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彀中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鲍鹏山“思想的历史”系列共写了中国三个时代,每个时代辑为一卷,分别为:写先秦诸子的《天纵圣贤》,写秦汉人物的《彀中英雄》,写中古文人的《绝地生灵》。描述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人格、命运及其与庞大体制之间的关系,是贯穿其整个写作的主脉。目的在于,了解我们的文化传统及其所构成的重大成就环境。本书是其中的秦汉人物篇。

内容推荐

鲍鹏山,朋友们戏称“鲍子”。鲍子纵笔不羁,见血性,多幽默,更温婉多情。上个世纪90年代,在贾平凹《美文》上开“再读圣贤”专栏,持续三个年头,声誉鹊起。作品曾被收人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鲍子的学术散文,可以说是继季羡林、余秋雨之后新一代学人散文的翘楚,表现出的是新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趣味以及批判精神。他的文章写得真好看啊,如今这样好看的文章太少了——现在,我们把鲍子的历年作品辑成三卷,以“思恕的历史”系列贯之,奉献给广大读者。

目录

自序

商鞅:斯人自杀/02

韩非:折断的双刃剑/27

李斯:斯人斯鼠/47

张良:绵软的剃刀/60

陈平:黑暗的囊/70

贾谊:没有席位的发言/78

晁错:多情却被无情恼/100

东方朔:谈何容易/113

司马相如:A Playboy/155

董仲舒:巫师与媒婆/149

司马迁:生存还是毁灭/166

朱买臣:我们为什么站在他这边/184

扬雄:从向隅而泣到向隅而笑/202

王充:文化清洁工/219

跋:鲍子,鲍鹏山(朱鸿召)/256

试读章节

商鞅真正是到了把良心都献出去的地步。为了秦国,他把自己的名誉、人格都丢弃不要了。当一个人对一种政治实体皈依列“尢己”的地步,悲剧也就开始了。因为人类毕竟还有更基本的安身市命的原则。这关乎着人类的尊严、价值、幸福的根基,这是人与上帝之间的信诺,是一切一时的政治需要所不能取代和凌驾的。郭沫若都对此不能理解:“虽然是兵不厌诈,人各为主,但那样的出卖朋友,出卖故国,实在是可以令人惊愕的事。”秦孝公死,那个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即位成了新主宰,风声日紧,不祥的阴云越来越浓,已请求退休,蛰居自己封地的商鞅,如芒刺在背,惶惶不安,便带着家属老母要回归魏国,魏人不接受,理由是:“因为您竟然能出卖欺骗您的老朋友公予印,我们无法知道您的人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南于商鞅使秦国强大,各诸侯国还不敢得罪秦国,谁也不敢收留他。“吕氏春秋·无义篇》就此议论道:“故上自行不町不审也。”出卖良心去附会政治,抛弃价值去迎合权势,这种“大公无私”,实在是中同几千年来知识分子常常发作的羊角疯啊。

让人怜,又是他被车裂的结局。当他被复仇的人群适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故国不接纳他,他只好带着他的为数寥寥的徒属北上山郑,做无望的困兽之斗。他大约想存秦以外自营一块容身之所。他知道他在秦已无立锥之地。那些官衔、封号、连同商於十五邑的封地,顷刻之间都灰飞烟灭。诸侯各国纷纷对他关起大门,如避瘟神。身后是被他割了鼻子、八年闭门不出的公子虔,对他咬牙切齿;眼前是四面竖起的墙壁,一片说“不”的声音,“所逃莫之隐,听归莫之容”(《新序》),天下之人,幅员之广,除了那几个死心塌地的徒属,再无他的朋友一他以前太无视朋友的价值,太践踏基本的为友之道了。当个人毫无自身的独立意志与独立操持,抛弃一切基本的道德信条而依附体制时,体制能给予你的,当然也可以拿走。一切自上而下的改革也往往免不了人亡政息的结局(假如再没有外部压力或对外部压力说“不”的话),聪明绝顶的商鞅难道真的不知道这一天终会到来?在他被车裂前五个月,赵良就警告过他:“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一一老秦王一旦伸腿死了,秦国以罪名来收捕你的,人数会少吗?你的死期很快就要到了!五个月后,可怜的、走投无路的、被世人所抛弃的商君,被杀死在郑国的黾池,然后尸体又被残忍地车裂(此据((史记·商鞅列传》。《秦本纪》言似直接车裂)。咬牙切齿的复仇者们杀了商鞅全家,包括白发苍苍的老母。到此时,商鞅又把自己的生命、全家族的生命奉献给秦国了。其罪名真是极具黑色幽默:“莫如商君反者!”一个把良心生命都献了出来的忠心耿耿的人,最后却得到了“反叛”的罪名!不知商鞅在目睹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血溅屠刀的时候,这个力倡大公无私的人,是何等样的想法?

