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到了
内容
编辑推荐

两位德国人在中国北方的一段奇异旅程,他们就像时尚的玩家,穿行于孔子的故乡曲阜、华夏文化的首都——西安、"三彩"文化的圣地——延安……除了在这些名城"狩猎",他们还用练达的眼睛洞察中国北方背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书中,你或许可以找到那把开启品质生活之门的钥匙……

内容推荐

两位德国人,沿着百年前俄国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足迹,在中国北方行走,从北京到德州、曲阜、西安、韩城、延安、佳县、平遥,然后各自用文字和图片将自己观察体验到的一切记录下来。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中国这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能够从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细心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独特最有价值的元素,而他们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描述,也使我们对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及其意义进行重新审视本书的英文、德文版将在我国北京同期出版。作者视角独特,感受也很特别。再加上德国画家罗小弟新颖别致的装帧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

目录

前言:到了一个旅程的终点/l

壹:北京城--我们旅行的入口/7

贰:"让德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德州"/29

叁:关于仁和人--到孔子故乡曲阜/49

肆:过去的旅行烦恼/73

伍:有朋远来--供友好的中国旅行者路遇德国游客时参考的10个拙见/95

陆:西安--华夏文化的首都/129

柒:尘封的历史鲜活的故事--从司马迁之墓到徐村/149

捌:延安的"三彩"文化--黄色土地与灰色的日常生活/169

玖:大地之歌--到陕西佳县/187

拾:鬼怪墙和凝固的诗--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城平遥/207

后记:到了--中国的美食文化/233

1907年与1999年:在中国北方旅游的ABC/238

试读章节

在德州打的给我一种感觉:欢迎到偏僻的地方!我突然注意到马路对面巨大的广告牌:让德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德州。哎呀,我完全错了--现在才清楚地知道,毕竟到了一个21世纪的地方,随着我的到来而带进来了一小片"世界"。这样,我作为一个外界的代表的责任不小。因此,应该赶快吃半只扒鸡,通过胃来加强国际与德州的跨文化交流。

灰色的街道,灰色的楼房,甚至红绿灯的"三彩"光也很难透过灰色的混浊空气。

德州没有什么特别的名胜古迹,所以我很难不迷路。幸亏,还有扒鸡与它的专卖店。本地的这种特产像一根红线一样给我带路。无论在路边的摊子上或者在餐厅里,到处能吃到扒鸡。我选了一个路边的摊子,但并不知道能否吃到最好的扒鸡。味道确实不错,所以吃了以后感到真是"进食强身"。一边走在德州的路上一边认真地试着了解"扒鸡之外"的德州。不过,德州对来自外界的人究竟要展示什么呢?

未来--就是说德州走向21世纪,迈向世界化:离市中心几公里的路上我发现了本市今后的梦想世界--德州经济开发区。这个新一代的开发区是专门为了吸引21世纪国内外的高科技人才而设计的。此外,本地政府要鼓励国内外公司到这里投资,并同时使用附近的华中油田以及巨大的德州发电厂提供的动力资源。在这里德州要建设它的未来,这里将要发展成一个符合世界化要求的新城:国外工程师和他们的家庭有自己的住宅,安装了宽带设备,有线与卫星电视,污水处理站,生活区内有各种娱乐节目。在华中的单调风景里,21世纪的现代化人才都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住在欧式花园,工作在附近的工业区,业余时间也不用离开这里,还可以在人造的浅水湖边休息。发电厂的巨大冷却塔在地平线上展示无限的动力资源,工业文化与信息时代的美丽:欢迎全球人建设德州的未来。

按照新德州的发展计划,它几十年后也许可以代替老市区,按照广告牌德州新区要"结合两个世界文化的成就"。它的居民在国内外的世界化市场要做各类的生意。整个地方要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未来城市,跟全国无数的别的地方一样。新城市的颜色跟老德州几乎没有差异,从灰到白什么颜色都有。科学楼的蓝玻璃窗反射这些色彩的光。互不相识的人忙忙碌碌地走来走去。他们尽快追求发展赚钱,顺便要创造未来的形象。

作为新德州的旁观者,我突然想起那幅在火车站附近的广告牌。我终于理解它的意思:为了建立国际化的灰白色梦想,用大字广告吸引世界各地的未来创造者。中国跨人21世纪的道路,要追上伟大美国而且在半路上超过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全国有发展的计划,必须彻底地进行适合世界人口最大国的现代化。像德州那样的小城市在内地地区要作为发展中心的关键存在。

