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市肆浮沉(扬州名店)/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扬州又是全国名城研究组织的主要发起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这套丛书本着对扬州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的关注而编辑的,较全面、概括地反映了扬州城乡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再现了扬州文化的魅力。 该丛书通过图片和文字详细介绍了扬州历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从微观和建筑技术的角度,充分展示了扬州的名山、名桥、名花、名图、名书、名产的文化和历史沿革,使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内容推荐

历史文化名城除相应的自然条件外,有两样是不可或缺的,一是古树,一是老店。古树是这个城市的“活化石”,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年轮;老店则诠释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休养生息、居家过日子行为方式。扬州的店家总是和历史文化形影相随、融为一体。或文或商、先商后文、先文后商,绵延百年而禀性不变。这便是扬州名店老字号的特点之一。扬州市区现存老字号计22家,历史上曾经红极一时,如今已歇业多年的11家,两者合并为33家。现存的按地址归属到辕门桥、教场、左卫街、多子街四条老街的名下,合成章节;歇业的,今虽不存,但仍是扬州商史中的一部分,则以开设时间为序,列入“芳菲歇去”的一章中。总之这是记实扬州及周边县市老字号较为详尽的一部书。

目录

1/总序

1/前言

1/广陵商潮几起落

9/辕门桥上看招牌

10/得胜桥头“三把刀”

14/富春茶社

25/大麒麟阁茶食店

30/谢馥春香粉铺

39/亨得利钟表店

44/中国照相馆

47/紫罗兰美发厅

51/绿扬旅社

61/教场茶馆客纷纷

63/九如分座茶社

70/三和四美酱品厂

78/大德生药店

83/景吉泰茶庄

89/菜根香饭店

95/左卫街前人如蚁

96/同松参号

103/小觉林素菜馆

106/月明轩饭店

109/扬州浴室

115/多子街头花世界

116/共和春饺面店

119/双桂泉浴室

123/春生洗染店

125/冶春茶社

128/景扬楼餐厅

133/芳菲歇去何须恨

134/戴春林香粉店

139/伍少西毡铺

144/协茂药号

146/吴正泰香店

148/梁福盛漆号

153/德春钱庄

155/云蓝阁纸号

157/惜馀春茶社

164/敦吉典当

169/同和估衣店

171/陈恒和书林

177/后记

试读章节

市有市令。中午击鼓三百下开始贸易,日落前三刻击钲(铜乐器)三百下,停止贸易。市内的店铺叫“肆”,出售同类货物的肆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叫做“行”,行有“行头”,负责对官府纳税等事务。后汉时期,民间已流传这么一句话:“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可见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排序,在求富这个范围已发生逆转。再有,古者为市,一日三合;后因人货殷繁,改一日四合。这新增一合可能是早市,亦可能是夜市,但不管怎样,都是商贸发展的推动。唐代的扬州,得益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便利,已发展成为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相传宵市桥就是因为隋炀帝在此设夜市而名,清宗文鼎赞云:“河桥尚忆繁华夜,小市春灯煮百羊。”天宝二年(743)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准备东渡日本置办的物品中有佛经、佛像、漆器、铜器、玉器、香药以及各种农产品达600多斤,反映出当时的扬州已是百货云集的大商业都市。但扬州的“繁富甲天下”,还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叛乱,北人大批南下,近的到江淮之间,远的到江南躲避战乱。扬州人口急增,直到晚唐。罗隐《广陵乱妖志》说:“富商巨贾,动逾数百。”大历贞元年间(。766—805)扬州有个女老板,人称俞大娘的,“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安,岁一往来,其利甚溥。”(《国史补》)至于反映扬州繁华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夹河树苍苍,华绾十里连。”(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月明街廓路,星散市桥灯。”(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四十韵》)“山映南徐暮,千帆入古津。”(卢纶《泊扬子津》)在这个熙熙攘攘、呵气成云、挥汗如雨的江淮首善城市里,最活跃的是盐商,其次是茶商,再次是珠宝商,还有药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唐政府规定的日落前三刻贸易停止已不能严格执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便成了形容扬州夜市繁华的名句。相对而言,唐代的长安是个封闭古城,居民住在一个个坊的中间,门朝坊里,背面对着大街。商业只在“市”中进行,不是到处都开店铺,日中击鼓而开市,日落鸣钲而落市,由官吏管辖。大街上也一样,日落时街上鼓擂动,行人就不能再在街上逗留。开成五年(840)一份关于长安设夜市的文书到了龙案上,文宗先倾听诸爱卿的良策,又提笔沉思许久,最后朱批:“京夜市宜令禁断。”一下子把长安夜市给否定了若干年。

P2-3

序言

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方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开启扬州建城史。扬州古为春秋邗国,后为秦朝郡,汉代发展成为一方区域中心。隋朝京杭大运河开凿后,扬州成为江南漕运和淮南盐运中心,唐时有“扬一益二”之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成为富庶、繁荣的象征,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时常吟咏赞颂的美丽之城,有着“淮左名都”的美誉,长期以来是人们憧憬的一座富庶城市。清代,扬州再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食盐供应基地和南北漕运咽喉,扬州也因此达到了当时中国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巅峰,成为当时的重要都会。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方文化,孕育了一批影响过中国历史的著名人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被人们称作“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

