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宣德皇帝大传(插图本)/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宣德皇帝朱瞻基,明朝第五任皇帝。他是位文武双全的风流皇帝,继承了其父仁宗的利国利民政策,在位十年完成了为人称道的“仁宣之治”。“武”的方面是平定了叔父朱高煦的夺位活动,三次率师巡视边境,打退了武装牧民的进攻;“文”的成就是诗文书画都有作品,是当时宫廷文化的主力和旗手,同时也因逗蛐蛐和换皇后,赢得了“风流天子”的称号。

内容推荐

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插图版),汇集我国明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所撰明朝皇帝大传十二种。本书为该丛书之一《宣德皇帝大传(插图本)》,本书作者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宣德皇帝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相。宣德皇帝朱瞻基,明朝第五任皇帝。他是位文武双全的风流皇帝,继承了其父仁宗的利国利民政策,在位十年完成了为人称道的“仁宣之治”。

目录

第一讲 候补皇帝:从皇长孙到皇太子/1

 朱棣被迫立长子高炽为太子,至少因为长孙是朱瞻基/2

 由皇长孙到皇太孙,瞻基受到了特殊的教育和培训/10

 祖父、二叔和父亲的三角矛盾,瞻基坚决站在父亲一边/26

 高炽做了皇帝,否定前朝;瞻基升为太子,出守南京/36

第二讲 即位初期面临的局势及其活动/43

 甩掉高煦的劫杀,顺利登上皇位/44

 青年皇帝所面临的严重而复杂的局势/47

 即位初期的多项活动,释放李时勉/51

第三讲 处理威胁皇权的藩王问题/57

 高煦企图武力夺位,但被瞻基迅速平定/58

 对藩王进行了限制和削弱,使其地位大为降低/73

第四讲 完善内阁——司礼监的结构体制/85

 内阁的形成与瞻基较为稳定的上层权力结构/86

 完善并确立内阁——司礼监的结构体制/107

 提高宦官的权势,同时又善于驾驭他们/113

第五讲 以防守和收缩的政策稳定国防/119

 交阯战和,权衡利弊最终放弃交阯/120

 巡边主守,使北部边防基本处于防御状态/131

 和平、收缩的外交政策,与朝鲜等国的友好往来/146

第六讲 守成政治:对国事的调整与改革/149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确立巡抚制/152

 整顿了吏治,力求保持一支得力的官僚队伍/157

 号召人们提意见,但不喜欢别人触怒他/163

第七讲 对监察和司法的整顿与加强/167

 整顿监察队伍,罢免贪官刘观,启用清官顾佐/168

 裁决案例,瞻基是大明帝国的最高立法者和审判官/174

 与司法部门合作,完善和加强了司法制度/183

第八讲 “风流天子”的宫廷生活/187

 家庭生活:与家人的亲情及其换皇后的闹剧/188

 皇家宫廷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奢侈腐化/201

第九讲 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及其成/215

 书法家与书法鉴赏家/217

 颇有成就的宫廷画家/219

 宫廷作家及其作品/224

 有造诣、有才气的宫廷诗人/229

第十讲 朱瞻基及其时代/241

附录 宣德皇帝大事年表/255

后记/263

试读章节

起兵夺位的念头在朱棣的心中已经萦绕很久了,并且越来越强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朱棣果然做了个好梦,梦见皇父朱元璋授给他一个大圭,还对他说“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就在他下拜并双手接圭时,梦醒了。尽管好梦不长,可对于朱棣来说已经足够了。圭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典礼时所用的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也是皇位的象征。朱棣梦中得到明太祖授圭,很显然是渴望得到皇位,并传给自己的子孙。他觉得这个梦是他夺位成功的先兆,便急切地将梦中之事告诉了身边的徐夫人。徐夫人也觉得丈夫的好梦是“子孙之祥”。

第二天,朱棣的长孙朱瞻基降生了,做了祖父和祖母的朱棣夫妇一面欣喜,一面惊异:皇位传世的好梦刚做完,他们的长孙就出世了,这个孩子好像是应梦而生,难道这真是上苍的赐福吗?明太祖的大圭难道真能到手并传给这个长孙吗?

