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经示要(熊十力别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读经示要》是熊十力的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为熊氏在重庆北碚勉仁书院任教时为学生讲解六经而作,也是熊氏写作的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论述儒家哲学思想的著作,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今当融贯中西,平章汉宋,上下数千年学术源流得失,略加论定。由是寻晚周之遗轨,辟当代之弘基,定将来之趋向。”书中极力推崇六经中之《易》与《春秋》,并以“六经注我”的精神,用大量篇幅论述了读经的意义与方法,是熊十力对国学的打通与梳理,究天人之际,成大家之气象。

内容推荐

熊十力,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出入佛道,取精用弘,而要归于儒,秉“中体西用”模式对佛教唯识论加以改造,创发以“恒转”为本体的哲学体系。本书是熊十力的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为熊氏在重庆北碚勉仁书院任教时为学生讲解六经而作,也是熊氏写作的第一部系统地研究论述儒家哲学思想的著作,

目录

题记

回忆父亲熊十力

读经示要印行记

自序

读经示要卷一

第一讲 经为常道不可不读

读经示要卷二

第二讲 读经应取之态度

读经示要卷三

第三讲 略说六经大义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恕本于诚,不诚而能恕者,未之有也。诚者,忠信之谓。忠信,是真实无妄义,诚亦真实无妄义。《易》日:“忠信所以进德也。”《论语》言主忠信,忠信是工夫,亦即是本体。天地万物,元从一个真实无妄的至道发现,即此至道,名为万物本体。言万物,而人与天地在其中也。吾人能持忠信于日用践履之间,即日用践履,莫非真实无妄至道之昭著,故日工夫即本体。孔子在《论语》及《易》言忠信,而于《中庸》演《易》之旨,则言诚,其义一世。今后生或谓《中庸》汉儒作,无关孔子,此妄见也。大小《戴礼》与《周官》皆孔子微言大义。七十子后学,传授不绝。秦、汉间儒者,容有增窜耳。《礼》经为孔门六艺之一,《中庸》则《礼》经之一篇,而谓与孔子无关哉?《中庸》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上句赳就本体言,下句约工夫言。尽人所以合天,合天即超越小己,而会万物为一体。何以知然?未能合天,则执形而昧其性。即有小己与万物对立。能合天矣,即澈悟万物与我同性。故不见有小己,而万物皆吾一体。见性,则亡形碍故也。然则,离有对而人无待者,其至诚之谓欤?游无待者,无有我与物对。无有物与我对,彻体真实,灵通无间,是以成己成物,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无有一物在己性外故也,故日恕本于诚。诚则同己于物,故能推。不诚即物我对峙,未有能推者也。凡人在社会生活中,尝有类似推己及人之行为,而实由服习于社会无形之制约使然,或出于尊己而不肯自轻蔑财然,非真能推也。真能推者,必出于诚。诚乃透悟本体,即自识真性。其推己及人,本于一体之通感,自有不容已也。凡人亦非无此境,但有之而不能常耳。如齐宣王不忍牛之觳觫,正是以己之欲生,推及于牛,此乃一体自然之推及,非有所为也。齐王不忍于一牛,而不能盛推此心以保四海者,其推及于牛,则其所得于天道之诚,未尝无自然之流露也,其不能更推者,则素乏诚之之工夫,本体未得全显故也。

