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蒂在魏玛(托马斯·曼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德国大文豪、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曼的一部名著。作者摘取歌德与青年时代的恋人在魏玛重逢这一段史实,既塑造了歌德的伟大形象,也描写了这位伟人的渺小一面。小说再现了男女主人公当年缠绵悱恻的爱情和当时绚烂多姿的社会风貌;被认为是《少年维特的烦恼》的补充和接续。

内容推荐

歌德年轻时狂热地爱上了美丽的少女绿蒂,两人情投意合,可是姑娘已名花有主,不能接受这份爱;他只得怅然离去。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促使歌德以绿蒂为原型写下了震撼几代青年人的不朽的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同歌德阔别44年后,绿蒂携女儿来到魏玛,这座曾给她带来欢乐和痛苦的小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蜂拥而至,想一睹歌德昔日心上人的风采。可是上了年纪的歌德对绿蒂十分冷淡,不愿过多追忆往事,这使绿蒂非常不快,一连几周闭门不出。一天歌德邀她看戏,回家途中两人同坐一辆马车,此情此景似曾相识,不禁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都向对方倾诉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情况,对往日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试读章节

只剩下夏绿蒂一个人了,她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问,走到窗口,用一只手把两块纱布窗帘握住,从它们的夹缝中望出去,亲眼目睹广场上的一切还同原来一样,对旅馆大门的包围简直一点也没有放松。当她向外窥视时,她的头颤动得十分厉害,两颊由于同那位私人秘书兴奋的长谈而引起热辣辣的红润还没有消失。她转过身来,用两只手的手指的背部试一试它们的温度,觉得依旧火辣辣地发烫,眼神也因此变得模糊了。她刚才还说她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她这么说,倒不是故意说谎,也许她很少意识到这种活跃的状态带点肺病的特征。她似乎被一种禁不住要说话的欲念所驱使,打开的话匣子再也合不拢,滔滔不绝,说了还想说,自己也控制不住,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这样喋喋不休,简直不能容忍。她怀着相当大的好奇心望着门口,这扇门将为一位新来的客人打开。

雅德蕾·叔本华由马格尔领进房间后,深深地行了一个屈膝礼,夏绿蒂伸出一只手,亲切地把她扶起来。这位年轻的女士,据夏绿蒂估计,大约二十岁出头,长得并不漂亮,不过看上去很聪明。的确,她是这种人物,一开始,她那双青黄色的眼睛就经常闪动,眼光不时地向上下左右扫射,企图掩盖她那十分明显的斗鸡眼,露出她既聪明又有神经质的马脚。她的嘴巴虽然较阔,嘴唇薄薄的,却机灵地挂上了微笑,嘴里滔滔不绝地吐出动人的话语,使人顾不上去留神她那扁长的鼻子、长长的脖子以及那一对叫人看了不舒服的招风耳朵,耳朵旁边,几束鬈发露出在装饰着一朵朵玫瑰花、有点儿逗人的草帽底下,垂落在两颊上。这位姑娘的身材显得瘦小。洁白平坦的胸脯消失在短袖的细麻布紧身背心里面,瘦弱的肩膀和脖子周围隆起敞开的褶边。在一双精织透孔的白手套的一头露出细小的臂膀,另一头露出微微泛红的枯瘦的手指,手指上的指甲白白的。她一手紧握着阳伞柄,一手拿着一个卷起的小包和一束用绉纸包起来的鲜花。

她马上开始说话,说得又快,流利通畅,句子之间也不停顿,夏绿蒂看到她嘴巴的模样,已经预料她这种口若悬河的才能。她说话时微微流出些口水,稍稍带些萨克森口音的流畅的说话像加了润滑油似的滚动不息,夏绿蒂的心中不免有点儿焦虑,唯恐自己才扇旺的卖弄口舌的本领会没有用武之地。