扬州是全国名城研究组织的主要发起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1991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表在浙江绍兴召开了第四次研讨会,会上提出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有形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挖掘、整理名城的无形文化遗存,从而使名城具有更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参加会议的扬州市领导为了宣传、研究扬州无形文化,委托设在扬州市建委(现为市建设局)的《中国名城》编辑部着手策划出版《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自此以后,《中国名城》编辑部在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充分酝酿、精心组织、深入研究,先后在江苏古籍出版社、黄山书社出版了《扬州历史故事》、《扬州历代名人》、《历代名人与扬州》、《扬州琼花》、《扬州大观》、《扬州百镇》、《盐商与扬州》、《禅院寻踪——扬州名寺》、《古巷探幽——扬州名巷》、《胜水撷芳——扬州名水》、《旧宅萃珍——扬州名宅》、《园亭掠影——扬州名园》等系列丛书,挖掘、整理出扬州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丛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扬州城乡文化建设的历史和现状,为更深更广地宣传扬州、研究扬州积累了材料,也为扬州城市建设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作了很多资料方面的准备。

此次即将出版的六种新书,包括《山色有无——扬州名山》、《花木荣枯——扬州名花》、《画笔春秋——扬州名图》、《书海沧桑——扬州名书》、《亭桥烟雨——扬州名桥》、《市肆浮沉——扬州名店》,是本着对扬州历史文化与现实结合的关注而编辑的。悠久而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注定了今日的社会生活、城市建设与往日文化的密切相关。在物的层面上,绿杨城郭、园林胜迹、运河风光、古街小巷、传统工艺等既是历史赠予今日的宝贵财富,也是扬州成为名城的历史依托;在人的层面上,扬州有名闻天下的民族英雄、文人学者、艺术名流、封疆大吏、富商大贾等,他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扬州至今仍和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正是有着这些实在的文化遗存以及人文传统等精神方面的历史宝藏,扬州才被称为“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地方”。《扬州历史文化丛书》着意诠释扬州城与扬州人的文化意义,着重解读扬州历史文化名城所有精神与物质方面的内涵,并由此生发出对扬州更深刻的认识,以理解扬州文化的走向,从而为扬州的现代化建设与社会进步提供参考。

编辑这套丛书,我认为是一件颇有意义的社会文化工程。它显然不只是抒发一种思古之幽情,而是努力寻求扬州文化之根。扬州几度兴衰起伏留给我们的决不仅是感慨,而是极为深刻的历史借鉴;扬州的历史地位留给我们的决不该是叹息,而应是奋进向上的动力;扬州往日的繁华决不是包袱,而应是创新的源泉;扬州今日的现代化建设也仅仅是一个起点。江泽民主席在视察扬州时亲笔题写的“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是扬州今后城市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扬州传承古代文化、再建现代文明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扬州正在朝着着力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和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前进。在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中,在与越来越多国内外城市的交往和交流中,我们日益感到对扬州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它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意义与深远影响。研究扬州历史文化,对我们建设具有文化特色、城市个性与现代风貌的名城大有裨益。而《扬州历史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将会起到宣传扬州、介绍扬州、研究扬州的作用。在这里,我希望《中国名城》编辑部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会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继续努力,认真把关,选好课题,把即将出版的几本有关城市历史文化的书籍编辑好、出版好,更好地为扬州的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扬州新一轮的城市建设,在注意高标准保护古城、高起点建设新区的同时,还在努力把扬州建成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环境幽雅、建筑优美、风光秀丽、古城保护与新区建设相得益彰的城市,使之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具文化、最适宜人居、最为精致的城市之一。在扬州,人们将会看到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美好景象。我也衷心希望此丛书在围绕扬州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上再下功夫,为扬州向着江泽民主席要求的“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目标快速迈进提供借鉴参考,也为广大市民与外地游客了解扬州提供生动而详实的资料。

桑光裕

二00六年三月十八日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后记

用历史文化丛书的眼光看“扬州名店”的取舍,正好和全国工商联颁布不久的“中华老字号”的有关标准相吻合,这就构成了本书的基本架构,虽然各地在贯彻这个文件时的进度和态度还不完全一致。现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都在逐步认识和关心自己城市里的“老字号”。从三百多年的北京王麻子刀剪店的破产到去年天津“狗不理”的拍卖,给人们提了个醒。虽然“狗不理”卖的价钱不错,1.06个亿,天津“同仁堂”买了,天津卫是不会容许把“狗不理”易嫁的。虽说是狗不理,但人还是要“理”的,外地人是抢不去的。北京去年就出现过是“老字号”让路,还是路让“老字号”?结果是后者,虽然多花了上千万。扬州的“老字号”见证、参与了扬州的繁华与变迁,也承载着扬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积淀的一部分。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老字号”普遍存在的经营机制的滞后和历史包袱沉重,使得它们中的大多数步履艰难、风光不再。发展是对“老字号”的最好保护,“老字号”要与时俱进,有重新扬起杏黄旗信念,这是一;另一方面,既然“老字号”是一种文化,政府应当从传承文化的角度出发,帮助它们解决一些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困难。如果这本小册子能对两个方面有一点点绵薄之力,那就以手加额了。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建设局的负责同志,给了我这次写“扬州名店”的机会,还应当感谢我服务过的单位路灯管理处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写作这本书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没有上述两点,一切无从谈起。此外还要感谢本书写作过程中提供参考资料的扬州大学敬文图书馆和扬州城建档案馆,还有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市商业局、市工商联、市烹饪协会以及所有关心这本书的人们。摘录资料的出处有的已随文注出,有的未及注出,在此一并向作者致谢!写完草稿,回头看看,差强人意。不过我想自己是尽力而为了,在这里也表示随时愿意听取各方面的批评与指正。对经常与我一起工作的高永青、冯汉国、邱正锋、苏勤以及为配合本书拍摄照片的程晓程,道一声谢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市肆浮沉(扬州名店)/扬州历史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志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陵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41232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27.533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7 1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