总之,治道以均平为极则,而均平必由于恕道,恕道必出于诚。故诚恕均平,同为经纶天下之大经,而其间自有相因之序,不可不察也。夫政者正也,治者止乱也,必人人各自率由于诚恕均平之中。万群品未进,未足语此。则有导群之责者,非勉于诚想,厉行均平,则未有不自取祸败,以遗害人群者矣。夫西人言治者,大抵因人之欲,而为之法纪度制以调节之,将使人得各遂所欲而已。然欲,则向外追逐无餍,非可自外调节者也。故其驰逞,卒成滔天之势。资本家之专利,帝国主义者之横暴,皆欲壑难填,而罔恤其他。甚至颠狂之独裁,束其国人如机械,而用之以狼奔虎逐于天下,恣其凶噬。遂使坤舆之内,鸟毙于空,鱼烂于泽,腥闻于天,帝阍难诉,则人道至此而穷矣。吾六经之言治,未尝主绝欲也。然要在反识性真。性真者,谓吾人与万物所同具之本体也。亲其一本,则群生并育而不害。游于无待,则聪明睿虑,虽行于色声香味等等物尘之中,要自随缘作主,无所迷乱,而性分之乐,恒超然自得矣。夫人受于道而成性,以有生。既生,则不能无欲,欲与生俱,而生原于性,则欲不可绝,甚明。惟见性,则有主于中,斯欲无泛滥之患。孟子云“可欲之谓善”。欲其所可,而无欲其所不可。“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所欲有甚于生者,宁舍生而取义,何至纵欲以残同类哉!夫欲之所可当理者,唯见性而后能耳。性者,生之本然,纯粹至善者也,通天地万物而一焉者也。欲与生俱,生则成形,而有分。故俗每滞于分形,而昧其至一。滞分形而昧至一,即成乎不善。故欲不必顺其生之本然也。唯见性,而后邪欲不得乘权,即欲皆当理,而欲亦即性。《中庸》所谓“中节之和”是也。P20-21

序言

回忆父亲熊十力

父亲经常回忆自幼家贫,幼年丧父。随父就读一年,学无常师,只靠自学。他一生著作甚多,少量出版,后来仅靠亲友赞助出版。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的著作能够广为流传。虽然在他晚年,满腹学问无人可传,可他还是坚持写书,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去世后,港台陆续出版了父亲的部分著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儒学受到各方关注,中华书局等先后在北京、上海、河北、辽宁、深圳等地出版了他的专著,湖北还出版了《熊十力全集》。

父亲的一生,就是学习和创新、奋斗的一生。

1917年,他参加护法运动,佐孙中山幕。因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颇觉失望,遂决意弃军政向学,研读儒佛,以增进国民道德为己任。

1918年,他的第一部书《子真心书》整理成集出版,蔡元培先生为之作序。

1919年暑,读梁漱溟先生《究元决疑论》,遂从津至北京,两人当面探讨佛学,从而结交成半个世纪的终身挚友。

1920年,入南京支那内学院,学习佛学。在欧阳竞无大师门下,深叩内典,专攻法相唯识学,草成《唯识学概论》。读书三年,他在儒、释、道、耶及汉宋诸学都有了初步比较和研究,还钻研了西方哲学。

1922年,经梁漱溟先生推荐,父亲被蔡校长聘人北大讲授唯识学。因不满佛家性寂、因缘、轮回之说,决心自创新说,欲直书己见,逐步走上了自成一家的道路。

1923年,《唯识学概论》重新整理、撰著,是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部为之印刷(署名熊子真)。

1924年,更名熊十力,取自沈约《内典序》,是佛典中赞颂佛祖释迦牟尼之语,也有“兴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之说。

1925年,为讲因明学(古印度逻辑学),从秋到冬埋头攻读。次年,他的《因明大疏删注》,由北大印成讲义,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第二种《唯识学概论》印行,他由佛归儒,自创《新唯识论》,奠定了新儒学的基础。

1932年9月,经过十年的刻苦钻研,《新唯识论》终于出版,马一浮先生为他作序。

在北大的36年,是父亲一生中最为关键重要的阶段,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对儒家学说观念的研究有建树、有创新,著作颇丰,培养多位学生成材成名,他本人也成长为知名学者、教育家和哲学家。没有北大,也就没有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没有蔡先生知遇之恩,也不会有熊十力。

父亲一生倡导不断学习,1954年,他在北京什刹海为张中行写下:“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甲午十月廿四日,于北京什刹海寓写此。漆园老人。”正是他自己学习的写照。

