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趋势成因适度性及其调控措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从实证分析研究角度,通过构建差距综合测度指标,对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现状、特点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与分析,同时运用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结合因子分析、Panel Date等计量模型,对这种差距形成的深层次根源进行了剖析,并对欠发达地区给与特别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是否适度的因素、原则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所呈现的明显扩大趋势,已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研究所依据的理论体系进行回顾与评析,并对现有的诸多测量指标进行了优劣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情况选择了本研究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与测量方法,然后据此从省际、东、中、西以及不同收入水平区域角度,对改革以来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的差异进行了动态的实证描述,同时采用Theil模型对农民收入的总体差异进行了区域分解。结果表明,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改革以来,我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均呈现差异扩大的态势,而且扩大的速度快,幅度大,且目前仍处在库兹涅兹所提出的“U型”曲线的中期阶段;东部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收入差异较大,目前已进入国际上公认的较大不平等的范围,而中部内部差异较小,目前仍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同时农民收入增长在东部与中部之间出现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所揭示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这一现象在东部与西部、中部与西部之间却没有发生;高收入与低收入水平区内部差异小,而介于中间收入水平的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且保持着较强的扩大趋势,这一点基本上与“U型”理论的结论相符。同时Theil模型的结果表明,区域间农民收入差异的扩大是引起农村收入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由第四章、第五章及第六章组成。在第四章,首先建立了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基本数量模型,然后据此从收入来源的角度,对我国农民收入差异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农工资收入是造成各地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来源,为此本论文在第五、六章又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依据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产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文化素质及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实证,并首次利用对数方差法对区域间收入差异中的乡镇工业“工资”与“就业机会”不平等进行了数量分解,结果表明,“就业机会”不平等是引起地区非农收入差异更重要的原因。同时,针对各收入区组建立了数量模型,对其内部差异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各地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同的微观因素。但通过分析发现,上述原因虽对地区间农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变动有很大影响,但都不足以完全能够解释。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江浙一带并不是教育水平等条件很好的省份。这说明上述因素并不能根本说明东南沿海经济发展优于中西部的原因。

因此本论文又从制度的视角,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从国家经济政策及制度环境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的扩大,不仅仅只是由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所致,从本质上来看,应是各地制度安排、制度结构和制度利用效率的差异所致。东西部农村的差距首先体现为制度上差异,然后才体现为经济上的差异。正是由于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内陆的制度差异导致了产权差异、激励制度的差异以及配置资源的差异等,从而使东、中、西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巨大差异,并由此带来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的扩大。

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力量,已经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消费不振,而这与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低迷有直接的联系。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的扩大必将会对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产生巨大影响。为此本论文在第三部分对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的扩大需求效应进行了理论与实证上的分析,在实证分析中对衣着Panel Date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出了更为接近我国实际的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扩大,已成为目前我国消费低迷最重要的原因,这也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后凯恩斯学派有关收入差距与总消费关系的理论。之后又进一步对收入差异进行了评价,并对现有的一些纷争提出了一些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我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是否适度的原则,并尝试建立了我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适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该部分主要包括第七章、第八章。

第四部分主要是依据有关经济发展理论,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未来我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对政府调控收入差异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阐述。分析表明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能使我国各地区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自动缩小,影响区域收入的各种内生因素方面所固有的一些差异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仍将对我国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各地区单元上农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仍将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有继续扩大的可能。因此政府必须对此进行调节。同时结合我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东、中、西三大区域,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对策。该部分由文中的最后两章构成。

