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受益一生的北大人文课(精)
内容
试读章节

首先,对这个题目作一下解释。所谓《故事新编》,首先是“故事”。鲁迅说得很清楚,“故事”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以及古代典籍里的部分记载,这实际上表现了古代人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一种理解,一种想象。所谓“新编”,就是鲁迅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里重新编写、改写,某种程度上这是鲁迅和古人的一次对话,一次相遇。既然是重写,是重新相遇,鲁迅在写《故事新编》时就要在古代神话、传说、典籍里注入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注入个人生命体验。——我们读《故事新编》,就是要了解他在里面注入了什么东西。

那么,这到底是部什么样的小说呢?又怎样去理解它呢?我有一个简单的理解:它是鲁迅奇思怪想的产物。我想每一个作家写作时都有一定的灵感,会有所谓神来之笔,而《故事新编》恰是鲁迅的一个灵感,是他的奇特想象。小说里讲的故事的主人公,有古代神话里的英雄,比如射日的后羿、造人的女娲、治水的大禹,还有一些古代的圣人、贤人,比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他们身上都有一些神圣的光圈。鲁迅突发异想:这样一些身上有着神圣光圈的英雄、圣贤,如果有一天走到百姓当中,成了普通人,神变成人,圣人变成常人,这个时候他们会有什么奇怪的遭遇、奇怪的命运呢?他的整本《故事新编》就是围绕这个多少有些古怪的想象展开的。

最能体现鲁迅构思的是《奔月》。这篇小说写的是后羿的故事,但写得很特别。后羿的故事本来是说:天上有十个太阳,老百姓被晒得受不了了,这时后羿出来,把九个太阳射了下来,留着最后一个保证人们的生存发展。对于这样一个英雄,鲁迅并没有从正面描写他当年怎么射日,怎样创造丰功伟绩,而是描写英雄业绩完成以后,后羿有什么遭遇。

“以后”,这才是鲁迅所关注的。鲁迅对很多问题都喜欢追问“以后怎么样”。可以随便举个例子,在“五四”时期谈到女子解放,有一个共同的命题,是从易卜生《傀儡之家》那里拿来的,就是“娜拉走出家门”——这是“五四”很有名的一个命题。大家都这么说,鲁迅却要问:“娜拉出走后会怎么样?”他回答说:“要么堕落,要么回来。”他的思考就是这样彻底而特别,老是追问“以后”。现在同样的,鲁迅也要追问:后羿完成其英雄业绩以后,会怎么样,有什么遭遇。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之后,同时也把天下的奇禽异兽都射死了,这就出现了一个生存问题。尤其是他的夫人嫦娥,是天下的美女。作为一个丈夫,拿什么来给这样一个美女夫人吃呢?天下所有的奇禽异兽都被射死了,找不到吃的东西了,所以每天只有请他的夫人吃“乌鸦炸酱面”。这样,夫人就大发脾气了。于是,这天一大早,嫦娥起来就娥眉直竖,对后羿说:“今天你给我什么吃?还是乌鸦炸酱面?那不行,我吃腻了,必须给我找到别的东西,否则不准回家。”这就是所谓“妻管严”,是普通老百姓生活里很常见的事。就像天下所有的丈夫一样,后羿也只得听夫人的话,骑马到了几百里之外。他远远看见一只肥鸡,非常高兴,心想:这回有鸡吃,回家就好交代了。他一箭射去,那鸡应声落下。但就在他赶过去想拿鸡的时候,被一个老太婆一把抓住。这是谁?鸡的主人。

“赔我鸡来!”