父亲一生爱国,1902年,他投笔从戎入武昌新兵营,后奔走反清,参加辛亥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父亲于7月8日乘煤车逃离北平南下。日军对武汉大轰炸后,1938年春,携母亲及我妹再光入川。先住重庆壁山中学,迁来凤驿,继续研究学术,给邓子琴、钱学熙、刘公纯等讲民族精神、种原及通史。自信日本人不能亡我国家,亡我民族,亡我文化。是夏整理出《中国历史讲话》,约六万言。同时,作有《中国历史纲要》,并与老友居正、方东美交往、讨论。

1939年夏,应马一浮先生之约去复性书院讲学。后遭日寇轰炸,积稿尽焚,衣物全毁,左腿被炸伤。悲愤有余,遂返回来凤驿,和梁先生及他的学生们一起,住在西寿寺破庙中。

抗战时期,生活很不安定,物价飞涨,艰难度日,但他埋头写作,不求名利。他没有一日不讲学,没有一日不修改他的《新唯识论》,从不灰心丧气。休息时还常常对着山谷高声呼喊,四面回响,似催人奋进,总是给人一种勇猛精进、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

解放后,父亲有幸安心著作,不受运动干扰,他写出了《体用论》、《原儒》、《明宗篇》、《明心篇》、《存斋随笔》等。今天,为了普及新儒学知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选校了父亲的几种著作出版,使人欣慰。借此感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哲学系的老师们和出版界的朋友搜集、出版父亲的著作、资料和传播交流,奔走辛劳。

熊幼光

2006年1月12日

后记

抗战期间,熊十力先生避寇入川,颠沛流离,生活极其贫困,然振兴吾华哲学与文化,念兹在兹,未尝须臾忘也。一九三八至一九三九年间,先生指导钱学熙、韩裕文译文言本《新唯识论》为语体文,经黄艮庸校核,完成上卷。其中主要是熊先生口授或由熊先生改写的。尔后各卷,皆先生亲笔改写。一九四二年正月,以梁漱溟先生所办勉仁书院哲学组名义出版了《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上、中卷,实由居正先生募资才得以印刷。以后先生继续改写,至一九四三年春才完工。一九四四年三月,全部《新论》语体文本三卷(全一册)由中国哲学会作为《中国哲学丛书》甲集(甲集收哲学创作,乙集收哲学史研究)之第一部著作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凝聚了先生近二十余年的心血,标志其哲学体系最终完成。当时的中国哲学会集中了一批书斋学者,由冯友兰、贺麟、金岳霖为常务理事。一九四七年三月,上海商务印书馆重印。同年,先生门人刘虎生、黄焯等整理《十力丛书》,由当时的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出资,印行《新论》语体本三卷四册、《十力语要》四卷四册线装本各一千部。这是《新论》和《语要》最好的版本。本卷所收《新论》语体本,即以此为底本由我点校整理。

一九四四年正月至秋冬,熊先生以极大的毅力撰写了《读经示要》三卷。是书是《新论》之后先生撰著的又一鸿篇巨制。当年十二月是书全一册由重庆南方印书馆作为《中国哲学丛书》甲集之三印行。如果说《新论》是作者的本体论、宇宙论及道德哲学,那么《示要》则是作者的文化哲学、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和思想史专著。然两书具有内在的联系,其体用不二的新易学思想贯穿其间。抗战期间商务所出先生的《新论》和《示要》均极粗糙的土纸印刷,如今读来百感交集。一九四九年,《示要》经徐复观商请吴俊升由上海正中书局印成三卷三册线装本,系《示要》最好版本。本卷所收《示要》,即以此为底本由武汉大学中文系王庆元副教授点校整理。

郭齐勇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于武昌

书评(媒体评论)

六经究万有之原,而言天道。天道真常,在人为性,在物为命。性命之理明,而人生不陷于虚妄矣。顺常道而起治化,则群变万端,毕竟不失贞常。通万变而不可易者,仁也。知变而不知常,人类无宁日也。……经为常道,庶几无疑。夫常道者,万变所自出也。——熊十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经示要(熊十力别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十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71213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2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126.27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