所以,对商鞅,我实在不忍心说他的坏话。事实上,我内心里倒给他十分的敬意。在读到他走投无路仰天长叹时,还为他掬一把心酸泪。可是,读完((商君书》,却又不得不说他的坏话。好在《商君书》并不一定全是商君所作,高亨先生认为至少有五篇不是他的,而郭沫若则认为除《境内》篇外,其余均非商君所作。这样,我写下面的文字时,感情上就不是十分的别扭一且让我这样自欺一回罢。《史记》中的商鞅和《商君书》中的商鞅,确实给我两个极不协调的形象。如果《史记》中的商鞅令人敬、令人惜、令人怜,那么,《商君书》中的商鞅形象则是令我惧、令我恶、令我恨。

事实上,对商君,司马迁的态度也颇暧昧。在写有关商鞅的行事及政绩时,太史公几无一句贬责之词,甚至说出“秦民大悦”的话来。同时还令人可疑地写了一大段商鞅以帝王之迹干孝公,不得已而后用霸道的文字。“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这不能不说有为商鞅开脱之嫌。可是,在传后例行的“太史公日”里,他又说商鞅是“天资刻薄人也”,“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这不颇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么!

P03-O4

序言

重读历史是每个时代的义务。每个时代,只有在重读历史时,才能读懂自己,并且在重读历史时,站到新的台阶上。

正是在对历史的重新阐释中,一个时代的价值观才得以显现;一个时代的道德座标才得以确立;一个时代的良心与正义才能得到检验;一个时代的认知水平与实践层次才能得到证明。同样,一个时代的渺小与卑微、简陋与浅薄也会如影现形;而一个时代的伟大与光荣也才能得到弘扬——

假如这个时代有伟大与光荣的话。

因此,还是不能不提那句老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想接着说一句的是,所有历史人物都会幽灵般飘然而至,在当代的论坛边重新入座,并高深莫测地冷笑,随时准备揶揄当代的智力与德性。

这是真实的魔法。

在这套丛书中,我把我有能力请到的人物都请来了。我可能在与他们对话时肆无忌惮,过于刻薄;或者愚昧无知,轻薄随意,但这都没有关系。我上面说的“一个时代的渺小与卑微、简陋与浅薄”就是自我写照。但这仍然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时代还有你,还有他: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才是真正的魔法师。

在你们的阅读与批评中,将有时代的光荣与伟大。

不仅有认知的伟大,还将有实践的伟大。

我们明天的福祉与希望全在此。

后记

若干年前的夏天,我从东海之滨乘了几天几夜夜的火车,爬上青藏高原,为着看一眼鲍鹏山,为着一个许下了十二年的诺言。

走出西宁火车站,迎面一带远山,慈眉善目;回头一列群山,巍峨耸立,金刚怒目。跨过浩浩的湟水,半天泣血的残阳挡住了西行的道路。街市喧哗中,我心寂然,我心震撼!我仿佛从心底里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鲍鹏山十几年来一直厮守着这方土地。

鲍鹏山本来不属于这方土地。他是大别山的儿子,是中原西壁的大别山赋予了他生命血性,是长江之滨的赭山校园唤醒了他多情善感的心。1984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他在江边中山塔下,烧掉了准备参加硕士研究生招考的准考证。半年后,他和另外十几位同学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决然志愿到西北工作。

从此,青海湖上多了几只飘零的孤雁。

鲍鹏山和其他三位同学在一个单位工作。四条汉子,用共同的乡音维持着乡情,任凭豪情血性在一起过着买酒卖泪、相濡以沫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越紧凑,与周围的环境便越隔膜。待到单立户籍,分灶吃饭的时候,汉子们已由当初的一腔豪情,满怀抱负,偶然的乡土出生和同样偶然的西行相伴,长成了曲干虬枝、疤痂累累的四棵大树。唯有鲍子驷马难追,刻骨铭心地迷恋着江南,痴恋着南方。多少个漫漫长夜,他对酒当歌,对月长吟;多少次他走出校园,爬上海拔几千米的南山,望断山那边还是山,只有星星一丝无邪的冷笑给予他心灵的感恬;多少回他踽踽独行,沿着川流不息的湟水,寻觅着逝者如斯的人生情缘。好在天地不欺,万物可亲。爱山山有情,恋水水益智。《山》《水》篇等近百篇散文诗,留下了这段在心灵尽头的天国里盛开着雪莲的日子。

痴迷使人不群,思恋让人孤独。孤独中鲍鹇山成为一往情深的歌者。歌之不足,更行之。那最初的四五年时间,他每年都探望曾经相思并永远相恋的江南校园。但黄鹤已去,梧桐凋落,只留下漫长旅途中临窗桔坐的身影。他存心太善,用心良苦。一场风暴过后,需要有人去收拾狼藉。推拉搡挤中,他被请-君入瓮。四顾苍茫,生死迥惶,他与谁作理沦?去商量?只有古人,那些沉睡在千年方块字里的圣贤英灵们!如果说鲍鹏山此前的文章是对爱与恋的歌吟,那么,此后的文章则是对生与死的啸哦。