“这鸡我已经射死了。”

“那不管,你得赔。”

后羿没办法了,就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她了。

“不行,还不够。”后羿万般无奈只有亮了相,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管你是谁!”“我是后羿呀!”“后羿是什么东西?”人们已经把他给忘了。他没办法,最后只得说:“明天这个时候我准时来,拿更好的东西给你。”就这样,后羿好不容易才脱了身。

刚走没多远,只见远处一支箭飞过来,后羿“啊”的应声倒地。这箭从哪儿来呢?这是他当年的学生逢蒙射的。所以你看现在的后羿,人们都把他遗忘了,他的学生也背叛他了。逢蒙看到他倒下去,就赶来想杀害自己的老师。后羿却从地上翻身而起,说:“你小子,幸亏我留了一手!”这一手又是什么呢?——原来,箭飞过来以后,“啊”一声倒地不是真的倒,而是用嘴把箭衔住了。这样逢蒙就很狼狈,逃走了。但后羿到家后,仆人过来报告说:“不好了,先生,夫人跑了!”嫦娥奔月,到天上去了,连老婆都背弃了自己。后羿就发怒了,说“拿箭来”——他要重新“射日”,这次是射月亮。这里鲁迅先生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写:

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身子是岩石一般挺立着,眼光直射,闪闪如岩下电,须发开张飘动,像黑色火,这一瞬息,使人仿佛想见他当年射日的雄姿。

这一段描写是非常精彩的。后羿虽说已经落魄了,但雄姿仍在,可这仍然不能改变他的命运。因为当所有的奇禽异兽被射死以后,他就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对象,面临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而且连基本生存都难以维持,整天纠缠在日常生活的琐事当中,这就导致了他自身精神的平庸化,使他无法摆脱内心的那种无聊和疲倦感。这里写的不仅是一个被遗忘、遭背叛、被遗弃的外在的悲剧,更有一种内心世界的变化所导致的内在生命弱化的悲剧。鲁迅在这里,实际上是讨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先驱者的命运问题,不只是指后羿,实际也渗透了鲁迅自己的生命体验。“五四”过去之后,先驱者都面临类似后羿一样的遭遇与命运。

另外还有一篇叫《补天》,是写女娲造人的故事。这篇开头非常漂亮,用笔很华丽,在鲁迅的作品中很少见。我们看其中一段,大家要注意他用的色彩。

粉色的天空中,曲曲折折的漂着许多条石绿色的浮云,星便在那后面忽明忽灭的映眼。天边的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那一边,却是一个生铁一般的冷而且白的月亮。P3-5

书评(媒体评论)

我到过世界上很多大学,美国的、欧洲的、日本的、俄罗斯的,可以说,你们学生的水平是最高的,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过去经常说,北大是中国的哈佛,现在我还要说,哈佛也是美国的北大。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北京大学是一个名声显赫的学术中心,长期以来,她对中国的科学、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众多杰出学者正是从北大起步进而对高等教育、全球觉悟以及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这种贡献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

北大浓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的精神和兼容并包的传统直接影响了方正的发展。我本人常常被人说成是“喜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受了北大这种风格的影响。现在方正一批优秀的年轻人也是在北大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力图在一个领域内成为“龙头老大”。

——王选院士

目录

文学镜像

 钱理群 《故事新编》漫谈

 张祥龙 从《诗经·大雅·生民》中读解周文化的特征

 胡文彬 谈《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纪连海 正说吴三桂

追根溯源

 王 娟 民间节日与文化传承

 张 半 中庸之道与礼乐文明

 孙开泰 传统文化与中医

点亮心灵

 丛 中 远离精神障碍,保持心理健康

 吴 青 爱的哲学

 高 天 音乐审美与心理健康

探寻人生

 金正昆 有效沟通漫谈

 韩嘉玲 托起明天的希望——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

法度精神

 刘爱明 当代维权之法律解析

 王海明 公正与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

 马忆南 个人自由与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制

企业关怀

 周建波 成败晋商——明清商帮的崛起与衰落

 袁 岳 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市场调研与决策

 范庆南 广告、传播与顾客关系行销

 茅于轼 从民企国企差别到交换和价值

名家传递

 茅理翔 企业传承梦想——民企的八大难题及其对策

 宗庆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娃哈哈寻找企业持续增长能力

 赵 民 合伙制创业在中国——新华信的十二年

 俞尧昌 有效商战幕后的故事

放眼世界

 劳伦斯·萨默斯 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程恩富 经济全球化与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理论和战略