“参议夫人,”雅德蕾说,“——感谢您允许我向您表示敬意,您这种好意给了我莫大的快乐,——任何言语都没法表达我心中的感激。”她不停顿地说下去,“我这次前来向您致敬,不但是来表示我这微不足道的人的心意,也是代表我们的缪斯文社——即使因为时间来不及,没有得到正式委托——我指的是我们的文学团体,这次您驾临本城,在这样一件令人欢欣若狂的事情上,它保持了它出色的传统和团结,我们的一位社员,我那可爱的朋友莉妮·埃格洛夫施泰因伯爵小姐,从她的女仆嘴里一听到这个消息,马上飞快地把消息告诉我。我的良心现在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说,我对缪斯莉妮一对不起,这是莉妮·埃格洛夫施泰因在我们社里的名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名字,要是我把这些名字一一告诉您,也许您会感到好笑,——我对莉妮本来应该把我的打算通知她;因为十之八九她自己也会想来的。不过首先事实上是我在她离开后才作出这个决定的,其次,我有重要的理由想要单独和您会见,欢迎您来到魏玛,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和您谈话……请允许我向您献上这几支翠菊、飞燕草和牵牛花,还有这件学习本地艺术的粗陋的作品。”

“亲爱的孩子,”夏绿蒂很感兴趣地回答道——因为雅德蕾把牵牛花念成“仙牛花”,使她忍不住微笑起来,还由此联想到“缪斯莉妮,,这个名字,所以用不着对自己有趣的感觉进行掩饰。——“亲爱的孩子,这些花卉多么逗人喜爱。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真是可爱极了!我们必须给这些精致的花朵浇浇水才好。像这样美丽的牵牛花”——她又不禁要笑出来——“我简直想不起曾经见到过……”  “我们这儿是花卉之乡,”雅德蕾回答。“我们都喜欢花。”她对壁龛里的石膏像瞟了一眼“埃尔富特的苗圃闻名于世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多逗人喜爱!”夏绿蒂又重复一句。“还有这儿,您称它是魏玛艺术的一件习作,——那到底是什么?我是个爱好寻根究底的老太婆……”

“哦,我这样说是委婉的说法。一个小玩意,参议夫人,是我亲手做的玩意儿,一个最最不像样的欢迎礼物。我来帮助您解开它,好不好?对不起,像这样解法。一幅剪影,是用黑色有光纸仔细地粘在白色厚板纸上做成的,您看,是一幅集体影像。

P89-90

序言

歌德年轻时爱上了一位俏丽的少女夏绿蒂·布甫,两人虽然志趣相同,情投意合,但是,姑娘已经订婚,未能接受歌德的爱情,他只得怅然离去,心头留下一个巨大的创伤,这段不寻常的经历促使他写出了震撼一代青年人心灵的文学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时光流逝,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位在读者心目中始终是个可爱少女的绿蒂,突然出现在歌德的住地魏玛,这座小小的城市顿时沸腾起来了,人们涌上街头,争相一睹维特的绿蒂(也就是歌德的绿蒂)的风采。她在魏玛停留了三个星期,和歌德重新相聚,人们关心地注视着,这两位青年时代的知己久别重逢,彼此有些什么样的感触?她对歌德的印象有没有发生变化?她在魏玛停留期间,到过哪些地方?听到人们怎样谈论歌德和他的作品?他们两人分别四十多年来,人事沧桑,各有多少悲欢离合,相聚话旧,又有多少话要说,凡此种种,都是人们感到兴趣的话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果有位作家把歌德和绿蒂之间的悲欢离合写成作品,准能扣人心弦,可惜,有关歌德和绿蒂重逢的材料实在太少了,只有绿蒂在事后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中透露了一些端倪。近代德国杰出作家托马斯·曼弥补了读者在这方面的遗憾,他不遗余力地搜集有关资料,凭他的渊博的学识,精辟的见解,透彻的剖析和细腻的笔触,写成了《绿蒂在魏玛》这部动人的小说,这是一部描写绿蒂的小说,尤其是一部描写歌德生平种种的小说,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部小说的内容,需要对两位主人公,特别对那位男主人公,作一些介绍。

绿蒂初次和歌德相遇时,她还只是个活泼的少女,等到这次重逢,两人都已白发苍苍,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她和歌德分别后,不久就和未婚夫克斯特纳缔结了良缘,生儿育女,她的生活是平凡的,却是宁静的,只有《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的出版,曾经扰乱了她的心。现在,丈夫已经去世,子女们也都已成长,她孑然一身,这次由小女儿陪伴,来魏玛探亲访友,了却多年的心愿。

至于歌德,他已和当年在帝国最高法院实习的小律师迥然不同了,他已不再像花蝴蝶般的整天飞翔于花丛,求取女性的青睐了,他已成了举世闻名的文豪,魏玛公国的枢密大臣,德国最伟大的诗人,德意志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戏剧家和杰出的演员都汇集在歌德的周围,魏玛也从此成了历史名城。