燕王长孙的出世,并没有给燕府上下带来多大的震动,人们似乎以为这件事很平常,无非是燕王有了继承人,燕王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已经被朝廷册封为燕世子,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自然就是未来的第三代燕王,是大明帝国的二十几个藩王之一。

倒是燕王朱棣本人不这么看,他总是想起长孙出生前他做的梦,这个孙子将来是否仍是一个藩王呢?

孩子满月了,徐夫人把爱孙抱给朱棣看。朱棣接过孙子,仔细观赏孩子的小脸蛋,越看越喜欢,他觉得这个孩子的长相有“天日之表”,转头对徐夫人说:“这孩子满脸英气,我做的梦应验了。”还一再叮嘱徐夫人要加意抚养。他把这个孩子的降生看作是他受命于天的象征,更鼓起了他起兵夺位的雄心。徐夫人得了第一个孙子,自然非常喜欢,从此便亲自抚养,她几乎把自己全部的爱心都倾注到了爱孙朱瞻基身上。

为了夺取皇位,朱棣发动了名为“靖难”的战争。在长达四年的“靖难”之战中,以燕王朱棣为首的燕军和朝廷的军队进行了军事上的决斗;而朱棣和朱瞻基祖孙未来的两种命运也在进行决斗:燕军获胜,朱棣称帝,朱瞻基就能继承皇位,君临天下;燕军失败,朱瞻基就会作为反叛者的直系亲属受到株连,甚至会被杀掉。为了避免后一种命运,瞻基的祖父朱棣和叔父朱高煦都上了前线,与政府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小瞻基则在祖父经营多年、防御坚固的北平城中,在祖母和母亲的精心养育下健康地成长。虽然北平也曾遭到政府军的攻击,但是瞻基的父亲朱高炽率领北平的军民顽强抵抗,不仅保住了燕军的后方根据地,也保住了小瞻基的生命。

四年过去了,燕军终于获胜。小瞻基被祖母带到了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这时他已不是一个普通藩王的后代了,而是夺位成功的永乐皇帝朱棣的长孙。

或许是由于朱棣想念自己的夫人和爱孙,他派人将他们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徐夫人和小瞻基的平安到达,给这位登基不久的中年皇帝带来了新的喜悦,朱棣重赏了护送前来的指挥顾能等人,沉浸在与夫人和爱孙久别重逢的天伦之乐中。

不久,在一次宫廷会议上,朱棣派人将朱瞻基领到朝廷上来,与他的诸位大臣见面。小瞻基刚满四岁,不知为什么竟有那么多的身着朝服、一脸胡须的人围观自己,他对此感到生疏,茫然地站在那里。于是,朱瞻基便给朝臣们留下了表情严肃、“屹如巨人”的印象。

朱棣坐在皇帝的宝座上,看着大臣们惊异而谦恭地观赏他的爱孙,脸上露出了由衷的微笑。也许就从这一时刻起,朱棣下决心要将朱瞻基培养成一个非凡的皇帝。

年幼的朱瞻基当然不会理解祖父朱棣的用心,他只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享受着一个皇家子弟的多种高级待遇。但是那些颇有政治嗅觉的朝臣都已明显地意识到,这个皇家少年正在卷入一场不可避免的政治斗争中,并且将成为朝中政治活动的又一中心人物。