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几个基本的概念

1.2.1收入分配的两种概念

1.2.2地区收入差异与收入差距

1.2.3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及综合差异

1.3相关文献回顾及评价

1.4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1.5本研究中地域、时点的界定及数据来源

1.5.1研究地域的界定

1.5.2研究时间的界定

1.5.3研究数据的来源

1.6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分析的理论、指标及测度方法

2.1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扩大的背景与特征

2.1.1经济转型期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特征

2.1.2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形成与扩大

2.2地区收人差异理论的回顾、评价与研究新进展

2.2.1结构转换理论与发展阶段理论

2.2.2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

2.2.3区域经济不均衡增长理论

2.2.4地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2.3地区收入差异测度指标的评述与选取

2.3.1现有差异测度指标的评价

2.3.2我国地区收入差异研究中所使用的测度指标的评述

2.3.3本研究所采用的差异测度指标

2.4收入指标及其价格处理问题

2.5时点选择

3 改革以来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1省(直辖市、自治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1.1省际绝对收入差异的变化过程

3.1.2省际相对收入差异的变化过程

3.2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组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

3.2.1各类区组收入差异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

3.2.2各类区组内部收入差异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

3.2.3农民收入差异变化的空问动态分布特征

3.3东、中、西三大地带农民收入差异变动的格局

3.3.1东、中、西各地带内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化

3.3.2东、中、西各地带间农民收入差异的变化

3.4The订熵:对农民收入地区差异的一个分解

3.5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主要特点

4 转型期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成因的一个实证研究——收入来源结构

4.1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决定的一个基本数量模型

4.1.1收入决定基本数量模型

4.1.2非农收入决定模型

4.2收入来源构成及变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5 收入差异成因——基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解释

5.1区域地理位置与地区农民收入差异

5.2农村经济总量的区域特征与收入差异的相关分析

5.3农村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基础

5.3.1产业结构及其效益的区域差异:结构性转移增长的测定

5.3.2乡镇企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农民工资收入差异的源泉

5.3.3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与收入差异的实例分析——以新疆为例

5.4农业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收人差异扩大的效率影响

5.5二元结构的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的城乡分隔体制影响

5.6农村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收入差异扩大的推动器

5.6.1教育发展与收入差距扩大的内生机制分析

5.6.2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影响的实证分析

5.7不同收入水平组农民收人差异影响因素的数量分析

6 差异成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6.1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6.1.1制度与经济绩效

6.1.2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6.2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框架分析

6.3制度与效率理论模型的透析

6.4东、中、西部农村经济绩效的制度差异影响

6.4.1制度因素中观念的差异

6.4.2制度创新、制度结构及制度变迁方式的差异

6.4.3农村制度实施的主体——农村基层组织成长程度的差异

6.4.4区域推进的开放政策的不同

6.4.5区域市场化发展程度的差异

7 收入差异扩大的经济效应分析: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7.1消费理论中的收入分配与总消费

7.2收入差异影响我国总消费的机理机制

7.3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7.3.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需求分析

7.3.2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与平均消费倾向分析

7.3.3收入差距扩大与农村消费需求趋低关系的经验论证

7.3.4我国农村各类地区消费状况的对比分析

8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性的探讨

8.1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分配体制的基本内涵

8.2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存在的客观性

8.3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问题的实质

8.4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存在的合理性与有利性

8.5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扩大的负面影响

8.6一些西方国家收入差异过大的经验教训

8.7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与国际的比较

8.8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的判定原则与指标体系

8.8.1基于基尼系数的判断及对基尼系数本身的质疑

8.8.2判断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是否适度的基本因素

8.8.3确立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的基本原则

8.8.4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适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9 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

9.1地区收入差异长期变动趋势的一般理论与模型

9.1.1威廉姆逊的“倒U”假说

9.1.2围绕“倒U”假说展开的争论与评价

9.2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收入差异变动趋势的经验论证

9.3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9.3.1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9.3.2地区农民收入差异长期变化的动力机制

9.3.3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未来发展的趋势

10 调控我国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政策启示

10.1协调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0.2近期东、中、西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

10.2.1东部农村地区近期发展的思路

10.2.2中部地区近期农村发展的思路

10.2.3西部地区近期农村发展的思路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济转型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异研究--趋势成因适度性及其调控措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樊丽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9107595
开本 32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3.8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