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侠新力量排行榜
内容
编辑推荐

新武侠研究学者韩云波点评推荐,人气作家整体出击,顶尖高手论剑江湖。本书精选了《风火流星锤》、《妖杀》、《唐门后传》、《随侯珠》、《春风柳上原》、《指间砂·碧落篇》、《钗头凤》、《蜀道闻铃》、《逝水残歌》等12篇大陆新武侠前沿作家的佳作,这些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兴起和发展的五年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所选的12篇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21世纪大陆新武侠兴起和发展的五年历程。有些是最近一年的作品,比如《风火流星锤》、《妖杀》、《唐门后传》、《随侯珠》等;有些是作家的早期作品,如《春风柳上原》、《指间砂·碧落篇》、《钗头凤》、《蜀道闻铃》、《逝水残歌》等。因此,这个选集对于大陆新武侠的呈现,既有近五年来的历时呈现,也有空间上包括地域和作家的代表性的呈现。

目录

小椴·刺

江南·春风柳上原

红猪侠·风火流星锤

李亮·妖杀

沧月·指间砂·碧落篇

时未寒·钗头凤

步非烟·蜀道闻铃

丽端·逝水残歌

沈璎璎·金缕曲

香蝶·凉秋

萧拂·随侯珠

慕容无言·唐门后传

试读章节

第八根刺

第八根刺刺来时,苏绛唇避无可避。

她亲眼看着那支剑像毒刺一样地刺来,盯住的是她的咽喉。身边的打斗乒乒乓乓,但那似乎只是为这一剑做背景。这一剑是所有纷扰中最刻毒的诅咒,没有人护得了她,因为那一剑——来自幽冥、来自仇恨。

那一剑是从地底发出的,它发出前,苏绛唇正在城郊的“葛老茶房”歇脚。她端着一碗碧螺春,最被朱公侯赞赏的绛唇这时正撮成一个圆圈,在轻轻吹气,吹得盖碗里的茶团团地转着。

茶色碧青,青成一个春天。

她身外,两个轿夫歇在门口,六个侍从坐在右首桌上,两个快刀护卫正站在她左侧,一个侍女则在理她在感业寺烧香收到的符。

——她到底许了什么样的心愿,没有人关心也没有人知道。

别的客人见朱公府中的苏绛唇在这儿歇脚,也就没有人敢进来,两三个闲汉远远地在看,滚水灶前笑眯眯地站着店主葛老儿,他17岁的孙子小再正在旁边劈柴。门口有一棵新栽的白杨,白杨好小,根下全是新土。

这是个清晨——苏绛唇昨夜宿在感业寺,那寺是朱公府的家庙——切似乎都是清新的,有生机的,包括那棵白杨。

剑就是从那棵白杨根下发出,新土一翻,先露出的就是剑尖。然后,乒乒乓乓声起,苏绛唇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同时遭到密如阵雨的暗器侵袭,然后,那一剑对她而来,桌翻、椅翻、刀剑交火,那一剑不停,直向苏绛唇刺来。

那一刻,苏绛唇觉得身边的一切仿佛静止了——这是第八根刺!它出现时,她身边的泼天富贵一样一样在瓦解,她听到耳珠、环佩在这一剑袭来带动的剑风里摇荡的声音,一切似乎变得很慢很慢。那伏在地底的危机终于显露出来。苏绛唇苦笑了一下,这是一场宿命——宿命中,她是为这场富贵陪葬的女人。

P2-3

序言

这本书总共选取了12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基本上都是大陆新武侠的前沿作家,其作品大多具有较为独立的风格特色。

大陆新武侠之所以能够独立成就一个武侠时代,是因为它和以金、梁、古、温、黄为代表的港台新武侠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简单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证:

第一个方面是思想内容,也就是侠义人物的意识、情感和侠义道德的内涵。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为郭靖定义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成了港台新武侠的标志,即使后人有所变易,但大致仍不出其范围。如古龙不再涉足历史政治,但他强调平息江湖浩劫,仍然是“为国为民”的路子。再如黄易强调尊重历史,温瑞安强调侠在政治夹缝中的生存,无一不是以“国家大局”为重。可以说,港台新武侠作品是以宏大叙事为主,虽然金庸口口声声说要表现人性,但他真正关心的个人的生活毋宁说是群体的权利。那么,大陆新武侠显然在这方面颇有不同,我把这新一代的武侠精神称之为“自由——正义联合体”,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因为只有个体有了权利,才会有群体的民主。就本书所选的作品来看,符合金氏宏大叙事原则的,只有《钗头凤》和《唐门后传》两篇。而像《碧落》、《蜀道闻铃》、《凉秋》等,主要写的是个体的情感与生活。当然,更多的作品,还是沿袭了武侠小说历久以来的传统,是关于锄强扶弱、灭奸扬忠的好看的故事,在其中更多地强调着故事本身的趣味。而这同样构成了对港台新武侠意趣的消解,李亮和小椴常常都有些异趣的表现,《刺》和《妖杀》就是如此;丽端和萧拂在营造情节的同时,显然也非常关注对传统道德的反思,《逝水残歌》和《随侯珠》都颇有些悲怆,而小说里的非正面人物如许清扬和龙在天也都很难说就是“反面”。总之,就思想意识而言,大陆新武侠都远比港台新武侠更加复杂,这种复杂同时造成了大陆新武侠的好看。

第二个方面是艺术特点,也就是作品的审美风貌。

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基本上没有地位,1966年,梁羽生化名佟硕之对金、梁二人的武侠小说和西方文学等作了对比,而金庸在其短短的回应文章中则仍然只是自称“一个讲故事的人”,他似乎对武侠小说的文体地位还没有太大把握。直到1994年,北京大学的严家炎教授说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北京师范大学的王一川教授将金庸列入20世纪中国文学十大小说大师,武侠小说才开始在品位上可以被作为“文学”看待。然而,港台新武侠已经成了一个过去的时代,虽然温瑞安等人那里也有许多新的审美追求,但这整个时代缺乏审美的自觉意识。大陆新武侠一方面是一个新的创造,一方面也是港台新武侠的薪火承传,它继承了港台新武侠的成功经验,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中,置于当代文化的审美氛围,这就是大陆新武侠的新的创造。本书所选的12篇作品,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风貌,从艺术上说,每一篇都是有特色的文学作品。虽然思想内容上各有不同,但语言、意境、风格等艺术上的追求却都是精益求精。

如果说思想意识的东西主要还只是渐变,那么审美意识的东西在大陆新武侠这里就成了飞跃。《刺》和《妖杀》有很好的节奏感,不逊色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上的新感觉派;《蜀道闻铃》和《碧落》是柔柔的,绚目而清丽,江湖的杀戮与生死,仿佛都成了遥远的梦,一切都归于造化的青山绿水,这可以和20世纪40年代的乡土小说相媲美;《金缕曲》和《随侯珠》则在叙述方式上有新的创造,线索设置上都有一点儿“复调”的意味,但又融进了中国古典的审美情怀等等。

第三个方面是文化内涵,也就是作品的文化背景。

任何一种文学形态,都必然地会受到它所处的文化时代的影响。港台新武侠时代的全球化浪潮是民族独立,大陆新武侠时代的全球化浪潮是和平与发展,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两种武侠形态的差异。在民族独立背景下,金庸小说表现了韦小宝式的后殖民戏谑与焦虑,中国传统文化被当成一种欣赏对象得到强调和弘扬,这构成了金庸小说的文化意味,也是金庸小说的“好看”。而在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社会进入了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时代,斗争被合作所消解,人们关注更多的主要不是生存与灭亡的问题,而是如何生活得更有质量,于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成为一个时代的标杆,调动了包括影像、网络、游戏、动漫等等诸多文化媒介,也调动了全球化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意识,构成了新的一代文化,大陆新武侠无疑也就是这种新的文化时代的审美化产物之一。

小椴的作品被称为“椴江湖”,有一种独特的古典诗意美感,他近来又开始转向一种他称做“忏”的自我灵魂的反思,这标志着他的中西方文化的超越性融合的开始;江南在《春风柳上原》中的创作路子应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但他很快就转向了另一种与奇幻结合的路子,成为更大范围内的“九州幻想”;沧月、沈璎璎则很早就显示了她们的奇幻色彩,这应该说是后来她们合作打造“云荒”的良好基础;丽端、时末寒、慕容无言在本书中的作品都还致力于对历史背景的把握,而也已经开始显示虚构的历史与文献的历史二者的结合;步非烟在《蜀道闻铃》里的文化意象是唐人传奇,但她在后来的华音阁系列小说里更倾向于印度教了;等等。所有这些,显示了大陆新武侠较之港台新武侠,已经有了更多的文化丰富性。