 刘 涛 多元世界中的中国国际关系

序言

北京大学是一所屹立百年的高等学府,在中国乃至世界,北大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人是精神的载体,说到北大,自然要说起北大的人和北大的人文精神。北大的人文气息仿佛少女脸颊上的红晕,历经岁月的渲染,愈加有韵味。从清末开始,这里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巨子、文化大家。

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北大英才辈出,堪称大师之园。百余年来,从北大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教授。早期的北大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有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蒋梦麟等,这些人是北大的先驱,也是北大精神的奠基者。之后,北大又培养了冯友兰、季羡林、梁漱溟、林语堂、朱光潜、张岱年等学者。他们以各自的思想和行动,共同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独属于北大的人文体系。

北大的人文气质不是物质的留传,而是一种灵魂的塑造和远播。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传承和发扬着北大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也彰显着自身与众不同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智慧。他们广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与庄严无畏的思想,像一盏盏明灯,点亮我们的心灵,也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他们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勤奋、宽容、克己,等等。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北大人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思考而归纳出来的人生哲理。

当我们困惑迷茫之时,鲁迅会告诉我们希望总在前方;当我们缺乏信念之时,冯友兰会告诉我们各人的历史由各人写就;当我们陷入悲观之时,季羡林会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各有其意义;当我们总是匆匆地生活,无暇顾及身边的事物之时,朱光潜会提醒我们慢慢走,要懂得欣赏生活之美……有一种光芒永不消逝,有一种精神永远留存。无数北大人以其博大的胸襟,为我们提供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不管我们处于何种精神状态,我们都能从他们所散发的智慧之光中,摘取一片我们需要的光芒,以驱散积存于我们内心的阴影,并且以另外一种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如意。  因此,即使我们没有进入北大学习,即使很多先哲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探寻大师们行走的足迹,倾听他们永恒的人文精神,我们就可以从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经营自己的人生,从而能够拥有一份成熟、稳重和练达,悦纳世间百态,笑看人生风云。

《受益一生的北大人文课》借助大师的智慧,深入探寻社会各个领域,让读者把握社会脉搏,沐浴人文气息,修养人生智慧。或许你无法抵达大师的思想境界,但是你却能从中寻找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抵达人生的豁然之境。

阅读本书,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汲取其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内容推荐

北京大学是一所屹立百年的高等学府,也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中国乃至世界,北大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北大英才辈出,堪称大师之园。百余年来,从北大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教授。

早期的北大涌现出的杰出人物有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蒋梦麟等,这些人是北大的先驱,也是北大精神的奠基者。之后,北大又培养了冯友兰、季羡林、梁漱溟、林语堂、朱光潜、张岱年等学者。他们以各自的思想和行动,共同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独属于北大的人文体系。

北大的人文气质不是物质的留传,而是一种灵魂的塑造和传播。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传承和发扬着北大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也彰显着自身与众不同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智慧。他们广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与庄严无畏的思想,像一盏盏明灯,点亮我们的心灵,也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

《受益一生的北大人文课》借助大师的智慧,深入探寻社会各个领域,让读者把握社会脉搏,沐浴人文气息,修养人生智慧。或许你无法抵达大师的思想境界,但是你却能从中寻找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抵达人生的豁然之境。

阅读《受益一生的北大人文课》,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汲取其人生经验和智慧,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本书由刘国生主编。

编辑推荐

每天一堂北大人文课,每天汲取一点人生智慧,帮助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多一些得、少一些失。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

探寻知名学者、教授行走的足迹,品味他们的人文精神,我们就可以从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拥有愈加圆满的人生。

阅读《受益一生的北大人文课(精)》,聆听大师们的谆谆教诲,在其智慧之光的引导下,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更好地经营自已的人生。本书由刘国生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受益一生的北大人文课(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国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40696
开本 16开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06
CIP核字 2013219478
中图分类号 C49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6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