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正变通变新变/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书详细论述了“正变”、“通变”、“新变”这三个范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正变》部分对《诗大序》“风雅正变”说的全面考释,不乏新意。其纵向梳理,亦颇具特色。《通变》部分,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刘勰、皎然、叶燮为重点,同时论述了历史上“通变”的多种形态。《新变》部分,肯定了“新变”派重审美愉乐、轻教化礼义的特点,肯定了“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的创作纲领。从“新变”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的论证中,得出“一代有一代之新变”的结论。

内容推荐

“正变”、“通变”、“新变”,是贯穿中国美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范畴。此书详细论述了这三个范畴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们的发展演变情况。在考辨源流、评说得失中,颇多创获。《正变》部分对《诗大序》“风雅正变”说的全面考释,不乏新意。其纵向梳理,亦颇具特色。对《文心雕龙》将“正变”转换为“奇正”所做的深入论证,对白居易以“刺”诗(传统称作“变风”、“变雅”)为正声所做的辩证评价,对许学夷以“正变”说建立诗学体系之开掘,对叶燮之“唯正有渐衰,故变能起衰”等理论命题美学内涵的把握,均富有启迪性。《通变》部分,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刘勰、皎然、叶燮为重点,同时论述了历史上“通变”的多种形态。《新变》部分,肯定了“新变”派重审美愉乐、轻教化礼义的特点,肯定了“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的创作纲领。从“新变”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的论证中,得出“一代有一代之新变”的结论。

目录

总 序(蔡锺翔 陈良运)

引 言

上编 正变

第一章 先秦时代的“崇正抑变”

第二章 《诗大序》的“风雅正变”说及其发展演变

第一节 《诗大序》与郑玄《诗谱序》的“风雅正变”说

第二节 “风雅正变”说的渊源

第三节 唐代孔颖达的“风雅正变”说

第四节 宋代朱熹的“风雅正变”说

第五节 宋代叶适对“风雅正变”说的怀疑

第六节 清代马瑞辰对“风雅正变”说所作的总结

第三章 《文心雕龙》中的“正变”论

第四章 “正变’’论与刘勰前后的辨体批评的萌芽

第五章 唐代文论中的“正变”论

第六章 宗余元文论中的“正变”论

第七章 明代文论中的“正变”论

第一节 高楝《唐诗品汇》的“正变”论

第二节 焦弦的以“变”为“正”

第三节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辨体批评与“源流正变”说

第四节 明代的“文体正变”说

第八章 清代文论中的“正变”论

第一节 清初“正变”论的政治倾向与“正”、“变”之争

第二节 “正变”论的一个新里程碑——叶燮《原诗》的“正变”论

第三节 沈德潜的“崇正斥变”与何焯论创作方法的“正变”

中编 通变

第一章 “通变”一词的来源及其内涵

第二章 刘勰的“通变”论

第一节 对刘勰的“通变”美学内涵的几种

不同理解与分歧

第二节 刘勰“通变”论产生的文化背景

第三节 刘勰的“通变”论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关系

第四节 刘勰论“通变”的对象“

第五节 刘勰论“通变”的任务与目的

第六节 刘勰论“通变”的方法

第七节 刘勰“通变”论的美学意义

第八节 刘勰“通变”论的局限

第三章 隋唐宋文论家的“以复古为通变”

第一节 苏绰与李谔的复古——不含“通变”的复古

第二节 初唐史学家与文论家的文学发展观与“通变”

第三节 陈子昂、李白等人的以复古为革新的“捅蛮”

第四节 殷瑶与杜甫的“通变”思想

第五节 皎然的“复变”论

第六节 韩愈的“以复古为通变”

第七节 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与“通变”

第八节 宋代文论中与“通变”相关的范畴

第四章 明代文论中的“通变”

第一节 前、后“七子”的复古与“通变”的关系

第二节 王世贞的“通变”论与“阴阳剥复”说·

第三节 许学夷的“通变”论

第五章 清代文论中的“通变”--

第一节 顾炎武的“通变”论

第二节 尤侗的“通变”论

第三节 吴乔的“复变”论

第四节 毛先舒的“通变”论

第五节 叶燮的“通变”论

下编 新变

第一章 “新变”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二章 “永明声律”说与“新变”

第三章 萧子显、萧统、萧纲、萧绎、徐陵的“新变”论

第四章 隋唐文论中的“新变”

第一节 隋及初唐对齐梁文学“新变”的批判

第二节 杜甫、韩愈诗歌创作中的“新变”

第三节 “诗到元和体变新”——诗体“新变”与元、白诗歌创作的“新变”

第四节 齐梁文学“新变”的复归——晚唐艳情诗、艳体诗的创作、编集与理论鼓吹

第五章 宋金元文论中的“新变”

第一节 宋代文论“新变”的特点

第二节 梅尧臣的“新变”论

第三节 苏舜钦的“新变”论

第四节 苏轼的“新变”论

第五节 黄庭坚的“新变”理论与宋诗道路

第六节 严羽对宋诗“新变”的概括与总结

第六章 从复古走向“新变”的明代

第一节 明代新的经济因素、新的思潮与文学“新变”的关系

第二节 徐渭对复古摹拟的批判与主张“真情”、“自得”和独创

第三节 李贽的“童心”说与“新变”之关系

第四节 焦骇的“脱弃陈骸,自标灵采”

第五节 汤显祖的“唯情”说与“新变”

第六节 公安派的“新变”理论——“穷新极变”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第七章清代文论中的“新变”

第一节 田雯的“诗变而日新”及对艳体诗的肯定

第二节 袁枚的“性灵”说与“新变”论

第三节 赵翼的“天工人巧日争新”与“变故为新”

第八章 近代文论的“新变”论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新变”

第二节 “诗界革命”与“新变”

第三节 “文界革命”与“新变”

第四节 “小说界革命”与“新变”

结语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正变通变新变/中国美学范畴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文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479063
开本 32开
页数 3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3-092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3
14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6:13