当时政治活动中的首要问题,是立谁为太子。朱瞻基之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卷入这场斗争,是因为他是刚刚称帝的朱棣的长孙,而他的父亲即朱棣的长子朱高炽,虽然按中国传统的礼法惯例是皇太子最合适的人选,但在朱棣称帝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却并未被立为皇太子。作为高炽的长子,父亲不是皇太子,瞻基自然也就不是皇位继承人。而当时在皇太子人选的问题上,永乐帝朱棣和某些大臣已将朱瞻基的因素考虑在内了,因此,永乐元年十一月,当刚满四岁的朱瞻基来到首都南京时,自然会不知不觉地卷入这场政治斗争中。当时正是朝中各派政治势力为拥立各自的太子候选人而激战方酣之时,朱瞻基的到来,无疑为其父高炽一方的政治天平中加入了一个份量不轻的砝码。这一影响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政治斗争,是由朱棣起兵“靖难”后的特殊局面造成的。

原来,朱棣有四个儿子,长子高炽,次子高煦,三子高燧,四子高羲,除第四子的生母已无从考查外,其余三子都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朱棣的正宫娘娘徐皇后所生。几个儿子中,朱棣最赏识的是次子高煦,最宠爱的是三子高燧,而最不喜欢的恰恰是长子高炽。同高炽相比,高煦几乎处处见长:高炽体态臃肿、笨拙迟缓,高煦却身材高大、轻捷矫健;高炽不能骑乘,高煦却长于骑射;高炽为人内向,木讷凝重,高煦却为人狡诈,巧舌如簧。在日常事务中,高煦也比高炽更接近其父朱棣,并且常常不离左右。尤其是在“靖难”之役中,高煦作为朱棣的得力助手,以其勇猛善战而为朱棣“靖难”成功帮了大忙:白沟河一战,朱棣几乎为南军瞿能追杀,这时高煦率精锐骑兵直冲过来,斩杀了瞿能父子,使燕军反败为胜;东昌之役,战败的朱棣只身逃走,正赶上高煦率军前来,打退了南军,保护了朱棣;浦子口一战,朱棣被盛庸打得惨败,几乎萌生了议和北撤的念头。P2-4

序言

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插图版),汇集我国明史学界著名专家、学者所撰明朝皇帝大传十二种。作者以正史为创作之本,所据严谨,真实而生动地描写了明朝皇帝及所处时代的复杂生相。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从洪武元年(1368)建立,到崇祯十七年(1644)灭亡,共跨时276年。其盛世之态、激昂江山,其纵横壮举、鸿猷远略,足以令后世感慨万千。但相对于清史研究,明史是建国后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丛书的出版,除了可以起到推动明史研究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给喜爱阅读帝王传的读者还原一个个曾经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起到或开拓、或中兴、或傀儡作用的帝王影像。帝王不同于平民百姓,他们的活动是和整个时代、皇朝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帝王的活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但帝王都是人,同样有人的特性,只是社会环境和某些遗传因素使帝王成为不同常人的人,使他们在自己的舞台上演出了许多生动而丰富的人生戏剧。书中配有反映传主生活及所处环境的大量图片,力求给读者展现一个波诡云谲、气势非凡的大明皇朝。

后记

我写宣宗传是从研究朱高煦开始的。从前阅读《明史纪事本末》,觉得高煦是个颇有个性的人物。此人性格外露、急躁凶悍,一心想学李世民夺取大哥的太子之位,将来当皇帝。平时狂傲自负,总说心里话,毫不掩饰夺位的用意,常对人说:“我英武,不类秦王世民乎?”对李世民由崇拜到模仿,自以为必做当今的唐太宗。高煦申请到天策卫为护卫,得意地说:“唐太宗天策上将,我得之岂偶然!”话说得十分露骨,已经把太子高炽看成是必遭厄运的唐朝李建成了。朱棣的三个儿子中,高煦形象总让人感到生动、可爱。他的大哥朱高炽外表看来的确有碍观瞻,肥胖笨拙,气喘如牛,两人搀着走还总是跌跤,根本不是二弟高煦的对手。但高炽的长子朱瞻基却为人不凡,英武出众,并逐渐成为高煦的有力对手。叔侄二人明争暗斗了十几年,瞻基总像天边的浮云,遮住了高煦顺利夺位的光辉,最后高煦终于死在侄儿手里,没有做成第二个唐太宗。我将这段事写成文章发表了,当时并未想到日后要写的传主,竟是高煦的老对手——宣德皇帝朱瞻基。