本书所选的12篇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整个21世纪大陆新武侠兴起和发展的五年历程。有些是最近一年的作品,比如《风火流星锤》、《妖杀》、《唐门后传》、《随侯珠》等;有些是作家的早期作品,如《春风柳上原》、《碧落篇》、《钗头凤》、《蜀道闻铃》、《逝水残歌》等。这样,这个选集对于大陆新武侠的呈现,就既有近五年来的历时呈现,也有空间上包括地域和作家的代表性的呈现。

因为篇幅的限制,本书所选的都是中短篇。而大陆新武侠的历史发展,在较早时期,也主要是从中短篇开始的。比如在2001年,优秀的长篇就很少,代表作主要是小椴的《杯雪》。到2003年和2004年之间,出现了时未寒的《偷天换日》和张闻笙的《风雪载英雄》;同时,一批兼具奇幻和武侠双重色彩的系列长篇也开始出现,比如沧月和沈璎璎的“云荒”、方白羽的“游戏时代”、江南等人的“九州”、燕垒生的“天行健”等等。2005年,长篇俨然成为大陆新武侠的主力,并且,因为图书策划机构和出版社的大规模介入,推出了一批颇有“巨著”雏形的作品,如北京弘文馆策划出版的凤歌《昆仑》长达百余万字,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曾把它看做是大陆新武侠飞跃性的标志性作品。在2005年,韩寒《长安乱》、萧鼎《诛仙》以及沧月、步非烟等的系列长篇小说,也都由不同的出版社推出……这份名单,可以列到很长很长。与此同时,长篇武侠小说的兴起,也并未妨碍中短篇武侠小说的继续发展,在有代表性的武侠刊物和武侠网络中,中短篇仍然具有很大的空间。如果说港台武侠小说专以长篇为主的格局,是因为港台武侠出版和发表制度的限制,可以视其为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那么,前几年大陆新武侠以中短篇为主的格局,则是一种萌芽期的表现,仍然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只有到了今天,短、中、长篇的共同繁荣,才是武侠小说各个方面机制均衡地走向成熟的表现。然而,由于本书篇幅的限制,对于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作家作品,本书也只好割爱了。

任何一部小说,都会有故事和语言两个最为主要的层面,当然也还可以列出意境、哲理、文化等等稍为次要一些的层面。讲究故事情节的观赏性或者讲求语言表达的实验性,会成为判断作品是否具有先锋意味的重要标准。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发展中曾经出现了一个“语言学转向”,语言表达本身也被作为内容,因为语言就是人间世界最直接的呈现结构。本书在选择作品的时候,语言表达的创新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大部分作品都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特色,有自己独立的审美风格,有些作品甚至还可称得上有一些“唯美”的味道。因此,本书不仅是一部武侠小说选,也是从文学性的标准出发的。

当大陆新武侠发展到一个可以号称“鼎盛”的阶段以后,有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进一步反思。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在这个盛局之下,其实也潜藏着危机。比如木侠客就曾说凤歌的《昆仑》“冗长的结构、呆板的人物、对经典武侠作品的摹习,令人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提心吊胆”;在清韵论坛的“纸醉金迷”上,也有人提出批评,说沦月的感觉“这种东西深入到一定的程度再往上走就费劲了,所以沧月的读者群虽然庞大,但是结构比较单一”,说小椴的技巧“过于沉迷于文字的技巧,格局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等等。甚至也有人声称“也许真到了终结武侠小说的时候了”。

2005年岁尾,在接受《郑州晚报》记者左赞的访谈时,在谈到这一代武侠的不足时,我曾总结为三点:一是受网络游戏影响的“设定性”,二是一些作者成名太早而沉溺于自我的良好感觉,三是商业层面操作而导致的浮躁情绪,这三个因素的直接影响就是老套、自恋和漂浮;在谈到限制他们的作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因素时,我也谈到了三点:一是人生经历,二是哲学思考,三是敬业精神,我认为,这三点目前虽然还是不足,但又都是可以在将来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对于发展中的大陆新武侠,我以为,公正客观的态度,是一方面指出其不足,另一方面要以更多的热情对其中的优长进行肯定,在鼓励和支持中,使大陆新武侠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是为我们的文化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韩云波

2006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侠新力量排行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云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19359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2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5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