的历史。本书从这些历史中截取有代表性的故事,以便后人重温历史,从中吸取其有益的精华,让古人的智慧经验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去工作,去生活。 目录 第一章 善用人者得天下 第二章 收服人心有方法 第三章 左右周到的人际策略 第四章 熟谙通权达变术 第五章 牢牢把握住“势” 第六章 晋升有道不由术 第七章 用道家智慧管理事务 第八章 领悟进退之机 第九章 心藏保身之道 试读章节 分清将才与帅才的区别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樱管农业,费管礼乐,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训练用于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悠悠然地只做他的帝王,而这九个人怎么会心甘情愿做臣子呢?这是因为尧懂得这九个人都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而且让他们个个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 一个人纵有超凡脱俗的智慧,也不能掌握世上全部真理;纵有万夫不当之勇,也不能无敌于天下。仅凭自己有限的一生,任何人也无法打破时空的局限。 三国时曹操、刘备在择用人才上各有千秋,而曹操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他任人惟才,能贵其长而忘其短,能不记私人恩怨和赦人之过。为此,那些原有过失的人对曹操感恩戴德,更加忠心地为他效力。大批贤才也慕名前来投奔曹操。 诸葛亮和刘备都是英雄,但在使用人才方面,刘备却远远高出诸葛亮。 刘备待人宽厚,思贤若渴并善于笼络。他在世时蜀国人才阵容十分可观,其用诸葛亮为股肱,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为五虎大将,许靖、糜竺、其他人如李严、吴懿和魏延,也都可以独当一面。 而刘备一旦死去,诸葛武侯治蜀,便众星寥落、孤月独明,剩下诸葛亮自己苦苦支撑。归根结底在于诸葛亮择才时过分严格拘谨,察人密之又密,待人更是严格近于苛求。具体分析,则包括如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诸葛亮不善于选贤任能。 他偏爱谨小慎微之辈,往往因小而弃大,过分地求全责备。如魏延虽有勇有谋,但诸葛亮抓住其“不肯下人”的缺点,并因魏延过去的经历而怀疑其易于背叛,故而不用。再如李严,与诸葛亮同受刘备托付,才能与资历可与诸葛亮相匹,偶有过失,即流放终生;事实上,这些人才,只要使用得当,都是可以建功立业。 第二,诸葛亮用人不善于扬长避短。如马谡是一个谋略人才,不该用为战将。 第三,诸葛亮不重视人才的培养。诸葛亮主要是坐镇成都。方法施废,整理戎旅,正是他的特长。刘备死后,诸葛亮事必躬亲,出将入相,独力支撑,辛辛苦苦,压抑了人才的成长。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都是用他们的长处来补救自己的短处。诸葛亮有萧何、管仲治国之才,却没有萧何、管仲用人之智,终于劳碌奔波,未能成就大业。以至于他所培养的主要接班人,缺乏实际工作的全面培养和锻炼,所以他一旦撒手西归,就后继无人,蜀汉就从此一蹶不振了。 《吕氏春秋》说:“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然而有了它万物才能生成,大人物不是事必躬亲,而是使所有的人各尽其能,发挥作用。这就叫没有教导的教导,没有说出来的旨意。”所以说,做部属的以自己能干为有才能,是为将才;而做领导的,善于让别人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才算是有才能,是为帅才。 P4-6 序言 可以说,中国几千年,一部二十六史,就是一部充满人际生存竞争的历史,在这里,各色人等围绕着社会国家个人命运进行着激烈残酷的角逐,成败大则关乎国家安危存亡,小则关乎个人的一生,甚至子孙后代的荣辱得失。考察历史上那些最终的胜者,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是一些深通权变的所谓聪明人。相反,如果不通此道,就无法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中生存,更遑论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权力场有它独特的游戏规则,置身其中的人又因环境的险恶变得极其智慧,在这,任何简单草率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幼稚的,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下,人们暗地里进行的却是权谋的较量。而且,越是出色的表演,越是不漏痕迹,正所谓海底雷霆万钧,海面上却风平浪静。权变是—把双刃剑,它固然能够克敌制胜,但如果不跟道义相联系,就能把人变成野心家、阴谋家。的确,权变运用得好,它就是一种智慧,甚至能成为一门艺术。可以说,权变无处不在,它不但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都可以得到广泛运用,甚至可以化到每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我们今天重温历史,就是要吸取其有益的精华,让古人的智慧经验为我所用,从而更好地去工作,去生活。 魏振斌 2005年9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通人情懂世故(中国人的老经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振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8796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3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