早在中小学的时候,唐诗宋词就濡染了他的少年意气和浪漫情怀。大学时代,他由盛唐雅宋上溯到三至四世纪魏晋南北朝的诗文,识得忧患与狷狂。人生三十始信命。十几年的西北生涯,书生意气的他历经磨难,由此感受到了冥冥之中“命运”这个劳什子,开始读懂了先秦诸子的智慧文章。恰好此间他作为访问学者,到复旦大学续补上明清文学和中西方文化比较,亲炙章培恒等诸多名师指点,更是打开了天眼。他读出了圣贤的微笑与叹息,触摸到了经典史籍背后的精神与血脉。他由叩问生死,应对英灵,到审度人生命运,清理民族文化,鞭挞时代社会,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归宿。

他逐渐地变得宽容大度,心灵丰厚。他笔下的老子,“满头风霜,一脸慈悲”,是多么和蔼可亲,千古不灭的智慧中包裹着被颠倒与被扭曲的灵魂,一层层地打开给你看。有鲁迅笔法,尖锐犀利,一针见血,也能见出闻一多的套路,字里行间充盈着诗情与人性,化合古今,文彩斐然。在行文章法上,又明显地运用概念演绎、逻辑推理的力量,构筑文章内里结构。充沛才情与鲜活的之气,更是鲍鹏山文章的最大特点。

他写庄子:

我们看到他对这个世界像对待一个已失去昔日风采的恋人,那种既恼又怜且遮掩的丰富神情,简直使我无所适从。

这是写庄子吗?这是写他自己。他将自己的生命情怀,融入庄子的精神世界,日渐月进,甘美醇厚,秀口一吹,文光四射,才情丰沛。

他写墨子:  孔子后,孟子前,面目黎黑的墨子及他的一帮刑徒一般蓬头垢面的门徒们,在诸侯之间穿梭来往,以完全不同于孔门的学术及为人风格,开始影响天下。

这是将圣贤的精神与历史的往事演化成心灵的戏剧,字里行间播演着的都是他鲍子的情怀世界和生命境界。

充沛的才情,是文学创作的血性生命。秉此才情血性,鲍鹏山文章才有血脉肌理,光彩文气;才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文,而是九十年代以来新一代学人散文中的翘楚之作。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趣味,批判精神,胸怀境界,以及由此而透视出的这个时代社会的精神想象力与生命创造力。

鲍鹏山写给我的信上说,这些文章“写得很苦,因为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我知道他自来便是一个处事认真、为人不苟的人。为人为文,其道一矣。当初他为相思爱恋而痛哭长夜,尔后又为生死去留而枯坐旅途,如今是为天下文章而升天入地,长歌当哭。鲍子呀,鲍子,今生今世,没有哭过漫漫长夜的人,何以知人生?没有哭过漫漫长夜的人,又何以为天下文章?!

千年遗梦青海湖。见过鲍子,我相信海可枯,石可烂,生命的梦和梦里的花是不败的。

五年前,鲍鹏山从青海湖畔来到黄浦江边,又陆陆续续写下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分子人生,依然字字珠玑,满篇光彩。侧身先秦,与“天纵圣贤”们激烈辩论,与秦汉时代的“彀中英雄”们愤怒争吵,与魏晋南北朝的“绝地生灵”们促膝倾谈,个人与体制、道统与政统、人性与兽行……在岁月碎影与学问纠葛中,生命的万千感知兑换出入生历史的智慧,鲍鹏山终于修炼成了鲍子。他感叹春秋战国太混乱,秦汉王朝太残酷,魏晋时代过于黑暗,两宋以后太狭窄,也太肮脏。差强人意,他宁愿选择生活在唐朝,大约是公元七至八世纪的中国。物质生活丰富固然是必要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可以放声歌哭。有了表达的自由,苦痛就可以舒缓,歌哭就升华为一个时代的浪漫。

三千年历史就是三千年歌哭。我在东北林地里遇到深谙天高地厚的狩猎者,他们用无数次惊险的经历换来睿智的经验:这疙瘩林地里,最厉害的不是狮子老虎,而是温饱过后撕咬松树,浑身蹭满松油,再往砂地里打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刀枪不入,力大无比,嗅觉灵敏的成年野猪。

上海是个正在成长中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这钢筋水泥构筑的广袤林地里,什么鸟什么兽都有。我时时地鼓捣着鲍鹏山,哥们儿站直了,长成一棵树,皮厚肉糙都是光荣的历史。好狗护三村,大树参天是风景。任野猪们放归林地,作为强大的他者茁壮成长。

2006年5月 诸侯大地工作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彀中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鲍鹏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66448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32.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