我终于可以提一个比喻:像山东德州或者山西离石那样我们路过的城市,都非常像人民铁路上的无数绿色的老车厢,跟着上海或者北京这样的高速火车头。他们的设计者都按规范布置好内部,加上了更舒服的卧铺或者软席,涂好颜色。但是从外面来看车厢都毫无变化,外表很难区别。它们能不能接受火车头的高速,谁都说不准。P34-36

序言

我凝望着车窗外,想找一个最合适用来修饰旅行的词:"在路上"--就这么简单。这三个字突然浮现在火车窗的脏玻璃上。我的朋友塞风和我坐着火车经过中国北方干燥的黄土地。 "在路上",这就是所有的游人最原始、最深刻感觉,但是我们的旅行快要到达它的终点:北京。火车单调的咯吱咯吱声使我再一次回想起我们路上经过的地方。

3000公里长的旅程的出发点也就是我们的终点站--北京。过去,中国的首都在外国人的眼中可能是全球最神秘、最封闭的地方之一,现在它成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有着西方外表的国际大都市。过去的紫禁城现在成了旅游景点,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到处矗立着美式的玻璃商城。离开北京后,我们到了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我们在路上一直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游人,有农民,他们戴着黑色的太阳镜,穿着廉价西装,看上去他们的香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处都可以看到带着GUCCI化妆包的都市女郎和将头发染成黄色的迪斯科小姐。

在我脑子里慢慢地浮现出像山东德州或者山西离石那里的蓝瓦白砖的居民区。但是,这些城市没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除了在地图上的位置不同之外,它们没有什么迥异之处,几乎可以对换。实际上,这种地方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家,而北京那种出名的地方只是少数人的居住地。对多数西方人来说,他们对中国最深刻的印象就源于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少数"城市。

我一边思索,一边往前走,经过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西安。在那儿,浓厚的灰尘覆盖着街头,但这些街头正借助拆除器械的力量,逐步实现现代化。实际上,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资本正是它的历史:如果抛弃了秦朝的兵马俑、明代的城墙与唐朝的光辉,那谁会知道西安这个城市?

西安的北边是黄土之家。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最典型的风景之一,地域辽阔。几个小时之后,我们乘的火车已经抵达北京,但是我往窗子外面看时,还是能看到黄土地。黄土地是中国文明的摇篮。中国的伟大历史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上介绍了这个地区的过去,介绍了他故乡的历史,因为他的坟墓正好位于黄河岸上。参观完他的墓地之后,我们在附近的一个小村里找到了他的后代,这种小村子是中国活生生的历史的一部分。

在陕西佳县,黄土地以最热烈的方式欢迎我们。它一边让我们欣赏它的美丽风景,一边让我们体会并了解到住在窑洞里的农民的生活情形,他们怎么庆祝婚礼,每天是怎么过日子的。这样的生活同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的生活迥然不同,完全是另一种中国文化。虽然他们的生活体现出中国部分地区原始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我并不认为这种生活是落后的,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同城市文化并驾齐驱的中国文化。这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化。中国的古老传统与旅游业带来的现代化在山西平遥终于再度融合。只有在平遥,我们才真切地接触了北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论他们是天主教徒,基督教徒,还是上戏台的画家或者搞写作的中医。在那个古式的四方城里,他们真诚的友谊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比那宽厚的城墙更让我们难以忘怀。

不过,一到平遥的新城,我们又能看到在路上常见的北方情形:人、建筑,整个城市遵从着一种全国统一的发展标准进行建设。这个标准的指导方针就是21世纪现代化。因此,我们路上记录的东西不光是经历过的故事与脑海中的印象,也是关于中国文化的思索与联想。旅行也就意味着思索--从事实的外界跨到思想的内界,然后回到老百姓的身上。路过的地方与看过的风景,跟老百姓在路上的接触,这种种酝酿出了这些体会与联想,是我创作的文字与塞风拍摄的图片的源泉。