歌德未认识绿蒂之前,在十六岁时,遵照父亲的意愿,离开故乡法兰克福,来到繁华的城市莱比锡,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他在这里求学的第二年,常到舍恩科普夫饭店吃饭,认识了店主的女儿安娜·卡塔琳娜,她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蛋,虽不是很漂亮,但很温柔亲切,歌德对她十分迷恋,尝到了初恋的幸福,为她写了不少诗歌。歌德追求了她整整两年,时而相爱,时而争吵,他陷入了既甜蜜又痛苦的爱情漩涡中,在这期间,用诗歌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幸的是,在他学习快满三年的时候,狂热的生活和繁重的课程使他的身体承受不了,他突然严重咯血,一连好几个星期卧床不起,他身心疲惫,避开了心爱的卡塔琳娜,等到病体稍稍好转,竟对她不辞而别,回到父母的身边。

另一位少女是他继续学业时相识的,他在家休息了三年后,第二次离开故乡,到斯特拉斯堡去完成学业,这位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又一次陷入爱情的漩涡中,爱上了一位乡村牧师的女儿弗莉德丽克·布里昂,这位姑娘长得很美,天真活泼,他觉得她简直像“这片旷野天空中升起的一颗最最可爱的星星”。这一时期里,他的诗几乎都是为她写的,包括脍炙人口的《五月之歌》。他们立誓永远相爱,可是这位总是在爱神面前退却的诗人又一次逃跑了,在第二年的夏天完成学业以后,他又是不辞而别,仅仅给她写了一封信,就离开了斯特拉斯堡,回到了法兰克福,这时他才写信向她诀别。他在自传《诗与真》第十二卷中写道:“弗莉德丽克对于我那封诀别信的回信使我的心也碎了……我伤害了一颗最最美好的心,直刺到心中最深的地方……当我因为诀绝她而感到痛苦不安的时候,我又依照从前的老办法,再度乞灵于吟咏,继续把我的忏悔寄托在诗歌上,为的是通过自我谴责的惩罚求得内心的解脱。在《葛兹》和《克拉维戈》中的两个玛丽以及充当她们恋人的两个薄情郎,可以说就是我这种忏悔反省的产物。”

已经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的歌德,又在父亲的要求下,于一七七二年五月来到韦茨拉尔,到设在当地的帝国最高法院实习。他在这座古老的小城里前后停留了不到五个月,正是在这五个月里,他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认识了夏绿蒂·布甫,爱上了她。

托马斯·曼在这部小说里生动地描绘了少年歌德当时的情景,他整天像蝴蝶似的飞翔在花朵般的绿蒂的周围,梦幻般独自沉浸在爱河里,追求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

时光流逝了四十四年,现在,绿蒂来到了魏玛,追寻失去的岁月。魏玛是歌德度过大半辈子的地方,他在二十六岁那年,应魏玛公爵卡尔·奥古斯特的邀请,穿着维特式的装束,踏进魏玛的疆土。

歌德本来只打算在魏玛停留几个月,谁知这个小邦从此成了他的安身立命之地,除了好几次出国旅行和疗养以外,一辈子都在这块土地上活动,直到生命终结。

一七七六年六月,歌德正式进入魏玛宫廷,开始参预国家的政务,单独主管某些政府部门,从制订防火条例这类琐事直到参与欧洲各宫廷之间的高层政治谈判,都有他的工作,他还负责筹划伊尔梅瑙的银矿和铜矿的开采,一七七九年担任军事大臣,统率全国近五百名士兵,并被任命为枢密顾问,一七八二年,掌管最高财政部门税务署的职务,同一年,卡尔·奥古斯特为他向约瑟夫二世皇帝申请了贵族称号,从此,他的姓氏前面加上了一个贵族标志的“冯”字,一介平民顿时成了贵族,连他未来的子孙也沾了光,惹得当时的一些世袭贵族愤愤不平,表示不满,但他愈来愈得到卡尔·奥古斯特的宠信,后来,公国的各种科学机构和艺术机构、宫廷剧院都由他掌管,总之,他领导过这个公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财政、科学、文化、艺术等部门,成了公国最显赫的人物。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蒂在魏玛(托马斯·曼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曼
译者 侯浚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38748
开本 32开
页数 3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