1992年到1993年,我将《明宣宗实录》通读两遍,并着手收集有关材料。我要感谢许多师长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陈宝良兄、毛佩琦先生提供了资料、论文目录;林金树、张德信先生、罗冬阳师弟为我复印了许多资料和文章;赵毅师兄提供了图片以及宣德时期藩王问题的研究成果;高寿仙兄大病初愈,即带我去北图查找和收集材料;王熹兄和李泽奉、刘如仲二位先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没有这些人的支持和帮助,我是写不出这本书的。

从开始收集材料到最后写完此书,整个过程始终得到我的导师李洵先生的指导和帮助。先生为我开列史料书目,修改写作提纲,审阅书稿。从宣德时期的各类问题,到历史人物传记的具体写法,先生都为我指明,连史实错误和病句错字都一一指出改正。我出了校门,仍然有幸在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作业,心里总是感到十分难得和快慰。

撰写此书,我做了三点尝试,第一是在传记中力求采用通俗的白话语言,少引古文。因为考虑到读者是多层次的,不仅仅是专业史学工作者,传记中多引难懂的古文,会使读者看不下去,产生语言障碍,从而降低传记的社会影响。事实证明,一本传记性质的学术著作,并不全是所引古文越多、越艰深,其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越高。明史领域内传记性质的名著《朱元璋传》、《万历十五年》、《张居正大传》、《明代的宦官和宫廷》等书,尽管风格不一,但都不是以博引艰涩的古文而取胜。其他“明帝列传”也多少带有这种倾向。因此我写此书时,在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通畅的白话来表述古文。这种尝试是否成功,只有请读者来检验了。

第二是以较大的篇幅写了朱高炽的情况。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二十多年的皇太子生活是同朱棣一起度过的,“明帝列传”没有为他单独立传,所以我才在“宣宗传”里多写了他的情况,算是附带为他立传。仔细研究他的情况,愈觉此人大智若愚,值得佩服。后人称他为“仁宗”,实在有些冤枉和不公。高炽做太子期间,表面看来是多次受到二弟的打击和陷害,受到朱棣的限制,几乎是逆来顺受,处境艰难,但实际上他却受到了朝中许多政治势力的保护和支持,甚至朱棣都因担心他的仁弱而重惩高煦。从高炽即位后那些近乎偏激的作为来看,他决不是个逆来顺受、与世无争的人,因此他在永乐时期的那些活动,就很耐人寻味,或许是韬晦之计。如果他不这样做,而是以太子的权势去报复高煦、申救大臣,甚至顶撞朱棣,那么很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高炽以逆来顺受的特殊方式保住和巩固了自己的太子地位,有效地争取了朝中大多数政治势力的支持,最终击败了高煦,某种程度上也击败了朱棣。即位之后,他改变了明朝的国策,力图消除前朝的弊端,使明朝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代。在这一点上,我以为他是超过瞻基的。这一结论是否公正,也请读者来评判。

第三,力求写清瞻基的宫廷生活。这一内容在《明宣宗实录》中记载不多。其他史书也记载不多。但瞻基个人的《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中,这方面的内容却较为丰富,尤其是他的诗作,反映出这位“风流天子”丰富多彩的皇家宫廷生活。我以这些诗为依据,力求写出宫廷生活的各个侧面。或许是受了《天启皇帝大传》的影响,那本书中对天启帝少年时期顽童生活的描写,是较为生动、较为成功的。因此我写瞻基的宫廷生活,使读者感受到当时皇家宫廷的环境和气氛,以及宫廷主人朱瞻基的心态、性格。可惜我对宫廷文化的了解和研究都太少了,不能充分达到这一目的。

最后,感谢所有为出版此书而付出努力的朋友们。

赵中男

2007.12.9修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宣德皇帝大传(插图本)/正说明朝十二帝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中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0395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