90多年以前,一位年轻的俄国学者疲惫地完成了一次漫长而又艰辛的旅行。他正好从这条当时刚刚建成的铁道回到北京。如果没有这位名字叫米·瓦·阿列克谢耶夫的汉学家,我们这一次的旅行也无法成功,是他给我们指引了道路。阿列克谢耶夫是一位热情并且求知欲强的学者。1907年,他得到一次机会,和他的导师,也就是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沙畹去中国北方考古考察。他们旅行的目的是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科学家沙畹当时在寻找有科学价值的考古资料。他对中国早远的朝代,特别是汉朝的东西最感兴趣。

阿列克谢耶夫比他的老师稍微实在一些:他对当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最感兴趣,他写的游记很仔细地记载了在路上看到的东西。因此,他这篇游记已经被译成德语,中文的游记是一份关于清末日常生活与文化的独特的原始资料。阿列克谢耶夫的德文版游记几乎从我第一次到中国一直到现在都陪伴着我,具体地说也就是从1993年到现在。

阿列克谢耶夫在路上的丰富多彩、令人惊异的经历全记录在他的游记里,所以这本书是我们1999年旅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南针。我们的旅程跟1907年阿列克谢耶夫基本是一致的,但是90多年的社会变化给北方风景、城市与老百姓带来了新的面容。

20世纪初阿列克谢耶夫在路上几乎没有机会跟老百姓仔细地对话,因为欧洲傲慢的殖民主义与中国固执的传统主义之间有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我们的情况跟他恰恰相反:我们在车上随便跟谁都可以仔细地讨论任意一个话题,以及路上的任何经历。不过,我们在路上跟别的游人就这次北方旅行进行的交流还是受到很多限制,因此,为了给读者介绍我们的观点,我们写下这本书。我们希望中国读者在看我们的书的时候,无论是从文章或者是从图片上都能接触到一些全新的观点,此外能接触到一些闻所未闻的东西。

后记

硕大可口的草鸡不仅让两个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和沙畹填饱了肚子,而且也让他们在辛苦的远征中感到快乐得到营养。连阿列克谢耶夫也是先享受了一顿美味的午餐以后才爱上了中国文化。实际上,95年前的美食不算太丰富,除了煮烧烤过的鸡肉和一壶绿茶之外,当时好像没有太多丰富的食品能给游人带来乐趣。

今天的游客有丰富的选择:在中国几乎任何一个地方,他都可以选中不同口味的东西。因此,我们在每一个地方最好选择那个地方的特产。

一谈吃饭这个大题,我清清楚楚地感到为什么中国这么让我着迷。虽然到处能看到水泥墙砖,或者新巴罗克式大同小异的高楼,到处能尝到所谓现代生活的麦当劳式的油炸无味,但是中国特色的文化还活着!它活在路边上,在那里我能享受到中国文化小异带来的口福。它活在我喜欢的丰富多彩的小摊子,小吃部和夜市的人头攒动,打嗝儿声里。这些无名的小吃部、夜市等保护着中国北方,以免它被自造的城市现代化闷死。买一瓶中国特色的640毫升大瓶啤酒,你就能感到生活从这里开始。为了给各地啤酒赋予各种各样名称,中国广告专家跟中国大厨师显示了几乎一样丰富的创造性:曲阜的三孔啤酒,韩城的太史啤酒等等。

我们书上的小故事也可以变成关于口福的故事集:北京让我们尝到麻豆腐的馊香怪味儿,这让我们忘记了它的名菜烤鸭;扒鸡指引我认识德州的马路;曲阜的三孔啤酒配了三两可口的白菜馅儿饺子。我在西安的夜市上吃过的清真羊肉串、羊肉沙锅和羊肉泡馍让我了解到生活的美味和喜悦。

韩城夜市上给我们的好感,更加超过了西安小吃的美昧,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味。我们在司马迁的故乡打破了自己的纪录,而且我们也许可能自己创造了"历史":我和塞风一起吞下了60串羊肉,喝了无数瓶太史啤酒。延安的刀削面与佳县的烤鸡也让我们享受到中国美食带来的乐趣。像油面烤烙那样的传统面食让我们尝到平遥过去的黄金时代。

品尝了旅游中的美味,我再一次感到我一直生活在一个美好独特的国家--中国。虽然它为了制造高矗的楼房一直在拆掉过去的建筑,修建大同小异的现代城市,我从路上吃到的各地的小吃中,感到中国特色的文化还活着。我还在看,听,尝到这些文化特色,虽然我在旅途中,却在好多地方感觉到家了:

到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到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马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6078
开本 32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6.6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4
14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